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中图版)下册导学案:第五单元 第2课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中图版)下册导学案:第五单元 第2课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11 22:1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提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__________________政策的指引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21教育网
(2)成就:在这一方针的引导下,______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建国一周年时,已有17个国家与我国建交。21·cn·jy·com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1953年,我国政府与______政府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____________
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倡导时
间、国家 ______年周恩来访问____________,并同两国总理分别发表了联合声明,共同倡导以______________作为处理________的准则
影响 成为世界上公认的________________
二、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案:一、1.(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苏联
2.印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1954 印度和缅甸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二、1955 万隆 西方国家 亚非国家 保卫和平 争取独立 发展经济 求同存异 与会各国 万隆精神 团结一致 帝国主义 国家独立 世界和平21世纪教育网
【问题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探究:首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促进了亚洲及世界各国对于新中国的了解与合作,对中国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结成新的国际统一战线是极其有利的。
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策划的强权外交、“实力政策”是一个勇敢的挑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最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和提出,为国际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21cnjy.com
【问题2】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为何会得到与会国家的赞同?
探究: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照顾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了与会各国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的共同要求;充分考虑到了各国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它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的正义态度,是一个能够充分兼顾各方要求和利益的充满智慧的方针,因此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同。www.21-cn-jy.com
1.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A.平等互惠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共同繁荣
2.(2011·内蒙古呼和浩特)1954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说:“如果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声明中提到的原则,应该适用于( )。21世纪教育网2·1·c·n·j·y
①发展中国家 ②经济发达国家 ③弱小落后国家 ④资本主义强国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1955年,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日内瓦会议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21世纪教育网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4.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妥协的艺术。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一次国际会议的圆满结束。这次会议是( )。
A.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中印关于西藏地区的谈判
C.亚太经合组织峰会 D.万隆会议
5.周恩来总理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下列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
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②领导秋收起义 ③参加重庆谈判 ④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D 2.D 3.C 4.D 5.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