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第1课时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第1课时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5 00:1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理解游记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3.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4.领会文章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的伟力,民族精神的源头。
第1课时
 ◎重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
有人说,生命就是一场旅行,总有一个地方,在向你深情地召唤,即使你的脚步不能抵达,心灵也为之向往。今天,就让我们追随马丽华的脚步,一起走进《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环绕奇山进行一次心灵之旅吧!
·导学参考·
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各拉丹冬的相关资料,例如雪山、冰塔林的图片及相关介绍等。
1.走近作者。
马丽华,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国家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主要作品有诗集《   》,著有长篇报告文学《   》,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我的太阳
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
背景介绍: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观。当代作家马丽华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踏遍大半个西藏,写下了许多介绍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冬,领略到了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景色之后,写下了此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裸露( )( )    黧( )黑
蠕( )动 豁( )然
骤( )然 眩( )晕
蜷( )卧 怜悯( )
棱( )角 冰凌( )
遗憾( ) 横贯( )
luǒ lù
léng líng
zhòu xuàn
rú huò

quán mǐn
hàn guàn
分( )外 刀削( )
气势磅礴( )( ) 气喘吁( )吁
鲜( )有人迹
fèn xiāo
páng bó xū
xiǎn
·导学参考·
本节课生字词较多,可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上以检测的形式进行复习。
拓展:“分”字的另一个音读  ,可以组词为“   ”;“削”字的另一个音读   ,可以组词为“   ”;“鲜”字的另一个音读  ,可以组词为“   ”。
fēn
xuē
分别
削弱
xiān
鲜艳
3.词义小检测(连连看)。
1.朗读课文,归纳相关内容,完成填空。
·学习小助手·
通读全文,结合已有文字的相关提示完成填空,第一空是判断体裁,后面两空都是填写本文所写的地点。
·导学参考·
可以指定学生回答问题。对于不太恰当的填写,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者纠正。
感知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本文是一篇   ,按照时间和旅行的进程记叙了作者在 
 的见闻和感受,描述了   的壮美景色和作者在那里的经历。
2.熟读课文,理清思路,简要概括各部分所写的主要内容。
游记散文
各拉丹冬
各拉丹冬
·学习小助手·
给每段标上序号,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作者的行程和经历,可以分为四部分。
·导学参考·
可以先让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推举代表发言,最后师生共同评议并做出总结。
 第一部分(第1~3段):交代作者到达各拉丹冬的时间以及介绍当地的地貌、海拔、气候条件,说明对“我”来说,这将是一次艰苦的旅行。
第二部分(第4~6段):介绍冰塔林的景色和“我”摔跤的遭遇。
第三部分(第7~13段):写“我”受伤后,在各拉丹冬的经历。
第四部分(第14~15段):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潺潺的流水给作者的旅行带来一丝神圣的色彩。
3.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 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和句子。
·学习小助手·
游记组织材料的顺序一般就是游踪顺序,或者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结合课文实际作答。
本文按照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来组织材料(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
词语:草坝子,冰河,砾石堆上;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过六千米。
游 踪 顺 序
游踪顺序又叫地点变换顺序(或者空间方位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写作顺序:
(1)事情发展顺序。按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几部分来写。
(2)时间顺序。按事情或者表达时间的先后来安排。
(3)地点变换顺序、空间方位顺序、游踪顺序。地点变换就是指地点变化。空间方位顺序常用于写一些既有地点变化,又有空间顺序变化的事物。
(4)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如按气候阴晴雨雪的情况来写某个地方景色的变化。
1.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 从中感受到雪山怎样的特点
  
品读课文,感受雪山壮美。
远处全景: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由此可知,作者是按由远至近的顺序来描绘的。
雪山的特点:天地间浩浩苍苍,奇美。
2.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冰窟的 从中可以感受到冰窟怎样的特点
·导学参考·
此题相对简单,可以抢答或者指定学生回答,让其他同学纠正或者补充。
  
作者从人的触觉角度来写冰窟;从中感受到冰窟的特点是温暖。
负重向各拉丹冬雪峰进发,是一段异常艰难的历程。在此期间,“我”遇到了哪些困难
  
①自然环境恶劣;②住宿环境恶劣;③身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