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语文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鸿门宴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语文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1课 鸿门宴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11 19:5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11课 鸿门宴 【学习重点】1.记:积累司马迁名句,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夯实基础,熟记文中实词及虚词的词义、用法。
2.读:了解鸿门宴的斗争起因、经过,正确评价有
关人物;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作
者运用对比和在矛盾中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3.写:尝试用对比写照手法描摹人物。
4.练:信息的筛选、总结与概括。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 司马迁 (约前145或前135-?)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生于龙门,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布南北。初任郎中,后继父职,任太史令, 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 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了《史记》。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1.字正音准(1)字音识记jī yǐn lù xì jué kuài jǐ wéi chēn zì cān shènɡ zhì zǔ Jìn Zhǐ sháo xiǎnɡ zōu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2)辨形组词2.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1)通假字(2)一词多义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3)虚词归纳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 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简单概括人物关系。答案 课文朗诵音频 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1.古今异义 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 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2.词类活用 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 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3.特殊句式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  
②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判断句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判断句 
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 
⑤不然,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 
⑥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 
⑦长于臣:介宾结构后置句 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4.翻译文句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译文: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跟留侯张良交好。  
②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译文:秦朝的时候,他和我交游,他杀了人,我救活了他。  
③孰与君少长?
译文:你跟他谁大谁小?  
④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特意派遣将官把守关门,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5.项羽、刘邦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 项羽:
(1)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总结:项羽就是这样一位寡谋轻信,轻敌自大,胸无城府,刚愎自用,沽名钓誉,有不忍之心的人。(4)寡谋轻信,轻敌自大: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3)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2) 刚愎自用: 谋士范增献计, 先纳计后食言; 宴会上范增举玦,不应。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刘邦:
(1)机变狡诈:刘邦有“欲王关中”之心,但一旦危急,就笼络项伯为己所用,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唯恐有所不至。总结:刘邦有胆量,有气魄,善听人言,多有心计,处事果断,能言善辩,狡诈多端,当机立断。(4)善于用人:与项伯约为婚姻,采纳张良的建议。(3)虚心下问:危急时,能听进下属意见,求教于张良、樊哙,使他从被动变主动。(2)坚决果断:亲往鸿门谢罪,阻止项羽进攻,能屈能伸中见大胆、果断,对曹无伤的处理则是“至军,立诛”。 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6.请结合文中的描写,分析其他的人物形象又有怎样的特点呢。(1)项羽集团中的人物
①范增:
 
②项伯: 
(2)刘邦集团中的人物
①张良:
 
②樊哙:有远见卓识,性格刚烈,他断言刘邦“志不在小”,项羽不应后,让项庄击杀刘邦。举所佩带玉玦,示意项羽杀刘邦。碎玉斗,断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重情义,而易为假情义所迷惑。忠心耿耿,足智多谋。请项伯调停,使项羽气消。项庄舞剑的关键时刻,他叫来了樊哙解围。“留谢”一事也处理得恰当。竭尽忠智,威而有胆,勇而有谋。 课堂读写探究——疑点探究7.请联系课文内容及历史原因,分析探究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项羽与刘邦性格比较: 
(2)两大阵营比较: 
(3)历史原因:  项羽寡谋轻信,轻敌自大,胸无城府,刚愎自用,沽名钓誉,有不忍之心。 刘邦有胆量,有气魄,善听人言,多有心计,处事果断,能言善辩,狡诈多端,当机立断。项、刘二人的性格决定了二人的成败。 项羽阵营——范增举玉玦示意时,项羽不应,二人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内部的矛盾使他由主动变被动。
刘邦阵营——团结一致,面对危机,先有张良献计献策,再有樊哙挺身而出,渐渐由被动变主动。 项羽灭秦之后,逆历史潮流而行,袭周制“分裂天下而封诸侯”,使社会再次回到秦统一以前的分裂、动乱的状态。 课堂读写探究——美点赏析8.项羽的性格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答案 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文章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对比烘托也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文章对刘邦的刻画,突出其善于用人(与项伯约为婚姻,采纳张良的建议)、能言善辩、狡诈多端、当机立断(诛杀曹无伤)的性格特征,这些都是为突出主要人物项羽服务的。 课堂读写探究——美点赏析9.刻画项羽用刘邦作对比,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庄樊哙项伯曹无伤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为鲜明、突出。 课堂读写探究——随堂写练10.在塑造人物方面,使用对比写照手法既是《史记》全书的一大特色,也是本文的特点。请运用对比写照手法描摹你身边的一个人,语言要流畅自然,500字左右。示例:每当夜幕降临,我的小病友总会在床前静静地画画,厚厚的画本上已经有很多“作品”了。奇怪的是他画的全是小鸟,虽然笔法并不流畅,却极富想象。他边画边说:“小鸟,飞吧,飞吧!”我好奇地问他:“画这么多小鸟干什么?” 他看了看我说:“妈妈说,画完100只小鸟,我就可以回家了。” 过了一会儿,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离开这儿多好呀!”接着他放下画笔,疑惑地望着我,说:“哥哥,你妈妈怎么没让你画小鸟呢?画满100只,你也可以回家了。”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觉得心里酸酸的。几天后,我要出院了,小男孩儿握着我的手哭了:“哥哥,我再画5只小鸟就好了,你等我一起出院吧!”面对这样诚恳的请求,我只能强忍住泪水说:“弟弟听话,哥哥还要上课呢!”我不敢看他,就这样扭头走出了病房。 转眼一周过去了,我猛地想起了那或许还在医院里的小病友。他现在怎么样呢?我不敢想下去,也不敢到医院去看他,因为我怕看到结果。当时在医院里, 几乎所有的大人都在悄悄地为他安排着一种不能明说的结果……那么,我就为他画一只小鸟吧!这就是他妈妈说的那100只小鸟……站在窗前,我看见雨雾中有一只小鸟从远处飞来。那是你吗?是我可爱的小病友吗?你愿意拿走我为你画的这只小鸟吗? 课堂读写探究——随堂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