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 第2课时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大自然的语言 第2课时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5 07:42:3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8张PPT)
八年级·语文·统编版·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
第2课时
 ◎重点:
1.精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
2.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上一节课,我们明确了本文的说明对象,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说明的相关内容,了解了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意义,理清了说明顺序。今天让我们共同探究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和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1.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大自然的语言》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地说明了   ,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
   ,并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   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  个因素,最后则说明物候学对于   的重要意义。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
物候和物候学
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2.下列对说明文语言的说法不恰当一项是 ( )
A.说明文的语言主要有两种:一是平实的说明,二是生动的说明。
B.说明文的语言都要做到准确、严谨,只有这样,才能如实地说明事物或介绍事理。
C.为了达到说明生动的目的,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运用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C
D.《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的语言,既有形象的,例如第1段;也有一板一眼的,例如结尾一段。
精读片段,分析说明方法。
1.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请找出来。
·导学参考·
学生交流一下对说明方法的认识及理解,再从文章中找出例子,然后分享一下。
 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
2.请举例解说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导学参考·
先让学生回答自己的理解,教师适当地点拨并加以引导,再投影典型示例。
示例一:举例子。例如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时,举出了1962年由于没有注意根据物候观测播种花生而受损害的实例。又如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一般人可能会认为近海地区的气温比同纬度的内陆地区暖和,而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反而比内陆地区寒冷,举一例读者可能会认为是偶然性,所以连举两例,足以使人信服。
示例二:作比较。例如说到纬度的差异对物候现象来临的影响时指出:“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示例三:打比方。文中把活生生的生物比喻为“活的仪器”,还说“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活的仪器”对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本文还多处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文中往往把一些巧妙的比喻同拟人融为一体,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赶快种谷子”这两个分句,就很富表现力。
示例四:列数字。“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说明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分析
在此,我们主要归纳几种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用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权威性、科学性。
(3)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4)打比方: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从而更科学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7)引资料。引用……(故事、文献、数据、书刊等)增强了说明的趣味性和权威性;如果放在文章开头则还有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答题公式:说明方法+本身作用+具体文本(事物特征)。
揣摩语言,品析表达效果。
1.赏读文章的前两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学习小助手·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一些比较恰当的用词来实现的。
·导学参考·
教师范读课文前两段,再让学生精读。交流后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示例: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修辞的运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大自然似乎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唯恐他们误了农事,这样写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小结:作者在写四季时,既抓住了各季节不同的特征,又力求在写法上有变化,词语丰富、句式多样,并恰当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
2.选读课文,揣摩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 为什么
·学习小助手·
关于“某词能不能删去”的答题规范:不能+解释(或定性)在哪些方面进行限制(时间、空间、程度、范围、数量等)+如果删掉……(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不能。“许多”是“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对数量和范围的限制,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候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若去掉,就与事实不符。“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不能删掉。“左右”表约数,意思是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删去,就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左右”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拓展延伸,进行个性表达。
1.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清明前,开秧田”,根据节气确定“开秧田”的时间。
“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根据物候现象“雨中蝉叫”预测天气情况。
“麻雀囤食要落雪”“猪衔草,寒潮到”“蚂蚁垒窝要落雨”“鱼跳水,有雨来”“燕子低飞要落雨”“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龟背潮,下雨兆”“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这些是根据动物的行为预测天气情况。
2.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
 提示: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畅所欲言,言之有理,能谈到保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即可。
1.古人比较注重物候知识,请写出几句包含物候知识的古诗词。
示例:(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3)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2.本文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
因为近海地区气温,一般人简单地认为比内地温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反而比内陆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内容,举两个例子,更能让读者信服。
根据课文,完成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