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梅花映雪挂灯笼,福字生金万户红。灯笼如今在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年代,灯笼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阅读吴伯箫的《灯笼》,去感受“灯笼”的魅力。
灯 笼
吴伯萧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认知“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重点)
2.体会“以小见大”的写法,品味本文的语言。(难点)
3.体会作者对灯笼的情感,领会并学习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原名吴熙成,山东莱芜人。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
他的散文情感真挚深厚,描写朴实动人,尤其善长将普通平凡的事物放在历史与现实交映的背景下,捕捉其蕴藉深厚的诗情画意。
他的主要作品有《羽书》《难老泉》《黑红点》《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等。
吴伯箫
1906—1982
字词识记
争讼( ) 领域( ) 燎原( )
斡旋( ) 静穆( ) 褪色( ) 思慕( ) 可悯( ) 锵然( )
乡绅( ) 点缀( ) 马前卒( )
怅惘( ) 熙熙然( )
人情世故( )
sònɡ
tuì
mù
yù
mǐn
mù
wò xuán
xī
qiānɡ
chànɡ wǎnɡ
liáo
shēn
zhuì
zú
shì
字词识记
( )因争论而诉讼。
( )为人处世的道理。
( )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 )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 )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 )比喻在前面奔走效力的人。
( )调停,调解。
争讼
人情世故
点缀
怅惘
张灯结彩
马前卒
斡旋
理脉络,串灯笼
作者在文中写到“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都是”,作者把记忆比作网,那记忆里到底有哪些与灯笼结下的缘呢?
挑着灯笼,迎回祖父(3)
接过母亲的纱灯,上下灯学(4-5)
乡俗还愿挂红灯(6)
元宵观灯猜灯谜(7)
族姊远嫁,曾经的富贵已经破落(8)
在纱灯上描红(9)
宫灯的联想(10-11)
理脉络,串灯笼
2.这些与灯笼结缘的描写集中在哪些段落?请据此给文章分段,概括每部分内容。
一(1)开篇说火,为后文写灯笼做铺垫。
二(2-11)主体部分,写我对灯笼的回忆及联想。
三(12)结尾说火,抒发爱国情感。
辨灯笼,悟感情
1.文中所叙写的这些事情,揭示了灯笼的哪些民俗文化意义?
①挑着灯笼,迎回祖父
②接过母亲的纱灯,上下灯学
③乡俗还愿挂红灯
④元宵观灯猜灯谜
⑤族姊远嫁,曾经的富贵已经破落
⑥在纱灯上描红
⑦宫灯的联想
与生活不可分离,给人温暖
乡村艺术的重要构成,成为文化符号
①②⑥
③
装点了乡村的节日,带给村民欢乐。
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⑤
⑦
辨灯笼,悟感情
2.小小的灯笼,深深的感情,作者与灯笼结下的缘分别凝结 了怎样的感情?请以“灯笼寄托了____情感,我是从_____句子里读出来的”句式进行交流。
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
祖孙情笃
辨灯笼,悟感情
2.小小的灯笼,深深的感情,作者与灯笼结下的缘分别凝结 了怎样的感情?请以“灯笼寄托了____情感,我是从_____句子里读出来的”句式进行交流。
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母子深情
辨灯笼,悟感情
2.小小的灯笼,深深的感情,作者与灯笼结下的缘分别凝结 了怎样的感情?请以“灯笼寄托了____情感,我是从_____句子里读出来的”句式进行交流。
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温馨乡情
辨灯笼,悟感情
2.小小的灯笼,深深的感情,作者与灯笼结下的缘分别凝结 了怎样的感情?请以“灯笼寄托了____情感,我是从_____句子里读出来的”句式进行交流。
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给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童年回忆
辨灯笼,悟感情
2.小小的灯笼,深深的感情,作者与灯笼结下的缘分别凝结 了怎样的感情?请以“灯笼寄托了____情感,我是从_____句子里读出来的”句式进行交流。
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衔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感慨岁月之憾
辨灯笼,悟感情
2.小小的灯笼,深深的感情,作者与灯笼结下的缘分别凝结 了怎样的感情?请以“灯笼寄托了____情感,我是从_____句子里读出来的”句式进行交流。
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艺,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
文化传承
辨灯笼,悟感情
2.小小的灯笼,深深的感情,作者与灯笼结下的缘分别凝结 了怎样的感情?请以“灯笼寄托了____情感,我是从_____句子里读出来的”句式进行交流。
假定是暖迟迟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感慨历史境况
辨灯笼,悟感情
2.小小的灯笼,深深的感情,作者与灯笼结下的缘分别凝结 了怎样的感情?请以“灯笼寄托了____情感,我是从_____句子里读出来的”句式进行交流。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爱国热情
辨灯笼,悟感情
2.小小的灯笼,深深的感情,作者与灯笼结下的缘分别凝结 了怎样的感情?请以“灯笼寄托了____情感,我是从_____句子里读出来的”句式进行交流。
岁月之憾
母子深情
祖孙情笃
温馨乡情
童年回忆
文化传承
历史流长
爱国热情
辨灯笼,悟感情
3.文中最后一句为什么说“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资料助读: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也击破了无数文人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慨。在这时期,他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旋律,对中国人民的奋起斗争抱着迫切的期待。
辨灯笼,悟感情
3.文中最后一句为什么说“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灯笼不够承载战场杀敌的激越悲壮,而是需要更大更强,更多更烈的火光,希望全中国的民众都团结起来,让星星之火燎原,显示了作者保家卫国的决心。
明方法,仿灯笼
1.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与灯笼相关的记忆组织起来的?
由一家一村延及天下,由一时一事延及历史,由个人延及社会,最后述国家之事,抒爱国之情。
说灯笼诸多记忆,表达对灯笼的喜爱和家国情怀。
形散神聚
以小见大
明方法,仿灯笼
2.课文以灯笼为题,写了各种结缘的灯笼,那么灯笼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串联作者与之相关的诸多回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寄托着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怀念。
③引发了作者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
明方法,仿灯笼
3.学习本文从小处写起,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一篇题为“_____的13班”的作文。
要求:1.补充横线上的词语作为标题。(自律、和谐、团结……)
2.从1-3件小事写起,最后引出深刻内涵。
3.字数不少于500字。
本文以自由的散文化笔法,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情景,流露出对灯笼的喜爱、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追忆历史,着眼现实,表达了要做抗日“马前卒”的心愿,体现了强烈的保家卫国的时代担当精神。
主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