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
西方殖民者的奴隶贸易
1.西方殖民者的奴隶贸易
从15世纪中叶到19世纪后半期的奴隶贸易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西方殖民者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手段。奴隶贸易最早是由葡萄牙人开创的。1441年,葡萄牙人贡萨尔维斯和特里斯唐在摩洛哥南部沿海劫掠了10名非洲人,被运回里斯本,充当了家内奴隶。1444年葡萄牙的捕奴远征队在西非北端大西洋沿岸捕捉了200多名黑人,运往欧洲市场上出售。从此,残酷的奴隶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但在近半个世纪内,贩运到欧洲去的黑人数量极为有限。
15世纪末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奠定了贩卖黑 ( http: / / www.21cnjy.com )奴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520页)。随着西方殖民者在美洲殖民地经营的种植园和采矿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廉价的劳动力,于是便从非洲输入奴隶。1501年第一艘满载非洲奴隶的船只到达了圣多明各岛。西班牙和葡萄牙向西方奴隶贩子们发放执照,允许向他们统治下的美洲殖民地输入黑人奴隶。从这时起,奴隶贸易日益变得重要,贩卖黑奴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从非洲到欧洲和美洲的奴隶贸易早期为葡、西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垄断。以后,荷兰、法国、英国,甚至瑞典、丹麦和勃兰登堡,再加后起的美国也都加入了贩卖黑奴的行列。奴隶贸易大多是由私人出面经营,得到国家支持进行的。
到17世纪中叶,奴隶贸易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范围集中在大西洋东西两岸,一般称为大西洋奴隶贸易。来自欧洲的贩奴船,先从欧洲装载枪支、布匹、甜酒和糖等廉价物品,航行到非洲,换取奴隶,然后把非洲黑奴运往美洲,以高价卖给那里的白人种植园主或矿山主,换取当地的烟草、甘蔗和棉花等原料,最后运回欧洲,形成三角形的路线,史称“三角贸易”。在非洲西海岸,从摩洛哥海岸最南端直到刚果河口全长3 500公里的沿海地带是奴隶贸易最活跃的地区。在今加纳、多哥和贝宁的沿海地带以及尼日利亚西部海岸,因输出大量奴隶而被称为“奴隶海岸”。西方各国的奴隶贩子在贩奴过程中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纷纷在非洲海岸建立据点以霸占地盘,像荷兰在17世纪前半期破坏了葡萄牙的奴隶贸易垄断权后,在西非沿海拥有40多处据点。其他国家也建有不少据点。加纳的埃尔米纳、海岸角,贝宁的维达,尼日利亚的拉各斯是当年最著名的奴隶贸易据点。
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下半叶,奴隶贸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发展到最猖獗的程度。这同该时期美洲种植园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很大关系,甘蔗、烟草、棉花、咖啡、香料等作物的大量种植,迫切需要提供更多的劳动力。此时,英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要求越来越多的工业原料。奴隶贩子在非洲低价收购黑奴,在美洲高价出售,牟取100%到1 000%的暴利,黄金、白银滚滚而来。而向美洲提供日益增多的黑人劳动力,欧洲市场自然会获得越来越廉价的工业原料。
17世纪中叶以后的150年间,奴隶 ( http: / / www.21cnjy.com )贸易已经成为非洲与欧洲、美洲之间惟一的贸易活动。在贩奴活动的方式方面,除了存在“三角贸易”外,英法等国相继成立贸易公司,垄断对非洲的奴隶贸易,其中最著名的有:1660年英国成立的“皇家开发非洲公司”,1672年创立的英国“皇家非洲贸易公司”,还有法国在1664年建立的“西印度公司”等。奴隶贸易得到西方国家政府的大力资助,还派正规军进行保护,形成十分严密的组织系统,不仅在西非沿海建立贩奴据点和要塞,而且向非洲内地和东非海岸扩展贩奴活动。每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奴达数万人,18世纪80年代,每年平均从非洲输出的奴隶达10万人之多!18世纪时,奴隶贸易成为世界最大的商业贸易之一。这时候,英国的世界殖民霸权最终确立了,黑奴贸易主要控制在英国手中。英国成了奴隶贸易的头号罪犯,它所运走的黑人比所有国家运走的总和还多4倍。17世纪末,当时美国还没有独立,但那里的奴隶贩子已开始自主经营奴隶贸易。他们在黑人贸易中走的也是“三角”航程,把北美、西印度群岛和非洲三个地区联结了起来。后起的美国奴隶贩子在贩卖黑奴中特别凶狠和残暴。18世纪时,美国的贩奴船比英国的小得多,后者一般有100吨,前者只是40~50吨的单桅帆船。可是,前者装的黑人并不少,把黑人塞满船舱,航运中死亡率特别高。
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 ( http: / / www.21cnjy.com )奴隶贸易逐渐趋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在贩奴过程中,非洲黑人和美洲黑人奴隶坚持英勇不屈的斗争。18世纪时,在英国贩奴船上发生的奴隶暴动,有文字记载的就有18次。1700—1845年间,在英、美贩奴船上发生过55次奴隶起义。到达美洲后的奴隶也不断举行起义,仅在美国,从1619年后的40多年中,大规模的奴隶起义至少有250次。这些斗争大大地打击了奴隶贸易。再由于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奴隶主的失败,奴隶制度被废除,种植园经济遭到沉重打击,这一切都使奴隶贸易的规模大大缩小。特别重要的是从18世纪后期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要求把包括非洲在内的海外殖民地变成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甚至是资本输出的场所。把非洲人留在非洲进行奴役,既无风险,又可得到远远超过从奴隶贸易中获得的利润。这些因素使西方资本家对奴隶贸易渐渐失去了强烈的兴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奴隶贸易大体上在19世纪70年代就停止了。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第216—219页
【解读】 西方殖民者的黑人奴隶贸易可追溯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15世纪中期,直至19世纪后半期始告终结,延续了近四百年的时间。除奥地利、波兰和俄国等少数国家外,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都曾先后参与了这一罪恶活动。整个奴隶贸易的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5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第二时期,从17世纪后半期至18世纪后半期,这个时期由于美洲种植园的发展,奴隶贸易达到高潮;第三时期,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后半期,奴隶贸易走向衰落。如果按照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而决定的不同贸易性质来划分,整个黑人奴隶贸易史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5—17世纪,为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王室及随后荷兰、英国、法国等以特许公司为代表的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奴隶贸易实行的是垄断贸易;18世纪,工业资本冲破了商业资本的垄断,奴隶贸易进入自由贸易阶段;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近代大工业的出现而在法律上废除了奴隶贸易,19世纪走私贸易盛行。马克思曾指出,非洲变成商业性猎获黑人的场所,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之一,标志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可以说,资本主义从头到脚,沾满了非洲黑人的鲜血。
2.西方殖民者的贩奴体制和商道
殖民主义者在非洲沿海的贩奴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动,大体上是从塞内冈比亚(最早是葡萄牙人以阿尔金岛为据点的贩奴活动,但为时较短,数量不大,没有成为奴隶贸易重要地区)向南向东发展到整个西非沿海,再向南到刚果、安哥拉地区,最后发展到东非。奴隶都由内地商人贩运至沿海,经由沿海商人转卖给欧美贩奴商。奴隶贸易期间,在内地原有商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沿海通向内地的贩奴商道。沿海各地的贩奴体制不同,主要有三类:(1)殖民者直接掠夺的体制,如葡萄牙人在安哥拉;(2)沿海中央集权国家由王室垄断贸易的体制,如黄金海岸、贝宁湾;(3)商人经营的体制,其典型如西非的比夫拉湾、东非阿拉伯人经营的贩奴活动。
塞内冈比亚地区在黑奴贸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第一个世纪里特别重要。1600年以前非洲输出的奴隶大约1/3来自这里。16世纪葡萄牙人在冈比亚河及沿海建立了许多贩奴据点,如吕菲斯克、波尔图达耳、若阿勒、卡旺等。另外,佛得角群岛的一些葡萄牙人来此沿海定居经商,并跟当地妇女结婚。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在沿海及冈比亚河已形成一个专事商业活动的非—葡混血种社会。内地从尼日尔河上游通向冈比亚河口的商道,在17—18世纪是由贾汉凯人控制的。17世纪中叶,欧洲商人包括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甚至库兰人在这个地区展开激烈竞争。到17世纪末形势渐趋明朗,英国人从詹姆斯岛控制了冈比亚河的贸易,法国人从圣路易岛控制了塞内加尔河的贸易。在圣路易,一个法—非混血种社会逐步形成。到18世纪后半叶,法国在塞内加尔河上的贸易全部落入圣路易人之手。
1600年以后,塞内冈比亚在奴隶贸易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地位下降,但输出奴隶的绝对数量在18世纪初达到高峰。这跟富塔—贾隆高原弗拉尼人的伊斯兰圣战有关(参见本卷第八章)。
塞内冈比亚以南是现在的几内亚比绍、几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亚共和国和塞拉利昂。这里在葡萄牙人垄断奴隶贸易时代曾经是奴隶输出的重要地区之一,16世纪或许占非洲海上奴隶输出量的1/3,但很快衰落了。1720—1740年代及1780—1790年代富塔—贾隆高原的弗拉尼人圣战期间,部分战俘作为奴隶从这里输出。但整个来说,18世纪这里的奴隶输出量也许不到非洲奴隶输出总数的5%,还不及塞内冈比亚。
或许由于这个地区奴隶输出不大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而并未引起葡萄牙王室以及后来欧洲各国特许公司的注意。这一带的贩奴活动主要是由私商进行的。欧洲私商在这一带沿海定居,跟当地贵族联姻。其混血种的子女成为富商或酋长,甚至一身二任。18世纪非—葡及非—英混血种人在这里的政界和商界中居于统治地位。这里海岸线曲折,港湾及小岛多,便于隐蔽,因此是19世纪奴隶走私贸易的重要地区。
塞拉利昂以东是向风海岸。这里海岸线平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缺乏天然良港。欧洲人没有在这一带沿海定居。贩运奴隶主要靠许多小港及泊船点进行船上贸易。1770年代一份法国材料指出,这里至少有35个停靠港,其中没有一个每年供应奴隶超过500人的。由于沟通阿肯金矿区到杰内的南北商道在17—18世纪已向南延伸到塞拉利昂、几内亚和利比里亚西北部的森林地带,并进一步通至沿海,因此,尼日尔河及富塔—贾隆高原等内地的奴隶也可经由这条商道在向风海岸输出。朱拉人控制了这条商道沿线的许多城镇。
1600年以后西非黑奴贸易主要转向贝 ( http: / / www.21cnjy.com )宁湾及其以东地区。黄金海岸和贝宁湾(奴隶海岸)是17—18世纪重要的奴隶输出地区,也是欧洲人贸易据点最密集的地区。葡萄牙人早在1482年就在圣乔治·达米纳(即后来的埃尔米纳)建立了第一个堡垒。但15世纪后半叶及1 6世纪葡萄牙人在黄金海岸主要掠取黄金,而很少贩卖奴隶,甚至曾从贝宁湾和刚果运进奴隶来换取黄金。但到17世纪中叶,奴隶输出日显重要,到1720年代有时甚至运进黄金来换取奴隶。17世纪起,荷兰、英国甚至丹麦、瑞典和勃兰登堡等都步葡萄牙的后尘,在这一带建立堡垒和商站。到18世纪,黄金海岸沿海已有25个石头构筑的堡垒,每个间隔平均只有10英里,还有许多设防的和不设防的商站。18世纪后半叶,在西非沿海及各条河流上陆续出现无数由小代理商主持的奴隶屯集站经营奴隶贸易,欧洲人建立的永久性贸易据点(堡垒和商站)的重要性开始下降,但直到18世纪末欧洲人在西非沿海尚有40个商站,其中30个在黄金海岸。不过,欧洲商人在黄金海岸和贝宁湾一带不直接掠取奴隶,而是按照当地官员制定的条件进行贸易。内地的穆斯林商人将奴隶及其他商品通过沃尔特河或陆路商道运到近海地区,一般以奥约、阿散蒂及达荷美北部的市场为限,在那里出售给沿海商人,再购买欧洲舶来品去内地。同欧洲人的直接贸易是由沿海商人控制的。17—19世纪,这一带出现过一系列中央集权的国家,如阿克瓦穆、胡埃达(维达)、阿拉达、达荷美、奥约、芳蒂等,它们都热衷于由国家管理贸易。各国之间为争夺贸易垄断权、控制商道及沿海港口展开激烈的斗争。18世纪在黄金海岸内地崛起的阿散蒂王国与沿海芳蒂国家在对欧洲人贸易上的垄断与反垄断斗争,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英国殖民统治建立,而且这种斗争为英国殖民者所利用。
贝宁湾以东的比夫拉湾,包括尼日尔河三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洲和克罗斯河流域,16世纪初开始输出少量奴隶,18世纪奴隶贸易高潮时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出地区。由于三角洲地区多沼泽地及不利于健康的气候,欧洲人没有建立固定的贸易据点,而是采用船上贸易的方式,沿海还发展起奴隶屯集站进行贩奴活动。阿罗人(而不像西非其他内地那样是伊斯兰商人)以宗教迷信手段控制了内地伊博(又作伊博格)和伊比比奥大部分地方的贩奴活动。在这些地方,政治因素如战争、纳贡和讨伐性的劫掠在获取奴隶中的作用不如其他地区那么重要,没有出现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村落各自为政。沿海一些村落由于商业繁荣而发展成为城邦。这些地方的贸易不是由政府控制,反之,一些城邦如卡拉巴尔、博尼、阿博等的政治经济是由商人寡头主宰的。沿海商人驾着独木舟(大独木舟可载120人)来到内地市场贩运奴隶,并出售欧洲舶来品。阿博和伊达两个港口控制了尼日尔河上的贸易。
从卡奔达到安哥拉是奴隶输出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地区之一。据洛夫乔伊估计,1600—1800年间该地区输出奴隶数量占同期大西洋沿岸奴隶输出总数的1/4以上,18世纪后期占1/3,有时高达2/5。19世纪,它仍是奴隶输出的重要地区。虽然这里的海岸线绵延1 000多英里,但贩奴活动却集中在少数港口。大约3/4的奴隶由北起卡奔达南至罗安达之间300英里左右的地区输出。这里主要有三条贩奴商道通向内地:北路从卡奔达、罗安果、马莱博湖溯刚果河而上伸向东北方内地,在1780年代已到达乌班吉河下游;中路以罗安达和安布里什为出海口;南路以本格拉为出海口。中路和南路商道都通向当时内地主要的奴隶输出国卢巴、隆达、卡曾贝、洛兹等王国。这些王国位于开赛、宽扎、卢阿普拉诸河流域,包括今安哥拉东部、扎伊尔南部、赞比亚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到18世纪末,内地王国已同时向东西海岸输送奴隶,形成了贯通非洲大陆的商业网。欧洲人的竞争导致他们直接干预当地政治,其卷入的程度比西非深得多。葡萄牙商人及其代理人庞贝罗曾组织武装捕奴队,直接去内地捕掠奴隶。另外,17世纪后葡萄牙军队对内地的直接军事行动也是奴隶的重要来源。在非洲人方面,不管是沿海还是内地,奴隶贸易是在王室或政府官员控制下进行的。各地的贡赋是王室获取奴隶的重要来源。一些奴隶以贡赋形式汇集到奴隶市场上来。贩奴市场采用行政管理方式,甚至奴隶从一地贩运至另一地也通过行政系统进行。隆达的奴隶贸易中心就在王室所在地。有些王国还直接组织王室商队,由武装卫队护送进行贩奴活动。
在东非,欧洲人的贩奴活动是从17世纪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叶开始的。1644年葡萄牙人开始从莫桑比克贩运奴隶去巴西。此后,西印度和北美的船只也去马达加斯加和东非大陆沿海贩运奴隶。18世纪法国在印度洋的马斯克林群岛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给东非奴隶贸易以新的刺激。18世纪后期起,法国、葡萄牙在东非沿海的贩奴活动相当活跃。印度洋的法国贩奴商除了供应马斯克林群岛之外,尚有大约5—10%的奴隶运往大西洋。葡萄牙人将大批奴隶贩运去南美南部。1742—1806年间运进南美拉普拉塔河地区的奴隶有40%来自非洲东南部。19世纪,葡萄牙人、法国人和美国人在东非的贩奴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个是桑给巴尔。阿拉伯商人控制了这里的奴隶市场和商道。这里的奴隶贸易和象牙贸易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阿拉伯商队深入到对岸大陆内地直至大湖地区。塔波拉和乌季季是内地的奴隶和象牙贸易中心。他们在内地掠取或购买奴隶和象牙后,让奴隶扛着象牙长途跋涉来到沿海市场,然后一起卖掉,因而有“黑象牙”(黑奴)和白象牙之称。另一个是莫桑比克地区。以莫桑比克港为中心,商道通向尼亚萨湖以南及奇尔瓦湖地区。这里专事内地贩奴活动的是瑶人,其活动范围包括南至赞比西河、西至尼亚萨湖、北至鲁伍马河的广大地区。
──艾周昌、郑家馨主编《非洲通史》近代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0—45页
【解读】西方殖民者在非洲掠卖黑人奴隶,是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沿海扩大到内陆、从西非扩大到东非。沿海各地的贩奴体制各不相同,有殖民者直接掠夺的体制,有非洲沿海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王室垄断体制,还有商人经营的体制。适应贩卖奴隶的需要,在非洲沿海地区形成几个重要的奴隶贸易枢纽,塞内加尔的戈雷岛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注释】①塞内冈比亚:今塞内加尔和冈比亚。
3.贩奴人数及非洲人口的损失
关于殖民主义者在非洲贩奴的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及由贩奴引起的非洲人口的损失,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估计历来出入很大。柯廷认为,关于运到美洲的黑奴数量,历来的学者较多倾向于两种估计:一种是为我国学者熟知的由邓巴、杜波依斯、费奇、戴维逊等人主张的一千五百万左右,即16世纪90万,17世纪270万,18世纪700万,19世纪400万,总和将近一千五百万。另一种估计是2 000万,这同A.G.霍普金斯的说法比较吻合。后者写道,大多数作者认为有1 500—2 000万非洲奴隶运到美洲,而非洲运出的有1 800—2 400万,其中的差额是贩运途中的损失。当然,也有些估计与此相去甚远。例如,皮埃尔·肖尼在1964年估计整个大西洋贸易贩奴数量是800万,大约只是传统估计数的一半。唐纳德·维德纳估计运进美洲的奴隶数量在350—550万之间。也有人认为10—19世纪间从黑非洲运到各接收地去的奴隶总数在1 500—3 000万之间。由于资料残缺,绝对数字恐怕永远无法搞清。
柯廷对贩奴人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系统详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专题研究。他认为1451—1870年间从非洲运到美洲和欧洲的奴隶总数是9 566 100人。如果加上海运途中15%的损失率,则非洲运出的人数大约1 100万。他是根据现有档案材料及各种估计推算出来的。但这个估计至少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陷:第一,15世纪后半叶及16世纪是葡萄牙垄断贸易时期,17世纪荷兰成为最大的贩奴国,而控制海上贸易达两个半世纪的这两个国家却很少保存关于奴隶贸易的材料。第二,英国在17世纪上半叶对西非的贸易尽管得到皇室的全力支持,参与这种贸易的有特许公司、商人集团和个体商人,但自1560年代约翰·霍金斯在西非从事掠奴活动之后的一百年间,英国却很少有关于奴隶贸易的报导,早期的议会讨论记录和官方报告中也未提及奴隶贸易问题。但绝不能证明这时英国没有参与奴隶贸易,只是规模没有后来那么大。第三,在整个奴隶贸易期间,自始至终存在走私贸易。有些时期走私贸易的数量很大。这当然是没有记载、查无实据的。因此柯廷的估计数可能偏低。
关于贩运途中的死亡率,一般估计是15— ( http: / / www.21cnjy.com )25%。这只是指大西洋航运途中的损失。黑奴贸易在非洲造成的实际人口损失远不止此。造成人口损失还有许多因素。例如,因奴隶贸易引起的战争中伤亡的人数,在掠捕奴隶过程中伤亡的人数,因负伤或年老体虚而被遗弃致死的人数,从内地长途跋涉去沿海途中历尽艰辛而死的人数,囚禁在沿海商站或奴隶屯集站等待装运而死去的人数,等等。由这些因素造成的生命损失更是无法计算的。杜波依斯估计每运到新世界一个奴隶要牺牲五个人,那么非洲的实际人口损失达1亿。利文斯敦估计要得到一个奴隶必须牺牲十人。杜加斯认为奴隶贸易使非洲损失人口1.5亿。1978年在海地太子港召开的非洲奴隶贸易专家会议上,据一些与会者估计,如果把捕获奴隶时的死伤、经非洲各地陆运过程中的损失、漂洋过海时的死亡等因素都考虑进去,在四个世纪的大西洋奴隶贸易中,非洲损失的人口可达2.1亿。
尽管各种估计有很大出入,然而一些学者承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奴隶贸易的400年间,非洲人口毫无增长。一位非洲学者对近四个世纪以来欧、亚、非三洲的人口变化作了如下估计(单位:百万人):
1650年 1750年 1850年 1900年
非洲 100 100 100 120
欧洲 103 144 274 423
亚洲 253 437 636 857
如果这个估计比较接近事实,那么可见,非洲在奴 ( http: / / www.21cnjy.com )隶贸易期间人口一直停滞在1亿左右。直到奴隶贸易终止后的1900年,人口才增至1.2亿,尽管这时非洲黑人的医疗条件并无多大改善,黑人出生率和自然死亡率高的状况同以前也无明显变化。而在同时期,亚洲和欧洲的人口分别增长了两倍多到三倍。因此,非洲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下降。1650年,欧、亚、非三洲人口约4.6亿,加上美洲及大洋洲的人口,估计世界总人口接近5亿,其中非洲人口占1/5左右。到1900年,欧亚非三洲人口约14亿,加上美洲及大洋洲的人口,估计世界总人口15亿左右,其中非洲人口仅占1/12或1/13。1936年出版的《法兰西百科全书》估计,20世纪初非洲人口大约只占世界总人口的1/13。两者的估计比较接近。
如果将这几百年间非洲与欧洲人口状况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比较,那么在1650年前后,两洲人口相差无几。此后几百年间,欧洲人口增长至少受下列几种不利因素的制约:(1)这个时期正是欧洲封建制度逐步衰落和崩溃、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逐步确立、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时期,总之是欧洲历史大变动的时期,因此,欧洲各国的内外战争连年不断,因战争而伤亡的人数相当可观。(2)当时欧洲的医学并不发达,还不能抵御天花、鼠疫、霍乱等疫病的流传。史书上关于欧洲瘟疫流行的记载屡见不鲜,流行一次瘟疫的死亡人数总是数万以至上十万。17世纪欧洲仅因得天花而丧生的就有4 000万人。当时欧洲人的平均寿命也不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3)在贩卖非洲黑奴的同时,欧洲也大量向外殖民。大批欧洲人移居到美洲及大洋洲等地。尽管如此,在这期间,欧洲人口还是增长了三倍,而非洲人口则处于停滞状态。这种强烈的反差,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奴隶贸易给非洲造成的人口损失何等惨重!
──艾周昌、郑家馨主编《非洲通史》近代卷,第47—51页
【解读】罪恶的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了灾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性的后果。其中,最直接的一个后果,是使非洲损失了大量人口,有学者估计损失数量达到1亿人,还有的认为是2.1亿人。在奴隶贸易的四百年,非洲人口一直停滞在一亿左右,而同一时期的欧洲人口却增长了三倍。被掠卖的非洲奴隶都是身强力壮的,其中三分之二为男子,年龄多数在12到35岁之间,使非洲损失了大量的精壮劳动力,更使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的破坏。
4.奴隶贸易对非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欧洲和美国的先进,是以非洲的落后为代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黑奴贸易对非洲大陆本身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延缓了非洲正常的发展和进步,使非洲的社会经济关系开始发生某些变化。
第一,对非洲社会生产力起了极大的破坏作用。
黑奴贸易大量毁灭了生产力的首要因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劳动者本身,并在非洲内部造成连续不断的政治纷争和军事动乱,致使社会动荡,农村凋蔽,田园荒芜,直接破坏了农业生产。贝宁由一个艺术繁荣的文明古国沦落为四处征战、劫掠的军事帝国,贝宁文明本身也被连续不断的掠奴战争毁灭了。达荷美在16世纪还是向今多哥地区输出粮食的富庶地区,但在19世纪却出现了饥荒。在冈比亚河中游以及奴隶贸易所及的上游地区,一些小族如坦达人、巴沙里人、科尼亚圭人灭绝了,另一些部落虽未灭绝但已支离破碎,被大部落吞并。在刚果、恩果尤、卡刚果、罗安果诸王国,18世纪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总人口惊人的下降,这是政治分裂、战争连绵以及奴隶贸易的一个后果。安哥拉是巴西奴隶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当时流行一种说法:“没有糖就没有巴西,而没有安哥拉就没有糖。”在几个世纪内,奴隶贸易成为安哥拉经济的主要支柱。18世纪最后10年,出口奴隶占安哥拉收入的88.1%。直到1843年,即官方宣布废除奴隶贸易之后7年,安哥拉仍有66%的收入来自各港口贩奴的税收。因此,奴隶贸易给安哥拉造成的破坏特别惨重。到18世纪,在葡萄牙殖民统治据点罗安达周围,农业生产变得无足轻重,以致粮食要从巴西进口,在1783、1799和1816年先后发生了三次大饥荒。甚至安哥拉建筑用的木材也要从巴西进口。在安
哥拉实际终止奴隶贸易后相当一个时期,没有一种经济生活能取代原来奴隶贸易的地位,国家经济濒临崩溃。
19世纪中叶,一些欧洲探险家深入非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腹地,看到一片因捕奴、劫掠和战争而造成的破败荒凉景象。戴维·利文斯敦不禁哀叹:非洲“内地的劳动力枯竭了,……非洲每个毛孔都在流血。”横越非洲大陆的第一个欧洲人V.L.卡梅伦认为:“奴隶贸易将因(非洲)整个人口的毁灭而自然结束”。
欧洲人在贩卖奴隶的同时,大量运进外地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特别是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欧洲制成品的倾销,破坏了本地工业,使非洲手工业及家庭工业逐步衰落。先是东印度的纺织品,而后是英法及美国纺织品的倾销,使非洲本地纺织业受排挤而衰落下去。由于欧洲铁的大量输入,几内亚湾沿海的非洲工匠逐渐使用进口铁。内地生产的工具和武器也逐渐被伯明翰及欧洲其他地方的产品取代,从而破坏了本地的制铁业。由于欧洲的金属器皿如铜盆、铁锅的输入,非洲本地的制陶业也衰落了。尼日尔河三角洲用海水制取的盐因为无法同利物浦作为压舱货运来的柴郡的盐竞争,本地的盐业生产实际上被迫停止了。
第二,奴隶贸易客观上使非洲东西沿海和近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关系开始发生某些变化。
殖民主义者入侵以前,穿越撒哈 ( http: / / www.21cnjy.com )拉沙漠的商路是西非同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由于交通运输的艰难,西非同外界的贸易和交往是极为有限的。当时内地是西非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而大西洋沿岸是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的地区。以奴隶贸易为主的大西洋贸易的发展扩大了西非同外部世界的联系,使西非对外联系的主要渠道由撒哈拉商道转向大西洋海上,开始逐渐形成对外依赖的经济布局。
沿海及近海地区以及内陆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居民,或为商业利益吸引,或为逃避政治动乱、军事纷争的局面,纷纷离开原来的部落而定居到欧洲人的堡垒、商站附近。于是,城镇在这些欧洲人据点附近发展起来。在尼日尔河三角洲,对外贸易使沿海一些村落发展成为各自独立的城邦,成为人口、贸易、财富和权力的中心。17世纪以后,西非经济就是围绕着一系列海港组织起来的。这些海港城镇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欧洲列强在非洲的第一批殖民地,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吸吮非洲人民鲜血和财富的据点。商路像吸血管一样,从这些沿海城镇伸向遥远的内地,将萨赫勒地区、萨瓦纳草原、森林地带跟沿海连结起来,从而大大扩展了非洲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沿海贸易的扩大,促进了沿海及内地的商人及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资本的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出现了经纪人阶层。非洲代理商几乎是和欧洲人对西非的贸易同时出现的。早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奴隶成为西非主要出口货之前,黄金海岸和尼日尔河三角洲就已出现了第一批从事海外贸易的代理商,即经纪人。17世纪中叶奴隶贸易大规模发展起来之后,经纪人的数量及其拥有的财富和权力迅速增大,到18世纪逐步形成为一个独立的阶层。这批经纪人最初来源于两部分人:一部分原先是欧洲人,是贸易公司的雇员,称代理商。以后他们在奴隶贸易中聚敛财富,逐步发迹而成为独立经营的批发商。一些欧洲商人在西非沿海定居,同当地妇女结婚,后来西非沿海便出现了一批混血种的代理商和批发商。另一部分是非洲人代理商,其中有些原来是奴隶。他们在欧非贸易中充任翻译或掮客,沟通买卖双方的关系。他们凭借其商业才能,摆脱了村社传统的束缚,积累起个人财富。这两部分人逐步形成一个社会阶层,成为欧非商业和文化交往的媒介,类似于远东19世纪出现的买办阶级。他们在西非沿海、刚果、安哥拉、东非沿海等地都有,其中以西非的塞内冈比亚、塞拉利昂、黄金海岸、奴隶海岸和尼日尔河三角洲最多。从塞内冈比亚到塞拉利昂,出现了一个黑白混血种商人阶层。黄金海岸是经纪人最活跃的地区。奴隶海岸有一批经纪人称巴西人,是从巴西奴隶制下返回的一些葡萄牙人后裔,有些是纯血统的非洲人。在尼日尔河三角洲,富商往往控制沿海城邦的政权。及至欧洲各国特许公司及其在西非沿海的代理机构相继撤销之后,经纪商便纷纷在沿海设立屯集站,以便储存奴隶直接出售给贩奴船。这种经纪人的商业资本往往通过从官到商或从商到官的途径同政治权力结合,亦官亦商。有些富商的财富和权势堪与传统的土王和朝廷相匹敌。
这个经纪人阶层是非洲人中间最早接触西方近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的一部分人。他们本人首先接受了欧洲人的教育和影响,并派子弟到欧洲留学。受其影响,沿海一些酋长的儿子在继位之前也必须到欧洲接受教育。于是,在这些商人和酋长的子弟中出现了第一批受西方文化思想影响的非洲知识分子。
第三,种族歧视是黑奴贸易带来的直接恶果。
在古代和中世纪,世界上并不存在种族优劣论。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17世纪,在赎卖黑奴的同时,埃及统治者还在欧洲和亚洲购买了成千上万名白人奴隶,转运到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尼罗河流域。马里国王的侍从中也有从埃及买来的白奴。黑奴贸易开始后,黑人大量进入葡萄牙境内,导致两个种族融合,所以葡萄牙民族带有尼格罗人种①的特征,皇族中也有较多是尼格罗血统的。15世纪尼格罗血统从西班牙、葡萄牙扩展到意大利、阿尔巴尼亚和奥地利等地。
美洲开始使用黑奴劳动是基于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考虑而不是种族原因。在新大陆最早进行奴隶买卖并沦为奴隶的并不是非洲黑人,而是当地印第安人。在北美大陆,直接取代印第安人的也不是黑人,而是贫穷的白人契约劳工。直至1661年,弗吉尼亚殖民地议会才通过法案规定黑人是“终身奴隶”。随后,各殖民地纷纷仿效。于是,整个黑色人种的奴隶地位便由法律确定了。以后,资产阶级御用学者又为种族歧视提供理论。1781年,荷兰医生、博物学家P.坎珀认为,非洲人的面部角更接近于猿而不接近于欧洲人。他的追随者C·怀特声称,欧洲人不但在体质上而且在智力上一般都优于非洲人,企图以此证明黑人是劣等种族,命定要成为优等种族欧洲人的奴隶。由此可见,黑奴贸易和它所产生的种族主义把“奴隶”这个概念从一种社会区别变成了种族区别。种族歧视是奴隶贸易时代最丑恶的遗产。
──艾周昌、郑家馨主编《非洲通史》近代卷,第60—65页
【解读】西方殖民者通过奴隶贸易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仅获得巨额的利润,转化为工业资本,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而且奴隶贸易本身,也推动着西方制铁业、冶金业、船舶制业、纺织业、商业、银行和保险业的发展。现代欧美国家许多有名的城市,不少是在奴隶贸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英国的利物浦、格拉斯哥、曼彻斯特、伦敦和普利茅斯、法国的马赛、南特和波尔多、葡萄牙的里斯本、美国的纽约、查尔斯顿,等等。可以说,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繁荣,是依靠掠夺和贩卖非洲黑人奴隶取得的。然而,这却是以牺牲非洲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的。奴隶贸易带给非洲的是大量人口特别是精壮劳动力的丧失,社会的极端混乱,原有物质文化的消灭,撒哈拉以南经济的崩溃;奴隶贸易的兴起,还打断了非洲正常的发展轨道而走上畸形的发展道路,逐渐形成对外依赖的经济格局,从而涌现一批本地的商业经纪人,成为后来西方国家在非洲实行殖民统治的社会基础;随着黑奴贩卖的兴盛,歧视黑色人种的种族主义思潮开始在欧美国家泛滥起来,又给被贩卖到世界各地的黑人及其后裔带来长达几个世纪的深重苦难。
【注释】①尼格罗人种:也称黑色人种、赤道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为世界三大人种(蒙古人种、尼格罗人种、欧罗巴人种)之一。主要包括尼格罗人、尼格里罗人、科萨人、澳大利亚人、维达人、尼格列多斯人和美拉尼西亚人等。其体质特征是:肤色多呈黑色或黑褐色;发形为卷曲形或波形,发色深黑;眼色黑褐;唇厚而凸或较厚;鼻宽扁或较宽;眼裂较大。主要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印度南部、斯里兰卡、美拉尼西亚、加里曼丹等地。其形成地区可能在非洲和南亚等处。
奴隶贸易的集散地戈雷岛
5.戈雷岛的价值
戈雷岛濒临塞内加尔海岸,面向达喀尔,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15—19世纪,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领,是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岛上简陋的奴隶居住区和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戈雷岛的建筑极具特色。今天,戈雷岛既是人类发掘研究的考古遗址,也是旅游胜地和自然保护区。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解读】世界遗产委员会1978年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布《世界遗产名录》时,特别注明戈雷岛的功能及作用为“奴隶交易地”,是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V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VI)即:“直接或明显地与具有突出普遍意义的事件、生活传统、信仰、文学艺术作品相关(委员会认为本条标准只适用于在特殊情况下承认列入《名录》,并与其他文化或自然财产标准联合使用)”。由此可知,现今的戈雷岛虽然兼具人类发掘研究的考古遗址、旅游胜地和自然保护区,但它之所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则是由于它是15—19世纪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隶贸易中心,是“与具有突出普遍意义的事件”相关的文化遗产。也就是说,它的突出的普遍价值在于警示和提醒人们,要时刻牢记历史教训,防止类似悲剧的重演。
6.西方殖民者对戈雷岛的争夺和统治
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戈雷岛是由沃洛 ( http: / / www.21cnjy.com )夫的渔民和牧羊人居住,他们称它为芭。15世纪中叶,纷至沓来的冒险家的足迹首先踏破了这里的宁静。葡萄牙探险家丹尼斯·迪亚士在1444年抵达塞内加尔河口附近时发现了这个岛屿并给其取名为帕尔马,而且宣称它属于葡萄牙王室。随后接踵而至的有佩得罗·阿尔瓦斯·卡布洛、瓦斯科·达·伽马和阿美利戈·维斯皮西。迪亚戈·德·阿泽姆巴是在1482年最后来到这里的。他在此建立了教堂、墓地和贸易驿站。
地理大发现后,奴隶贸易在殖民地经济中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新的重要性。戈雷岛由于其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优良的港湾,很快成为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等西方殖民者趋之若鹜的关押、转运黑人奴隶的重地。1466年,捷足先登的葡萄牙人获得了对毗邻佛得角海岸线奴隶贸易的垄断。戈雷岛成为15世纪~16世纪葡萄牙商人前往位于佛得角群岛的主要奴隶贸易据点圣地亚哥的中转站,每年有500名~1 000名奴隶从这里送到佛得角群岛去从事强制性劳动,他们中的许多人随后又被运到哥伦比亚、墨西哥、葡萄牙、加那利岛和塞维利亚等地。1588年荷兰人也登上戈雷岛。他们在港口附近修建拿骚要塞,在陡壁上建奥兰治要塞以保护他们的奴隶公司,他们称这个岛为“戈得雷”即“良好的锚地”。此后在1588年~1814年间戈雷岛曾17次易主。如1629年佛得角群岛的葡萄牙执政夷平了荷兰人的要塞,但荷兰人很快又恢复了他们对该岛的控制权。1645年戈雷岛又被葡萄牙人和法国人抢去。1647年又重新回到荷兰人手中,其间在1664年又被英国人短期占领,随后又转到荷兰人手中。1677年,法国舰队驱逐了荷兰人,在荷兰要塞的地基上建起了圣·米歇尔要塞和圣·佛朗科依斯要塞,从而开始了法国对戈雷岛将近三个多世纪的统治。其间又有五次间断性地为英国人所占据,直到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
──胡德坤主编《世界遗产》,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页
【解读】戈雷岛的面积虽然仅有0.2 ( http: / / www.21cnjy.com )7平方公里,但却拥有充足的淡水资源和良好的避风港。它距今西非塞尔加尔首都达喀尔仅三公里,是进入非洲大陆的天然跳板,同时它又是距北美大陆最近的岛屿,因而成为连接非洲与欧、美大陆海上航线的一个重要枢纽,戈雷岛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西方殖民者垂涎三尺。自1414年葡萄牙人发现这个岛屿之后,欧洲殖民者就为之展开反复的争夺。继葡萄牙人之后,荷兰人、法国人和英国人都先后卷入这场争斗的旋涡。其间曾数度易手,到19世纪完全为法国人所占领,一直持续到1900年塞内加尔独立为止。
7.戈雷岛上的奴隶贸易
以戈雷岛为据点,西方殖民者,特别是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西印度公司不仅垄断了与非洲的卡约尔、西内和塞卢姆等王国的贸易,将黄金、兽皮、蜂蜡、树胶和鸵鸟毛等贵重物品源源不断地从散落在西非海岸各处的贸易据点运到戈雷岛的那些戒备森严的货栈,而且掠买大量黑人为奴,从中牟求暴利。
在到达戈雷岛之前,奴隶们按性别、年龄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落进行分类,被烙上贸易公司的徽章,并被戴上镣铐。一到戈雷岛还要在奴隶们脖子上套上一个铁环,然后用一条长链子拴住。奴隶们就这样终日戴着镣铐干活,从事砸玄武石砖建雅致的石头建筑、装卸货物等繁重的活路,女人则被迫做奴隶贩子的家庭仆人和小妾。不工作时,他们就被塞进那些狭窄的黑暗的奴隶房子,小孩子们往往被关在另一个房子与他们母亲隔开,不顺从的奴隶往往被戴上手铐脚镣而且多半要被沉入大海。
──胡德坤主编《世界遗产》,第452页
【解读】戈雷岛自落入西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殖民者手中之后,便成为他们从事奴隶贸易的中转站。特别是法国人接手之后,法国西印度公司更是利用戈雷岛垄断非洲西海岸的贸易,奴隶的贩卖也是有增无减。在奴隶贸易最猖獗时期,戈雷岛上曾同时建有三十多个奴隶贸易站。小小的戈雷岛,浸透了非洲黑人的血泪。
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
8.戈雷岛上的建筑和奴隶堡
〔材料一〕岛的南北两端筑有堡垒,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端的埃斯特雷要塞还设有炮台。戈雷岛临大西洋一侧建有木石结构的两层楼房,建筑物上层建有拱廊,铺设地板,室内阳光充足,是殖民主义者的住处。下层是一间间小屋,一般每间长2.34米、宽2.28米,要关押近20名奴隶。小屋有一暗道通向海边,奴隶就从这里被赶上船,贩卖到异国他乡。
──李军主编《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第二册,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3年版,第122页
〔材料二〕戈雷岛南端筑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堡垒,北端有炮台扼守,岛上遍布军事设施、民用建筑、宗教场所,其中17世纪~19世纪所修建的防御工事就占据这个火山岛的十分之一。沙土路面的街道直逼大海,为茂盛的热带植物所环抱,红赭色和黄赭色的瓦顶住房隐映其间。这些房屋一般两层高,它的上层曾是奴隶贩子们的住处,宽敞而明亮,修有朝向大海的阳台和拱廊,并与磨光的玄武岩构筑的庭院浑然一体。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它的底层则阴暗潮湿、拥挤不堪,且有一半埋于地下,这里曾是用来关押待运奴隶的土牢。在戈雷岛关押奴隶的房子曾多达118个。其中保持最完好的一座关押奴隶的房子建于1776年。它一次可关400个奴隶,其地下室有一条暗道直通海边。奴隶们一旦通过那条暗道被送上有奴隶船停靠的码头,他们就再别想看到自己的家人。岛上矗立着一座1828年~1830年间修建的教堂,它是塞内加尔现存的最古老的教堂。岛上还有一座清真寺和两座殖民时期的行政管理楼。岛上的建筑融会了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的建筑风格,是18世纪灿烂文明的反映,也体现了文明与野蛮交织的矛盾现象。
不仅戈雷岛秀丽的风景与雅致的建筑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掩饰野蛮的残迹,戈雷岛的历史更凝聚着欧洲近代文明背景下非洲黑人的辛酸和苦难,也记录着西方殖民者灭绝人性的累累罪行。
──胡德坤主编《世界遗产》,第452页
〔材料三〕奴隶堡的后面,有一个像 ( http: / / www.21cnjy.com )洞口似的小门,这里,面向大海,是奴隶们被赶上船的地方。我从洞门口探身向外观看,只见眼前一片零乱的黑石,一堆堆肮脏的垃圾。风急浪涌,乌云迫岸。几只苍鹰在这里落下又飞起,一直在上下盘旋。这一幅凄凉的画图,仿佛使我看到了当年黑奴们被捆绑上船的情景,看到了一具具黑奴的死尸从这里被抛进了海里……我想,难道这些贪婪的秃鹰还在寻找当年黑奴们的尸骨吗?
奴隶堡内到处贴满了来自世界各地参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的留言,其中有血泪的控诉,也有正义的声讨。他们写道:“先辈们,你们的牺牲不是无益的,而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非洲大陆的悲惨历史告诉我们,要有献身精神,武装起来,捍卫我们的自由!”“人们可以把一个人从一个国家掠夺走,但谁也不能把一个国家从人民的心目中抹掉。”
我在岛上环游一周,看到在岛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四面都残存有当年修建的炮台和岗楼。毫无疑问,这是防止黑奴逃跑的警戒,也是为了对付任何来自海上的袭击的。据资料记载,当年葡、荷、英、法等国殖民主义者都先后夺占过这个岛,并修建了许多奴隶堡,整个岛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牢房,奴隶堡应该正名为奴隶岛。西方奴隶贩子们选择这个岛作为贩奴基地,看来曾煞费过一番心机。一方面,四面环海的孤岛便于囚禁黑奴,另一方面这里正是从西欧通向美洲的必经之路,更有利于他们进行罪恶的交易。几个世纪以来,欧洲殖民主义者依仗着自己的枪炮,把大批黑人作为商品奴隶卖往美洲,接着又把美洲的原料和经济作物贩回欧洲,所谓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和财富,实际上是建筑在无数黑奴的白骨堆上的。这个岛就是这一血泪历史的见证。
──穆青《黑色的礁石》
【解读】正像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所说的,“岛上简陋的奴隶居住区和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戈雷岛的建筑极具特色”。戈雷岛既有高耸的教堂、华丽的豪宅,也有阴暗潮湿的牢房、炮台和岗楼,形成极大的反差。但是,这不也正说明,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和财富,是建筑在无数黑人奴隶的尸骨之上的吗!第2课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
1.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
〔材料一〕1923年1月,法、比军队占领鲁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区,德国发生了如脱缰之马的恶性通货膨胀。希特勒认为夺权的时刻已经到来。1923年11月8日晚,他趁巴伐利亚邦长官在慕尼黑一家啤酒馆集会的时机,率领一批冲锋队员闯进会场,企图推翻政府。由于纳粹党的力量这时还很薄弱,大资产阶级和保守派势力也没有看中他们,这次暴动很快就被平定下去了。希特勒被判刑五年,但一年后便被假释出狱。在狱中,他口授了《我的奋斗》一书,这是一部集种族主义、反犹主义、极权主义和帝国主义种种反动思想于一体的大杂烩。希特勒宣扬亚利安种族优秀论,妄说亚利安人是“神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人类文化、一切艺术、科学和技术的成果几乎完全是亚利安人的创造性产物”。他诬蔑犹太人是“寄生物”、“不具备任何构成文化的力量”。犹太人既是德国外部的敌人,因为“世界上对德国的攻击,其炮制者都是犹太人”,又是德国内部的敌人,因为犹太人利用马克思主义学说“毒害德意志民族的灵魂”。希特勒攻击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说“今日西方的民主主义,乃是马克思主义的前驱。惟有根本肃清德国现行之全部制度,始有“挽救之道”。他鼓吹“领袖原则”,认为“必须要由一个人单独来作出决定”,“只有他才有权威,才有指挥权力”,“决不能实行多数决定的制度”。扩张有理、侵略有理的“生存空间”论,是希特勒的另一喋喋不休的题目。他说:“只有在这个地球上有足够大的空间,才能保证一个民族的生存自由”,“民族社会主义运动必须努力消灭我国人口与我国面积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德国的领土扩张,主要应在欧洲大陆的范围之内实现,“首先只能想到俄国以及臣服于它的边缘国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144页
〔材料二〕(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书中写道:)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人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化,一切艺术、科学和技术的果实,几乎完全是雅利安人的创造性产物。这一事实本身证明这样的推论不是没有根据的:只有雅利安人才是一切高级人类的创造者,因此是我们所谓的‘人’这个名称的典型代表。他是人类的普罗米修斯,从他的光芒四射的额头,永远飞迸出神圣的天才的火星,永远燃点着知识的火焰,照了这默默的神秘的黑夜,推动人类走上征服地球上其他生物的道路……就是他,为人类文化中每一伟大建筑物奠下基础,树起墙垣。”这里我们接触到了希特勒一心想宣扬的日耳曼种族优胜论的精髓。第三帝国和希特勒在欧洲试图建立的新秩序无不以此为基础。
为了保持日耳曼种族的优越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雅利安人就必须自己保护自己,因为“最终只有自保的要求才能得胜……人类在永恒的斗争中壮大,而在永恒的和平中它只会灭亡……大自然……在地球上产生了生物,听任各种力量的自由活动。她然后把主宰的权利授予她的宠儿──最勇敢和最勤苦的强者……强者必须统治弱者,不能与弱者混杂,从而影响了自己的伟大。只有天生的弱种才会认为这是残酷的……”
他警告说:“血统的混杂和由此而来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水平的下降,是旧文化衰亡的唯一原因;因为人类并不会由于战争失败而灭亡,却会由于抵抗力的丧失而灭亡,而这种抵抗力只有在纯粹血统中才能继续保持。世界上凡是不属于优良种族的人都是些糟粕。”……他这里所说的糟粕自然就是犹太人和斯拉夫人。等到希特勒成为独裁者,掌握立法大权,他制定出头一批法令就是禁止日耳曼人同这些“糟粕”民族通婚。
……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曾列举了犹太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两大罪状:罪状之一是犹太人掌握着“国际金融资本”,是“嗜血犹太人”、“交易所强盗”。“犹太人是彻底摧毁德国的最大煽动者。世界上对德国的攻击,其炮制者都是犹太人”。大战前,犹太人开展“反对德意志重工业的持久战争”,使德国经济“国际化”,同时,又使英法“犹太化”,煽动它们同德国打仗,打败德国。“犹太人已经把今日的欧洲各国看作他掌握中的无意志的工具”,“犹太人不仅迷惑了旧世界,而且同样的命运已经在威胁新世界。犹太人现在是美洲联盟交易所势力的摄政。”
罪状之二是犹太人是德国内部的敌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犹太人利用马克思主义学说“毒害德意志民族的灵魂”,把民族划分为阶段,控制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工会搞阶段斗争,破坏“民族经济”,又掌握共济会、知识界、新闻报刊,宣传国际主义、和平主义、人道主义……“犹太人曾利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世界,现在又利用工人反对资产阶级”,“指望在工人的生存斗争中找到一条建立犹太人自己的统治的道路”。(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费乐山等译,三联书店,北京,1974年,第253页)
──徐新《反犹主义解析》,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21—224页
【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斯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暴行,源出于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这种理论,在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一书和他的许多讲演中得到充分的表述。他鼓吹德意志人即所谓纯粹的雅利安人是上帝的宠儿,是一切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应该主宰世界。其他民族则是劣等民族,犹太人则是最为劣等的民族,既是德国外部的敌人,也是德国内部的敌人。为了使德国复兴,确保“优等民族”的生存空间,必须消灭犹太人,纯洁德意志的人种。
2.纳粹党反犹太人的纽伦堡法令
1.德国公民权法,1935年9月15日
德国国会一致通过了下列法律,兹特予以公布。
第一条(1)国民是指隶属德国保护性联合体因而对德国负有特殊义务的人。
(2)国民的资格根据德国公民权法的规定取得。
第二条(1)德国的公民仅指具有德意志及其同种血统并通过其行动表示愿意及个人适宜于为德国人民及德国尽忠服务的人。
(2)公民权通过德国公民权证的授予取得。
(3)仅有德国公民才能根据法律的规定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
第三条德国内政部长会同元首助理将颁布必要的立法的和行政的法令,以实施和扩充本法。
1935年9月16日公布。1935年9月30日生效。
2. 1935年11月14日第一次补充法令(节录)
根据1935年9月15日德国公民权法第三条,兹特公布下列法令:
第一条(1)在关于公民权证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进一步的规定以前,凡在公民权法生效时在德国国会选举中拥有投票权的具有德意志及其同种血统的国民目前应享有德国公民的权利。凡经德国内政部长会同元首助理授予公民权者,同样适用这一规定。
(2)德国内政部长协同元首助理得撤销已授予的公民权。
…………
第三条唯有拥有充分政治权利的德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民才能在政治事务方面行使投票权,才能充任公职。在过渡时期内,德国内政部长或其授权的任何代表人得对充任公职一事作出例外处理。这些措施不适用于宗教团体的事务方面。
第四条(1)犹太人不得成为德国公民。不得行使投票权;不得担任公职。
(2)犹太人官吏应于1935年12月31日退职。
3.德意志血统及荣誉保护法,1935年9月15日
德国国会深知德意志血统的纯粹性是德意志民族生存的必要条件,并为确保德意志民族永生不变的坚定意志所激励,一致通过了下列法律,兹特予以公布:
第一条(1)禁止犹太人与德意志或其同种血统的公民结婚。不顾本法的婚姻,即使是在国外缔结以期越过本法者,均属无效。
(2)宣布婚姻无效的诉讼仅得由检查官提出。
第二条禁止犹太人与德意志及其同种血统的公民发生法外婚姻关系。
第三条犹太人不得雇佣四十五岁以下的德意志及其同种血统的女性国民从事家务工作。
第四条(1)禁止犹太人升德国国旗或出示象征德国的颜色。
(2)但犹太人可以出示象征犹太的颜色。此项权利受到政府的保护。
第五条(1)凡违反第一条的禁令者将处以劳役监禁。
(2)违反第二条者将处以监禁或管教。
(3)凡违反第三条或第四条者将处以长达一年的徒刑及罚金,或二者任处其一。
第六条德国内政部长会同元首助理及德国司法部长颁布必要的立法的和行政的法令,以实施和扩充本法。
第七条本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但第三条将自1936年1月1日起生效。
(译自路易斯·L·斯奈德编:《二十世纪的五十个主要文件》,普林斯顿1955年版,第72—76页。文生译。沈琪校。)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二分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10—213页
【解读】纽伦堡法令是由希特勒提出,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纳粹党大会1935年9月15日批准的一部法令。它旨在解决所谓的“德国犹太人问题”和剥夺犹太人成为德国公民的权利。由于纳粹党代表大会在纽伦堡举行,故称为纽伦堡法令。纽伦堡法令包括两项反犹法令:一项是《帝国公民法》,该法令规定:“帝国公民必须是具有日耳曼或属于日耳曼血统的国民,或是从其行为中表现出确实愿意并适合为日耳曼人民和帝国服务者。”这实际上是剥夺了犹太人成为德国公民的权利,使之沦为“属民”。1935年11月14日一项补充法令特别规定了犹太人的界限,认为凡是其祖父或祖母有一方是犹太人者即为犹太人,法令还根据祖父母是犹太人将犹太人分成几类:如3/4犹太人,1/2犹太人和1/4犹太人,并明确规定:“犹太人不得成为德国公民,不得行使选举权,不得担任公职。”另一项法令是《日耳曼种族及荣誉保护法》,简称《种族保护法》。这个法令规定禁止犹太人与“德国公民或日耳曼血统的公民”结婚或发生非婚姻的性关系,禁止犹太人“雇佣45岁以下的德国公民或日耳曼血统的女仆”,禁止犹太人使用德国国旗的颜色和其他规定的颜色,等等。法令还规定了对违反有关条款的惩罚。
3.纳粹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第一阶段
纳粹及其帮凶对犹太人有组织、有计划的迫害和屠杀始于1933年。这种专门针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屠杀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3年1月至1939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8月)对犹太人的迫害主要集中在德国国内,迫害方式以反犹立法和反犹宣传为主。有4万条左右的反犹太立法先后颁布实行。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1933年3月5日在国会选举中,纳粹获得胜利,并领导政府。随后很快通过决议,旨在把犹太人从社会生活中清除出去,并迫使他们离开德国。3月9日在柏林发生了一系列反犹事件。3月11日纳粹突击队冲进弗劳兹拉夫的法院,赶走了犹太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在同一个月中,反犹浪潮遍及德国许多城市。1933年4月1日,纳粹从经济上抵制犹太人。4月7日公布的法令确定了“雅利安人”的概念,从而导致2000名犹太人被解除公职。4月22日的法令禁止医院聘用犹太医生。同一年还规定了高等学校中犹太大学生的比例(不到1%)。4月29日取消了犹太艺术家在艺术家联合会中的会员资格。1934年的经济困难和纳粹领导中的党内斗争,放慢了反犹立法的速度,但是,到了1935年各种反犹措施重新加强。这年9月15日颁布了纽伦堡法令。
…………
到1935年底,有8千犹太人因各种无法忍受的迫害而自杀,75万犹太人流亡国外。涌向各国使领馆,要过政治避难签证的人则难以计数。
1936年奥运会在柏林举行,德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加强自己的国际威望,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对犹太人的政策。但是,在随后积极备战的年代里,袭击犹太人的事件频频发生,通过反犹立法的过程再次加速。1938年1月5日通过的法令规定:每个犹太男性必须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以色列”,每个犹太女性必须加上“撒拉”。3月取消了德国犹太社团的法律地位,4月规定犹太人的财产必须登记,以便以后没收。6月15日大约1 500名犹太人被关入集中营。同一个月中,犹太医生禁止从事医疗工作。8月犹太法律工作者禁止从事法律活动。10月5日犹太人的护照宣布无效,侨居境外的德国犹太人的证明上标有字母J。10月28日开始逮捕作为波兰公民的犹太人。在几天中,约1.7万犹太人被遣送到波兰边境,可是波兰政府拒绝接收他们。犹太青年格林什潘的父母也在被逐的波兰犹太人之列,1938年11月7日,为了报复纳粹迫害自己父母一事,格林什潘杀死了德国驻巴黎大使馆的一名外交官。纳粹以此为借口,在同年11月9日对犹太人大肆迫害。在后人称之为“水晶之夜”的那一天,约7 000家犹太人的商店被捣致毁,约200座犹太会堂遭焚烧。死、伤者不计其数,另有约3万犹太人被关入集中营。
1938年3月13日,奥地利归并德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奥地利18.2万犹太人遭到同样的厄运。犹太人侨居国外起先带有自愿的性质,从1938年起就成为强制的,变成把犹太人从德国及其占领区驱逐出去的运动。1938年8月20日维也纳建立了犹太移民中心机构,其头子是埃希曼。1939年1月24日犹太移民帝国中心在柏林成立。领导该机构的盖世太保强迫犹太人侨居境外,并没收他们的财产。1939年3月15日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被宣布成为保护国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纳粹对那里的11.8万犹太人也施加压力,迫使他们移居国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在纳粹德国的统治范围内,约有40—41万犹太人被迫离境,而在这之前已有差不多同样数目的犹太人被迫移居国外。
从1933年到1941年,约26. ( http: / / www.21cnjy.com )7万犹太人离开德国,这个数字几乎是德国犹太人总数的一半。1939年纳粹撤销了德国犹太人总代表会,于7月4日建立了德国犹太人总联合会,该会推行纳粹的犹太政策,主要是促使犹太人移居境外。1941年关闭了总联合会建立的犹太中学,14岁以上的青少年被派遣从事强制劳动。1942年11月30日关闭了犹太小学。总联合会于1943年11月10日解散。德国实际上已经完全清除了犹太人。当时,在德国居住着不足1万被认为是符合纽伦堡法令的犹太人。
──徐新《反犹主义解析》,第199—202页
【解读】1933年1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希特勒登上德国政治舞台,施行法西斯专政,开始把他的种族主义理论付诸实施,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迫害和屠杀。从1933年1月到1939年8月,是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对犹太人的迫害主要集中在德国国内,通过反犹立法剥夺犹太人的德国公民权,把犹太人从社会生活中驱逐出去,到后来更建立集中营,集中关押犹太人,迫使犹太人逃离德国。
4.纳粹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1939年9月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1941年6月)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由立法向驱逐过渡,迫害行动扩大到所有被纳粹德国占领地区。犹太人被逐入专门设立的隔离区,被迫从事奴役劳动。波兰西部归并德国后,约200万波兰犹太人处在德国统治之下。在1939年9月德国占领波兰后所颁布的公告中,帝国保安总局头子海德里希下达了把波兰犹太人集中到犹太隔都的命令。当全世界分成两大作战集团后,移居已无可能。1941年10月1日犹太人的移居被彻底禁止。犹太人必须在服装上佩带犹太标志。他们禁止从事任何经济活动,被迫进行强制劳动,在隔都中与世隔绝,并开始把犹太人从德国以及保护国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赶往德国所占领的波兰。这个阶段末期,数千名犹太人被关进劳动营。尽管消灭他们的计划尚未出笼,但被打死的犹太人的数目急剧上升,贫困、繁重的强制劳动、饥饿、疾病、隔都中非人道的生活条件和苦役营中的恐怖主义造成了犹太人大规模的死亡。
纳粹还在波兰中部建立了总督管辖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被占领的头几个月中,对犹太人颁布了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例如,14—60岁的所有犹太人必须参加强制性劳动(1939年10月26日);犹太人禁止变更住所(11月11日);犹太人的存款必须集中到一家银行,并加以冻结(11月20日);犹太人禁止持有超过2千兹罗提的现金;每个犹太店铺应该作出标志(11月23日);犹太财产应该登记(1940年1月24日)等等。与德国接壤的波兰领土上的犹太人被赶往东方。从1939年10月到1940年3月,从波德接壤的地区以及维也纳等地来到卢布林附近的小城市尼斯科的犹太人就达9.5万。1939年—1940年的冬季,捷克犹太人被送到卢布林地区。纳粹在有限的范围内集中了大量受到严密监视的犹太人,剥削他们的劳动,企图通过饥饿和疾病造成很高的死亡率。1940年7月德国外交部讨论了一项计划,要把400万欧洲犹太人运往马达加斯加。但计划被否决,因为这时消灭被占领的欧洲领土上的犹太人的计划已经出笼。
从1939年9月起,在总督管辖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个城市中开始建立隔都。德国当局不仅把当地居民、而且把附近地区的犹太人送入隔都。1940年夏季,数万名犹太人被集中在看守严密的苦役营中。纳粹驱使他们修筑道路、架设桥梁,并且把工事一直修到苏联边境。力不胜任的劳动、高度密集的人口、严酷的纪律和饥饿使苦役营中的犹太人过着非人的悲惨生活。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犹太人被折磨得丧失了体力,并因病死去。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中,德国占领了丹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挪威、尼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南斯拉夫和希腊。在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赫尔瓦地亚、保加利亚、北非(处在维希政权的统治下)以及德国盟国意大利,对犹太人的迫害也加强了。
1940年,纳粹头目希莱姆下令在奥斯威辛建立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
──徐新《反犹主义解析》,第202—203页
【解析】1939年9月至1941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6月,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由立法向驱逐过渡,迫害行动则扩大到德国的占领地区。犹太人被驱赶到专门的隔离区,被迫从事奴役劳动。随着德国侵占地区的不断扩大,对犹太人的迫害也进一步升级。1940年在奥斯威辛集中营后,更使用毒气大规模毒杀犹太人。
人的屠宰场──奥斯威辛
5.奥斯威辛集中营
〔材料一〕1940年4月下达了建立奥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威辛集中营的命令。奥斯威辛女性集中营于1942年3月26日开放,1943年春天吉卜赛人囚营开放,1943年秋特里西亚斯塔特家庭囚营开放。从1942年5月31日开设了莫诺威辛附属营,并于1943年12月列为奥斯威辛第三集中营,是各分营的中心。1940年6月14日,首批男囚犯送进奥斯威辛集中营;1942年3月26日首批女囚犯送进该营。到该营解放时,在该营注册编号的囚犯逾40.5万人,其中女性囚犯约13.2万人。在该营里有多少没有注册编号的囚犯迄今不能断定。
奥斯威辛主集中营下属共有50个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营,其中35个分营关押男性囚犯,14个关押女性囚犯,1分营关押男性或女性囚犯。另外,还有1个纳粹党卫队铁路建筑队。在50个分营中,有28个分营的囚犯从事冶金、矿山和其他工业的劳动;5个分营的囚犯从事修膳和建筑劳动;9个分营的囚犯从事农业劳动;3个分营的囚犯从事林业劳动;1个分营为刑事犯营;1个分营的囚犯被安排从事炸弹试验;还有3个分营的囚犯从事什么劳动尚不明。
──〔德〕古德龙·施瓦茨《纳粹集中营》,樊哲、刘洪普、杨洪琪、周曦译,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1页
〔材料二〕在奥斯威辛—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肯奥地区,纳粹分子不但建立了一个最大的集中营,而且还建立了一个最大的死亡营。死亡营的指挥官鲁道夫·赫斯于1941夏天接到在奥斯威辛建立最大的谋杀中心的命令,这是他在其自传中陈述的。1941年9月3日进行了第一次用毒气(氢氰酸B)的杀人试验。用毒气杀人是在青壮年营2号房舍的地下室里进行的,600名男性苏联战俘和250名从集中营医院筛选来的男性犯人被谋杀,接着的几批犯人是在一个毗邻火葬场的,由原来一个面积为65平方米的地下弹药库改建的太平间里被谋杀的。1942年春,最初运来的几批犹太妇女、男人和儿童是从上西里西亚的纳粹犹太居民隔离区押解到奥斯威辛来的,他们均在这个太平间里被氢氰酸B谋杀。
在由赫斯和艾希曼在比肯奥找到的农舍里(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称为1号地下室)建有两间可容纳800人的毒气室。这里的建筑工程同样是由囚犯们来完成的。1942年7月第二所农舍被改建成具有4间毒气室,一次可毒死1 200人的2号地下室。
4号火葬场于1943年3月22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2号火葬场于1943年3月31日,5号火葬场于1943年4月4日,3号火葬场于1943年6月26日开始焚烧被毒气害死的尸体。
2号火葬场和3号火葬场各有5台焚 ( http: / / www.21cnjy.com )烧炉,每台焚烧炉附设有3间小室和1间毒气室。这些毒气室可容纳2 000至3 000人。4号火葬场和5号火葬场各有1台焚烧炉,每个炉子附设有8间小室和4间毒气室,它们的容积各有不同,总容量为3 000人。在这样条件下,比肯奥地区火葬场能够同时使大约1.2万人致死。
从欧洲各地来的犹太妇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男人和儿童被押解到奥斯威辛—比肯奥死亡营。押运列车到达后,他们直接被筛选,带孩子的母亲被视为无劳动能力者,她们和看来体弱或者有病的所有人员一样对待。到达后即被谋杀的人数大大高于作为囚犯送到集中营去的妇女和男人的数字。据美国历史学家劳尔—希尔贝格推测,在奥斯威辛—比肯奥集中营存在的五年中,因疾病被处决,被毒气室大批谋杀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其中30万人是在集中营的花名册上作为囚犯登记过的男人、妇女和儿童。
──〔德〕古德龙·施瓦茨《纳粹集中营》,第228—229页
〔材料三〕1940年,纳粹头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希姆莱下令在奥斯威辛建立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6月14日第一批波兰政治犯被送到这里。这个“奥斯威辛一号”集中营主要用来关押波兰人和德国人,里面的犹太人不多。1941年10月,德国又在布热津卡(即比克瑙)村外增设了“奥斯威辛二号”,又称比克瑙集中营。党卫军在这里建立了大规模的综合灭绝设施,包括大型毒气室、储放尸体的“尸窑”以及焚尸炉,用于消灭犹太人。在德沃雷村附近还有另一集中营(后来称为“奥斯威辛三号”),原用于关押政治犯,1942年5月被改为苦役集中营,为附近的法本化学工业公司所属的合成汽油和橡胶工厂提供劳动力。
从1940年到1944年的三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里,德国党卫军突击队长鲁道夫·赫斯任奥斯威辛集中营总司令。纳粹把从荷兰、比利时、法国、波兰、匈牙利、捷克、希腊等国家押送来的犹太人先集中进行挑选,将有劳动能力的男女青壮年送到劳役集中营做苦工。其余的“落选者”,主要是年老体弱者、儿童和母亲,则立即被送到死亡营。他们被告之要淋浴,让他们脱光衣服进入“浴室”,齐克隆—B晶体从毒气室顶部放入。3—10分钟后室内的人全部被毒死,半小时后尸体被抬出埋掉或火化。奥斯威辛集中营的五个毒气室每24小时可以杀死6万人。纳粹分子对服劳役者也定期挑选,把由于劳累、疾病或饥饿而身体衰弱的人挑出来处死。因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恶劣,这种淘汰率很高,服劳役者的平均寿命为3—5个月。德国人还挑选许多犯人进行医学试验,如试验便捷的绝育的方法,对孪生子女进行活体或尸体解剖等。
集中营的体力劳动(如搬运尸体、清扫 ( http: / / www.21cnjy.com )毒气室和焚尸炉等)都由挑选出的犹太人承担,这些人也在隔一段时间后被处死。集中营的警卫队(被称为“骷髅队”)是凶残的纳粹分子,犯人只要有一点不满的表示就会遭镇压。据赫斯战后在纽伦堡审判时供认,至少有250万人在奥斯威辛集中营被处死,另外还有50万人死于饥饿和疾病。有人认为奥斯威辛的死难者高达400万人,其中犹太人200万。1945年1月苏联红军解放奥斯威辛时,那里只有5千幸存者。
──徐新《反犹主义解析》,第203—205页
【解读】纳粹德国在波兰奥斯威辛建立的集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营,是一个庞大的集中营群。它们不仅是苦役营,更是大规模毒杀犹太人的屠宰场,从而充分暴露出纳粹法西斯的反人类的本性。
6.纳粹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1941年6月至194 ( http: / / www.21cnjy.com )5年5月)纳粹对犹太人实施“最后解决”方案,集体屠杀成为消灭犹太民族的主要方式。对苏联战争的准备工作要求详细制定消灭苏联共产党员和知识分子的计划。苏联犹太人首先作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体现者”被消灭。集中营所积累的经验使纳粹能够制定直接的大规模屠杀犹太人的详细计划。完成这项计划的责任由党卫军头目希姆莱承担,他通过帝国保安总局开展活动。帝国保安总局的头目为海德里希,1942年他被抵抗运动的参加者处死后,由卡里藤布隆纳尔继任。在帝国保安总局中设立了以埃希曼为头子的犹太事务处。
在发动入侵苏联的战争(1941年6月2 ( http: / / www.21cnjy.com )2日)几周后,德军就深入到犹太人口相当密集的地区。当时,波兰东部有130万犹太人,立陶宛有25万犹太人,拉脱维亚有9.5万犹太人,爱沙尼亚有5千犹太人,比萨拉比亚和布科维纳北部有27.8万犹太人,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西部有200万犹太人。迄至1941年7月底,在立陶宛的考纳斯已有数千名犹太人被德军杀死,维尔纽斯的6万犹太人,有4.5万在延续到1941年年底的屠杀运动中丧生。屠杀浪潮席卷整个立陶宛。到1942年初,立陶宛只有在考纳斯、维尔纽斯、希奥利艾和什文切斯4个城市还保留着残存的犹太社区。在拉脱维亚,几周中外省城市的犹太人几乎被杀光,只有里加、陶格夫匹尔斯和利耶帕亚的犹太社区还存在。里加3.3万犹太人,有2.7万在1941年11月底至12月初被消灭。几乎同时,陶格夫匹斯和利耶帕亚的犹太人也遭杀戮。爱沙尼亚在1941年9月被占领,为数不多的犹太人中的大部分及时撤到苏联,约1 000名犹太人被关在塔林的集中营,一个月中就被杀死约500人,其余的被逐步消灭。
在白俄罗斯,只有为数不多的犹太人撤离。5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中,明斯克及其周围地区的8万犹太人被关进1941年7月20日建立的隔都。在冬季来临前,有5万人被杀死。在被占领的头几个月中,威帖布斯克、戈麦尔、波勃鲁依斯克和莫吉廖夫的大部分犹太人也遭屠杀。在白俄罗斯和被占领的俄罗斯地区(主要是斯莫棱斯克省)建立的23个隔都中,有12个在1941年头几个月中被消灭。
1941年6月27日,在别洛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托克有2 000名犹太人被杀死,几天以后又有数千名犹太人丧生。在乌克兰,1941年6月30日到7月3日,里沃夫有4 000名犹太人被杀死,而7月25—27日,又有2 000名犹太人丧生。德军占领卢茨克后的几天中,那里就有2 000名犹太人被杀。1941年11月,罗夫诺的2.7万犹太人中有2.1万被消灭。随着德军向东方推进和占领了越来越多的苏联领土,一些战争初期从苏联西部撤退的犹太人,又落入德军的魔掌之中。乌克兰的许多犹太社区荡然无存。乌克兰战前的70个犹太中心,有43个在1941年就被消灭,剩下的在1942年年中之前被消灭。1941年10月底整个克里米亚几乎被德国占领,约5千名克里米亚犹太人被杀。
在被德国吞并的西部波兰,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发生着同样规模的屠杀:罗兹和卡里斯地区城市的5.5万犹太人在死亡营中丧生。卢布林的犹太人被送往贝尔热茨死亡营,在1942年3月17日到4月14日的行动中,3.7万犹太人被处死,剩下的4 000名犹太人集中在城郊的隔都中。1942年3月整个卢布林省的犹太人集中在城郊的隔都中。1942年3月整个卢布林省的犹太人被运往贝尔热茨,同时,约有1.5万犹太人也从里沃夫被运送到贝尔热茨,而在8月又有5万犹太人被运送到这里。迄至1943年4月,东加利西亚约有45万犹太人被消灭。1942年6月和10月,克拉科夫大部分犹太人被遣送到贝尔热茨。1943年3月,克拉科夫剩下的犹太人中,有6千名被送到市郊的苦役营,约3千人被送往奥斯威辛集中营。1942年9月,腊多姆、基埃尔塞、琴斯托霍瓦和波兰东部其他城市的大部分犹太人被送到特雷布林卡集中营。迄至1942年年底,腊多姆地区的30万犹太人中,活着的仅剩下3万。1941年到1942年上半年,华沙的反犹恐怖活动加强,1942年夏季纳粹开始消灭隔都。7月,德寇在隔都的街道上进行搜捕。被捕者集中在货场上,然后把他们用货车运往特雷布林卡集中营去消灭。运输部门每天往集中营运送9千人。迄至1942年9月12日,华沙约有26.5万犹太人被押送去杀害,数千犹太人在搜捕时于隔都街道上被打死。
1942年8月,波兰华沙省奥特沃茨克、普 ( http: / / www.21cnjy.com )拉尼采、马佐夫舍和其他城市的犹太居民被送往特雷布林卡集中营。上西里西亚归并给德国后,它的犹太人也像波兰其他地区的犹太人一样受到迫害。1942年5月和8月数千名犹太人被送往奥斯威辛集中营。1942年8月12日开始在班德津发生的迫害行动中,约有1.2万犹太人被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这个城市的最后一批犹太人在1942年8月被消灭。
1943年苏军在一系列战线上的进攻,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林格勒战役后战局的变化,隆美尔军队在阿莱曼的失败,促使纳粹迫害犹太人的速度加快。波兰、乌克兰、白俄罗斯、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尚残存的隔都和集中营几乎全部被仓猝消灭。犹太人从被意大利、挪威、法国、比利时、斯洛伐克和希腊大规模押解出境。这场行动一直延续到1944年10月。
在这一阶段,纳粹当局还召开了“最后解决”犹太人问题的万湖会议①。
…………
万湖会议是纳粹德国制定并通过对犹太人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彻底铲除“最后解决”罪恶计划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会议之后纳粹加速了建立大型灭绝犹太人集中营的步伐,所有的犹太人都成了纳粹杀人机器吞噬的对象。在1943年—1944年中纳粹当局对“最终解决”犹太人问题的计划发生动摇。1943年希姆莱下令利用犹太人的劳动以有利于战事的进行,甚至建议释放部分犹太人,以作为取得政治让步或者巨额赎金的交换。
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德国的失败已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容置疑,但希特勒继续要求彻底消灭还活着的犹太人。苏军向西方的快速推进,促进纳粹疯狂地消灭最后一批隔都和苦役营。为了掩盖罪行,专门的队伍在大规模枪杀人的地方焚烧尸体。1945年1月希姆莱下令,位于前线附近的集中营的囚徒步行撤退。数十万名关押者步行进行了“死亡行军”,行军在寒冷和风雨中持续了若干天,没有任何必需品和食物。向关押的德国人发放了武器,并命令他们帮助党卫军。疲惫、口渴、对逃跑者和弱病者的射杀,造成了大批人死亡,在指定到达的集中营中,许多新来者由于饥饿和拥挤而死去。25万关押者在这次“疏散”中毙命。
纽伦堡国际法庭的判决书指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按照德国保安总局犹太事务处头目埃希曼的统计,纳粹分子总共屠杀了约600万犹太人,其中400万是在专门的杀人点上被杀的。根据J.鲁宾逊的统计,在纳粹屠犹中约有582.1万犹太人死亡。其中,苏联和波兰的犹太人为456.5万人,德国犹太人为12.5万,奥地利犹太人为6.5万,捷克斯洛伐克犹太人为22.7万,匈牙利犹太人为40.2万,法国犹太人为8.3万,比利时犹太人为2.4万,卢森堡犹太人为0.007万,意大利犹太人为0.75万,尼德兰犹太人为10.6万,挪威犹太人为0.076万,罗马尼亚犹太人为26.49万,南斯拉夫犹太人为6万,希腊犹太人为6.5万,受害者人数占当时世界犹太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徐新《反犹主义解析》,第205—210页
【解读】纳粹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第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段始于发动侵苏战争之后。当时希特勒狂妄地认为可以一举击败苏联,进而征服全世界,制定了彻底消灭犹太人的“最后解决”方案。德国党卫军在欧洲占领区疯狂地逮捕犹太人,用火车押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进行毒杀。但是在苏军的反攻下,纳粹的“最后解决”方案最终陷于破产,不得不于1944年下令停止对犹太人的屠杀。不过,在德国法西斯灭亡前夕,为了消灭罪证,纳粹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囚犯西迁的过程中,仍然继续屠杀犹太人。据统计,整个战争期间,纳粹屠杀的犹太人约有六百万人,奥斯威辛集中营被害人数约有四百万人以上。
【注释】①万湖会议:1942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1月20日在柏林西南的哈维尔湖召开,由德国法西斯政治警察头目海德里希主持,传达了戈林“完全解决犹太问题”的命令,讨论如何落实“最终解决”1 100万犹太人的手段与措施。
警惕历史的重演
7.奥斯威辛殉难者纪念馆的建立
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法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在馆内耸立着奥斯维辛纪念碑,并在周围划定了一个默哀区,以示对死难者的深深哀悼。馆内陈列着绞死集中营头目赫斯的绞架以及法西斯潜逃时来不及运走的2吨头发和一些饰物、用具乃至儿童靴鞋等遗物,这一切都是为了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表示,希望这种丧失人性的卑劣行径以后永远不要再重演。
──胡德坤主编《世界遗产》,第295页
【解读】法西斯德国垮台后,波兰获得了解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波兰没有忘记历史。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法案,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陈列纳粹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种种罪行和罪证,以警示全世界的人民,希望类似的历史不再重演。197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出于同样的目的,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的第六条标准,把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