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专项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 。
童孙未解供耕织,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绩麻: 供:___________
3.跟随着作者 ,我们看到了两组镜头,勤劳的乡村男女和天真可爱的儿童,请你任选一组人物,结合诗句,描写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我选的是 (乡村男女 儿童)。
画面:___________
4.写儿童“学种瓜”的细节有两层含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养成了 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 。
5.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
敲成玉磬( )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6.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稚子: 。
(2)钲: 。
(3)磬: 。
(4)玻璃: 。
7.给加点的字注音。
8.题目中“弄”字的意思是( )
A.做 B.玩耍 C.炫耀 D.设法取得
9.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儿童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D.互文
1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稚子弄冰的过程是:( )—( )—( )—( )—( )
13.诗中“ ”“ ”“ ”等动词突出了孩子弄冰时的可爱和天真。
14.“忽作玻璃碎地声”,我仿佛听见了 ;仿佛看见了孩子们 的表情。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6.《稚子弄冰》中的稚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 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7.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山衔落日浸寒漪。( )
A.用嘴含 B.接受 C.相连接
(2)牧童归去横牛背。( )
A.地理上东西向的,与“纵”相对
B.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相对
C.跟物体长的一边垂直的,横坐着
18.“山衔落日浸寒漪”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态。
19.诗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下面诗句属于静态描写的是( ),属于动态描写的是( )
A.草满池塘水满陂 B.短笛无腔信口吹
20.本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的 图,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 。
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文中画“____”的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多选)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比
2.这段话中第④⑤两句与第⑥~ 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作者心中,园子里的倭瓜、 、 、 都是自由快乐、不受拘束的。
4.仿照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树绿了,就像 。蝉叫了,就像 。喜鹊飞来了,就像 。
5.文段中多次运用了“愿意”一词,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祖父的园子(节选)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 太阳也不知道。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1.课文选自 ,作者是 。
2.如果我不认识“倭”字,我会用 查字法,先查 ,再查 划,组词 ;如果我不知道“睁”字怎么写,我会用 查字法,先查 ,再查音节 ,组词 。
3.文中划线的句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我能仿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词语。
蓝悠悠: 、 、
5.选文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寻找到了很多乐趣,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个给你无限乐趣的地方呢?是哪里?它怎样给你带来快乐?请简单描写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祖父的园子 (节选)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均蝶、蜻埏、蚂蚱,样样都有。均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传说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 闪耀)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1.用“\”划去选文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2.选文的作者是 ,这篇课文节选自她的《 》。
3.用“ ”画出选文中“ABB”式的词语,并仿写两个 、 。
4.用“____ ”画出描写榆树的句子,作者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情况来描写榆树的不同形态,突出作者对它的____________的情感。
5.读了选文,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②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上面两段话选自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家 写的 。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 、 、 、 的趣事,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3.“乐此不疲”是什么意思?“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一句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却写了那么多童年趣事,多余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在( )的瑞士莱茫湖上,在( )的非洲大沙漠中,在( )的大海中,在( )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异常——( )立刻——( )美妙绝伦——( )
2.读选文,在( )里填出恰当的词语。
3.短文中作者多次提到月亮,有 月亮,有 月亮。可作者难以忘怀的是 月亮。从文章中 (哪个词)可以看出。
4.读了短文我想起了诗人 的诗句“露从今夜白, 。”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月是故乡明(节选)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① 的瑞士莱芒湖上,在② 的非洲大沙漠中,在③ 的大海中,在④ 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1.阅读选段,完成时间轴。
2.在异国他乡,作者见过许许多多月亮。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给短文选择合适的词语,把序号填到横线上。
A.巍峨雄奇 B.风光旖旎 C.碧波万顷 D.无边无垠
3.体会表达特点,完成练习。
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联系上下文,我知道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是 的,作者家乡的小月亮是 的,作者将两者进行了 ,抒发了 。
八、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juàn juǎn)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图,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
②“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yù yuè)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③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毕竟也凉飕(sōu shōu)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④船快开了,母亲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⑤当年的我,还过于稚嫩,并不懂得,我带走的,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几朵血梅 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春恋祖国的赤子心啊!
1.用√为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用原文回答梅花和旁的花不一样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回答梅花的秉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吗 请写出他(她)的名字,并简要叙述他(她)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简要谈一谈读完此文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尔——( ) 训斥——( )
2.选文的前两句通过“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的 ,说明墨梅图在外祖父家中的地位很重要。根据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仿写一句。
3.用“_____”画出选文中描写外祖父动作的句子。
4.选段主要讲了 的事,梅花魂表面是指 ,实际上是 。
十、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 )大抵(dī dǐ)是暖春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 )愈(yù yuè)是寒冷( )愈是风欺雪压( )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 )最有灵魂( )最有骨气的(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_______在怎样的境遇里,_____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文中的括号内加上标点符号。
2.给这段话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
3.在文中“____”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梅花的秉性是怎样的?用“ ”在文中画出。
5.文中连用四个“愈”字,写出了梅花 的特点。
6.这段话表明外祖父希望“我”做 的人。
参考答案
一、1.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桑阴学种瓜
2.把麻搓成线。 从事。
3.乡村男女 乡村里,村夫农妇都很忙碌。他们白天去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一刻也不闲着。
4.热爱劳动 农民的辛苦和繁忙
5.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6.幼小的孩子 古代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一种打击乐器 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
7.zhēng qìng
8.B
9.这首诗塑造了可爱、顽皮的儿童形象。
10.B
11.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12.脱晓冰 穿彩丝 当银钲 敲晓冰 破晓冰 13.脱 穿 碎
14.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 天真、快乐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调皮可爱的喜爱之情。
16.稚子是一个调皮、可爱的人。
17.A C
18.拟人 青山、落日一起倒映在水中
19.A B
20.田园风光 赞美和向往
二、1.BC
2.总分。
3.黄瓜 玉米 蝴蝶
4.穿上绿衣似的 唱歌似的 参加聚会似的
5.我体会到祖父园子里的一切动植物都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三、1.《呼兰河传》 萧红
2.部首 亻 8/八 倭寇 音序 Z zheng 睁眼
3.拟人 排比 树绿了,就像换了新衣似的;蝉叫了,就像吹起小喇叭似;蜻蜓飞来了,就像飞来一架飞机模型似的。
4.绿油油 急匆匆 笑盈盈
5.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园子里的一切生物都生活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的心情。
6.我最快乐的地方是家乡的麦田。每当麦子丰收了,田里就会堆着一个个草垛,那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几个小伙伴可以在田里捉迷藏、逮蚂蚱、打“游击战”,带给我无限的欢乐。
四、1.传说 闪耀
2.萧红 呼兰河传
3.胖乎乎 圆滚滚 明晃晃 白茫茫 黄澄澄
4.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风中 雨中 阳光下 喜爱
5.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乐趣的园子。
五、1.季羡林 《月是故乡明》
2.数星星 捉知了 望月亮 做梦 对故乡的思念
3.“乐此不疲”意思是乐于做某件事而不感觉疲倦。句中“此”指的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点起篝火摇树捉知了。
4.不多余。因为这些事也是围绕着月亮写的,都与月亮有关,更能表达出“我”对故乡的思念。
六、1.特殊 马上 美轮美奂
2.风光旖旎 平沙无垠 巍峨雄奇
3.大 小 小 永远忘不掉
4.杜甫 月是故乡明
七、1.
2.B D C A
3.美妙绝伦 朴实无华 对比 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
八、1. juǎn yù sōu
2.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3.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4.刘胡兰:因处死阎锡山亲信,遭军匪报复,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最后壮烈牺牲。
5.让我感受到了一个身处异乡的老人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九、1.偶然 斥责
2.比较 我在姑姑家拿什么玩她都不甚在意,唯独她家博古架上的瓷瓶她分外爱惜,只许看,不许摸。
3.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4.“我”无意中弄脏了墨梅图,惹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 外祖父对梅花的挚爱 身在异国的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和爱国心
十、1., 。 , , , , 。 、 、 !
2.dǐ yù
3.无论……总要……
4.旁的花,大抵是暖春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5.坚强不屈、不低头折节
6.保持梅花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