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2015.6说课比赛课件2014-2015上学期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眉山市2015.6说课比赛课件2014-2015上学期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11 21:3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1912年10月10日1911年10月10日专题三 第二课说 课 环 节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方法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馈环节一、教材分析横向1.教材地位和作用纵向从社会转型和近代化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与必修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必修三“近代民主思想解放的潮流”,共同构成了一部近代社会的转型史,是中国近代化进行中显著的里程碑,同时也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在必修一专题三民主革命中,辛亥革命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太平天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构成了一部近代中国各阶级救国的探索史。 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的概念,识记辛亥革命过程中一系列事件的概况,探究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历史意义,理解《临时约法》的内容。过程与方法运用问题引导、情景设置,培养学生归纳概述能力,解读获取材料的能力,辩证的认识和思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革命志士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时代责任感。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突破策略:
充分利用教材,并适当补充历史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搭建好问题支架,引导学生思考。环节二、学情分析优势学情分析 不足学生在知识水平上,对辛亥革命有一定知识储备
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初具分析历史问题能力学生在认知特点上,如何全面辩证看待问题、如何加强历史横向纵向联系有所欠缺对象:高一学生环节三、教学方法对基础史实类知识掌握:
利用学案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辅导结合对重点知识强化:
运用史料将学生合作探究与教师引导结合对难点知识突破:
学生自由讨论与教师点拨教学方法环节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知归纳小结讲授新课导入新知复兴路上共和梦
—辛亥革命 广义的辛亥革命指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者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话背景言结局看过程谈评价讲授新课 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
——章太炎中国之“病”?背景结合材料一的三幅图思考,清政府当时面临怎样“病情”? 材料二: 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太后感到再也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三 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下诏“预备仿行立宪”,后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13个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面对以上“病情”,清政府
是否尝试过“自救”?新政预备立宪1、社会现实:①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沦为列强的统治工具1、社会现实:②新政、预备立宪的失败证明改良道路走不通,必须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材料一 术前准备报告单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建立广州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三民主义情景模拟:假如你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医生团,在为中国做革命手术前,需做哪些准备?2、革命准备背景1、社会现实2、革命准备3、有利时机①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沦为列强的统治工具②新政、预备立宪的失败证明改良道路走不通,必须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组织: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建立理论:三民主义军事:广州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兵力空虚 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革命哉!革命哉!
——邹容如何革命?过程1、夺取政权:武昌起义2、建立政权:中华民国3、巩固政权:临时约法自主梳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湖北军政府建立;●星火成燎原之势;过程1、夺取政权: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床下都督”黎元洪 黎元洪:清朝官僚。武昌起义爆发后被自己的部下从姨太太的床底下拖出,黎元洪:“莫害我莫害我”,后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以致后来有人在背后叫他“床下都督”。黎元洪任都督预示革命存在怎样的问题?2、建立政权:中华民国情景模拟:假如你是当时的小记者,就1912年中国的要闻作个简短报道要求:简洁明了
提示线索:时间,国号,定都,国旗,新纪元等过程3、巩固政权(重难点)面对新建立的“民主国家”,该怎么来保障和巩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过程合作探究:据以下材料,深度解读《临时约法》内容法律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选举以及被选举等自由权利。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国家权利归谁?国民享有哪些权利?如何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权利?否定君主专制否定封建等级观念内容主权: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人权:自由平等,否定等级制度政权: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中国第一步资产阶级宪法,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腥风血雨难为我,
好个江山忍送人!
——陈天华江山“送”给了谁?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1912年3月,袁就任大总统,窃取革命果实;孙文建制宣统退位袁氏当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结局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孙中山革命有何“价值”?假如你是这场革命的亲历者:
一位热血资产阶级革命人士
一位面向土地农民
一位遭受打击的维新人士
见证革命的西方列强评价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亲历者眼中的辛亥——孙中山亲历者眼中的辛亥——老农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亲历者眼中的辛亥——梁启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1月27号,法国外长告诉法国驻伦敦等地大使:迄今为止,六国至少分别地表现出了他们不介入的愿望。它们拒绝了对清皇室的金钱上的任何支持,也拒绝了对南京临时政府的任何承认。
----摘自章开沅等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
“在这样的国家里,是否能够突然用一个同东方概念和传统格格不入的共和政府形式,来代替君主政体?”
---1912年2月16日 英国《泰晤士报》社论亲历者眼中的辛亥——英法列强赞颂:政治、经济、思想、习俗……
批判:为改变……评价辛亥革命:提示:以近代化史观的角度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民主化、法制化机械化、工业化科学化,理性化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封建思想
根深蒂固内地和农村几乎无变化评价辛亥革命: 时间短暂,
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不充分提示:以近代化史观的角度加速中国近代化步伐,是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从学术的角度审视辛亥革命,我们很难强求对辛亥革命有一个盖棺论定式的评价。由于评价者所处的立场、依据的史料、观察问题的视角、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尽相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也会存在多元化。
所以,在认识历史时,我们不应将历史的评价固定化、模式化,而是依据客观史料,还原到历史现场,尊重当时的历史条件,多角度、宽视野地解读历史。 拓展升华:多元视角判是非英魂已逝,精神永存少年智则中国智
少年强则中国强
故今日之责任
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
我们愿意 也能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的梦社会现实革命准备有利时机背景夺取政权--- 武昌起义
建立政权----中华民国
巩固政权 ---临时约法过程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局限: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根本任务评价辛亥革命意义结局归纳小结环节五、教学反馈在线
测试1真 题 速 递1.(2013·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正确!A.中体西用的倡导者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D.实业救国的践行者错误!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政权,保留清政府。错误!主张兴办实业挽救国家 错误!维护的是封建制度 在线
测试1真 题 速 递2.(2013·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同盟会纲领是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提出了民族主义B.提出了民权主义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正确!错误!实质相同错误!都提到驱除鞑虏错误!都提到创立民国谢 谢历史是划上句号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