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11 21:2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0张PPT。课时教法分析教学方案设计课堂互动探究课前自主导学当堂双基达标 课后知能检测第15课 辛亥革命●课程标准
展现本课课标,并总结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
●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的展现,让学生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新课导入建议
案例一 文字导入
1840年之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严重。面对国家的生死存亡,各个阶级都力图挽救民族危亡,那么先后有哪些阶级来救亡图存呢?他们又进行了哪些实践?结果如何?(学生回顾)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地主阶级,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标志着失败;资产阶级维新派或者说是改良派,戊戌变法,即维新变法,失败了;虽然他们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当时的仁人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还是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又掀起了辛亥革命,力图挽救民族危亡,这次革命成功了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
案例二 图片导入
右图是武汉市政府2011年为纪念辛
亥100周年修建的辛亥革命纪念碑。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辛亥革命”
的概念:狭义,武昌起义。广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者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是一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的爆发,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聚能量,而辛亥革命就是经历了长达20年左右的酝酿和准备才爆发的。那么辛亥革命到底是如何酝酿和准备的呢?●教学流程设计1.社会根源
(1)外患:_________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2)内忧:清政府试图通过_______挽救统治危机。
2.组织基础
(1)1894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5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____。义和团新政中国同盟会3.思想基础
(1)三民主义:“驱除鞑虏,____________,创立民国,___________”。
(2)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
4.军事基础
发动了____________等多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5.预备立宪
证明是一个骗局,它将清王朝推向了空前孤立的境地。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广州起义观察教材第60页“清政府残暴如虎漫画”,从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提示】 (1)漫画中标题文字应从右向左读为“苛政猛于虎”。
(2)漫画中清政府为老虎,人民为绵羊,为了催征租税,人民被赶入水中。
(3)漫画体现出清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领导人:熊秉坤、金兆龙。
3.结果
成立_____________,政体为“五族共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4.影响
震撼了_________的统治,使其统治土崩瓦解。湖北军政府清王朝阅读教材第61页,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你认为吴兆麟的话有道理吗?
【提示】 吴兆麟的话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缺乏自信,对黎元洪也没有清醒的认识,对旧官僚抱有幻想。现在来看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论是中国的封建势力还是西方列强,均不希望中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它们对中国革命是极端仇视的。1.中华民国成立
(1)成立:1912年1月1日于南京成立。
(2)颁布宪法:《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组织原则:__________和三权分立。
②意义: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阁制2.帝制的终结
(1)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
(2)1912年3月,袁世凯在______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
3.历史意义
(1)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________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北京君主专制【判断回扣】
1.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
【提示】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依据是从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2.辛亥革命不同于武昌起义。( )
【提示】 广义的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的全过程;狭义的辛亥革命专指武昌起义,因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而得名。√3.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
【提示】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4.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的性质各不相同。( )
【提示】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史料 革命之目的,非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宣言》回顾辛亥革命问题:史料认为辛亥革命“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其突出表现是什么?
【提示】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史料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之;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问题:由史料看,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什么特点?结果如何?
【提示】 特点:责任内阁制,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利。
结果:这种民主政体并未在中国真正建立起;袁世凯逐渐突破《临时约法》的限制,建立了独裁统治。(2013·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  )
A.《人权宣言》  B.《资政新篇》
C.《共同纲领》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与再现。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民主宪法,故选D项。《资政新篇》中国近代第一个资本主义方案。
【答案】 D【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1.史料一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十九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之,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三条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上册)
2.史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1.史料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问题:史料反映出辛亥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而“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2.史料 “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
问题:从史料来看,辛亥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统治中国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解析】 所谓“巨变”指的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千年变局,即推翻了几千年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答案】 A【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史料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1.成功之处
(1)政治上: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法制上: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4)思想上: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2.失败之处
(1)革命任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2)革命成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是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时时处处以建立专制统治、出卖民族利益为己任。“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B.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C.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辛亥革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分析,把民主主义提高到神圣不可侵犯的高度,反映了思想的解放。A、B两项强调的是政治意义;C项说法不正确。
【答案】 D【备选训练】(教师用书独具)
1921年,梁启超在演讲中说:“任凭什么人,尧舜咧,桀纣咧,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咧,王莽、朱温、袁世凯咧,若再要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也不会有的事了。”下如此断语,是因为他(  )
A.认识到帝制的危害
B.经历过帝制的腐朽
C.正确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D.片面地夸大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解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因此在中国复辟帝制已不可能。因此,梁启超是正确认识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答案】 C一、选择题
1.孙中山说:“自今日(指同盟会成立日)始,吾等非清朝人矣!”孙中山说自己不是清朝人,主要是基于(  )
A.他提出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纲领
B.清朝是满族政权,他不是满族人
C.他留洋海外,是归国华侨
D.清朝政治腐败,他以此为耻【解析】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提出驱除鞑虏、创立民国,说明了孙中山对清政权的否定态度。
【答案】 A2.(2015·重庆学业水平考试)1912年1月3日的上海《申报》登载《大总统莅任典礼秩序单》:一、奏军乐;二、代表报告;三、大总统宣誓……。即将莅任的大总统是(  )
A.孙中山        B.袁世凯
C.黎元洪 D.蒋介石
【解析】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答案】 A3.(2014·湖南学业水平考试)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
A.总统 B.议会
C.内阁 D.全体国民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答案】 D4.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改变了国人对西方民主的认识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的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体现了国民的民族意识,第二个方面体现了民主意识,可见辛亥革命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选A项。
【答案】 A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请回答:
(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
(2)材料二中图一事件发生于何时?该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府?
(3)材料二中图二文件的颁布有何积极意义?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2)问由湖北军政府可知是武昌起义后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第(3)问《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可知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第(4)问可根据教材回答。
【答案】 (1)①建立了兴中会革命团体;②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③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④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2)发生于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3)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4)①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政治: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⑤对外: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