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阅读专项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朗读古诗《采薇(节选)》,完成练习。
采 薇(节选)
昔我往矣,___________。
今我来思,___________。
行道迟迟,___________。
我心伤悲,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品读诗句,体会诗意,完成下表。
时间 出征前 返乡时
景色
心情
3.理解词语的意思。
(1)依依: 。(2)霏霏: 。
(3)昔: 。(4)迟迟: 。
4.《采薇(节选)》诗的前四句情景交融,在“ ”与“ ”、“ ”与“ ”、“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的对比中,体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 ”表现出战士出征时对故乡、对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使我们联想到战士返乡时的哀伤、悲愤。
5.“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
6.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是语助词。
7.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和鲁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9.《采薇(节选)》表达了诗人( )(多选)
A.对从军路上又渴又饥的厌烦。 B.对征战兵卒的同情。
C.对战争的厌恶 D.对和平的渴望
二、古诗阅读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涧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潜(qián qiǎn)入 野径(jìng jìn)
花重(chóng zhòng) 锦(jǐng jǐn)官城
2.题目中“ ”字是全诗的诗眼,作者称赞春雨为“好雨”,是因为 , 。(请用原文回答)
3.第一句中“知”运用了 手法,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和灵性。第二句中“潜”字生动地描写春雨 特点。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从 觉上来写春雨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是从 觉上来写春雨的。
5.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二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写春雨及时降临,“知”字用得极妙,把春雨写活了。
B.第三、四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细腻地写出了细雨柔无声的特点。
C.第五、六两句以“江船火独明”反衬“野径云俱黑”,写出了乌云密布、雨意正浓的景物特点。
D.最后两句实写作者所看到的雨后清晨美景,锦官城内到处盛开着湿漉漉、沉甸甸的鲜花。
6.读了“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直接描写下雨的季节并赞美这场及时雨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8.从视觉上进一步描绘夜雨景色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9.含有“潜移默化间对事物产生影响”意思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0.“锦官城”是指现在的城市( )
A.锦城。 B.官城。 C.成都。 D.德阳。
11.下面对全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句句是“雨”,处处是“喜”。
B.诗人抓住这场雨的特征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
C.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D.诗中颈联五六句只写了夜的黑,与“雨”“喜”毫无关联,实乃败笔。
三、读古诗,按要求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的草 的特点。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最是一年春好处”中的“最”字,是诗人喜悦心情的绝佳写照。
B.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C.这是一首律诗,描写的是早春时节的小雨。
D.这首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判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诗的第一句写了雨飘洒在京城的街道上,滋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
(2)“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点打算。( )
(3)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滋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
(4)“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 )
5.诗人为什么说早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朗读古诗《江上渔者》,完成练习。
江上__________,__________鲈鱼美。
君看__________,出没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渔者: (2)但:___________
(3)出没: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反映了 ,唤起人们对________的注意。
4.“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 )
A.江上风景美 B.江上鲈鱼美 C.江上一叶舟美 D.看渔民打鱼
5.反映了渔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 。
6.根据诗意写诗句。
(1)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古诗阅读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______。
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诗人 。
2.诗中描写了 到 路上的 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 之情。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意思是 ,这个字形象地写出了 。
4.诗中的“绿”字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哪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瓜洲到诗人的家乡钟山,可以说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说是“一水”“只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全诗寓情于景,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思乡情。你还知道哪首下面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朗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 ,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2.对“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正确理解是( )
A.也许是园主可怜他爱惜的青苔,怕我的木屐把它踩坏。
B.也许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3.读后两句诗,你想象到的情景是: 。
4.诗中“春色”和“红杏”都被 ,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说明 的道理。
5.这首诗的后两句说明任何新生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下面也能反映此哲理的诗句是( )
A.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七、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向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 代词人 。其中“卜算子”是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之浙东: 才始送春归:
3.文中划“ ”的两句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比作 ,把山比作 词人运用这样的比喻意在凸显( )。
A.山水的柔美多姿。 B.山水像人一样有情有意。
C.作者内心的明朗欢喜。 D.作者内心的郁闷愁苦。
4.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词,请你写出课内外积累的两句送别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古诗阅读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 ,号“ ”,这首词的题目“浣溪沙”是词牌名,我还能再写两个词牌名: 、 。
2.解释下列词语。
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潇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唱黄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描绘的是 时节的景色,由“ ”可以看出来。
4.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题。( )
(2)“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这一句是词前的小序,简要介绍了作词的缘由。( )
(3)苏轼又名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
5.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意象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 的手法,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词的下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子规的啼叫声,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静谧。
B.“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C.“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词人不服老的宣言,也体现出他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9.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再无年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B.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近,人生衰老而叹息。
10.下列诗句所表达的思想与本词下阕相近的一项是( )
A.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B.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C.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11.对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七字既点出了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了兰溪之名的由来。
B.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
C.“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沉郁、悲凉的羁旅之情。
D.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12.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山林寂静。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著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13.请你回顾自己学过的和课外积累的诗句,想一想关于感叹时光流逝、珍惜时光的诗句有哪些?然后选一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词句,并完成练习。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词句。
2.下列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B.唤取:呼唤,询问。
C.啭:鸟婉转地鸣叫。 D.因风:因为风势。
3.词的上阕,一个“ ”字直接道出了词人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来与自己同住。词的下阕,通过黄鹂“ ”,写出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 之情。
4.在这首词中,运用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 ,将 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 的喜爱。
5.美好春光的流逝总是让人感到无限惋惜和伤感,请你再写出两句类似的诗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词句,并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解释下列词语。
使: 朝雨:_______________
客舍: 浥:________________
2.“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点明了时间是 的早晨,地点是_________的客店,环境气氛是蒙蒙的 和翠绿的 。
3.用斜线画出下列诗句的停顿。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4.体会“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两句诗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后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判断下列语句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诗中的安西是指西安都护府。( )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流露出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都属于送别经典诗句,被广为传诵。( )
8.对诗中第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朝雨”一词写渭城一大早就下雨,让送别者感到很苦恼。
B.“轻尘”写雨后道路泥泞,送别者行走艰难。
C.“客舍青青”是说客人住的房间墙壁被涂成了青色。
D.“柳色新”是说柳树被雨水洗过后叶子更加青翠。
9.下面关于“劝君更尽一怀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字表现了送别者敬酒的诚恳。 B.“更”字表现了送别者敬酒次数多。
C.“尽”字表现了送别者的感情真挚。 D.“一”字表现了送别者敬酒数量少。
10.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
B.这首诗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C.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D.这首诗描画了一幅秋季送别图。
11.结合地域特点和唐代的交通特点可知,“使安西”必定是一段( )的行程。
A.风光无限 B.通畅无阻
C.繁荣热闹 D.充满艰辛
12.“柳”往往让人想起古人的“折柳相送”,诗句中的“柳”是 的象征。
13.下列哪一项不是诗句所表现出的画面?( )
A.设宴饯别 B.把酒话别
C.对酒当歌 D.殷殷相送
14.诗中写饯别饮酒为什么用“更尽”而不用“更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王维的这首诗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载饥载渴 莫知我衷
2.春光明媚,杨柳依依 万物肃杀,大雪纷飞 凄凉 欣慰
3.形容柳丝轻轻随风摇曳的样子。 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从前,指出征时。 迟缓的样子。
4.昔 今 往 来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5.“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既写出杨柳随风摇曳的样子,又写出了战士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6.B
7.A
8.D
9.BCD
二、1.qián jìng zhòng jǐn
2.喜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3.拟人 轻、细、密
4.听 视
5.B
6.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7.A
8.C
9.B
10.C
11.D
三、1.唐 韩愈
2.短小稀疏
3.C
4.√ × √ ×
5.因为到了暮春时节,处处花红柳绿,反而不像严冬方尽、春回大地时这一分淡淡的草色那样令人欣喜、惹人怜爱了,所以说早春的草色胜过那烟柳满城的暮春之景。
四、1.往来人 但爱 一叶舟 风波里
2.捕鱼的人。 只。 若隐若现。
3.宋 范仲淹 渔民劳作的艰辛 民生疾苦
4.B
5.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6.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7.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上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 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8.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写照。
五、1.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宋 王安石
2.京口 瓜洲 春意盎然 喜悦
3.吹绿 江南两岸春意盎然的景象
4.寄托了诗人无比愉悦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明月何时照我还。
6.因为诗人虽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突出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7.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渔者》
六、1.所见所感
2.B
3.春色满园,生机盎然,一枝红色的杏花悄悄伸出墙头
4.拟人化 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5.C
七、1.宋 王观 词牌名
2.往,去。 方才
3.美人流动的眼波 美人蹙起的眉毛 B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八、1.苏轼 东坡居士 卜算子 菩萨蛮
2.泡在水中 形容雨声 不要 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比喻时光流逝
3.早春 兰芽、子规
4.× √ √
5.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幽美、洁净的山林雨景图,是由兰芽、溪水、松树、沙路、子规等意象构成的。
6.反问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7.“门前流水尚能西”借溪水西流,表现词人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8.B
9.B
10.C
11.C
12.C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九、1.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2.D
3.若 因风飞过蔷薇 爱惜、留恋
4.拟人 春天 春天
5.惜春只怕春归去,多插瓶花在处安。
十、1.出使 早晨下的雨 旅店 湿润、沾湿
2.春天 渭城 春雨 柳树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着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经雨后青翠喜人。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
5.朋友,请你再喝完这杯醇香的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像我这样交情深厚的朋友了。
6.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7.× √
8.D
9.C
10.D
11.D
12.离别
13.C
14.“更尽”给人以一饮而尽的畅快淋漓之感,更能表达老朋友之间痛快豪爽之情,传递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15.因为有“朝雨”,道路才显得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从而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