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 题 多变的天气
课时安排 1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能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二)能力方面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三)情感方面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
重点 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图,认识简单得天气预报。
难点 识别卫星云图,并生活中能正确运用。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哪位同学给大家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 描述今天的天气情况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天气 展示几张图片,看图说出天气。引导学生说出天气的概念和特点。晴、阴、风、雨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旗状况,时刻在变化的。 学生看图判断天气。学生概括天气的特点。 通过观看图片并分析对比,总结得出天气的概念和特点。
气候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过渡]思考:下列描述北京大气状况的词语也是天气吗?(春季温暖多风、秋季凉爽少雨)老师概括总结气候的概念和特点。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学生边看图边读词语,判断以上的词语是不是描述天气。 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气候。并学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过渡]: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我们来体会一下,天气与气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展示表格。不同点:天气:时间段,多变化;气候:长时间、变化小。相同点:都描述大气状况。 学生完成表格。 通过对比分析,填表的形式,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练一练1.你能从下列诗句分辨出天气和气候吗?昆明四季如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明天大风降温()极地地区全年严寒()气候、天气、天气、气候 学生分辨天气和气候,并说明判断依据。 检查学生是否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并正确运用情况。
天气的影响 [过渡]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天气呢? 小组讨论,谈谈天气对人们有哪些影响? 小组内讨论,并做展示。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能力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过渡]:如果我们明天出去旅游,那么首先要做什么? 给播放天气预报小视频。思考:天气播报员播报时,包括了天气的哪些内容 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的情况。 学生通过观看天气预报小视频,并思考播报了哪些内容。 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培养学生看图和读取信息能力。
卫星云 图 卫星云图上,我们会发现有一些不同的颜色,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不同颜色的含义。 展示卫星云图。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区。(云层越厚降水的概率越大) 观看卫星云图,并结合所学内容分辨云图上不同颜色的含义并判断哪些地方是晴天,哪些地方是阴雨天。 通过读卫星云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并正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识别天气符号 人们为了便于识别不同的天气,有常用的天气符号。教师展示天气符号图,要求学生速记或巧计各天气符号,并抢答。展示风向标图片,给讲解风向和风力。 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速记各类天气符号。学生能够正确掌握风向标并能判断风向。 为了让学生灵活的掌握天气符号,生活中巧用。
播报天气预报 [活动]做天气播报员看图,任选两个城市,模仿节目主持人播报天气预报。(要求:说出城市名称、最高温和最低温等天气情况。) 学生结合天气符号播报天气。 学生认识天气符号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正确运用天气符号并会做天气预报。
应用天气预报信息(“趋利避害”) 下列天气与图中所从事的活动是否妥当?请说明理由。 学生判断以上活动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 在生活中,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天气预报信息。
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做总结。 让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
练习:1.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 )A.稳定 B.多变 C.表现为冷热 D.表现为风雨过程2.“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8℃—10℃,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段资料是 ( )A预报气候 B 说明天气与交通的关系C 说明天气与农业的关系 D 说明天气与生活的关系3. 收看天气预报时,如果看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卫星云图为绿色,那么此时该地区为( ) A 晴朗天气 B 多云天气 C 阴雨天气 D 台风天气 通过做练习题检查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点的情况。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多变的天气天气及其影响天气:短时间 多变化气候:长时间 变化小天气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天气预报卫星云图天气符号风向 完成p50活动1收看天气预报,将学校所在地区近一周的天气状况记录在表3.1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