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训练题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训练题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4 15:5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单元训练题
一、选择题
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 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一定改变
B.科学思维:化学反应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则质量不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黄铜和铜片相互刻画,探究纯金属及其合金硬度的高低
D.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处理,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2.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要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铜片和铁片 看颜色 在空气中加热
B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加入二氧化锰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C 呼出气体和氧气 滴入澄清石灰水 观察颜色
D 硬水和软水 肥皂水 取样蒸干
A.A B.B C.C D.D
3.某些化学小组设计了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四种方案,各个方案选用的试剂如下,其中不可行的是
A.Fe、Cu(NO3)2溶液、Ag
B.Fe(NO3)2溶液、Cu、AgNO3溶液
C.Fe、Cu、AgNO3溶液、盐酸
D.Fe、Cu(NO3)2溶液、AgNO3溶液
4.某金属混合物由Mg、Al、Fe、Zn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取该金属混合物5.6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0.2g,则该金属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Mg B.Al C.Fe D.Zn
5.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灯的创意源自于青铜器精品“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灯体外部材料使用了再生铝合金,并首创双层玻璃结构。下列关于金属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合金硬度比纯铝大
B.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人类使用金属铜晚于铝
D.铝制品表面能形成致密保护膜
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合金是金属混合物,至少含有2种金属
②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③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④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A.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现有X、Y、Z三种金属,其中只有金属X常温下能被干燥的空气氧化;把金属Y、Z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只有金属Y表面析出紫红色固体。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金属X不可能是金 B.金属Z可能是银
C.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依次为Y>Z>X D.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依次为X>Y>Z
8.暖宝宝中有铁粉等物质,铁遇氧气温度升高。小红用压强、氧气浓度和温度三种数字传感器画出暖宝宝原料遇空气的数据变化图像,如图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Ⅱ为压强变化曲线
B.Ⅲ为氧气浓度变化曲线
C.暖宝宝原料足量时,瓶内压强可降至0
D.Ⅰ和Ⅱ开始增大是因为铁发生氧化反应放热
9.金属腐蚀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因此金属腐蚀与防腐是很重要的问题。已知金属活动性:Zn>Fe>Cu。依据表格提供的信息,正确的是
腐蚀环境 平均腐蚀速度/mg dm-2 d-1
钢 铜 锌
农村大气 海洋大气 工业大气 海水 土壤 -- 2.9 1.5 25 5 0.17 0.31 1.0 10 3 0.14 0.32 0.29 8.0 0
A.相同环境下钢最耐腐蚀,锌最易被腐蚀
B.海水中,钢比锌更易腐蚀说明铁比锌化学性质活泼
C.农村大气环境中金属腐蚀最慢,因为农村大气中污染物少,空气质量更好
D.土壤比大气对金属的腐蚀性更强
10.在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Zn,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 Ag,一定没有 Zn
B.滤渣中一定有 Ag, 可能有 Cu
C.滤液中一定有Cu(NO3)2、Zn(NO3)2,一定不含 AgNO3
D.滤液中一定有Cu(NO3)2、Zn(NO3)2,可能含有 AgNO3
11.为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西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通过实验①②能验证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B.实验③中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大
C.X可能为锌,Y可能为硫酸亚铁
D.只做实验③和④,可以验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2.下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4个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空气,①③对比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B.③中附着在棉花上的干燥剂的作用是使试管里没有水分
C.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甲
D.四个实验中,生锈最快的是④中的铁钉
13.硅材料在5G通讯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图是工业生产中用四氯化硅()制备高纯硅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物都由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4.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红磷燃烧过程中止水夹未夹紧,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B.甲烷具有可燃性,还可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C.将含有CO、CO2的混合气体,通过此装置,可以收集到纯净的CO并完成尾气处理 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木炭粉
A.A B.B C.C D.D
二、填空与简答
15.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灿若星辰的中国典籍,有许多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记载。
(1)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如春节有贴对联的习俗。用墨汁书写的对联,字迹长时间不褪色,这是因为常温下单质碳 。
(2)马踏飞燕是我国东汉时期的青铜艺术珍品,青铜是铜与锡的合金。青铜硬度 (填“大于”或“小于”)纯铜。
(3)我国西汉时期,在《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此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曾青”是指硫酸铜溶液,此过程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 。
16.如图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请回答。
(1)A实验中铁丝没有燃烧的原因的是 (写一点即可);
(2)B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通过对比①③试管中的现象,可知铁钉生锈需要与 接触;
(3)写出一种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
17.在学校开展的“知水善用”项目学习成果发布会上,小芳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报告。
(1)用图A、B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
实验A:①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的现象是 。
实验B:①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②补全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2)用图C、D实验探究反应条件。
实验C:该实验的目的是 。
实验D:探究铁生锈的必要条件还应补充的实验是 。
(3)用图E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
实验E:品红是由品红分子构成的,实验中观察到品红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的快。
据此可以得出微粒的性质是 。
18.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模拟炼铁的实验装置。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过程中,先要进行的是 (填“Ⅰ”或“Ⅱ”)。
Ⅰ.加热        Ⅱ.通一氧化碳
(3)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
三、计算题
19.某冶金厂回收了一批废黄铜屑,需测定其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100.0g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无色溶液,剩余固体的质量与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分别如图所示。(假设该批次黄铜屑只含铜、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的质量为 g。
(2)样品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充分反应生成氢气多少g
20.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锌样品(杂质不与酸反应)中Zn的质量分数,取10g锌样品逐滴加入稀硫酸,待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停止滴加药品,共用去稀硫酸的质量为100g,反应后测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09.8g。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样品中Zn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D
4.D
5.C
6.D
7.C
8.C
9.C
10.C
11.B
12.C
13.A
14.C
15.(1)化学性质不活泼
(2)大于
(3)Fe+CuSO4=FeSO4+Cu
(4)清除可燃物
16.(1)氧气不纯(合理即可)
(2)水/ H2O
(3)刷漆(合理即可)
17.(1) 4P+5O22P2O5 红磷燃烧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集气瓶且没有充满集气瓶 2:1
(2) 探究燃烧的条件 铁钉置于干燥空气中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18.(1) 铁架台 试管
(2)Ⅱ
(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没有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19.(1)267.0
(2)62.5%
(3)解:样品中锌的质量为:100.0g-62.5g=37.5g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答:充分反应生成氢气质量1.2g。
20.(1)0.2
(2)解:设样品中Zn的质量为x,
则样品中Zn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Zn的质量分数为6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