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铁一集团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开学模拟化学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铁一集团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开学模拟化学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4 15:1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开学模拟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42分。
1.下列诗词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B.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 伐薪烧炭南山中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需要摄入足量的维生素.下列安徽地方特色品牌产品中维生素含量最丰富的是( )
A. 巢湖银鱼 B. 黄山臭桂鱼
C. 肥西老母鸡 D. 祁门猕猴桃
3.目前一种叫碘酸钙的保健品已进入一些超市,下列有关碘酸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碘酸钙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 B. 碘酸钙能使淀粉变蓝色
C. 碘酸钙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D. 碘酸钙属于盐类
4.已知硅酸盐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价,则硅酸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5.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此时将火柴靠近管口处,再迅速移开火柴,火柴立即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沸腾时,水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增大
B. 管口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 火柴完全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等
6.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除去中少量的 点燃
除去溶液中的少量 加入足量的铜粉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用燃着的木条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
A. B. C. D.
7.向一定量某固体中逐滴加入某溶液至过量,轴表示加入溶液的质量.下列选项中轴表示的含义与所给图象变化趋势一致的是( )
选项 固 体 溶 液 轴 含 义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水的质量
大理石杂质不反应 稀盐酸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铁粉与铜粉混合粉末 硫酸铜溶液 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
氯化钠与碳酸钠混合粉末 稀硫酸 二氧化碳的体积
A. B. C. D.
8.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9.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面粉和蔗糖加水,振荡 B. 金刚石和石墨观察颜色
C. 蒸馏水与食盐水过滤 D. 白酒和食醋闻气味
10.臭氧是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它能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动植物免遭紫外线的危害.臭氧属于( )
A. 单质 B. 氧化物 C. 化合物 D. 混合物
11.运用防灾、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B. 发现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C. 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等要严禁烟火,若遭遇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或沿墙壁逃生
D.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12.本草纲目记载:“雄黄,乃治疮杀毒要药也”,雄黄主要成分为,在空气中加热到一定温度可以被氧化成剧毒物质三氧化二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1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 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4.运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安全常识 B. 区分常见物质
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换气扇
海鲜防腐--甲醛溶液浸泡
预防煤气中毒--确保烟道畅通 和--用澄清石灰水
涤纶和羊毛纤维--点燃并闻气味
食盐和纯碱--观察颜色
C.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 日常生活经验
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具有可燃性--作气体燃料
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食品干燥剂--浓硫酸
使篝火更旺--把木柴架空
制作疏松的蛋糕--加入纯碱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15.仪征的枣林湾,因年世园会成为全国知名的打卡地。
公园门口,有人在卖卡通人物气球,为了安全,气球内充入的气体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氮气 B.氢气 C.氦气
园区内树林中有着富含抗氧化防衰老的负氧离子。某种负氧离子的个原子团是由一个氧分子俘获空气中一个自由电子后形成的微粒,每个中含有______个电子。
人们在赏花时不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请写出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某同学对人呼吸前后气体组成的变化产生了兴趣,如表为该同学测量的的实验数据通常状况。
物质 吸入空气 呼出气体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呼吸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经仪器测得,呼出气体的总体积大于吸入空气的总体积,则呼出气体中氮气的体积分数______填“”“”或“”。
呼吸前后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变化较大,实验中其体积分数______填“”“”或“”。
园区中,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和科技的创新点。
如图是碲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碲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碲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碲原子和图中______填字母,下同的化学性质相似,图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微粒有______。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如图是以石灰石为原料制备高纯超细碳酸钙的工艺流程图:
流程中操作的名称______。实验室里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和______。
主要反应原理:
“煅烧”步骤: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反应。
“浸出”步骤:。
“碳化”步骤: 。
煅烧石灰石得到的固体中,除含外,还含有少量、等杂质,在“浸出”过程为保证铁、镁等杂质不被浸出,需要适当提高溶液的根据反应计算出的钙铵比参加反应的氧化钙和氯化铵的质量比为______,而实际流程中最佳钙铵比要稍高于这一比值,原因是______。
用上述流程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了、和之外,还有______。
实验室在如图装置中模拟上述流程制备高纯超细碳酸钙:
搅拌的作用是______。
制备溶液时需要对装置加热,主要作用是______。
A.加快反应速率 促进氨气逸出
已知在常温和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和在水中分别能溶解和。制备时应先通入氨气后通入二氧化碳,理由是______。
浸取一步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直接影响着生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已知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溶解
如果用 时的饱和溶液与纯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计算充分反应后得到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分。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有关气体的探究活动。如图是制取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
实验室用的双氧水制取和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若用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若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反应来生成氨气,应该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实验一: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王威同学依次做了如图两组实验。
根据实验推理,进入水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推理的证据是______。
根据以上两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18.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我国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有些用村民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_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请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9.小科、小甬和小真三位同学想利用氧化铜、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来制取氢氧化铜,他们各自独立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取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再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
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试管。
【实验现象】
小科:试管中是黑色浑浊;
小甬:试管中是蓝色溶液;
小真:试管中虽然出现过少量蓝色沉淀但又马上变成了黑色沉淀。
三支试管中均没有出现预料中的蓝色絮状沉淀。
【实验反思】
三位同学开始探究实验失败的原因,经过一番观察和讨论,他们认为与反应物的量和条件有关。
小科的试管中是______加得太多,导致变成黑色浑浊。
小甬的试管中是______加得太多,若要继续完成实验,简便的操作是______。
小真的试管中曾经出现的蓝色沉淀又变成了黑色沉淀,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该异常现象______。
20.年月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因此,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Ⅰ从地球带上去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等原料制氧,写出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航天工业以空气为原料制氧,工业上选择空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其过程可用如图所示实验模拟。
浸入液氮后,试管内产生约占其容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______。
上述实验利用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实现分离,由实验现象可知,两种气体中沸点比较高的气体是______。
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______填“”或“”。
Ⅱ在天宫制出来
早期空间站利用过氧化钠、超氧化钾等物质制氧,其原理表示如下:,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______。
目前空间站已实现电解水制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空间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解决“气体从哪里来”的问题必然伴生着“气体往哪里去”的问题。为此,科学家设计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
电解水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氢气,系统需要对氢气进行转化
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伐薪烧炭南山中,碳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枝叶腐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
【解析】解:、巢湖银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黄山臭桂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C、肥西老母鸡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祁门猕猴桃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故选:.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
【解析】解:、碘酸钙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缺碘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正确;
B、碘酸钙中含有碘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无单质碘,故不能使淀粉变蓝,故错误;
C、碘酸钙中钙元素显价,氧元素显价,所以碘元素的化合价是价,正确;
D、碘酸钙由钙离子和碘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正确;
故选:。
根据碘酸钙的化学式分析,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能使淀粉变蓝,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总和为,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本题联系生活实际,考查了学生对于微量元素、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盐及碘性质的考查,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解答,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的理念.
4.【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在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酸:化学上是指在溶液中电离时阳离子完全是氢离子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化合物.
通常情况下,为价,为价;
A、中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故A不适合;
B、中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故B不适合;
C、中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故C适合;
D、是盐,不是酸.故D不适合.
故选C.
5.【答案】
【解析】解: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物质的体积就变大,遇冷时缩小,物质的体积就变小。所以,水的沸腾现象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在这一变化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分子本身都没有变化,故说法错误;
B.把火柴靠近管口处,火柴被加热但不能燃烧,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说明温度达到着火点,故说法正确;
C.因为水蒸气隔绝了氧气,所以管口处的火柴不能燃烧,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就会燃烧,故说法正确;
D.火柴中含有碳、氢元素,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故说法正确。
故选:。
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结合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必须同时满足.
6.【答案】
【解析】解:、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铜粉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区别两种无色气体,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差的别,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鉴别两种气体。
D、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答案】
【解析】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生成水和氧气,加入过氧化氢过量,水的质量会不断增加,不会出现不变的情况,故A错误;
B、向大理石中加入稀盐酸,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碳酸钙不断被消耗,杂质的含量不断增加,当碳酸钙全部参加反应时,杂质的含量不再改变,故B正确;
C、向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开始时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会出现硫酸铜溶液质量增加的情况,故C错误;
D、向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但是开始时并没有二氧化碳,故错误;
故选:。
可以根据具体的反应,结合图象完成本题.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生成水和氧气,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水的质量会不断增加,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导致硫酸铜的质量会减小,大理石中含有碳酸钙和杂质,碳酸钙被消耗减少,则杂质的含量会不断增加,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中开始时没有二氧化碳.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根据具体的反应结合图象进行.
8.【答案】
【解析】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显价,氧元素显价,其化学式为:。
故选:。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地壳中元素含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
【解析】解:、取样品,加水溶解,能形成溶液的是蔗糖,不能形成溶液的是面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观察颜色,无色透明的晶体的是金刚石,黑色固体的是石墨,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蒸馏水和食盐水中没有明显的不溶物,过滤的方法不能鉴别,故C错误;
D、取样品,闻气味,芳香气味的是白酒,有酸味的是白醋,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面粉难溶于水,蔗糖溶于水进行分析;
B、根据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晶体,石墨是黑色固体进行分析;
C、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物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D、根据白酒具有芳香气味,白醋有酸味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0.【答案】
【解析】解:、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臭氧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C、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臭氧是一种物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臭氧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答案】
【解析】解: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了氧气,起到灭火的作用,故A正确;
B.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或者电火花时可能发生爆炸,应该严禁开启排气扇。故B错误;
C.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所以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故C正确;
D.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所以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故D正确。
故选:。
A.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B.根据可燃性气体,遇到明火或者电火花时可能发生爆炸,应该严禁开启排气扇进行解答;
C.根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道进行解答;
D.身上着火如果乱跑则会加速空气的流动,提供更充足的氧气,而使火势更旺,可以据此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达到气体的爆炸极限时,遇明火发生爆炸以及有关正确处理实验事故的知识,都与生活紧密联系,是个重点。
12.【答案】
【解析】解:反应物中含、、的个数分别是、、,生成物含、、的个数分别是、、,故生成物中还应含有个、个,因此是二氧化硫。
故选:。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3.【答案】
【解析】解:、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4.【答案】
【解析】解:、天然气漏气应立即打开窗户通风;甲醛溶液有毒,不能用用来浸泡海鲜,所以不完全正确;
B、食盐和纯碱都是白色,不能从颜色上区分,所以此项也不完全正确;
C、氮气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所以此项全部正确;
D、浓硫酸具有腐蚀性,不可以用来干燥食品,制作疏松蛋糕应加入小苏打而不是纯碱,所以此项不完全正确.
故选C.
A、从天然气具有可燃性,甲醛有毒考虑;
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涤纶和羊毛纤维可用点燃闻味区分,食盐和纯碱都是白色;
C、氮气可以用作保护气,氢气可以燃烧,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D、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充足的氧气可以使燃烧更旺,疏松的蛋糕是因为加入了碳酸氢钠.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作用于生活,我们学会化学知识,并服务于生活,可以更好的生活.
15.【答案】 得到
【解析】解:氦气密度小,且不具有可燃性,安全性能高,公园门口,有人在卖卡通人物气球,为了安全,气球内充入的气体是氦气,故选C;
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因此每个中含有个电子;
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呼吸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呼出气体中氮气的含量小于吸入气体中氮气的含量,则呼出气体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呼吸时消耗产生,该过程释放能量,呼吸前后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变化较大,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大于吸入气体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即实验中其体积分数;
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因此碲原子的质子数为;碲原子最外层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元素的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碲原子和图中的化学性质相似;粒子最外层达到电子的结构为稳定结构,因此图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微粒有;


;;;
;得到;;。
根据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根据离子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比较进行分析;
根据周期表中一格元素中信息及元素的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粒子最外层达到电子的结构为稳定结构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用途,粒子的结构,原子与离子的相互转化,周期表的应用,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比较等相关知识,涉及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16.【答案】过滤 漏斗 玻璃棒 分解 : 控制为碱性环境 加速反应 增加二氧化碳的溶解和反应能力
【解析】解:
流程中操作实现了固体和液体分离,为过滤。实验室里该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煅烧”步骤:是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形式为一变多,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煅烧石灰石得到的固体中,除含外,还含有少量、等杂质,在“浸出”过程为保证铁、镁等杂质不被浸出,需要适当提高溶液的根据反应计算出的钙铵比参加反应的氧化钙和氯化铵的质量比


即钙铵比为:,而实际流程中最佳钙铵比要稍高于这一比值,原因是控制为碱性环境。
用上述流程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了、和之外,还有。
搅拌的作用是加速反应。
制备溶液时需要对装置加热,目的加快反应速率和促进氨气逸出。故选:。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和在水中分别能溶解和。制备时应先通入氨气后通入二氧化碳,理由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溶解和反应能力。
如果用 时的饱和溶液中氯化铵的质量为
设充分反应后得到的质量为



故答案为:
过滤;漏斗;玻璃棒。
;分解。
:;控制为碱性环境。

加速反应。

增加二氧化碳的溶解和反应能力。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扑捉的有效性。解答的问题实际上与复杂的转化图相比,其实很简单很基础,或者可以说转化图提供的是情境,考查基本知识。
17.【答案】 当试管口出现大气泡向外冒出时,说明已收集满 试管中溶液变成了红色,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使酚酞变红 制取和收集不同气体时要根据其特性来选择实验装置,氨气易溶于水
【解析】解:双氧水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固液混合型,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所以选BD;当有大气泡从试管口向外冒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故答案为:;当试管口出现大气泡向外冒出时,说明已收集满;
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反应物为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反应条件为加热,所以发生装置为。故答案为:;
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故答案为:试管中溶液变成了红色,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使酚酞变红;
根据以上两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制取和收集不同气体时要根据其特性来选择实验装置,氨气易溶于水。故答案为:制取和收集不同气体时要根据其特性来选择实验装置,氨气易溶于水。
根据双氧水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固液混合型,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当有大气泡从试管口向外冒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分析;
根据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分析;
根据反应物为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反应条件为加热分析;
根据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分析;
根据制取和收集不同气体时要根据其特性来选择实验装置,氨气易溶于水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8.【答案】氢气 水氢气氧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肥皂水 煮沸 吸附色素和异味 洗菜水浇花、洗衣水冲厕所
【解析】解: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中收集到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中收集的是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化合物,加入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浮渣多,软水中不含或含较少钙镁化合物,加入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浮渣少,人们常用肥皂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钙镁化合物在加热煮沸的过程中会产生沉淀,可降低水的硬度;由于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
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很多,例如洗菜水浇花、洗衣水冲厕所等。
故答案为:
氢气;水氢气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肥皂水;煮沸;吸附;洗菜水浇花、洗衣水冲厕所。
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结论分析回答;
根据硬水、软水的鉴别、硬水的软化,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回答;
根据常见的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回答.
本题考查了水的电解、硬水的软化、保护水资源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9.【答案】氧化铜 稀硫酸 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解:小科的试管中是氧化铜加得太多,导致氧化铜不能完全反应,进一步导致变成黑色浑浊。
故填:氧化铜。
小甬的试管中是稀硫酸加得太多,导致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若要继续完成实验,简便的操作是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故填:稀硫酸;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小真的试管中曾经出现的蓝色沉淀又变成了黑色沉淀,是因为加热时氢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故填: 。
加热时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加热时氢氧化铜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 成本低 液氮沸点低 氧气 呼吸作用
【解析】解: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空气随处可见,成本低,则可制取氧气。
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则刚开始气化的气体为氮气,氮气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氮气沸点比氧气低,即氧气沸点高。
氧气能透过分子筛,但氮气不能,说明氮气的分子比氧气大。
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则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呼吸作用。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可减少氧气的携带量,减轻火箭和飞船的载重,叙述正确;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的氢气需要进行转化,叙述正确;
、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则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叙述正确。
故选。
故答案为:;成本低;
液氮沸点低;
氧气;

呼吸作用;


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及空气成本低进行分析;
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进行分析;
根据分子筛能让氧气透过,但不能让氮气透过进行分析;
根据呼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根据电解水的原理进行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进行分析。
本题有一定难度,既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又考查工业制氧,同时还考查化学与生成,理解题干信息,根据已学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第9页,共1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