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7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5 05:5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一、用“√”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5分)
1.微风吹过,湖面泛起阵阵涟漪(yī yǐ),好似仙女在撩(liáo liào)拨琴弦;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湖岸的花草萌(mén méng)动,迫不及待地要来点缀(zhuì zuì)这无边的春色。云也被这旖(qǐ yǐ)旎的春光绊住了脚步,徘徊(huái huí)不前。
2.春日,天空澄(chéng céng)澈,凭栏远眺,洞庭湖水天一色,碧波万顷(qīng qǐng)。冬日,在温暖阳光的沐浴下,洞庭湖的梅花吐蕊绽放,粗壮的虬(qiú qióng)枝布满绿苔,苍劲而挺拔,透露着它不肯折腰的秉(bǐn bǐng)性。
二、看拼音,写词语。(9分)
1.乡村的人们不分 zhòu yè( )地在田gēng yún( ),不时 chǎn dì( )、bá cǎo( )。用代代 chuán chéng( )的方法滋养这片土地。
2.春日,阳光明媚,大自然焕发生机,蜜蜂 wēng wēng( )飞舞,mà zha( )开始活跃,一只只 piáo chóng( )躲在叶下,好不热闹,蝴蝶在百花丛中 xián guàng( )。
三、选字填空。(4分)
【瞎 割 辖 害】 ( )舍 管( ) ( )闹 ( )怕
【晓 浇 饶 挠】 ( )头 知( ) ( )灌 ( )命
四、选择题。(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晃动 晃眼 明晃晃 B.晕倒 红晕 圆晕
C.燕园 燕山 燕子 D.提供 供给 供求
2.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供应) B.稚子金盆脱晓冰(幼小的孩子)
C.草满池塘水满陂(池岸) D.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3.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B.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4.阅读乔乔的日记,将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的括号里。
夜色下,( )的大海显得越发深沉,椰子树在月光的照耀下,和海边的小屋( )。一阵风吹来,卷起一阵浪,给沙滩带来了( )的贝壳、海带。可惜,这样的( )却无人与我共享。
A.相映成趣 B.不可胜数 C.无边无垠 D.良辰美景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拟人)
B.祖国,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地方吗?(反问)
C.我带走的,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几朵血梅?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啊!(设问)
D.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比喻)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是故乡明》中,作者借月亮来寄托离乡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只有逐字逐句认真阅读文章,弄清楚每一个文字的含义,才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C.《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写的一组诗,共有六十首,描绘了农村四季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课文中的这首是第三十一首。
D.《梅花魂》通过写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对梅花的挚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一如梅花,忠贞不渝,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心。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用加点词语造句)(1分)

2.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照样子,用相同的手法写句子)(2分)
3.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3分)
2023年10月8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圆满闭暮。亚细亚洲山水相连,人文相亲,4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2万名以上运动员共聚“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扬文明之光,展竞技之美,携手写下“心心相融,爱达未来”的崭新亚运篇章。
4.给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古代的儿童也是天真、可爱的。“ , ”写出了乡村儿童模仿大人劳作的情态;“ , ”展现了儿童敲冰时的得意以及不小心敲碎的画面。
2.诗中蕴含着慈母深情。《游子吟》中表现慈母对即将远行孩子的担忧的诗句是“ , ”。
七、口语交际。(5分)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你知道大人们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吗?让我们以“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为主题,开展一次班级交流活动吧!
1.乔乔准备采访邻居叔叔——一位植物学家,下列采访问题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您是在农村长大的吗?
B.您在童年时期是不是就很喜欢研究植物?
C.儿时的爱好,对您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D.您未来准备研究什么样的内容呢?
2.木木采访了爸爸,了解爸爸的童年生活,请你将对话补充完整。(3分)
木木:
爸爸:我小时候最喜欢玩滚铁环,放学后,我和小伙伴经常在巷子里进行滚铁环比赛。
木木:
爸爸:这个玩具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一般准备一个U字形的铁棍,还有一个很大的铁环。
木木:
八、阅读理解。(21分)
(一)祖父的园子(节选)(8分)
①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②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第①段中,最能表现太阳“亮”的是哪句话?用“ ”画出来。(1分)
2.第②段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 ”,体现了园中景物的共同特点是(2分)( )
A.肆意生长,不服管教 B.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C.自由散漫,贪图安逸
3.画“__”的句子说“大树”“土墙”都在回应“我”,它们真的会发出声响回应“我”吗?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内心怎样的感受?(3分)
4.下列关于选段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从第①段的描写中,我能感受到太阳下的园子充满了活力。
B.第②段主要围绕“自由”二字来写,借助园中事物表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
C.作者之所以能把景物写得这样充满灵性,是因为她的思想接近儿童,比较天真幼稚。
D.作者写园子中的太阳特别大,天空特别高,是因为写景时加入了她自己的主观感受。
(二)呼兰河传(节选)(13分)
萧红
①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绝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
②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
③若不是我筋疲力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④休息好了又是跑。
⑤樱桃树,明明是没有结樱桃,就偏跑到树上去找樱桃。李子树是半死的样子了,本不结李子的,就偏去找李子。一边在找,还一边大声地喊,在问着祖父:“爷爷,樱桃树为什么不结樱桃 ”
⑥“因为没有开花,就不结樱桃。”祖父老远回答着。
⑦再问:“ ”
⑧“因为你嘴馋,”祖父说,“所以它就不开花。”
⑨我一听这话,明明是嘲笑我的,于是就飞奔着跑到祖父那里,似乎很生气的样子。等祖父把眼睛一抬,他用了完全没有恶意的眼睛一看我,我立刻就笑了。而且是笑了半天的工夫才能够止住,我笑的声音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感到震耳了。
⑩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花朵和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那儿闹着。我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
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安然得不晓得。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在炕上打着滚儿笑。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他也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儿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又笑得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有删改)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 ,读完后,你看到了一个 的“我”和 的祖父。(2分)
2.第①段中写道:“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这里“另是一个世界”指的是 。(1分)
3.联系上下文,在第⑦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问句。(1分)
4.第4段画“ ”的句子中两处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引文的省略 B.表意思的转换 C.表声音的延长)。“我”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呢 (2分)

5.文章多次写了“笑”。下面对文中“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我笑的声音不知有多大,自己都感到震耳了”是因为“我”知道祖父是在跟“我”开玩笑,“我”很开心。
B.“我笑得哆嗦起来”是因为祖父插上花后,样子非常滑稽,所以“我"忍不住笑起来。
C.祖母“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是因为看到了“我”在祖父的草帽上插了二三十朵红彤彤的花。
D.祖父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是因为他知道了那玫瑰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而是“我”把玫瑰插在了他的草帽上。
6.读完文章后,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2分)
7.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画“”句中,为什么说“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3分)
九、学校开展“书香伴我成长”征文活动,请同学们积极投稿。(30分)
我们在阅读中书写童年,在阅读中感悟成长的意义。生活中有没有那么一刻让你记忆犹新,有没有一件事情让你觉得自己长大了,有没有一种感受让你明白成长的意义。如“我”给家人做一顿饭,“我”在同伴的鼓励下变得自信,“我”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请你把这一刻、这件事或这种感受写下来吧。注意把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写出真实的感受。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1. yī liáo méng zhuì yǐ huái 2. chéng qīng qiú bǐng
二、1.昼夜 耕耘 铲地 拔草 传承 2.嗡嗡 蚂蚱 瓢虫 闲逛
三、割 辖 瞎 害 挠 晓 饶 浇
四、 1. D 2. A 3. D 4. C A B D 5. B 6. B
五、1.示例: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妈妈总是准时送我上学。2.示例:宠物店里的小猫再可爱,也比不上我家的小花猫。3.①“闭暮”改成“闭幕”;②删掉“以上”;③“扬文明之光”和“展竞技之美”互换位置(用修改符号修改)4.、 、 、 , , 。
六、1.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2.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七、1.D 2.示例:爸爸,您小时候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呀? 听起来好有趣,铁环是自己做的还是买的呀? 哇!爸爸,你小时候好厉害!爸爸,你能教我做铁环吗?
八、(一)1.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2.愿意 B 3.从句中的“仿佛、好像”可以看出,它们没有真的回应“我”。作者笔下的事物充满了生命力,大树、土墙都不会说话,作者却认为它们会,说明在作者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灵性,让她感到轻松、快乐。从中我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园中的一切都很喜爱的情感。 4.C
(二)1.“我”和祖父在花园玩闹 顽皮 慈爱 2.宽广、自由、快乐的园子 3.示例:为什么樱桃树不开花? 4.C “我”说这句话的目的是想要逗祖父开心。5.B 6.体会到了作者对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以及祖父的怀念之情。 7.因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祖父的慈爱和“我”的天真、稚气给祖孙俩带来了快乐、幸福,“我”和祖父的感情很深厚。
九、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