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6课 琵琶行(并序) 【学习重点】 1.记:了解白居易及乐府诗的特点。
2.读: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认识琵琶女的悲凉
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处境,理解“同是天
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理体验;
欣赏诗歌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描写音乐的语
言艺术。
3.写:仿照课文中描写琵琶声的方法,写一段
描写声音的语段。
4.练: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 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与元稹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创作的《秦中吟》《新乐府》是讽喻诗的代表作,这些诗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3 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1)字音识记Pén ɡǔ zhé Xún cáo yāo yè fǎnɡ há mɑ diàn bì zhāo zhā lán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2)辨形组词2.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1)通假字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2)古今异义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3)一词多义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4)词类活用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5)虚词归纳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什么事?答案 叙述了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名家朗诵视频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2.诗歌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何共同点?答案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共同点:“同是天涯沦落人。”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3.琵琶女和诗人“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答案 (1)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序与第三段相关部分)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商妇 怨
(2)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序、第一段与第四段相关部分)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谪官 恨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1.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共写了几个回合?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答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段)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段)诉沦落 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2.琵琶演奏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乐段?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
《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答案 第一乐段:珠落玉盘,清脆圆润,急切愉悦。第二乐段: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三乐段:铁骑突出,激越雄壮。 课堂读写探究——疑点探究3.“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答案 诗人泪洒青衫,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女激愤幽怨的曲调本就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之情。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 誉满天下, 然而今朝沦落,忧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③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 积累沉淀, 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课堂读写探究——美点赏析4.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即怎样来描绘音乐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
《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答案 第一种,用摹声的手法。如“嘈嘈”“切切”等拟声词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第二种,用比喻的手法。以声喻声, 如用急雨之声、私语之声、莺语之声等;以形喻声,如银瓶乍破、刀枪鸣、铁骑突出、裂帛等。4.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即怎样来描绘音乐的? 课堂读写探究——美点赏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
《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第三种, 侧面描写的手法。 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烘托,说明船上的人们 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 第四种, 直接描写的手法。 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此时无声胜有声”等。 唐之韵——新乐府诗(中篇) 课堂读写探究——随堂写练5.文中第二段对琵琶声的描写可以说是古代音乐描写的典范,请仔细阅读,学习其方法,写一段描写声音的语段。示例: 琴音似止未止之际,却有一二下极低极细的箫声在琴音旁响了起来。回旋婉转,箫声渐响,恰似吹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渐渐低音中偶有珠玉跳跃,清脆短促,此伏彼起,繁音渐增, 先如鸣泉飞溅,继而如群卉争艳,花团锦簇,更夹着间关鸟语,彼鸣我和,渐渐地百鸟离去,春残花落, 但闻雨声潇潇,一片凄凉肃杀之象,细雨绵绵,若有若无,终于万籁俱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