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北京的春节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4 19:3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六年级下册
北京的春节
情景引入
写作背景
《北京的春节》是由现代作家老舍创作的散文,完成于1951年。
该文的写作时间点正处于中国的新旧交替时期,即新中国刚刚成立的特殊历史时刻。
老舍在此时回到祖国并撰写了一系列反映北京变化的作品,《北京的春节》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通过描绘北京人在春节期间的传统风俗和热烈氛围,展现了新社会下人们对春节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赞美。
这篇文章不仅展示了老北京春节的独特魅力,还巧妙地通过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强调了新社会中人们享受春节的快乐和健康,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和新社会的积极评价。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洲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戏剧为《茶馆》《龙须沟》《北京人》,小说代表作为《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字词通关
燃放
火炽
骆驼
无暇
彼此
蒜瓣
高醋
饺子
铺户
吆喝
掺和
榛仁
通宵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1~6):
第二部分(7~10):
北京市民除夕,初一过节的盛况
春节前的准备
第三部分(11--13):
元宵节是春节的有一个高潮
第四部分(14):
春节过完后,人们又开始新的忙碌
深入地读一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课文写了腊八这一天的哪些风俗?想想作者是如何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特点的。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作批注。
思考
时间 风俗 详略
腊八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孩子们:买杂拌儿、爆
竹以及各种玩意儿.
大人们:预备过年吃
的、喝的、用的
腊月初九到二十二
春节的“彩排”(鞭炮响
起来,吃糖)
扫房、备年货




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句段精析

谚语。说明天气寒冷
熬腊八粥
特点:食材多
比喻
比喻
泡腊八蒜
特点:色味双美
腊 八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食材多
色味双美
幸福满足
抓住重点
写出特点
合作探究
默读文中描写“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的段落,思考作者重点描绘了哪些习俗,勾画相关语句。
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风俗特点的,圈画关键词句,并作简单批注。
除 夕
请你找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嗅觉
视觉
听觉
作者是如何写出除夕这一天的热闹场景的?
文中重点写了除夕这一天的哪些习俗?
人们对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习俗的重视。
正月初一的光景
元宵节
元宵节最吸引人的地方
①处处悬灯结彩,像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②看花灯和吃元宵
详略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正月十五
正月十九
时间
风俗
除夕
全城休息、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贩摆摊

悬灯结彩、燃放花炮、吃元宵
店铺开张




春节结束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一风筝、空竹、口琴和年画等。
句段精析
这些词语的好处是避免了词语的单调重复,使语言更加丰富、生动。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团圆、祥和,也领略了老舍先生极具个人特色的写作风格。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期间不同日子的不同风俗活动,描绘的是整个老北京过春节时的民风民俗画面。斯妤笔下的春节有着淡淡的忧伤,表面写故乡除夕的风俗,实际上是在怀念逝去的外婆,怀念家人团圆的美好画面;此外,闽南地区除夕的风俗与老舍笔下的北京春节风俗也有极大不同。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