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基础通关
1.为了纪念他,有人写了下面这首诗。“他”是( )
(
巨塑如磐兮
,
兀立高天厚土
……
炼石女娲兮
苍天补
,
英雄铁人兮
神采威武
,
创业千秋兮
浩歌万古
)A.王进喜
B.钱学森
C.雷锋
D.屠呦呦
2.1971年4月通过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不但全盘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我国教育工作的巨大成就,而且把解放后培养出来的一大批年轻知识分子置于受歧视、受压制、被改造的地位。这表明“文化大革命”( )
A.践踏了民主法制 B.摧残了文化事业
C.阻碍了经济发展 D.破坏了社会秩序
3. 河南兰考县曾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时任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调查研究工作,带头植树造林,栽种的泡桐树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这体现了焦裕禄( )
A.精益求精的品格 B.国际主义的视野
C.执政为民的情怀 D.乐于助人的美德
4.“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口号的煽动下,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这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启示是( )
A.一定要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要防止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C.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D.要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5.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B.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C.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D.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6.一位英国记者在参观了某个炼钢点后说:“这里草草建成4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人们有的用筐抬矿石,有的给炉子添火……有的用手推车运原料——不过在我看来,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从炉顶倒进去的一样。”材料反映的事件( )
A.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典范
B.追求分配环节的绝对平均主义
C.推动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D.严重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
7.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体现的共同的时代精神是( )
A.同仇敌忾、反抗侵略
B.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C.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二、能力突破
8.下列科技成就中,哪些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 )
①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②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③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④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1960年,中央大刀阔斧地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降低重工业的生产指标。1962年,全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共减少44万个。与此同时,化肥、农用机械、农用电力等方面的生产能力则保留下来,并不断增长。这些措施( )
A.促进了国民经济各领域高速发展
B.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C.说明“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十分严重
D.贯彻了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10.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我国仍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对这一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正确指引
C.以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无私奉献
D.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高昂的建设热情
1956—197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经历了曲折。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
①正确地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时期
②严格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前进
③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④坚决抛弃外国资本主义的一切成果
⑤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③⑤
三、素养达标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我7岁那年,作为党员的爸爸去北京参加了一次会议,回来时说:“这个会议开得好,我国可以开始全面大规模地建设社会主义了。”
材料二 17岁那年,我加入了红卫兵,开始“破四旧”,写大字报,打倒资产阶级当权派。
材料三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英雄模范人物伴随着我,如“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自李老师(1949年出生)的日记
(1)材料一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2分)材料二所述情况发生在哪一时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材料二所述时期,虽然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较大的起伏,但在其他方面仍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写出其中两个处于世界前列的成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简述其中一位“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4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1958年,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后,广大人民群众满怀激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党中央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失误。
【镜头一】历史对联——美好的“愿望”
对联1:一大二公,三面红旗飘,高产全靠大胆,赶超英美若等闲;万众一心,十级东风催,想到必定做到……
对联2:“大跃进”大好形势,大干大发财,大家发财;高指标高山低头,高产高分配,高级分配。
【镜头二】史料实证——燃烧的“激情”
材料一 1958年,某首打油诗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材料二 1958年8月,报纸上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镜头三】反思总结严重的“后果”
1957年和1960年我国农业生产情况对照表
(1)镜头一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怎样的愿望?(2分)这种愿望在当时实现了吗?(2分)为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镜头二中的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镜头三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出现失误的原因有哪些?(6分)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A 2.B 3.C 4.C 5.D 6.D 7.D
二、 8.D 9.D 10.B 11.D
三、12.(1)会议:中共八大
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
(2)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3)1960年,王进喜参加石油大会战。在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
焦裕禄在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调查研究工作,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任选其一即可)
13.(1)愿望: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没有。
原因:盲目求快,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当时自然灾害严重。
(2)材料一:“大跃进”时期,农业上的浮夸风。
材料二:“大跃进”时期,工业上的“大炼钢铁”。
(3)说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原因:对国情认识不够;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等等。
教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