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常见的酸和碱-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白烟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给盛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部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C.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将药品直接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添加液体时,应将滴管伸入试管内,以防液体溅出
3.下列物质能用于工业除铁锈的是( )
A.盐酸 B.蒸馏水 C.石灰水 D.植物油
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C.氮原子和磷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核内质子数不同
D.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的是( )
A. 等质量、等浓度稀硫酸中加入不同的金属
B. 盐酸、氯化铜混合液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C. 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6.下列“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
A.氨水 B.汽水 C.冰水 D.糖水
7.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氧化物含氧元素,则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8.下列物质能与水反应,且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色的是()
A.CO2 B.CaO C.NaOH D.CaCO3
9.下列溶液放置在敞口容器中,溶液质量会增加的是(不考虑水分蒸发)( )
A.浓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食盐水 D.澄清石灰水
10.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下列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 )
A.HCl或H2SO4 B.CO2 C.CuSO4 D.Na2CO3
11.向盛有HCl和Mg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曲线错误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12.已知: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浓氨水有较强的挥发性,酚酞试液遇到氨水时变成红色。现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每隔1.5cm滴1滴)平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一种棉花)。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A仪器的名称是 。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 。
1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A杯溶液逐渐变 色;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冬天暴露在空气中的水管冻裂了,这是因为
14.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g全部溶解于150 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15.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情况,取出100g该溶液样品进行实验,依次加入质量分数4.9%的稀硫酸,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稀硫酸的质量(g) 20.0 40.0 60.0 80.0 100.0
溶液的总质量(g) 120.0 140.0 159.78 179.56 199.5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②没有产生气体的原因是 。
(2)100g溶液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
(3)计算100g溶液样品中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4)分析实验数据,在下图中,画出加入4.9%的稀硫酸质量0—80.0g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对应的变化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
1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硫酸的部分化学性质,使用氢氧化钠、碳酸钠、金属锌和另外一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进行了相关实验。
(1)实验时观察到稀硫酸与A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则A物质是 。
(2)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该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一所示实验,传感器测定的pH和温度随溶液质量变化的情况见图二、图三。则B溶液是 溶液,图三中的M与图二中X、Y、Z中的 数值相等。
(3)该化学兴趣小组又做了如图四所示实验:
[提出问题]②号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硫酸钠、硫酸;
猜想二: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三:
(4)[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用试管取适量②号试管中的无色溶液,加入一种试剂后,根据产生的现象推断出了②号试管中溶质的成分,该试剂是 。
(5)[质疑反思]甲同学认为猜想二不能成立,因为①②号试管中溶液混合后烧杯中没有蓝色沉淀生成。
乙同学则认为猜想二可能是成立的,理由是 。
17.碱石灰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小辉对实验室已开封的久置在空气中的“碱石灰”进行了如下探究:(提示:Na2CO3+ CaCl2=2NaCl+CaCO3↓,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1)根据实验现象,小辉判断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2)取碱石灰样品加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几滴无色酚酞,如果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反之不含氢氧化钠;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的目的: ;
(3)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碱石灰在实验室里要 保存。
18.构建知识网络模型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1是小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的酸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其中A、B表示反应物,C表示生成物)。请完成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图1中①的现象是 。
(3)世界卫生组织推广使用中国铁锅,使用铁锅炒菜时,放点食醋可以补充人体中构成血红素的 (填“Fe2+”或“Fe3+”),该反应的原理是利用了酸的 (填序号“②”“③”④”或“⑤”)化学性质。
(4)小明用图2来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该过程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用符号表示),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依此类推当图1中③是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反应的微观实质用同样的方法可表示为 。
(5)图1中⑤的性质可用于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又到一年春耕时,升钟放水解农愁!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1)区别硬水和软水可加入 检验.
(2)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用洗菜水冲厕所 ②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③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3)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常加入 ,用来吸附水中一些杂质,除去臭味.
(4)某化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盐酸,不能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可向废水中撒入一定量的石灰石粉末对废水进行处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1)胶头滴管
(2)滤纸条从试管口到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13.【答案】红;分子不断地运动;分子间隔增大
14.【答案】(1)8.8g
(2)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x=21.2g
y=23.4g
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3g-21.2g=1.8g;
故反应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8.4%。
15.【答案】(1)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
(2)1.06g
(3)解:设100g样品中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2NaOH+CO2= Na2CO3+H2O
80 106
x 1.06g
x=0.8g答:100g样品中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0.8g
(4)
16.【答案】(1)CuO
(2)H2SO4;Y
(3)Na2SO4
(4)紫色石蕊浴液
(5)试管②中的H2SO4可能过量
17.【答案】(1)碳酸钙
(2)将Na2CO3全部除尽,避免对 NaOH检验造成干扰
(3)Na2CO3+ 2HCl=2NaCl+H2O+CO2↑
(4)密封
18.【答案】(1)偏大
(2)溶液变红色
(3);②
(4);
(5)
19.【答案】(1)肥皂水
(2)②
(3)活性炭
(4)CaCO3+2HCl═CaCl2+H2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