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核舟记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核舟记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5 08:26:4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8张PPT)
一枚小小的核桃,长不盈寸,刻而成舟,栩栩如生地为我们再现了一方充满诗意的世界;跨越千年,也能让人置身于当年的赤壁之下,与苏子泛舟同游,历经那个被誉为千古美谈的夜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核舟记》,去感受王叔远的精巧记忆。
核舟记
学习目标
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积累重点文言词语。(重点)
把握说明对象特点和写作顺序,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难点)
感受核舟之美和匠人构思之妙、工艺之精,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
作者介绍
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明代散文家。
他一生写过很多文章,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被清代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
少时才德超众,工古文,著有《茅檐集》,为《四库全书》收录。
魏学洢
约1596—约1625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wéi
mǐn
wǎnɡ


shǔ
ruò
xīnɡ
sǎn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ɡuān
rán
juàn
zhě
jiǎo
shǔ


chuí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liǎo
zhuàn
yòu
zēnɡ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做。这里指雕刻。
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介词,用。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拟。
译 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有余,多一点儿。奇,零数、余数。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大约
表示约数
高而宽敞
译 文
(他)曾经赠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打开
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用颜料等涂上。
译 文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指手卷的右端。
指手卷的左端。
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高高的帽子。峨,高。
连词,表并列。
判断动词,是。

译 文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黄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弯曲
靠着
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的样子。
代词,他的
撑船的人
译 文
他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各有一个撑船的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同“横”。
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端,端正。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好像……的样子。
译 文
位于右边的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那个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上有个壶,那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船的顶部较平。夷,平。
清楚明白。
篆字图章。
朱红
译 文
那只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着作者的题款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
挑选
长而窄。
技艺也真神奇啊!
译 文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人五个,窗八扇;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研读课文——赏精巧核舟,品深邃感情
1.本文的题目有一个记字,它与《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属于游记类性质的记叙性文体,以
记叙、描写为主。
《核舟记》:以客观严谨的说明性语言介绍工艺品“核舟”。
研读课文——赏精巧核舟,品深邃感情
2.理清文章层次,思考作者是如何介绍核舟的?
(1)介绍王叔远在雕刻上的卓越成就,指出核舟主题及来历。
(2-5)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人物、题字。
(6)总结雕刻内容,高度赞叹赞叹核舟的雕刻技艺。
船体:长度、高度
船舱:箬篷、雕栏、对联
船头:三人
船尾:一楫、二舟子、扇、炉、壶
船背:题名、篆章
结构:总-分-总
整体——局部:逻辑顺序
中间——两边:空间顺序
研读课文——赏精巧核舟,品深邃感情
追问: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
这只核舟两头尖尖,中间部分较为厚实且有高度,是视觉上的主体;船舱的窗上又刻有苏轼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环境。
主体既明,苏东坡、黄鲁直、佛印是泛舟赤壁的主要人物,故要先讲;船尾舟子是陪衬人物,故而后说。
所以,按照中间——船头——船尾的顺序更符合逻辑。
研读课文——赏精巧核舟,品深邃感情
3.魏学洢对核舟赞叹“嘻,技亦灵怪矣哉”,请以“我从____中读到了雕刻者技艺灵巧奇妙,它妙在_____”的句式进行交流,感受匠人精神。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所用原料体积小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雕刻物品种类繁多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雕刻人物栩栩如生
研读课文——赏精巧核舟,品深邃感情
3.魏学洢对核舟赞叹“嘻,技亦灵怪矣哉”,请以“我从____中读到了雕刻者技艺灵巧奇妙,它妙在_____”的句式进行交流,感受匠人精神。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珠可历历数也。
雕刻物件细致入微
研读课文——赏精巧核舟,品深邃感情
4.王叔远为什么会送作者“大苏泛赤壁”主题的核舟?
苏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黄庭坚: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神情专注,悠闲自得
洒脱不羁,超脱世俗
大苏泛赤壁:悠闲快乐
研读课文——赏精巧核舟,品深邃感情
4.王叔远为什么会送作者“大苏泛赤壁”主题的核舟?
资料助读: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入狱半年。次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著名作品,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乐观豁达
研读课文——赏精巧核舟,品深邃感情
4.王叔远为什么会送作者“大苏泛赤壁”主题的核舟?
资料助读:魏学洢是明末嘉善人,他的父亲是一代名臣,“东林前六君子”之一的魏大中。因上书弹劾魏忠贤,1625年魏大中被残害致死。魏学洢扶柩归乡,愤郁而亡,时年29岁。天启壬戌(1622)年间,友人王叔远雕刻乐观豁达的东坡泛赤壁于核舟上,赠予魏学洢。
对友人的劝勉、安慰
研读课文——赏精巧核舟,品深邃感情
5.魏学洢仅用400多字就写出了核舟奇巧的特点和王叔远高超的技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语言特点。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为了说明雕刻者之“奇巧”,先说雕刻材料尺寸之短,再说所雕刻的形象繁多,然后又进一步总结所雕刻之物的情态各异。三个层次,简明扼要。
语言简洁明了
研读课文——赏精巧核舟,品深邃感情
5.魏学洢仅用400多字就写出了核舟奇巧的特点和王叔远高超的技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语言特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具体列举核舟尺寸,同时因未经准确测量,用“约” “可” “许”表示大约、不确定,体现语言的严密性。
语言准确严谨
研读课文——赏精巧核舟,品深邃感情
5.魏学洢仅用400多字就写出了核舟奇巧的特点和王叔远高超的技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语言特点。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执、抚、指、语、卧、诎、支、竖、挂、倚”等一系列动词的使用,生动表现了人物各具特色的动作、情态和精神风貌。
语言生动形象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王叔远所刻核舟“大苏泛赤壁”的细致描绘,表现了雕刻者构思的巧妙,赞美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拓展延伸,丰富文学素养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前赤壁赋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