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溶解度-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一、选择题
1.一定温度下,把1克熟石灰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少许的熟石灰未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关于此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不饱和溶液
B.它是浓溶液
C.它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它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逸出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壁上有小气泡
C.起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泡沫溢出
D.夏季黄昏时,池塘里的鱼浮出水面
3.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化学中“大”“小”关系 B.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20℃ > 60℃ 沸点---液氮 > 液氧 点燃可燃性气体---先验纯后点燃 排水法收集氧气---先移出导气管, 后熄灭酒精灯
C.化学中常见的“三” D.用途与性质
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 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用钨丝作灯丝---熔点高 铝合金制飞机---质轻、硬度好
A.A B.B C.C D.D
4.将t℃时的某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水后再恢复到t℃有晶体析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质质量减小 B.溶液仍为t℃时的饱和溶液
C.溶质在t℃时的溶解度不变 D.溶液质量不变
5.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硝酸钾溶液在温度、溶剂的量不变时,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晶体
B.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时,一定能继续溶解该溶质
C.室温下,经充分溶解后,与固体共存的溶液是该溶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
D.改变条件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6.如图为NaOH分别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属于易溶物质
B.NaOH的溶解度大小只受温度影响
C.10℃时,80 g NaOH能溶解于50g水中形成130g溶液
D.将40℃时NaOH的酒精饱和溶液升温,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7.如图是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KNO3和KCl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10
C.t1℃时,将25gKCl加入到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D.将t2℃时,KNO3、KCl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K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忽略水分蒸发)
8.有关空气中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用作保护气
B.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C.氧气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D.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降低温度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跟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10.两种固体物质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有40gNaCl、40gKCl两份固体,分别置于两只烧杯中,各倒入100g50℃蒸馏水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NaCl
B.乙中溶液的质量是140g
C.50℃时,甲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D.分别将甲、乙中的溶液降温至10℃,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1.下列各图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A. 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C>D=E
B. 向盛放滴有无色酚酞的Ba(OH)2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ab段的实验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为无色
C.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D. 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把横坐标“反应时间”改为“稀硫酸的质量”时,坐标中的曲线不会发生变化
12.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B.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一定都有晶体析出
C.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b中混有少量a时,一般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b
13.如下图所示,60℃时,向 100 g 水中加入 61.6g KNO3,得①中溶液,降温至 20℃,得②中溶液。不同温度下 KNO3 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85.5 1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是 KNO3 饱和溶液
B.开始析出固体时的温度为 20℃
C.②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为 30 g
D.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1.6%
14.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如图I),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Ⅱ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烧杯①中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①是乙溶液
C.若升温到t2℃,不能确定烧杯②中是否有未溶解的固体
D.烧杯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20%
二、非选择题
1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认真分析并回答:
(1)t3℃时,若用A、B两物质各50g配成饱和溶液,则所需加水的质量A B(填“>”、“<”、“=”)。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l℃时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3)当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 (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16.分析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在10℃时,甲的溶解度约是 g;
(2)使20℃时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之一是 ;
(3)将由50g甲、10g乙的混合物完全溶解在100g40℃的水中,当温度降低到20℃时,析出部分晶体,该晶体是 。
17.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1)欲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之一是 ;
(2)小明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④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②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①③④中没有固体存在
D.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18.下图是进行有关化学实验的装置或操作。
(1)实验一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蒸发操作,当 时停止加热。
(2)实验二中观察到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由此现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实验三是“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若实验中氧气含量测定结果偏小,其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即可)。
1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时,将甲、丙分别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如图、所示。甲、丙固体均不含结晶水
(1)烧杯中的溶质是 填“甲”或“丙”。
(2)现有含少量甲的乙固体,若要通过结晶法提纯乙甲与乙不发生反应,现有下列实验步骤可供选择:
取一定量的水将固体溶解
趁热过滤
用少量水洗涤晶体并烘干
加热蒸发使大部分晶体析出
合理的操作顺序为 按顺序填编号。
(3)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一定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均不含结晶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则剩余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关系为 。
(4)时,将某不饱和的甲溶液平均分为两份,分别进行如下操作:
第一份:
第二份:
充分搅拌,据此分析 。
20.“天宫课堂”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进行太空授课。课堂上演示了许多有趣的实验。
(1)水球光学实验使用了“人造空气”,“人造空气”中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1%、78%、0.7%。上述气体体积分数与在空气中含量相同的是 。
(2)太空“冰雪”实验:从一个袋子中缓缓挤出一个圆圆的液体球,随后用沾有晶体粉末的小棒触碰一下,液体球迅速“结冰”,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一定减小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3)在太空,水油混合后,又会发生什么?王亚平与地面课堂的同学,同时摇晃起了装有水油液体的小瓶。经过摇晃,天地课堂小瓶中的水油均已混合。可当静置片刻后,地面课桌上的水油液体很快就在 作用下稳定分层。可太空中的水油混合液在失重环境下却没有分层。利用它们的 不同,可借助离心作用使它们分离。看了此实验后,小明同学认为太空中的水油混合形成了溶液。他的理由是 。
21.请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t2℃时,向盛有50g a物质的烧杯中加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2)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3)t2℃时将相同的质量的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了,这种物质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1)<
(2)C
(3)降温
16.【答案】(1)20
(2)加入一定量的乙(或蒸发一定量的水)
(3)甲
17.【答案】(1)降温(或加入硝酸钾或蒸发)
(2)A;B;C
18.【答案】(1)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2)溶剂相同条件下,溶质不同,物质溶解性不同
(3)红磷的量不足
19.【答案】(1)丙
(2)①④②③
(3)甲乙丙
(4)4
20.【答案】(1)氧气和氮气
(2)A
(3)重力;密度;水相当于溶剂,油相当于溶质,油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1.【答案】(1)75g
(2)降温结晶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