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化学实验活动,认识镁、铝、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认识常见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能利用该规律判断置换反应。
3.体验实验探究活动过程,培养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
4.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实验信息,并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二、教学设计
1.回顾与讨论:
请同学们回忆过去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哪几种金属和氧气的反应?你还能回忆起这些反应的现象吗?
2.知识建构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播放镁、铁、铜、金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说出实验现象,并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知识建构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性质1】大多数金属可以与氧气反应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 反应,反应的条件、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 (相同,不相同)
【结论一】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说明金属的活泼程度不同。(该性质称作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结论二】金属活动性顺序:Mg、Al>Fe、Cu>Au
4.识建构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资料:16世纪中叶,瑞士化学家帕拉塞斯和17世纪的一些化学家,都发现了有些金属和酸可以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氢气。并发现不同的金属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活动与探究:如何判断Mg、Zn、Fe、Cu的活动性
【思考】所有的金属都能和酸反应吗?它们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你能获得什么结论?
5.知识建构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1)在分别放入镁、锌、铁、铜的4支试管里面用倾倒法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控制酸用量一致)做好实验记录。
(2) 在分别放入镁、锌、铁、铜的4支试管里面用倾倒法分别加入少量稀硫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控制酸用量一致)做好实验记录。
6.知识建构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交流与讨论】
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
【性质2】活泼金属可以和酸反应
金属+稀盐酸/硫酸 氢气+盐
【结论一】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二: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结论二】金属活动性顺序:Mg>Zn>Fe>Cu
【结论三】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观看视频)
钾 钙 钠 镁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活动性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7.知识建构三:置换反应
分析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 + H2SO4 = H2 ↑ + MgSO4
Zn + H2SO4 = H2 ↑ + ZnSO4
Fe + H2SO4 = H2↑ + FeSO4
单质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
三、课堂总结
课堂检测
1、下列物质与氧气的反应中,能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
①镁带在空气中燃烧②硫粉在氧气中燃烧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⑤在空气中加热铜片
A. ①和③ B.只有③
C. ③④⑤ D .③和⑤
2能用金属与酸直接反应制取的是( )
A.氯化银 B.硫酸亚铁
C.氯化铁 D.硫酸铜
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Zn + H2SO4═ ZnSO4 + H2↑
B.Ba(OH)2+H2SO4═BaSO4↓+ 2H2O
C.4Fe(OH)2 + O2 + 2H2O═ 4Fe(OH)3
D.2HgO ═ 2Hg+O2↑
4、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用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和木炭一起加热进行火法炼铜的工艺,在300多年前的商代就制作出“后母戊鼎”(如图)等许多精美的青铜器。有关的化学反应是:
① Cu2(OH)2CO3 2CuO+ CO2↑+ H2O
②2CuO+ C 2Cu+ CO2↑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②属于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之一)。
(2)青铜属于 (填“氧化物”“单质”“化合物”“合金”之一)。
(3)单质铁的金属活动性 单质铜的金属活动性(填“大于”“等于”“ 小于”之一)。
5、把足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经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填化学式),滤液中溶质是 (填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参考答案:
D 2、B 3、 A 4、(1)置换 (2)合金 (3)大于
5、Cu、FeSO4 、 Fe + H2SO4 = H2↑+Fe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