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2015年下期七年级上册语文检测(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词注音全对的是( )(3分)
A.狡猾(jiǎo) 时辰(chéng) 莫大(mò) 感慨万分(kài)
B.安妮(ní) 惭愧(chán) 争执(zēn) 混为一谈(hǔn)
C.绰号(chuò) 尴尬(gān) 威慑(shè) 美不胜收(shèng)
D.呆板(dāi) 喉咙(lóng) 倾向(qǐng) 花团锦簇(jǐ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叛逆 纠纷 哄堂大笑 独具会眼
B. 呆板 遗憾 得意洋洋 不求胜解
C. 承蒙 处境 轮翻上阵 持之以衡
D. 察觉 唯恐 博学笃志 恍然大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国歌的伴奏下,王琳和马进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B.台上的主持人说:“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的结果,请大家洗耳恭听。”
C.机敏的办案警察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破案线索。
D.她演讲的时候,整个大厅鸦雀无声,她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D.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5.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海伦 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场大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但是她却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并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
B.丘吉尔是英国政治家、演说家、作家,曾两度担任英国首相,并因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杰出表现而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
C.我们在刻画人物时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对人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从而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D.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五种,其中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6.下列对广告词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汽车刹车广告——生命安全的保护神。(运用拟人,强调刹车对保证驾车安全的重要功能)
B.鸡饲料广告——如果“配力那”还不能使你的鸡下蛋,那必是公鸡。(运用夸张手法展示饲料的催蛋功能)
C.电视机广告——百闻不如一见。(引用成语,相信消费者看到电视机一定觉得比听说的还好)
D.保险柜广告——卫士牌报警保险柜的最大缺点是:敲锣打鼓迎盗贼,冷若冰霜面主人。(运用反语、对偶、对比,展示保险柜可靠的防盗功能)
7.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请你一试身手,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2分)
上联: ,弃之可惜;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提示:可以根据《悯农》中的句子来填写)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0分)
(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5分)
①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达对朋友担忧与思念的诗句是: ,
。
③《夜雨寄北》中,作者想像与友人剪烛夜谈的诗句是: , 。
(二)阅读《论语》选段,完成9—11题。(15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10.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愠 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 D.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2.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
A.第②③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④⑤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第⑦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第⑩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⑦⑧⑨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我的老师》选段,完成13~16题。(15分)
①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②“你要去干什么 ”
③“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④“不是放暑假了么 ”
⑤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⑥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13.第⑤段画线句“看看那块席子”能不能删去,为什么?(4分)
14.对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很别扭。
B.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
C.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改用第二人称,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显得更加亲切。
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变换使用,这样更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15.选文中“我才醒了”的“才”和“我才睡熟了”的“才”各说明了什么 这两个“才”字饱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15分)
乡间学校的敲钟人
张 蛰
①那是苏北乡间最普通的一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校。我在那里度过了六年的中学时光,又在那里度过了最初六年的教书生涯,我人生最青涩也最灿烂的时光都交给了那所非常宁静的乡间学校。在我珍藏于心间的有关那所乡间学校的记忆里,王老师是无法抹掉的人。
②读中学的最后一年我才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到了王老师的存在。他中等个,瘦瘦的,看上去很和气,总是慢条斯理地走路,不慌不忙地说话。他是学校打上课铃的人,每天总是拉着细细的线绳催我们起床、出操、上课,告诉我们下课、吃饭、熄灯。他的铃声一如他的说话,不紧不慢,节奏匀称。有时候,他还会在上课的铃声里笑着对急忙忙冲向教室的学生喊:“慢一点儿,别磕着!”
③后来,做老师的我常常与他面对面地说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长里短的话,就看出了他独有的善良来,才知道他做的工作远不止打铃,还承担着学校很多的工作。那个时候,打铃表面上看着轻松,实则不然。这是一件要时时刻刻想着的事,每天从早晨六点钟的起床铃到晚上九点半的熄灯铃,一天要打26次,到点就得拉铃绳,容不得马虎,而且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④除了按时打铃,最常见的情形是他坐在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务处的油印机前印学生的讲义,手一推一抬一翻,再一推一抬一翻,周而复始,全校学生的讲义都要靠他一张一张地推出来。
⑤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午饭后我刚 ( http: / / www.21cnjy.com )刚躺在宿舍的床上准备休息,门被敲响了,王老师在外面喊我的名字。我高声答应着,问他什么事。他说你有电话。打开门,王老师已顶着随风打脸的雪花在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了,我踩着他的脚印也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那时,学校只有一部手摇电话,每个老师有外来电话都是王老师到各个办公室去叫人,如果遇到非上班时间,他就要跑到老师的宿舍去找人。我的宿舍离教务处还算近,有两百多米远,多数老师的宿舍离教务处都有三四百米。那些年,王老师从未拒喊过一个老师,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夸,他都要找到人。
⑥这些工作王老师一直干到退休才算终了。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年间,他的铃声接起来有多长呢 他那一推一抬一翻一张讲义的动作谁知道重复过多少遍 他喊过的电话谁还能记得 ……在那所乡间学校里,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
⑦离开那所学校数年后的一天,与先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事叙旧,不经意间就说到王老师,说他待人的真诚,说他干活的实在……恍惚间耳畔又传来那所乡间学校响起的铃声,不紧不慢,节奏匀称。
17.文中写了王老师的哪几件事情 请简要概括。(3分)
18.根据第⑤段画线语句,展开合理想像,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个字左右)。(4分)
19.文章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他,就像一个守夜的人” (4分)
20.阅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再次写到铃声有什么作用。(4分)
四、作文。(30分)
21.以“新班级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记录你进入初中后令你印象深刻的的班级故事。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B 6. A 7.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①山光悦鸟性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9.迷惑 有害 “悦”的古字,愉快 学过(旧)的知识 10. C 11. (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2)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12. B 13.不能。“那块席子”是参照物,自己离开了那块席子,说明“梦中寻师”是真的,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了。 14.C 15.“我才醒了”说明作者当时在睡梦中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是不清醒的,直到他的母亲指出,现在已经放了暑假,他才从睡梦中真正地醒了。“我才睡熟了”是说母亲把作者“拉”回来,又“劝说”了一会,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他只好睡下来,是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睡熟了。两个“才”字饱含着作者热爱蔡老师到了近乎着迷的程度的深厚感情。 16.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往事比喻成珍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多少年来把这些往事犹如珍宝似的埋藏在心底。表达了作者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17.①打上课铃时友好提醒那些急匆匆跑向教室的同学别磕着;②为学生周而复始印讲义;③不论酷暑寒冬喊我和同事们接外来电话。 18.示例:心头一阵高兴,这会是谁打给我的电话呢?莫非是远方的好友,还是家中的老爸、老妈?无论是谁,尽管王老师没说,但是他的这种顶风雪的精神足以让我在冰雪天里感受到无比的温暖。 19.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学校,没有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没有高工资,然而王老师却承担了许多年学校的铃声、讲义、叫电话,默默无闻,虽没有惊天地,但是许多年如一日的一种坚守,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20.铃声是王老师一生中工作的主要任务,既有升华主题,也有强调反复的作用,正是铃声让王老师的人生意义非凡,催促师生起身、上课、放学、就寝。王老师的人生意义几乎全部融在这铃声中。也是王老师一生的写照。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