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 第1课时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大自然的语言 第1课时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5 07:41: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5张PPT)
八年级·语文·统编版·下册
单元主题 求真与严谨的科学精神、理趣与情感的思想之美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3.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
4.培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材内容 阅读
5.《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有》
《被压扁的沙子》
7.《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
8.《时间的脚印》 陶世龙
写作 说明的顺序
综合性学习 倡导低碳生活
情境与任务 将本单元学习设置在以“科技周”为主题的情境中,设计科技周的相关活动,布置具体的任务要求,将静态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动态的生活中,学以致用。
分项活动参考:【科普佳作共分享】【神奇知识大揭秘】【自然心声我传递】【污水处理有妙招】
学习活动 1.单元整体预习课可以以自学、合作、自测,制作任务清单或知识卡片为主。
2.讲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前或课后查阅资料、拓展阅读任务,课堂和老师一起围绕重点学习目标落实相应任务。
3.自读课文《大雁归来》和《时间的脚印》可合并进行对比阅读,由老师设置任务单,通过同学们自学,合作探究展示等形式完成任务清单和能力闯关
评价与测评 写作:
1.明确不同的说明顺序和特点。
2.能在写作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写作对象、关注角度采用不同的说明顺序,把事理讲得清楚明白。
综合性学习:
1.能够科学地收集资料,进行观察、推测和分析。
2.能参照科技小品写出兼具科学性、文学性的宣传文稿
明确本单元为说明文单元,文章分别涉及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等领域。四篇文章都是事理说明文,作者将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阐明了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文章逻辑严密、说明准确,展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每篇文章的语言朴素优美,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带给了人们美的享受。
第一,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述说的科学知识、自然知识,激发其科学探究的兴趣。
第二,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懂得合理的说明顺序有助于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第三,学会筛选主要信息,理解并明确文章说明的主要事理。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推理,掌握一些比较简单的探索科学的方法。
第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尝试写作说明文。
5.大自然的语言
1.整体感知课文,筛选课文主要信息,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意义。
2.精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3.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4.积累物候知识,培养重观察、讲实证的科学态度。
第1课时
◎重点:
1.筛选课文的主要信息,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意义。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
同学们,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自然就像会说话似的,能够告诉我们许多有关物候的信息,让我们更好地生产、生活。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物候现象呢 它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共同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一起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讨大自然的奥秘吧!
·导学参考·
提前组织学生搜集有关物候学方面的资料,老师在上课前事先准备的一些有关物候的图片或者视频在班上投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跨学科学习,为教学顺利进行打基础。
1.走近作者。
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    家和    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他在   、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是中国
气象学
气象学
地理学
物候学的创始人,被誉为“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物候学》等,代表作是   。
《气象学》《物候学》
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背景介绍:1963年,竺可桢的《物候学》一书出版在即,为了迅速普及这门学科知识,作者写了一部以介绍物候学为主要内容的科普读物。同年,《科学大众》第一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的文章,署名为竺可桢、宛敏渭。篇尾编者注明:“本刊根据作者尚未出版的《知识丛书》之一‘物候学’摘编。”原文约4900字,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一个小标题。“大自然的语言”是原文的第一个小标题。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萌( )发   翩( )然   孕( )育
农谚( )  海棠( ) 悬殊( )
连翘( ) 竺( )可桢 差( )异
融( )化 销( )声匿( )迹
风雪载( )途
zài
chā
zhú
qiáo
shū
táng
yàn
yùn
piān
méng
xiāo
róng

  拓展:“差”字还有常用的三个读音:一个音读   ,可以组词为“    ”;第二个音读    ,可以组词为
“   ”;第三个音读   ,可以组词为“   ”。“翘”字另一个音读   , 可以组词为“  ”。
翘尾巴 
qiào
参差

出差
chāi
差得远
chà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销声匿迹:  。


(2)衰草连天: 

(3)风雪载途: 

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风雪遍地,形容气候恶劣。
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4)周而复始: 

(5)花香鸟语:  。


(6)草长莺飞: 
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花飘散着清香,鸟唱着悦耳的歌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
通读课文,筛选课文主要信息,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研究的意义。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学习小助手·
所谓的说明对象,就是作者到底要通过一篇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什么,这个被介绍的事物或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课文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2.阅读第1~3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学习小助手·
从作者所写的内容理解,再看内容和“物候”之间的联系,可以发现,这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说明顺序。
·导学参考·
齐读课文后,让学生交流讨论,推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作出补充,最后师生共同评议。
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文章并不提“物候”二字,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完全符合人们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这一认识过程。第2段开始归结自然现象与物候的关系。这样,文章虽然还没有谈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第3段文字进一步说明物候做了铺垫。
3.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习小助手·
类似于这样与理解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在相应的段落寻找答案,根据文章所写的内容可知,文章在结尾介绍说明了这一问题。
·导学参考·
在提示下,学生很容易找到问题所在。可以让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回答后再加以订正。
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1.划分段落层次,理清全文思路。课文的这几部分内容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导学参考·
学生理解起来存在障碍,教师应适当点拨,逐步引导,一步步完成四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
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内在联系:
第一部分描述现象,由表及里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作出解释,话题转到农业上,与文章结尾形成照应。
第三部分推究原因,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四部分阐明意义,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第一部分照应。
全文条理分明,主要按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物候学,通俗易懂,给人深刻印象。
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说明的顺序能否颠倒
·学习小助手·
一是考虑格式,就是作者的用词说法,每一个因素之前都有一个词语,如“首先”“第二”“第三”“此外”;二是考虑内容,就是看看问题的重要性、大小等。
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有条有理。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都是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
说明的内容和段落能否颠倒
说明文一般讲究严谨的说明顺序,即遵循着一条清晰的主线来说明事物或事理,通常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当问到文章哪几个段落不能调换时,需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或说明顺序,以此作为答题的切入点。
回答时,可以将说明顺序回答具体。①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外到内,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反之亦可。如常用方位词来介绍建筑物或实体)。②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由主到次,由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③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的过程,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文章开头一段没有直接说“大自然的语言”,却描写了四季景物的特点,这样安排合理吗 为什么
这样安排是合理的。因为课文开头第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描写得生动形象,融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了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浮想联翩,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来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从而自然地引出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