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件(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课件(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11 21: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课时教法分析教学方案设计课堂互动探究课前自主导学当堂双基达标 课后知能检测第16课 五四爱国运动●课程标准
展现本课课标,并总结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
●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的展现,让学生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新课导入建议
案例一 文字导入
上课伊始,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同时和学生交流: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会唱吗?有几个学生开始跟着歌曲唱了起来,继而会调动大部分人,气氛热烈。字幕在幻灯片上缓缓出现,最后定格。突出其中的一句歌词:“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设问:中国共青团团歌里为什么要写上:“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大家都知道青年节是五月四日,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案例二 图片导入
电影《我的1919》表现了1919年巴
黎和会上,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
国政府全权代表与列强抗争的过程
和爱国志士肖克俭为国请命最终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悲壮之举,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请思考,巴黎和会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学流程设计1.“二十一条”
(1)背景:一战爆发后,_________无暇东顾,日本趁机加快了侵华步伐。
(2)时间:1915年,日本驻华公使_________向袁世凯政府递交。
(3)目的: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欧洲列强日置益2.巴黎和会
(1)和会召开: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______召开和会。
(2)中国诉求:希望改变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3)列强决定:将德国在______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巴黎山东观察教材第64页“蝎子政策”漫画,从中分析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二十一条”实际上是把中国变为日本的独占殖民地,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进而征服全世界。1.导火线:中国在__________上的外交失败。
2.爆发:1919年5月4日,______学生游行示威。
3.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_______________”、“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
巴黎和会废除二十一条北京4.高潮
(1) _________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上海的“_______”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1)北京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2)中国代表拒绝在《____________》上签字。
(3)释放了被捕学生。工人阶级三罢凡尔赛和约阅读教材第65页小字部分,回答:五四运动中的“三罢”斗争有哪些人参加?有什么特点?
【提示】 参加者有学生、工人和商人。
特点:一是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青年学生、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爱国运动;二是工人阶级表现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在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1.爱国主义精神
(1)它是一场伟大的_______爱国运动。
(2)体现出强烈的____________和牺牲精神。
(3)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__________________的转折点。
2.民主和科学精神
它是一场广泛传播_______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反帝爱国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民主3.它是一场伟大的___________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思想解放阅读教材第66页李大钊的“三大信誓”,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精神?
【提示】 强烈的民族民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判断回扣】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由于中国外交团的软弱造成的。( )
【提示】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中国代表团的软弱、妥协。事实上,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团据理力争,但是因为巴黎和会是由美、英、法、日、意五巨头操纵的一次帝国主义分赃会议,中国受到宰割,再次说明了弱国无外交。×2.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胜利。( )
【提示】 五四运动只是取得阶段性胜利(或初步胜利),并不是彻底胜利。×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
( )
【提示】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主要在于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史料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六百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万元,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问题:史料反映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经济基础是什么?
【提示】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史料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作为战胜的协约国集团的一员,提出了自己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使……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如火山爆发般开始了。
问题:据史料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提示】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代表团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B.人民群众的推动
C.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使社会矛盾尖锐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 从材料中对联关键词“青岛”“国贼罢黜”“学生复课”等即可判断该历史事件为五四运动,其直接原因即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答案】 A【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1.史料一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
——《中国通史》
2.史料二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描述:“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围,是令人感到窒息、令人满怀悲愤的黑暗环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已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对有志气的爱国青年来说,剩下的只能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英勇拼搏。”1.史料 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问题:根据史料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提示】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2.史料 同志们,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七十九年前,北京大学的爱国青年发起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五四传统就是要更高地举起爱国和进步的旗帜……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
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问题:史料中的“划时代意义”主要是指什么?你认为主要依据是什么?
【提示】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依据: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民主革命的新阶段。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
B.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C.帝国主义从此改变侵华策略
D.反帝反封建开始成为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解析】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答案】 B【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1.史料一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2.史料二 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五四”运动研究综述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2014·成都高一检测)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
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领导权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 D.革命对象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即革命领导权不同,故选B项。
【答案】 B【备选训练】(教师用书独具)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运动。以下符合这一特点的有(  )
①完成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 ②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③迫使北京政府让步,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 ②③④都属于五四运动的成果及特点,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特性,但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答案】 B2.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解析】 抓住三次运动的共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反封建争取民主的运动,体现的基本趋势是由专制向民主的转变。
【答案】 B一、选择题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导火线是(  )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九一八事变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也是导火线。
【答案】 B2.(2013·辽宁学业水平考试)1919年《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上有“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这样的文字。该通讯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土地革命 D.北伐战争
【解析】 从材料信息“1919年”“北京学界”“曹汝霖”“青岛问题”可知这是报道的五四运动。
【答案】 B3.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得以完全实现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A项“内惩国贼”目标实现,但“外争国权”未能实现。B、C两项也是均未实现,只有D项实现。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4.(2013·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的历史意义有(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C.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与理解。结合所学可知选C项,A、B、D三项分别是南昌起义、同盟会成立、《资政新篇》的意义或地位。
【答案】 C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 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
材料三 “提倡国货,不用日货”“不作日人之工”。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是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根据这些口号,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两界”是指哪两界?
(3)“不作日人之工”表明了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回答。第(1)问由口号可知是五四运动。第(2)问由“罢学”“罢市”可知是学界和商界。第(3)问“不作日人之工”说明工人阶级觉醒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答案】 (1)是在五四运动中提出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政府的矛盾。
(2)“两界”指学界、商界。
(3)表明工人阶级开始觉醒。(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