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第1课时 (课件 26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1.6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第1课时 (课件 26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2-24 23:24: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科学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1)教学设计
课题 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1)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下第一章第6节,主要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繁殖。虽然细菌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接触到,但大多数学生还是没有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因此教材先安排学生认识细菌的菌落,由此引起学生对细菌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教材中图片丰富,补充视频等内容可增强视觉效果,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探究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着重介绍细菌及其繁殖;第2课时主要介绍真菌及其繁殖、真菌与人类的关系、保存食物的方法等。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认识细菌的菌落,了解细攻的分布;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及其繁殖方式;了解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及保存方法;科学思维:知道细菌的系列的快速性与其普遍性; 探究实践: 通过阅读、图片、视频等方式,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特点;态度责任: 通过讨论等方式辩证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 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繁殖特点
难点 细菌的营养方式、繁殖特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知识巩固:1、人的生殖属于 生 的方式;人的 是新生命的起点。其他高等动物的有性生殖还有 等方式。 2、苔藓和蕨类植物用 繁殖,属于 生殖方式; 3、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般用 繁殖,有些被子植物也可通过无性生殖来繁殖后代;生活中,栽培果树或花卉常采用分根、压条、 或组织培养等繁殖方式来保持栽培植物的优良性状,又可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生物的分类 1、生物的多样性: 在自然界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2、生物的分类: (1)按细胞结构分类: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和细胞生物两大类;其中病毒属于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都有细胞结构,且细菌为原核生物,动物、植物和真菌为真核生物; (2)按营养方式分类:生物可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动物: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异养生物; 植物: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和大的液泡等,自养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一般不能没有叶绿体,不能光合作用,异养生物。 1、细菌的形态: (1)细菌的存在:细菌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广泛分布于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等处,几乎无所不在。细菌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2)细菌的观察: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只有 0.5~5微米,因此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观察细菌的结构需要借助高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3)细菌的形态: ①细菌的形态: 细菌是形状细短、结构简单的一类微生物。细菌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等三种形态。 ②细菌的分类: 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大类。 2、细菌的细胞结构: (1)细菌的细胞结构: 细菌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菌的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 ,但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有的细菌有鞭毛,能帮助细菌自由移动;有的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保护细菌的作用。 (2)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细菌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称为原核生物。 (3)细菌的营养来源: 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不能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一般要依赖从外界吸收有机物生活。 3、菌落: 菌落,是指由一个微生物细胞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集合体。 由于单个细菌或真菌太小,肉眼观察不到,所以其培养成菌落,便于观察。 细菌的菌落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细菌团。一个小白点就是一个菌落;一个细菌菌落约有百万个细菌。 读图:细菌是通过_________进行繁殖的。细菌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4、细菌的繁殖: (附视频) 细菌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细菌分裂开始时,首先会复制它的遗传物质,然后细胞一分为二,两套一样的遗传物质随之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这样两个新个体就产生了。 细菌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如大肠杆菌在适宜条件下,每 20分钟左右便可分裂一次,如果始终保持这样的繁殖速度,一个细菌在 48小时内,其后代个体数将达到无法想象的数量。 视频:细菌的作用三、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有益于人类: ①人体内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细菌,如人体肠胃中的嗜酸乳杆菌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②一些食品的制造也离不开细菌,如泡菜、酱油、醋等食品的生产与乳酸菌有关; ③有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④一些细菌用于生产药品,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如用经基因重组的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利用大肠杆菌产生的冬酰胺酶,用于治疗白血病;利用杀死的病原菌或处理后丧失毒力的活病原菌,制成各种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疫苗,等。 2、有少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有害: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能引起人的食物中毒; ②鼠疫耶尔逊氏菌、霍乱弧菌、伤寒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结核分枝杆菌等能引起人类各种有关传染病的流行。 ③少数细菌也能引起家禽、家畜和作物的传染病流行,使农业生产遭受较大损失。 3、杀菌与食物的保存: (1)细菌的破坏作用: 只要温度适宜,细菌等微生物就会生长繁殖,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以满足自身需要。这时食物中的蛋白质就被破坏了,食物会发出臭味和酸味,失去了原有的坚韧性和弹性,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2)食物保存: 食品保存是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延长其食用期限,使食品能长期保存所采取的加工处理措施。 (3)食物的保存方法: 食物保存主要方法:冷藏法、密封法、干燥法、盐渍法、糖渍法、埋藏法、窖藏法、高温灭菌法,等。 阅读:巴斯德——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目前生物界一般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细菌和真菌属于微生物类细菌看不见摸不着但的确存在于各处形态多样结构简单,这些是学生比较的陌生的显微镜下的细菌图片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模型,加深认识细菌的结构也是细胞,但没有成形细胞核,这也是陌生的知识点,营养来源更是不熟悉,利用图片介绍结构比较直观菌落一定程度上说明细菌小而多、繁殖快细菌的繁殖是重点也是难点,但不容易被观察,视频和图片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学生的前概念一般认为细菌都是有害的,这部分内容的介绍,有助于树立正确观念,有利于“事物的两面性”辩证观点的形成由细菌的繁殖与危害,到食品的保存,知其理、晓其法,体会到“科学服务生活”,生活处处有科学。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由多细胞构成 B.有成形的细胞核 C.多数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D.进行分裂生殖 2、 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细菌为单细胞生物 B. 细胞内没有遗传物质C. 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D. 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3、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寄生生活的细菌靠分解动植物遗体生活B. 腐生生活的细菌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C. 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D. 细菌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4、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少数细菌有害 B.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D.细菌的芽孢是渡过恶劣环境的结构 5、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且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min,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1)实验中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试管内(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参考:(1)高温杀灭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 (2)B(3)空气中的细菌或芽孢落在肉汤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汤腐败变质 (4)温度]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细菌分布很广,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但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2、细菌种类很多,主要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3、细菌主要以二分裂法繁殖,且繁殖速度很快; 4、细菌由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但其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5、细胞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不能光合作用,属异养生物,细菌是自然界的分解者; 6、巴氏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一种保存食品方法。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1)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细菌的菌落,了解细菌的分布;
2、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及其繁殖方式;
3、了解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及保存方法。
一、知识点梳理:
1、细菌的个体十分 ,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只有 微米。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就会发现细菌细胞有三种基本形态: 状、 状、 状。
2、细菌细胞有 、 和 等结构,但看不到成形的 。像细菌这样没有细胞核的细胞称为 细胞。细菌细胞内无 ,一般要依赖有机物生活。有的细菌细胞外有 ,能帮助细菌自由移动;有的细菌细胞壁外有 ,有保护细菌的作用。
3、细菌是通过________进行繁殖的。细菌的繁殖能力非常____。细菌的种类很____,广泛分布于______、水、土壤、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等处,几乎无所不在。
4、细菌对人类既有益又有害。例如,人体内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细菌,如人体肠胃中的________菌;一些食品的制造也离不开细菌,如_____ 、_____ 、醋等食品的生产;有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_____ ,一些细菌用于生产_____,如用经基因重组的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但也有少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有害,如_______、炭疽病、鼠疫、霍乱等多种疾病都是由细菌引起的。
二、例题讲解
例题1、近年来,在许多国家都发现了“超级细菌”。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对这种细菌都不起作用。下列有关这种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超级细菌”也有遗传物质 B.“超级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超级细菌”不需要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D.“超级细菌”以分裂方式繁殖,是无性生殖
例题2、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下列四种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你认为下列方案中更能说明问题的是(  )
A.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B.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C.将树叶灭菌后再分组,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D.将树叶灭菌后再分组,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上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例题3、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1、4、5 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B.将培养基 2 和 3 再放在 40 ℃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
C.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 Y 进行治疗
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
例题4、甘草是中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材,资料显示甘草的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起抑制作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①选用一定量的甘草,将其干燥粉碎,再加入酒精,室温浸泡三天,过滤,得到甘草酒精浸出液,并配制质量分数分别为1%,2%,4%,8%的甘草酒精浸出液;②取5个灭菌后的培养皿,编号后,先放入相同体积的106个/毫升的大肠杆菌培养基,再在培养皿中滴入0.1毫升的不同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将它们放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结果记录如下。
培养编号 1 2 3 4 5
甘草酒精浸出液的质量分数 0 1% 2% 4% 8%
抑菌圈直径(mm) 0 2.88 6.08 5.96 6.06
根据以上实验,请回答。
(1)大肠杆菌进行  生殖,繁殖速度快。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说明甘草的抑菌作用。
(2)实验中盛有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的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  。
(3)实验中设置第1组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
(4)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三、随堂练习:
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
A.孢子生殖   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 D.有性生殖
2、细菌的结构都具有的是( )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
C.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壁 D.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
3、近年来,一半以上的美国超市售卖的牲畜和家禽肉中含有至少3种对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金色葡萄球菌。以下对金色葡萄球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没有细胞结构 B.细胞内有叶绿素 C.有成形的细胞核 D.进行分裂生殖
4、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某实验小组欲检测A、B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实验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 B.C. D.
5、四川泡菜,以其味道咸酸,口感脆生,色泽鲜亮,香味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适宜而深受人们喜爱,制作四川泡菜需要用到的微生物是 (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真菌 D.霉菌
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的探究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1)两位同学做出的假设为   。
(2)你认为   同学设计合理,理由是   。
(3)将培养装置放在28℃环境中,其原因是   。
(4)当实验培养48小时后,发现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装置中有大量细菌繁殖,洗手后按指印的培养装
置中有较少细菌繁殖。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四、课后巩固:
1、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菌与病毒的结构不同 B. 用肉眼可以看见 C. 细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D. 细菌是多细胞的个体
2、我们要观察细菌的结构,应借助于 ( )
A.放大镜   B.解剖镜 C.低倍显微镜  D.电子显微镜
3、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为单细胞生物 B. 细胞内没有遗传物质C. 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D. 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
4、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寄生生活的细菌靠分解动植物遗体生活 B. 腐生生活的细菌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 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D. 细菌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5、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消毒,手术时还要戴上口罩和手套是为了( )
A.防止细菌进入病人体内 B.防止因手消毒不干净而留有细菌
C.防止医生呼吸时将空气中的细菌带入病人体内 D.以上选项都是
6、小明若想使水果保存较长的时间不腐烂,比较好的方法是(  )
A.放入冰箱中 B.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入冰箱中 C.放在餐桌上 D.用保鲜膜包好并放在餐桌
7、为探究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变化,分别定时从冷、热水口接等量的水,测定结果如表。下列错误的是(  )
测定时间 第一天 第四天 第七天 第十天
冷水口细菌数(个) 34 560 935 1220
热水口细菌数(个) 15 3 25 46
A.冷水口接的饮用水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 B.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健康
C.本实验只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影响 D.使用饮水机时,应在保质期内尽快将水喝完
8、科学家为了研究链霉素对某些细菌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培养皿盛上适于细菌生存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在A培养皿的一侧接种链霉菌,在远离链霉菌接种线条一侧的三点上分别接种大肠肝菌、结核杆菌、肺炎链球菌;在B培养皿中不接种链霉菌,其他相同于A培养皿。将A、B培养皿同时放在25℃的环境中培养,七天后,三种细菌在A、B培养皿中生存情况不相同,结果见图。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说,培养基中必须有有机物,以保证细菌生长的需要
B.产生链霉菌素的链霉菌是属于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C.在接种前要高温消毒,是为了消除培养皿中原有细菌对实验的影响
D.实验结果表明链霉菌素对结核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弱
9、如图,利用“曲颈瓶”进行如下实验:①甲、乙两瓶内装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②接着,将仍然保鲜的那瓶的瓶颈打断,如图丙,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出芽生殖使细菌大量繁殖 B.步骤①中乙瓶内的肉汤能“仍然保鲜”
C.使肉汤变质的是细菌等微生物 D.乙“曲颈瓶”内肉汤中的细菌来自空气
10、在I、II、Ⅲ三个培养皿中,加入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分别接种等量的大肠杆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见下表)。实验结果能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糖类的是(  )
培养皿 培养基成分 培养皿中的菌落数
I 琼脂﹑糖类 35
ll 琼脂﹑糖类和维生素 250
Ⅲ 琼脂和维生素 0
A.培养皿I和III B.培养皿II C.培养皿I和II D.培养皿II和III
11、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曾大量漂浮死猪的情况,出现的漂浮死猪来自于黄浦江上游的浙江嘉兴。专家对水质进行了检测,其中一项就检查了猪链球菌。
(1)猪链球菌属于   (“细菌”或“真菌”)
(2)该生物是通过   进行繁殖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超级细菌”是指因为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而出现的具有多重耐药性质的细菌。图甲是日本研究人员首次拍摄到的携带NDM—1基因的“超级细菌”照片,请回答:
(1)根据形态,细菌可以分成三种类型,图甲中的这种超级细菌在形态上属于   菌。
(2)该超级细菌的耐药性是由NDM—1基因控制的,该遗传物质存在于图乙细菌结构的   中(填字母编号)。
13、随着天气逐渐转热,小科同学发现 买来的奶茶没过多久就变质了,于是他对食品腐败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小科同学取了甲、乙、丙三个相同容量的锥形瓶,分别加入50毫升奶茶。放在高压蒸锅内加热15分钟,冷却后取出,分别作如下处理:
瓶号 甲 乙 丙
加入物质 50 毫升奶茶
瓶口处理 打开 打开 用橡皮塞塞紧
恒温培养一周 25℃ 5℃ 25 ℃
实验结果 变质 不变质 不变质
(1)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奶茶高温加热,目的是   。
(2)若探究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宜选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
(3)根据以上实验结果记录表,设置丙组是为了探究   。
14、表中数据来源于一个有关细菌种群在24小时内增长的实验。根据此数据回答问题:
时间(h) 细菌数量(个) 时间(h) 细菌数量(个)
0 750 15 35000
5 9000 20 11000
10 44000 25 6000
(1)下列最能准确地反映表中结果的曲线是 。
A. B. C. D.
(2)细菌种群增长率最大的时间段是____。
A.0~5h B.5~10h C.10~15h D.15~20h E. 20~25h
15、如图所示是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的实验。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结果只
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长。
(1)甲、乙两组实验对照中,自变量是   。
(2)乙、丙对照实验可以说明微生物滋生需要   。
(3)甲、乙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应用到食物保存上,可以采用   法。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微小 0.5-5 球状 杆状 螺旋状
2、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原核细胞 叶绿休鞭毛 荚膜
3、细胞分裂 强 多 空气
4、嗜酸乳杆菌 泡菜 酱油 尸体 药品 肺结核
二、例题讲解:
例题1、 C
解析:A. 细菌虽然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是细菌有遗产物质,所以超级细菌”也有遗传物质,正确;B. 超级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正确; C. “超级细菌”不能制造有机物,所以需要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错误; D.“超级细菌”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属于无性生殖,正确;故C符合题意。
例题2、D
解析:A.树叶未进行灭菌,甲组和乙组树叶上均有细菌,因此,A选项不够严谨。B.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也就是除了变量以外,其余的条件和处理都要相同,甲组进行的灭菌处理,乙组却没有,因此,B选项不够严谨;C.C组的实验处理一样,也是以细菌的有无为变量,但乙组和甲组的培养条件不同,因此,不合理。D.D组的实验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除了变量外,其余条件都一样,最能说明问题。故D符合题意。
例题3、 B
解析:A、1,4,5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A不符合题意;B、由表格信息可知,将培养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时间,细菌繁殖形成菌落.因此观察到的现象都是浑浊现象,而不是全表面清晰,B符合题意;C、4全表面呈浑浊,表明抗生素X对该种细菌没有抑制作用;5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表面则呈浑浊,表明抗生素Y对该种细菌有抑制作用,那么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若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Y进行治疗,C不符合题意;D、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只有B符合题意。
例题4、(1)分裂;抑菌圈的直径 (2)防止细菌进入,影响实验效果 (3)排除酒精自身的抑菌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4)甘草酒精浸出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保持基本稳定
解析:(1)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通过分裂生殖来繁殖下一代的,从表格记录数据可知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抑菌圈直径来说明甘草的抑菌作用。(2)实验中盛有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甘草酒精浸出液的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防止其他细菌进入,影响实验效果;(3)实验中设置第1组对照实验的目的是排除酒精自身的抑菌作用对实验的干扰;(4)从表格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甘草酒精浸出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保持基本稳定。
三、随堂练习:
1、B 2、B 3、D 4、C 5、B
6、(1)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 (2)乙;设置了对照实验,而且实验变量唯一
(3)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4)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
四、课后巩固:
1、 A 2、D 3、D 4、C 5、D 6、B 7、C 8、B 9、C 10、D
11、(1)细菌 (2)细胞分裂;无性
12、(1)杆(2)D
13、(1)消灭奶茶中原有的微生物,排除对实验的干扰 (2)甲、乙
(3)奶茶的腐败是否由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14、(1)A (2)B
15、(1)水分 (2)有机物 (3)干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6张PPT)
第一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1)
---细菌的繁殖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认识细菌的菌落,了解细攻的分布;了解细菌的形
态结构及其繁殖方式;了解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及保存方法;
科学思维:知道细菌的系列的快速性与其普遍性;
探究实践:通过阅读、图片、视频等方式,了解细菌的生殖方
式和特点;
态度责任:通过讨论等方式辩证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知识回顾
1、人的生殖属于 生 的方式;人的 是新生命的起点。其他高等动物的有性生殖还有 等方式。
2、苔藓和蕨类植物用 繁殖,属于 生殖方式;
3、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般用 繁殖,有些被子植物也可通过无性生殖来繁殖后代;生活中,栽培果树或花卉常采用分根、压条、
或组织培养等繁殖方式来保持栽培植物的优良性状,又可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有性 胎生
受精卵
卵生、卵胎生
孢子 无性
种子
扦插、嫁接
新知讲解
一、生物的分类
1、生物的多样性:
在自然界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2、生物的分类:
(1)按细胞结构分类: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和细胞生物两大类;其中病毒属于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都有细胞结构,且细菌为原核生物,动物、植物和真菌为真核生物;
新知讲解
(2)按营养方式分类:生物可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动物: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异养生物;
植物: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和大的液泡等,自养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一般不能没有叶绿体,不能光合作用,异养生物。
新知讲解
二、细菌
1、细菌的形态:
(1)细菌的存在:细菌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广泛分布于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等处,几乎无所不在。细菌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2)细菌的观察: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只
有 0.5~5微米,因此用放大镜看不到单个的细菌。
观察细菌的结构需要借助高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
微镜。
(显微镜下的口腔细菌)
新知讲解
(3)细菌的形态:
①细菌的形态:
细菌是形状细短、结构简单的一类微生物。细菌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等三种形态。
②细菌的分类:
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大类。
新知讲解
2、细菌的细胞结构:
(1)细菌的细胞结构:
细菌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菌的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 ,但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有的细菌有鞭毛,能帮助细菌自由移动;有的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保护细菌的作用。
(2)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细菌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称为原核生物。
(3)细菌的营养来源:
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不能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一般要依赖从外界吸收有机物生活。
新知讲解
3、菌落:
菌落,是指由一个微生物细胞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集合体。
由于单个细菌或真菌太小,肉眼观察不到,所以其培养成菌落,便于观察。
细菌的菌落细菌大量繁殖后形成的细菌团。一个小白点就是一个菌落;一个细菌菌落约有百万个细菌。
真菌菌落
细菌菌落
读图:
细菌是通过_________进行繁殖的。细菌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分裂
无性
新知讲解
4、细菌的繁殖:
细菌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细菌分裂开始时,首先会复制它的遗传物质,然后细胞一分为二,两套一样的遗传物质随之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这样两个新个体就产生了。
细菌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如大肠杆菌在适宜条件下,每 20分钟左右便可分裂一次,如果始终保持这样的繁殖速度,一个细菌在 48小时内,其后代个体数将达到无法想象的数量。
细菌分裂生殖模型图
显微镜下的细菌分裂
(点击图片可播放)
视频:
(点击图片播放)
细菌的作用
新知讲解
三、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1、细菌有益于人类:
①人体内有多种有益于健康的细菌,如人体肠胃中的嗜酸乳杆菌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②一些食品的制造也离不开细菌,如泡菜、酱油、醋等食品的生产与乳酸菌有关;
③有些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④一些细菌用于生产药品,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如用经基因重组的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利用大肠杆菌产生的冬酰胺酶,用于治疗白血病;利用杀死的病原菌或处理后丧失毒力的活病原菌,制成各种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疫苗,等。
新知讲解
2、有少数种类的细菌对人类有害: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能引起人的食物中毒;
②鼠疫耶尔逊氏菌、霍乱弧菌、伤寒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结核分枝杆菌等能引起人类各种有关传染病的流行。
③少数细菌也能引起家禽、家畜和作物的传染病流行,使农业生产遭受较大损失。
金色葡萄球菌
沙门氏菌
结核分歧杆菌
新知讲解
3、杀菌与食物的保存:
(1)细菌的破坏作用:
只要温度适宜,细菌等微生物就会生长繁殖,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素,以满足自身需要。这时食物中的蛋白质就被破坏了,食物会发出臭味和酸味,失去了原有的坚韧性和弹性,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2)食物保存:
食品保存是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延长其食用期限,使食品能长期保存所采取的加工处理措施。
(3)食物的保存方法:
食物保存主要方法:冷藏法、密封法、干燥法、盐渍法、糖渍法、埋藏法、窖藏法、高温灭菌法,等。
阅读:
巴斯德——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由多细胞构成
B.有成形的细胞核
C.多数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D.进行分裂生殖
D
课堂练习
2、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为单细胞生物
B. 细胞内没有遗传物质
C. 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D. 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
D
课堂练习
3、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寄生生活的细菌靠分解动植物遗体生活
B. 腐生生活的细菌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 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D. 细菌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课堂练习
4、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有益,少数细菌有害
B.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D.细菌的芽孢是渡过恶劣环境的结构
B
课堂练习
5、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某兴
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且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min,然后将甲、
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
(1)实验中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试管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
高温杀灭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
B
空气中的细菌或芽孢落在肉汤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汤腐败变质
温度
课堂总结
1、细菌分布很广,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但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2、细菌种类很多,主要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3、细菌主要以二分裂法繁殖,且繁殖速度很快;
4、细菌由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但其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5、细胞与人类的关系密切,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不能光合作用,属异养生物,细菌是自然界的分解者;
6、巴氏消毒法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一种保存食品方法。
板书设计
1.6细菌和真菌的繁殖(1)
---细菌
1、细菌:
分布广、形体小、用显微镜观察
种类多, 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2、繁殖:二分裂法、 速度快
3、结构: 单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5、营养:无叶绿体(不能光合作用),异养生物、分解者
6、消毒:巴氏消毒法(巴斯德)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真菌”。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