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之初
【教学目标】
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远、近”等7
个字,重点写好“之、义”。
2.认读“初始、初夏、性格、个性”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
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之”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1.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2.知道《三字经》是我国蒙学读物之一,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之”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初始”等8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入:同学们,读书有很多好处: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你们都读过些什么书呢?(指名说)。
预设1:我读过《淘气包马小跳》,主人公马小跳可淘气啦。
预设2:我读过《红楼梦》和《西游记》。
预设3:我最近在读郑渊洁爷爷写的《舒克贝塔传》,可有趣啦!
2.看来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古时候的孩子和你们一样喜欢读书,他们进了学堂最先学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简介《三字经》)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字经》这部经典作品。
[设计意图]谈话引出《三字经》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入新的课文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文学习
(一)初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认一认;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做好标记。
2.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对照自读情况,相互交流通过自学认识的生字,并交流识字方法。
预设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迁”,“千”加“走之”就是“迁”。
预设2:我用组词的方法记住“幼”,幼儿、幼虫、幼苗。
3.教师指导识字组词,学生自查学习情况。
可采用齐读、分组读、个别读、对生字进行结构归类等多种方式认读生字。
(二)感知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再读全文,并简单解说课文内容。读的时候重在读准字音,尤其注重“不”字的音变现象,并复习归纳“不”字的变调规律。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范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
2.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生字书写动画,教师提示书写要领,并在黑板上范写易错难写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写完反馈点评。学生再书写,写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讲解使学生理解文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谈启发,进而感知其中的道理,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写字时,先整体观察,再关注关键笔画,最后以教师范写、动画演示讲解、学生练写等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写字习惯。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记一记。
初始 初夏 性格 个性
专心 专门 善良 友善
2.把下面的字写在田字格里,每个字写2遍。
之 相 近 习 远 玉 义
3.我来扩词。
习( ) ( )
玉( ) ( )
相( ) ( )
4.反义词,连一连。
老 近
远 恶
善 是
非 幼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 答案不唯一
习( 练习 ) ( 学习 )
玉( 玉佩 ) ( 玉镯 )
相( 相信 ) ( 相像 )
4. 反义词,连一连。
老 近
远 恶
善 是
非 幼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读课文的生字和正确朗读课文,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我们又学会7个汉字的书写。《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经典读本之一,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读一读。
五、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人之初
《三字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3.激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些汉字朋友,你还记得它们吗?(出示13个课文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把生字放到课文里你还会不会读呢?(出示课文)
[设计意图]利用典型练习题和游戏的方式来检测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效果和复习情况,便于学生检测旧知,并以此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的课文学习中。
二、课文学习
(一)学习课文第一个片段
1.引导学生拍手读,读出节奏。
2.学习第一句。
(1)出示词语注释,指导学生结合注释说一说对句子的理解。
预设1:人刚生下来的时候,秉性都是善良的。
预设2:天性大致接近,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不同才会形成差别。
(2)教师讲解文句的含义。
(3)课外延伸“性善论”,帮助学生加深对“人之初,性本善”的理解。
3.学习第二句。
(1)出示词语注释,指导学生结合注释说一说对句子的理解。
预设1:如果对孩子不好好教育,孩子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
预设2:教育孩子的方法,贵在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2)教师讲解文句的含义。
4.引导学生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说启发。
5.课外延伸“周处除三害”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二个片段
1.引导学生拍手读,读出节奏。
2.学习第一句。
(1)出示词语注释,指导学生结合注释说一说对句子的理解。
预设1:孩子小时候不读书,是很不应该的。
预设2:小时候不读书,长大后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2)教师讲解文句的含义。
(3)课外延伸《长歌行》(节选)。
3.学习第二句。
(1)出示词语注释,指导学生结合注释说一说对句子的理解。
预设1: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
预设2:人不读书和学习,就不知道礼仪和道理。
(2)教师讲解文句的含义。
(3)课外延伸“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4.引导学生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说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对重点字词的解释说明和补充课外延伸知识,帮助学生层层递进理解文句,从中受到启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巩固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
yuǎn jìn yù xí xiānɡ yì
2.组词。看谁吹的泡泡多。
3.读下面的《三字经》,想想里面说的是哪个故事,和同桌说说你的理解。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2)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
参考答案:
1.远 近 玉 习 相 义
2.答案不唯一。
3.(1)孟母三迁 (2)孔融让梨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懂得要好好学习、勤学上进的道理。这两个片段的内容都选自《三字经》,它具有通俗、顺口、易记的特点,还饱含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只要我们平时多朗诵,多理解,就能了解更多关于《三字经》的知识了。
五、课后作业
了解《三字经》其他内容,把喜欢的句子说给同学听,也可以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人之初
《三字经》——故事——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