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训练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训练题-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4 15:4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单元训练题
一、选择题
1.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表
四种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 8 30 50
反应后质量(g) 20 待测 39 23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中丁和丙的质量比为23:39
C.待测值为8 D.丁一定是化合物
2.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之一是对一氧化碳催化过程的研究,该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的装置。下图表示的是汽车尾气中的某些气体在催化剂P/Al2O3/Ba的表面进行的反应,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图示物质中有三种氧化物
B.反应前后催化剂Pt/Al2O3/Ba的质量和物理性质均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减少,原子个数不变
D.参加反应的CO与生成的N2的质量比为2:1
3.某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24 10 0 2
反应后质量/g 2 170 44 a
A.a的值等于 20 B.参加化学反应的X为 222g
C.该过程中,Y与Q的质量比为17:2 D.X一定是化合物
4.2023年是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目前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乙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4 D.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5.已知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在32gO2中充分燃烧,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O2和18gH2O。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物质A的质量是8g
B.物质A中只含有C、H
C.物质A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物质A的化学式为C3H8
6.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B.几千万年前,地球上某条恐龙体内的某个原子可能存在于你的身体里
C.高锰酸钾加热后固体质量减少,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D.1g 硫和1g 氧气反应能生成2 g 二氧化硫
7.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X↑+3CO2↑,则X的化学式为
A.O2 B.SO2 C.NO2 D.N2
8.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玻璃管只具有导气作用
C.白磷的用量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去掉装置中的小气球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量镁在装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电解水时生成H2和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加热试管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10.如图是O2与其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发生转化,部分物质已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①: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B.转化②:加入MnO2会使产生O2的质量增加
C.转化③:只有通过氢气的燃烧才能实现
D.转化④:若该反应是分解反应,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11.如图为治理汽车尾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是NO
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22
12.工业上可利用Fe3O4和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①反应I:2Fe3O46FeO+O2↑ ②反应Ⅱ:3FeO+H2OFe3O4 +H2↑
A.上述流程中有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理论上,每产生32gO2,消耗水的质量为18g
C.相较电解水制氢而言,该方法具有节约能源,产品易分离的优点
D.2.9g可能由Fe、FeO、Fe2O3、Fe3O4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中,铁元素质量为2.1g,则其中一定含Fe2O3
13.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亚运主火炬由甲醇点燃。一种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了3种物质
B.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都不变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甲醇的产量
14.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雾
B.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a点>b点>c点
C.反应结束后,瓶中仍有氧气剩余
D.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8%
二、非选择题
15.铯(Cs)原子钟是一种精密的计时工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第二代铯原子钟是获得国际计量局认可的“世界上最好的基准原子钟”之一,其准确度达到2000万年不差一秒。铯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Cs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图2表示的微粒中,与铯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字母标号)。
(3)图2中由D所示原子构成的某种单质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3所示),写出该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天工开物》中对朱砂(HgS)的精制有以下说明:“凡次砂取来,入巨铁碾槽中,轧碎如微尘,然后入缸,注清水澄浸。过三日夜,其下沉结者,晒干即名头朱也。”
(1)“入缸,注清水澄浸。过三日夜,其下沉”。该物质分离与水的净化流程中的 操作原理相似。
(2)汞(Hg)俗称水银,可由朱砂(HgS)在加热条件下炼得,炼制过程还得到另一种单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内的水银柱上升,其微观解释为 。
(4)甘汞是一种汞的化合物,在日光下会渐渐分解成氯化汞和汞单质,实验室保存甘汞的方法是 。
17.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试管内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分析:
(1)该反应开始的时间为 (填“t1”或“t2”)。
(2)该反应结束时可收集到的氧气质量为 g。
(3)P点处固体成分是 (填化学式)。
(4)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 g。(相对分子质量:KClO3﹣122.5)
18.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一些实验如图所示,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C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A,需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其作用是 。
(3)实验B,预先在锥形瓶底部铺细沙的作用是 。
(4)如果C中的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一条原因是 。
(5)操作D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19.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
(2)每个丙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3)上图所示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标号)
(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5)若3g甲完全反应,得到17g丙。已知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C
4.B
5.D
6.C
7.D
8.C
9.D
10.D
11.D
12.B
13.C
14.C
15.(1)金属
(2)AB
(3)4P+5O22P2O5
16.(1)静置沉降
(2)
(3)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4)避光保存
17.(1)t1
(2)0.96
(3)KClO3、KCl、MnO2
(4)2.45
18.(1)漏斗
(2)防止暴沸
(3)防止锥形瓶底部炸裂
(4)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合理即可)
(5)较多固体或多量固体
19.(1)3:1
(2)4/四
(3)丙
(4)化合反应
(5)17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