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地图的阅读
一、课标分析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综合思维) 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
二、学习目标和要求
1.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2.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3.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根据比例尺将其换算成实地距离,并学会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和选择。 4.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及处理策略
重点: 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将其换算成实地距离。 难点: 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和选择。
四、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北京 选用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运用对话导入,采用中国地图 (经纬网地图)。 1.“地图上北京和呼和浩特的标志差异”导出“图例”内容的学习。 2.问题“从北京到呼和浩特,是在往哪个方向走?”导出“在经纬网地图中判断方向的方法”。 3.计算北京与呼和浩特的实地距离导出“比例尺”的计算 快速记忆课本P18常见的图例。 通过“你画我猜”、“活动”检测记忆情况 回忆“经纬网”相关知识,并通过练习,总结判断方法 阅读课本P16,解决问题: ⑴什么是比例尺? ⑵比例尺是如何计算的? 运用数学思维,对比例尺公式进行变形,推导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计算方法。 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将其换算成实地距离。
环节二 内蒙古 地图转换为呼和浩特市地图(指向标地图)。 1.展示三种形式的比例尺,并进行讲解说明。 2.组织学生观察地图、积极思考,及时引导学生讨论后小结“在指向标地图中方向的判断方法”。 观察呼和浩特地图中的比例尺,对比其与中国地图中比例尺形式的差异。 观察地图,思考在指向标地图中方向的判断方法,并进行练习。 思考:在同一幅地图中,若指向标发生变化后所得结论还是一样的吗? 比例尺的形式 能够在地图上依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环节三 东苏 展示一般地图。 提问:在一般地图中,既无经纬网也无指向标,应如果判断方向呢? 结合已有经验,对一般地图的方向进行判断,并完成习题 能够在一般地图上确定方向。
环节四 选用生活中的真实场景,运用对话导入。 1.设置多个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掌握地图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 ⑴外出旅行,确定行程 ⑵游览公园,寻找景点 ⑶商场购物 ⑷野外露营 ⑸了解国际实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 2.展示中国地图与北京市地图(P22活动1),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内容详略的关系 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 思考并完成表1.3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学会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和选择
总结 播放视频《中国地图,一点都偶能错》。 观看视频,识别常见的错印地图,增强维护中国版图的意识 不仅要学会利用地图,而且要对地图敏感,增强维护中国版图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
参照课本图1.28和校园鸟瞰图,绘制一幅我们学校的平面图。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