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11 21:1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4张PPT。课时教法分析教学方案设计课堂互动探究课前自主导学当堂双基达标 课后知能检测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展现本课课标,并总结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的展现,让学生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 ●新课导入建议
案例一 文字导入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正如本课的课题所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在曲折中发展,尤其是在“文革”时遭遇到巨大的挫折。美国的《时代》周刊曾经用“when china went mad”来形容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让我们随着一段视频和一组图片走近文革,同学们在观看的过程中留意一个问题: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主要有哪些方面。案例二 图片导入
请学生回答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这个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危害?(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导入新课。●教学流程设计1.原因
(1)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__________,党和国家面临____________复辟的危险。
(2)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修正主义资本主义2.危害
(1)在全国性无政府状态下,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
(2)一元化权力机关——_________________成立,社会秩序极端混乱。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________制度遭到了破坏。
(4)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党的____________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革命委员会政治协商规章制度阅读教材第97页思考题: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认识“文革”的危害?
【提示】 (1)国家政权遭到削弱,社会秩序非常混乱。
(2)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长达十年的社会混乱使国民经济发展缓慢。(3)教育、科学、文化遭到的破坏尤其严重,这场由文化领域发端的“文化大革命”,对文化科教事业的破坏影响深远。
(4)社会思想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损坏。
(5)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1.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成就
(1)首要环节:平反“文革”前后的_____________。
(2)政体改革
①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___________制度。
②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______建设。冤假错案政治协商民主(3)法制建设
①颁布1982年宪法。
②出台《__________》《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4)依法治国
①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把“__________”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选举法依法治国②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______,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③199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连同以前通过的《____________》,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
宪法行政诉讼法1.地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2.依据
(1)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2)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3.发展
(1)从1988年至2003年初,全国大多数省份完成三到四轮村委会、居委会的换届选举。
(2)在农村,以_________、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正不断扩展。
4.作用
(1)激发了农民的__________,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2)体现了中国政府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民主选举政治热情【判断回扣】
1.“文化大革命”不是一场进步的革命。( )
【提示】 “文化大革命”是对民主与法制的野蛮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是一场全国性的动乱,根本不是“革命”。
2.“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是党内制度不健全。( )
【提示】 “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3.要防止“文革”类的悲剧重演,关键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
【提示】 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实行依法治国,而不是简单地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4.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不同于古雅典的民主制。( )
【提示】 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同。基层民主制度规定年满18周岁的村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这与古代雅典的民主制不同,古雅典的民主仅仅是对男性公民群体而言的。
√1.史料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某时期楹联
问题:史料中楹联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现实?
【提示】 “文化大革命”时期。 2.史料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组口号:“砸烂公检法”“打倒旧政府”“踢开党委闹革命”“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问题:“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提示】 (1)对人的生命财产的侵犯;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陷于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
(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 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文革”期间的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B.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了解到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造成动乱局面。材料的口号正反映了这一状况。故选D项。
【答案】 D【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1.史料一 中共九大党章删掉了党员的权利,取消了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监察委员会机构,并规定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
2.史料二 “文革”作为一场政治运动,首先是政治上的控制,紧随而来的是思想上的钳制。就是要用一个思想取代十亿人们的思考,任何不同的思想和思考都被无情打击,甚至从肉体上予以消灭。 “文革”期间发生的文字狱开创了人类历史上最广泛而且最野蛮的纪录。在这场运动中,中国的知识分子及其他阶层的人们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独立思考的权力,中国人在思想上被阉割了。作为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动乱,“文革”在名义上是一场文化领域的革命,实则是一次政治较量,这场争斗中任何一方都不是赢家,因为任何一方最终都没有在这场动乱中获益。这场运动过后,中国人发现自己失去了政治上的理想和追求,那些曾经奉为神明的口号和偶像不过是虚伪的幻象,中国人什么都不相信了。“文革”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进步,尤其在文化层面上,“文革”是一次不容置疑的历史大倒退。
1.史料 “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问题:结合史料探究分析,新时期中国为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确立了什么样的方针?
【提示】 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2.史料 云南省福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
问题:史料表明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有何发展?
【提示】 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2014·安徽六校测试)下面这幅漫画讽刺了个别官员违背了中国当下的哪项民主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制     B.政治协商制度
C.村民自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 本题以基层民主为切入点,考查图片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图中有两个村干部,一个是村委会选举产生,一个是镇领导包办的村干部,因此,违背了中国当下的村民自治制度。A、B、D三项不属于基层民主。
【答案】 C【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1.史料一 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我们现在正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邓小平2.史料二 第十五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China 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
B.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描述可知,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应当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符合这一历史事件的说法是A项。
【答案】 A【备选训练】(教师用书独具)
 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流行这样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该口号不能反映当时(  )
A.个人崇拜盛行      B.强调阶级斗争
C.社会秩序混乱 D.执法公正严明【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题干反映的是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A、B、C三项都符合“文革”时期的史实。只有D项不符合。
【答案】 D
一、选择题
1.“文革”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连”。以下关于文革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它歪曲了民主的含义
B.它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
C.它是直接民主的体现
D.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民主的含义被歪曲。A项正确。
【答案】 A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被称为是新的历史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宪法
D.1992年宪法修正案【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2年宪法颁布,这为“文革”结束后新的时期治国安邦提供了法律保障。A、B两项时间不符。D项时间晚,不符合“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答案】 C3.(2013·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并将其写入宪法是在(  )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再现。结合所学可知 “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是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故选D项。
【答案】 D4.美国前总统布什曾说:“(它)是中国民主政治最大的火花”。“它”指的是(  )
A.基层民主选举      B.民族区域自治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
【解析】 “最大”的意思是覆盖面更广,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更深入的发展。由此,可以推测“它”应该是指中国的基层民主选举。
【答案】 A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新制度,自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民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
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请回答:
(1)简述1949~1956年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果。概括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新发展。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归纳新中国初期的民主建设成就;第二小问概括归纳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要结合三大政治制度的性质和各自的特点。第(2)问结合材料不难得出结论。第(3)问注意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体现在中国特色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等,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1)成果: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召开一届人大,制定1954年宪法。特点:实行广泛的人民民主。
(2)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实行依法治国。
(3)特点: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与广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