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4 17:5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训练题
一、选择题
1.(2023上·陕西西安·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
B.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空气质量指数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D.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2.(2023上·广东惠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薯片包装袋氮气能延长变质
B.二氧化碳能将供给呼吸
C.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利用其沸点不同
D.碳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最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
3.(2023上·黑龙江牡丹江·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④比①先变红,说明 CO2密度大于空气
B.该装置的优点是对比性强,一次实验得到多个结论
C.该实验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D.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说明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碳酸
4.(2023上·福建龙岩·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B.因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来制碳酸饮料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则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5.(2023上·江苏苏州·九年级苏州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操作
A 除去MnO2中少量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B 实验室制CO2并收集 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伸进集气瓶
C 用排水法收集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D 点燃氢气 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
A.A B.B C.C D.D
6.(2023上·安徽淮南·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某同学在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得到了如下现象的描述,你有不同意见的是
A.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呼出的气体能使带火星小木条复燃
C.向空集气瓶中吹气,集气瓶内壁上有水雾
D.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2023上·陕西西安·九年级校考期中)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与空气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空气是混合物,是由多种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物质之一
D.汽车尾气,冬季取暖以及用煤炭发电的火电站排放物等都是空气中雾霾形成的原因
8.(2023上·江苏扬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锥形瓶中放入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具体操作有:①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②从a端通入氮气;③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④从b端通入二氧化碳;⑤从b 端通入氮气。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①⑤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②③① D.①⑤③①
9.(2023上·陕西渭南·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
B.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
C.I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D.反复吸气、呼气,能证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
10.(2022上·广东深圳·九年级校考期中)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A.日常生活经验 B.化学之最
①鉴别硬水、软水—用肥皂水 ②酒精不慎洒出着火—立即用水灭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
C.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D.化学实验中的先后顺序
①用燃着的木条检验CO2 ②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CO和CO2 ①加热药品时,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集中加热 ②组装好仪器后,先检查气密性,再装药品
A.A B.B C.C D.D
11.(2022上·广东深圳·九年级校考期中)随着新冠疫情的快速爆发,人类越来越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习总书记指出,人类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疫情期间,佩戴口罩吸附、阻隔病毒属于化学变化
B.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将其纳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物目录表中
D.把海水通过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可以转化成饮用水
12.(2023上·九年级课前预习)如图所示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
A.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二氧化碳可与蜡烛发生反应
D.二氧化碳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13.(2021上·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校联考期中)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产生,固体不断减少
B.硫在空气中燃烧:淡黄色固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蓝色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黑色固体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
14.(2023上·广西南宁·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实验方案不能得到相对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A B C D
方案
结论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说明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 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15.(2023上·河南郑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分别是 和 。
(2)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还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写出改进的措施 。
16.(2023上·河南商丘·九年级商丘市实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给全球气候带来了重大影响,为了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我国科学家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图所示是消耗并利用二氧化碳的原理之一,回答下列问题。
(1)在方框中画出常见氧化物丁的微观示意图。
(2)该反应中物质乙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 。
(3)请写出你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低碳”行为。
17.(2023上·湖南永州·九年级统考期中)神奇的“碳”,多姿的“碳”世界。
(1)金刚石、石墨和C60 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差异却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它们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C.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写出试管①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加热过程中,右侧试管中的现象是 。
18.(2023上·广东广州·九年级广州市番禺区香江育才实验学校校考阶段练习)碳元素是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许多含碳元素的物质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1)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其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2)明代《天工开物》中,提到有关墨的制作方法:
①凡墨,烧烟凝质而为“烟”最可能是 (单选,填字母序号)。
A.五氧化二磷 B.炭黑 C.金刚石 D.二氧化碳
②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长久不褪色,原因是 。
(3)碳单质具有还原性,请结合下图填空。
在该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 ,将40g氧化铜完全反应,最多能得到 g铜,结束实验的操作是 (填字母)。
A.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B.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D
6.B
7.A
8.D
9.B
10.D
11.B
12.A
13.C
14.C
15.(1)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固体
(2)在短管下方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
16.(1)
(2)3:1
(3)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少坐私家车(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7.(1)C
(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8.(1)
(2) B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3)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32 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