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件(共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11 21:3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课时教法分析教学方案设计课堂互动探究课前自主导学当堂双基达标 课后知能检测第27课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课程标准
展现本课课标,并总结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
●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的展现,让学生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新课导入建议
案例一  文字导入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近七十年之久的苏联国旗落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从地球上消失了。苏联的解体,不仅给原苏联各共和国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的冲击,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联的解体意味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政治格局将向何方发展?世界形势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案例二 图片导入
这张脸曾经使世界为之感伤,“莫斯科人不相信眼泪”的时代将被改写。这张脸在诉说着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凄凉,这张脸在诉说着一种制度在一个超级大国的幻灭。为什么一个存在了69年的泱泱大国从此画上了句号,这一惊人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教学流程设计1.背景
(1)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苏联取消了_________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国内政局逐渐失控。
(2) _____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①1990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联邦共和国合并,德国统一。共产党苏联②1991年,经互会和华约组织相继解散。
2.经过
(1)1991年发生的“_________”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2)1991年12月“________”成立。苏联最高苏维埃最后一次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
3.影响
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冷战宣告结束。8·19事件独联体观察教材第120页“拆除柏林墙”图片,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 (1)拆除柏林墙是两德合并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两德合并,完成了民族的统一。
(2)两德合并是以东德放弃社会主义制度为代价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 1.特点
(1)总体上趋于缓和,__________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2)世界呈现____________并存的局面。
2.原因
(1)缓和的原因: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__________的对峙,大国间的___________和军备竞赛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解决或缓解。和平与发展缓和与动荡两大集团军事对抗(2)动荡的原因
①__________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国际力量对比平衡,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及_______纠纷、领土争端等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②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如霸权主义、
_________、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等。两极格局宗教恐怖主义1.特点
两极格局瓦解后,新的世界格局___________,世界处于________________时期,多极化趋势加强。
2.表现
(1)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积极推行___________,但不得不重视多边外交。
(2)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尚未形成新旧格局交替单边主义3.意义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_________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_________新秩序。
(3)有利于世界的________与发展。霸权主义政治经济和平【判断回扣】
1.苏东剧变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 )
【提示】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吸取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重大挫折的教训,正在进行不同层次的改革,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正在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2.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提示】 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而不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3.“冷战”结束后,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
【提示】 “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但这并不能说明多极化格局已经定型,因为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有一个发展过程。直到今天,世界格局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1.史料 一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着德国的两面国旗(图一、图二),可90年代后只剩下图二所示国旗了。问题:你能否解释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提示】 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所以之后联合国只保留了代表统一后德国的原联邦德国的国旗了。2.史料 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问题:苏联解体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应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提示】 影响: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瓦解。
教训: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是社会稳定的前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2013·福建会考)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B.中苏关系恶化
C.两种社会制度矛盾完全消失 D.两极格局结束
【解析】 苏联的解题,标志着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整个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答案】 D【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史料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1.史料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苏之间的斗争从两种制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此后近半个世纪,尽管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对美苏对抗起了很大的牵制作用,但未能根本扭转超级大国操纵国际政治的局面。
——孔庆茵《三种世界秩序模式的现实分析》问题:据史料概括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关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提示】 美苏争霸,操纵国际政治;新兴力量崛起,冲击两极格局。2.史料 2002年初,一位俄罗斯学者指出:“在长达10年时间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对抗转向本质上是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就越尖锐。”
——张宏毅《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及未来走向》
问题: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哪些问题?
【提示】 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某西方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称霸世界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种观点(  )
A.错误,因为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制约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B.错误,因为美国已经放弃了称霸世界的计划
C.正确,因为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
D.正确,苏联的解体使美国失去了制约力量【解析】 美国从没有放弃过称霸世界的野心,排除B项;C、D两项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不可能实现,故选A项。
【答案】 A【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1.史料一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所述:“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2.史料二 在“后美国时代”图景中,一大批国家正在发展壮大,世界各主要区域的政治经济力量正在整合,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极世界正在显现。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国际关系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2.影响
(1)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多极化是一个趋势,即世界是由多种力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的,它承认了世界的多样性。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与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维护了世界和平。
(2)它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为了对付共同的威胁——恐怖主义,大国之间开始尝试进行新的对话,并加强合作,从而使大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缓和。 (3)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4)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2013·江苏学业水平考试)《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这表明(  )
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
C.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
D.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解析】 关键是理解题干中“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的有效信息。说明新格局的形成不会一蹴而就,而是具有长期性。
【答案】 B【备选训练】(教师用书独具)
 为下图选择最恰当的标题(  )A.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状态
B.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C.当今世界格局的两极化趋势
D.当今世界格局的单极化趋势
【解析】 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根据图上所示“处于单极趋向与多极趋向之间的游移力量”有可能在“要求单极化趋势的势力”和“要求多极化趋势的势力”两股力量之间,体现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是“一超多强”,其中还有多个力量在“一超”与“多强”中发展。
【答案】 B一、选择题
1.1992年邓小平说:“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上述谈话的国际背景是(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美苏“冷战”逐步升级
C.多极化格局形成 D.第三世界迅速崛起【解析】 本题考查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从题干材料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受挫的大体时间,可以判断是苏东剧变。故选A项。
【答案】 A2.德国总理默克尔曾说,1989年11月9日是“德国近代历史上最幸运的一天”。“最幸运”是因为(  )
A.雅尔塔体系彻底瓦解
B.德国法西斯势力彻底消失
C.东西方冷战关系终于结束
D.德国揭开了国家统一的序幕
【解析】 1989年11月9日推倒柏林墙为德国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1990年10月两德终于实现了统一。
【答案】 D3.自“9·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
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解析】 A项说法有误;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致反对的极端主义势力,故B项错误;D项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项。
【答案】 C4.下列两幅漫画形象地说明了9·11事件之后,美国向世界推广其价值观的情形。这主要说明(  )
A.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已经形成
B.“美式民主”可以有效化解伊斯兰激进分子的仇美情绪
C.霸权主义仍然是世界和平最主要的威胁
D.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形成【解析】 题干中漫画主要叙述美国不顾联合国和国际舆论而发动战争,并且推广美式“民主”,只能说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威胁了世界和平。A.B.D三项在材料中都不能体现。
【答案】 C二、非选择题
5.(2013·山东学业水平考试)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国家产生“政治上的考虑”的背景及其目的。
(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新的力量”有哪些?
(3)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当今世界格局的新变化。第(1)问的背景要从战后西欧的实力、当时的世界格局及文化传统等方面考虑;目的从自身和外在因素回答。第(2)问,新格局可从材料中提取出答案;力量要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第(3)问,可从提高综合国力、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考虑。
【答案】 (1)背景:战后西欧实力削弱,地位下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应对来自美苏的威胁;文化、传统相近,地域相邻等;吸取战争教训。目的: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自身发展,维护自身安全。
(2)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力量:欧共体成就(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崛起等。
(3)应对:(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