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平衡(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平衡(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5 09:2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化学平衡
一、单选题
1.(2023上·云南昆明·高三昆明一中校考期中)CS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以利用硫(S8)与CH4制备CS2,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一定条件下,平衡时S2的体积分数、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1<△H2
B.增大S8(s)的用量,可提高甲烷的平衡转化率
C.若容器内只发生反应,平衡后恒温压缩体积,S2(g)的平衡浓度不变
D.若起始加入2 molCH4,2min时甲烷转化率为30%,则0~2min内
2.(2023上·云南昆明·高三昆明一中校考期中)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A、0.1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0~t1阶段c(B)未画出]。图乙中四个阶段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己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t1=15s,则在0-t1时间段用C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04mol.L-1.s-1
B.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mol
C.t5~t6阶段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D.t1~t2阶段的K等于t3~t4阶段的K
3.(2024上·浙江绍兴·高三阶段练习)一定温度、某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在某有机溶剂中同时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①;②。反应①的速率可表示为,反应②的速率可表示为(、为速率常数)。已知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在该有机溶剂中的相对能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Z比Y稳定
B.大于
C.选择相对较长的反应时间,可提高产物Z的选择性
D.适当升高温度,可以使的比值增大
4.(2023上·北京密云·高三北京市密云区第二中学校考期中)以[Cu(H2O)]2+(蓝)+4Cl-[CuCl4]2-(黄)+4H2O △H>0为例,探究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取相同浓度的CuCl2溶液,分别进行下列实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分析
A. 观察溶液为绿色 [Cu(H2O)]2+和[CuCl4]2-同时存在
B. 升高温度,溶液变为黄绿色 平衡正移,[CuCl4]2-的浓度增大
C. 加几滴AgNO3溶液,静置,上层清液为蓝色 平衡逆移,[CuCl4]2-的浓度减小
D. 加少量Zn片,静置,上层清液为浅黄绿色 平衡正移,[CuCl4]2-的浓度增大
A.A B.B C.C D.D
5.(2023上·北京密云·高三北京市密云区第二中学校考期中)某MOFs多孔材料孔径大小和形状恰好将N2O4“固定”,能高选择性吸附NO2.废气中的NO2被吸附后,经处理能全部转化为HNO3.原理示意图如下。
己知:N2O4(g)2NO2(g) △H>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利于NO2吸附
B.多孔材料“固定”N2O4,促进2NO2 (g)N2O4(g)平衡正向移动
C.转化为HNO3的反应是2N2O4+O2+2H2O=4HNO3
D.每获得0.lmol HNO3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02×1022
6.(2023上·黑龙江哈尔滨·高三哈九中校考阶段练习)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温度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点的逆反应速率一定大于N点的正反应速率
B.温度下,在内,
C.该反应进行到M点时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N点时放出的热量
D.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X,平衡后X的转化率增大
7.(2023上·四川内江·高三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校考开学考试)工业用Cl2制备TiCl4的热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时升高温度,
B.反应生成1molTiCl4,转移电子数目为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时通入Cl2,达到新平衡时变小
D.及时分离出CO,有利于TiCl4生成
8.(2023上·广东佛山·高三佛山市顺德区郑裕彤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
B.同温同压下,反应在光照和点燃两个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不同
C.分解放出热量
D.,含的水溶液与含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的热量为
9.(2023上·江苏扬州·高三统考期中)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通入2molCO和1molO2。进行反应:2CO(g)+O2(g)2CO2(g) ΔH。在相同的时间段(5min)下,测得C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v(O2)=0.07mol·L-1·min-1
B.该反应ΔH<0
C.a点和d点CO转化率相等,d点v正(CO)等于a点v正(CO)
D.5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60
10.(2023上·北京丰台·高三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考期中)不同温度下,将1 mol 和3 mol 充入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
B.240℃时,若充入2 mol 和6 mol ,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大于25%
C.240℃时,若起始时充入0.5 mol 、2 mol 、4 mol 、1 mol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D.240℃达平衡后,压缩容器体积使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浓度降低
11.(2023上·北京丰台·高三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考期中)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CH3OH(g)+CO(g) HCOOCH3(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投入等物质的量和CO,测得相同时间内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甲醇转化率增大
B.平衡常数,反应速率
C.生产时反应温度控制在80~85℃为宜
D.b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CO的转化率保持不变
12.(2023上·广东广州·高三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校考期中)对于(正反应吸热)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图中Y轴可能表示
A.B物质的转化率 B.正反应的速率
C.平衡体系中的 D.平衡体系中的
13.(2023上·四川成都·高三成都七中校考阶段练习)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不等的恒容容器中加入等量,发生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各容器中的转化率与容器体积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净反应速率=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A.各容器内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
B.体系处于W点时,加入催化剂,可提高的转化率
C.体系处于W、M两点时,若升高温度,净反应速率均增加
D.反应过程中若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则反应已达平衡
14.(2023上·四川成都·高三成都七中校考阶段练习)逆水煤气变换体系中存在以下两个反应:
反应I:;
反应II:
在恒容条件下,按投料比进行反应,平衡时含碳物质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I的,反应II的
B.M点反应I的平衡常数
C.N点的压强是的3倍
D.若按投料,则曲线之间交点位置不变
二、非选择题
15.(2023上·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三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Ⅰ.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H2和1mol I2,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H2(g)+I2(g) 2HI(g)
(1)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充入1 mol N2,反应速率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2)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向其中充入1 mol N2,反应速率 。
Ⅱ.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3)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
(4)该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5)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此时的温度为 ℃。
16.(2023·陕西渭南·统考模拟预测)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被公认为“万能中间体”。
Ⅰ.甲醇脱氢法制是工业上的一种重要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短、原料单一、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其工艺过程涉及如下反应:
反应a: 
反应b: 
反应c: 
(1) 。
(2)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气体发生上述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连续反应4h.测得甲醇的总转化率和的选择性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的选择性)

①553K时,体系中的物质的量为 ,4h内反应速率 。
②当温度高于553K时,的选择性迅速下降的原因不可能是 (填字母)。
A.升高温度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B.升高温度使反应a逆向移动
C.反应a平衡常数减小
D.温度升高反应b速率加快
E.温度升高反应c速率加快
Ⅱ.在一定条件下可利用甲醇羰基化法制甲酸甲酯,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3)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测得容器内的压强p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下图中ⅰ、ⅱ、ⅲ曲线所示:

①ⅱ和ⅰ相比,改变的反应条件是 。
②反应ⅱ在2min时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在体积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在上述反应达到平衡ⅱ时,再往容器中加入和后, (填“>”、“<”或“=”)。
③反应ⅰ的温度 (填“>”、“<”或“=”)反应ⅲ的温度。
17.(2023上·辽宁·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将气体A、B置于2L的刚性密闭绝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反应进行到20s末,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C的物质的量为,20s内D的反应速率为,则:
(1)用C表示20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生成物D的化学计量数n为 。
(3)20s末反应物A的转化率为 。
(4)反应进程中,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 。
②反应在c点处 (填“>”或“=”或“<”)。
③若,反应物B的转化率:ab段 bc段(填“>”或“=”或“<”)。
18.(2023下·福建宁德·高三统考期中)汽车尾气中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物质主要有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可用活性炭或一氧化碳还原氮氧化物,减少大气污染。回答下列问题:
(1)三元催化器可同时将汽车尾气中的三种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写出转化过程中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判断其属于 (填“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
(2)一定温度下,在一个10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活性炭(足量)和1.0mol 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物质的量/mol 0 5min 9min 10min 12min
NO 1.0 0.58 0.42 0.40 0.40
0 0.21 0.29 0.30 0.30
①各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填“0~5”“5~9”“9~10”)min,原因是 。
② 0~5min内,反应速率 ;
③ 按表中数据,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 min~12min,此时,
容器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由图可知,升高温度,的体积分数增大,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说明反应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A错误;
B.增大固体用量,不影响反应物浓度,平衡不移动,B错误;
C.反应平衡常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S2(g)的平衡浓度不变,C正确;
D.若起始加入2 molCH4,2min时甲烷转化率为30%,其物质的量变化0.6mol,浓度变化0.3mol/L,速率:,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D错误;
答案选C。
2.B
【分析】t3-t4阶段使用了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t4-t5改变条件平衡不移动,改变温度或某一组分的浓度,平衡会发生移动,说明t4时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减小,平衡不移动,则该反应为等体积反应,t5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t2时正、逆反应速率只有一个突变,说明是改变某一组分的浓度。
【详解】A.从图甲可知,0-15s内C浓度变化量为0.06mol/L,v(C)=0.06mol/L÷15s=0.004mol·L-1·s-1,A正确;
B.根据图甲0-t1时间段,C物质浓度变化量为0.06mol/L,A物质浓度变化量为0.09mol/L,两者的比值为2:3,则两者的系数之比为2:3,再根据该反应为等体积反应,可得反应为3A(g)B(g)+2C(g),则0-t1时间段,B浓度变化量为0.03mol/L,故初始时B浓度为0.02mol/L,初始A浓度为0.15mol/L,物质的量为0.3mol,则体积为2L,故初始B的物质的量为0.04mol,B错误;
C.t5-t6,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化学平衡移动,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C正确;
D.t1-t5过程中,体系的温度没有改变,则K值不变,D正确;
故答案选B。
3.C
【详解】A. 根据图中信息,Z的能量比Y的能量低,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则Z比Y稳定,故A正确;
B.根据图中信息反应①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②的活化能,说明反应①速率快,则大于,故B正确;
C.达到平衡后,选择反应时间在常,生成Z的量都不会改变,因此不可提高产物Z的选择性,故C错误;
D. 适当升高温度,分子吸收热量,活化分子数增多,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则Z的生成量会增大,因此可以使的比值增大,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4.D
【详解】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Cu(H2O)4]2+和[CuCl4]2-同时存在,溶液为绿色,故A正确;
B.焓变为正,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uCl4]2-的浓度增大,故B正确;
C.加几滴AgNO3溶液,氯离子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CuCl4]2-的浓度减小,故C正确;
D.加少量Zn片,Zn和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Zn片上应覆盖红色固体,Cu2+浓度减小,溶液中[Cu(H2O)4]2+、[CuCl4]2-的浓度均减小,上层清液为浅黄绿色,与平衡移动无关,故D错误;
故选:D。
5.A
【分析】废气经过MOFs材料之后,NO2转化成N2O4被吸附,进而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硝酸,从该过程中我们知道,NO2转化为N2O4的程度,决定了整个废气处理的效率。
【详解】A.从可以看出,这个是一个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之后,平衡逆向移动,导致生成的N2O4减少,不利于NO2的吸附,A错误;
B.多孔材料“固定”N2O4,N2O4浓度减小,从而促进平衡正向移动,B正确;
C.N2O4和氧气、水反应生成硝酸,其方程式为2N2O4+O2+2H2O=4HNO3,C正确;
D.在C的方程式中,转移的电子数为4e-,则每获得0.1molHNO3,转移的电子数为0.1mol,即个数为6.02×1022,D正确;
故选A。
6.A
【详解】A.T1温度先达平衡,则,M点已达平衡,M点的正反应速率等于M点的逆反应速率;M点X的浓度小于N点,则N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M点的正反应速率,故M点的逆反应速率小于N点的正反应速率,A错误;
B.温度下,在内,,则,B正确;
C.T1温度先达平衡,则,温度下,X的平衡浓度更小,则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进行到M点时消耗的X比进行到N点消耗的多,则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N点时放出的热量,C正确;
D.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的X,相当于反应达平衡后加压,平衡会向正向移动,消耗更多的X,则平衡后X的转化率增大,D正确;
故选A。
7.C
【详解】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时升高温度,v正、v逆都增大,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v正<v逆,A正确;
B.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1mol TiCl4,反应过程中转移4mol电子,则转移电子数目为4×6.02×1023,B正确;
C.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平衡时通入Cl2,即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但由于温度不变,因此化学平衡常数不变,C错误;
D.及时分离出CO,即减小了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会产生更多的TiCl4,因此有利于TiCl4生成,D正确;
故答案为:C。
8.A
【详解】A.反应是可逆反应,按照化学计量数投料,放热小于热化学方程式所显示放热的量,故A正确;
B.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初始状态和终末状态有关,和反应条件无关,故B错误;
C.碳酸钙分解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
D.含的水溶液与含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的热量要包含浓硫酸稀释放出的热量和反应放出的热量,总热量大于,故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A.a点CO的转化率为0.7,发生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为,利用反应关系2CO(g)+O2(g)2CO2(g)反应的O2的物质的量为0.7mol,,A正确;
B.起始时,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CO和1molO2,反应正向进行,b点之前温度低反应速率慢,未达平衡,b点达平衡,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平衡逆移,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B正确;
C.a点和d点温度不同,d点温度高,d点大于a点,C错误;
D.50℃时,平衡CO转化率为0.8,则发生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为,利用三段式分析,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D正确;
答案选C。
10.D
【详解】A.从图像上分析,温度升高,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降低,说明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结合平衡移动原理,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判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正确;
B.240℃时,若充入2 mol 和6 mol ,与原来相比,开始反应物浓度是原来的2倍,则压强是原来的2倍,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导致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转化率增大,则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大于25%,B正确;
C.240℃时,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5%,设平衡时转化的为xmol/L,利用三段式分析,平衡时的物质的量分数=,解得,平衡时=,,,,化学平衡常数为,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若起始时充入0.5 mol 、2 mol 、4 mol 、1 mol ,其浓度商,故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C正确 ;
D.平衡后,压缩容器体积,各气体组分浓度均增大,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减弱了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新平衡时的浓度比原平衡时的浓度大,D错误;
答案选D。
11.D
【分析】由图可知,一定时间内,反应未达平衡之前,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一氧化碳转化率增大,平衡之后,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一氧化碳转化率减小,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
【详解】A.由于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即增大甲醇的转化率,A正确;
B.温度超过约83℃左右时,随着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则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对于放热反应而言,温度越高,平衡常数K越小,故K(75℃)>K(85℃);b点的温度比d点的低,故反应速率,B正确;
C.根据图可知,温度在80~85℃的范围内,CO的转化率最高,超过该温度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CO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反应的最适温度在80~85℃之间,故生产时反应温度控制在80~85℃为宜,C正确;
D.b条件下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延长反应时间,CO的转化率增大,D错误;
答案选D。
12.A
【详解】A.由分析可知,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B物质的转化率减小,压强相同时,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B物质的转化率增大,与题干图像信息相符,A符合题意;
B.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升高温度,正反应的速率也增大,与题干图像信息不相符,B不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平衡体系中的增大,压强相同时,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体系中的减小,与题干图像信息不相符,C不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平衡体系中的增大,压强相同时,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体系中的减小,与题干图像信息不相符,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B
【详解】A.因为平衡常数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各容器所处温度相同,所以各容器内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选项A正确;
B.由图可知,W点容器的体积较小,反应速率较快,则W点为平衡点,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因此体系处于W点时,加催化剂,不会改变的转化率,选项B错误;
C.净反应速率为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增大幅度大于逆反应速率增大幅度,因此体系处于W、M两点时,若升高温度,净反应速率均增加,选项C正确;
D.该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系数不同,则为恒容容器,则反应过程中若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则反应已达平衡,选项D正确;
故选B。
14.D
【详解】A.随着温度的升高,甲烷含量减小、一氧化碳含量增大,则说明随着温度升高,反应Ⅱ逆向移动、反应Ⅰ正向移动,则反应Ⅱ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零、反应Ⅰ为吸热反应焓变大于零,A正确;
B.M点没有甲烷产物,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含量相等,投料,则此时反应Ⅰ平衡时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水的物质的量相等,反应Ⅰ的平衡常数,B正确;
C.N点一氧化碳、甲烷物质的量相等,结合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可知,生成水的总的物质的量为甲烷的3倍,结合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的压强是的3倍,C正确;
D.反应Ⅰ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反应Ⅱ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若按投料,相当于增加氢气的投料,会使得甲烷含量增大,导致甲烷、一氧化碳曲线之间交点位置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15.(1)变小
(2)不变
(3)
(4)吸热
(5)830
【详解】(1)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充入1mol N2,N2不参加反应,则容器体积增大,参加反应的气体的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变小;
(2)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向其中充入1mol N2,N2不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
(3)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平衡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幂之积,所以K=;
(4)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由表可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因此正反应方向吸热;
(5)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说明 K=1,对应的温度是830℃。
16.(1)+135.4
(2) 0.3 1.25×10-3 BC
(3) ⅱ使用催化剂 2 < >
【详解】(1)利用盖斯定律求:△H1=2△H2-△H3,代入数据得△H1=+135.4kJ·mol-1,故答案为:+135.4;
(2)①根据图中甲醇的总转化率为20.0%,可得反应的甲醇的物质的量为0.20mol,带入HCOOCH3的选择性(50.0%)公式,可得的HCOOCH3物质的量为0.05mol,根据H元素守恒可得H2的物质的量为0.3mol;根据速率公式v(HCOOCH3)==1.25×10-3mol·L-1·h-1,故答案为:0.3;1.25×10-3;
②A.当温度高于535K时,HCOOCH3的选择性迅速下降,可能是催化剂活性降低,产生的甲酸甲酯减少,A项正确;
B.升高温度反应I正向移动,B项错误;
C.升高温度反应I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C项错误;
D.反应Ⅱ的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产生的CO增多,甲酸甲酯的选择性自然降低,D项正确;
E.反应III的速率加快,产生的CO增多,甲酸甲酯的选择性自然降低,E项正确;
故答案为:BC;
(3)①ⅱ和ⅰ相比,平衡未发生移动,到达平衡的时间提前了,即反应速率加快,所以是使用了催化剂,加快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故答案为ⅱ使用催化剂;
②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可以由平衡I的数据计算K(II),平衡I体系中各组分的平衡浓度均为0.5mol/L。在相同温度下,反应Ⅱ在2min时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Ⅱ) = K(I)= =2 L·mol-1。
③在体积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在上述反应达到平衡Ⅱ时,再往容器中加入1mol CO和2mol HCOOCH3后v(正) ﹤v(逆),原因是:由浓度商Qc=1.5/(0.51)=3﹥2=K 可知,反应向逆方向进行,故v(正) ﹤v(逆)。
④反应Ⅰ的温度(T1)和反应Ⅲ的温度(T3)相比,T1﹥T3,判断的理由是: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温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减小(或反应Ⅰ达平衡时所需的时间比反应Ⅲ达平衡时所需的时间短,反应速率快,故T1温度更高)。
17.(1)0.025
(2)4
(3)25%或0.25
(4) 放热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小,由此引发反应速率减小,只有放热反应使温度升高,导致初始阶段反应速率增大 > <
【详解】(1)根据题干的信息可知;
(2)根据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可知,,故D的计量数为4;
(3)根据题给信息可知,,则,所以A的起始量为:,则A的转化率为:=0.25;
(4)①由图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小,由此引发反应速率减小,只有放热反应使温度升高,导致初始阶段反应速率增大,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从反应物开始,建立平衡过程中,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
③由a到c,B转化率不断提高,故相同时间转化率段段。
18.(1) 放热反应
(2) 0~5 反应物的浓度最大 0.0042 10 0.03
【详解】(1)三元催化器可同时将汽车尾气中的三种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故二氧化氮转化为氮气,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反应过程能量图像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①起始时反应物的浓度最大,故各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快的是0~5min;
②0~5min内,反应速率v(NO)=,由化学方程式的计量系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可得v(CO2)=v(NO)=0.0042;
③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含量不再发生改变,故按表中数据,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时间段是10min~12min;10min时,n(NO)=0.4mol,故NO的变化量为0.6mol,生成0.3mol二氧化碳,此时,容器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0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