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马说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 马说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5 00:29: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
23.马说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能说出韩愈的经历并识记作家作品。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章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感情。
◎重点:
1.疏通文义,积累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重要的文言现象,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等的深层含义。
古代名士的生命中总有宝马良驹为伴。能够日行千里,辅助项羽所向披靡的骏马乌骓;载着刘备越过檀溪,摆脱追兵的宝马的卢;还有那跟随吕布大展神威赢得“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美称的宝马赤兔。倘若这些好马没有遇上英雄,或者没有赏识者的怜爱,是否还会让人称奇,名留后世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韩愈的《马说》,去认识一下千里马的命运。
·导学参考·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伯乐相马”的故事,让学生对此有一个简要的认识。同时,了解韩愈的人生经历,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中所写内容及积累相关的知识。
1.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   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他与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为“   ”。

唐宋八大家
“说”,古代的一种   体裁,大多是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与现在的杂文大致相同。这篇“说”,带有寓言的色彩。文章的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全文立意之所在。这个意思是从古代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中生发出来的,却又表现了作者的独特见地。
议论
背景介绍:《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入仕途,不得志。他曾经先后三次上书宰相以求擢用,但结果却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他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最终未被纳用。后来,他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于是,他便写下了这一篇“不平则鸣”之作。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骈( )       槽( )枥( )
一石( ) 其真无马邪( )
外见( ) 食( )不饱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
pián
xiàn

cáo lì
dàn
shí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执策而临之:
 (和普通马)一同死。
 想要。
 握着马鞭。
 喂养。
·导学参考·
教师鼓励学生自主翻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以及学过的知识完成翻译。之后,小组交流,交换意见。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体验学到知识的快乐。
初读课文,疏通大意, 积累文言词句。
1.准确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策
②食
③而
④其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    今义: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    今义:   
同样 等候
怎么 安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也只能在奴仆的手里受到埋没,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文章把   比作“食马者”,把   比作“千里马”,用“伯乐”喻指   ,用“千里马”不遇“伯乐”   ,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比喻有才能的人终生不得赏识的际遇,集中抨击(反映)了   的社会现象,寄托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感知把握文意。
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
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人才
比喻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
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
不满和愤慨
2.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 文章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有什么目的
托物寓意。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表示强烈的愤慨,警诫统治者要学会识别人才、善用人才。
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跳读课文,重点理解, 体会作者情感。
 “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有眼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抨击,表达了作者的强烈愤慨。
作者的情感态度
理清情感态度,要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
在文言文中,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述常常借助于一些文言虚词来完成,例如“耳、耶、焉、岂、其、哉、为”等语气词,或批判,或赞赏,或质疑。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用心揣摩。
2.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理解。
示例:这句话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也写出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其中暗含着“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这一深层含义。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没有遇到“伯乐”,我们也要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为社会做出贡献,让自己的人生充实而有意义。
要想成为“千里马”,需要哪些主客观因素 请谈谈你的看法。
  
主观因素:自己要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毛遂自荐。
客观因素:①要能遇到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领导;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里马式的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发表个人看法。
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并且尚未被“伯乐”发现,你会怎么办
示例一:我要努力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伯乐”的赏识。
示例二:我要毛遂自荐,向大家推销自己。
2.有一位名人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根据课文,完成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