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训练题
一、选择题
1.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装置Ⅲ中出现气泡,说明Ⅰ中反应已开始 B.反应中,装置Ⅰ内壁出现水雾是反应生成的
C.玻璃管中CuO发生了还原反应 D.装置Ⅱ中可收集到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价、价
B.用不同比率的石墨粉末和黏土粉末混合而制成的铅笔芯
C.生物体内水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在60%以上
D.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现象
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选用的试剂或方法
A 双氧水和水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B 氧气与二氧化硫 闻气味
C 浓氨水和蒸馏水 看颜色
D 空气、O2、CO2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A.A B.B. C.C D.D
4.下列各组归纳的知识点均正确的是
A.性质与用途 B.物质鉴别
氧气用于炼钢——氧气具有可燃性 氮气做食品的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鉴别二氧化碳与氮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鉴别白酒与白醋——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闻气味
C.实验安全 D.物质的构成
酒精洒出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覆盖 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勿用手揉眼睛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 空气、液氧、二氧化碳中都含有氧分子
A.A B.B C.C D.D
5.木炭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以下是小明同学对该实验的分析:
①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②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
③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④CO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应先点燃C处酒精灯后点燃A处酒精灯
⑤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氧化铜被氧化
⑥反应条件都是高温
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科学的进步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达到目的,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设计
A 鉴别CO2和CO 观察颜色
B 鉴别O2、CO 放入燃着的木条
C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D 除去木炭粉中氧化铜 通入氧气后加热
A.A B.B C.C D.D
7.下列方法可行,并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 方法
A 完全分离水和泥沙 静置
B 区分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用带火星的木条
C 区分活性炭和二氧化锰 用过氧化氢溶液
D 实验室区别蒸馏水和食盐水 用嘴来品尝味道
A.A B.B C.C D.D
8.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与相关解释或结论不一致的是
A.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这个实验,说明C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B.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隙
D.庆祝节假日时,美丽的霓虹灯与稀有气体的应用有关
9.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液氮可作制冷剂
B.氧气可供给动植物呼吸
C.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的加剧
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分离MnO2和KCl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B.区分硬水和软水:用烧杯量取等量的水,分别滴加等量相同的肥皂水,振荡
C.区分CO2和N2两种气体:分别向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木条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镁条放在氧气中燃烧,比较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
11.科学家利用某纳米纤维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分子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C.该反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D.参加反应的CO2与H2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CH3OH与H2O的总质量
12.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化学模型正确的是
A B C D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变化类型 原子结构模型 四个氮原子模型
A.A B.B C.C D.D
13.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案
目的 检验氢气燃烧的产物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探究分子间有间隔 证明人体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的O2含量多
A.A B.B C.C D.D
14.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为蓝色。为验证草酸分解产物,将产物持续通入下列装置(假设每一步都反应进行完全),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①、②装置可以互换
B.一氧化碳有毒,所以要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反应结束后,③中的固体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
D.该实验中③和④装置是为验证分解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二、非选择题
15.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镁离子,则该水为 (填“硬水”或“软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采用 的方法。
(2)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 。
(3)地壳中含有大量的硅元素,它的含量仅次于 (填元素符号)元素;
(4)是沙的主要成分,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R的化学式为 ,其用途为 。
16.网络神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揭示了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1)紫砂壶烧制原料中的紫砂黄泥含铁量很高,这里的“铁”是指 (填“离子”或“元素”)。
(2)重要档案成票据手写部分,一般都要求用碳素墨水笔书写,这样有利于长期保存,说明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比较 (填“稳定”或“活泼”)。
(3)每年春季,公园里花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花香四溢”的原因是 。
(4)家具和装修材料会释放有害物质甲醛(HCHO),甲醛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HO+O2X+H2O,则物质X为 。
1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1)宋代许道宁用墨(主要成分为单质碳)所画的《关山密雪图》保存至今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
(2)《本草拾遗》中记载:“头疼欲死,鼻内吹硝石(主要成分KNO3)末,愈”,KNO3由 种元素组成。
(3)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8.二氧化碳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给我们带来快乐,也给我们带来困扰。
(1)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实验室制取
①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多,下列用途中既涉及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也涉及化学性质的是 。
②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CO2气体,其化学方程式为 。
(2)二氧化碳的检验
实验室中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气体,如图所示,向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旋紧瓶塞后充分振荡,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并且矿泉水瓶变瘪。
①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写出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C
6.B
7.C
8.A
9.C
10.B
11.B
12.A
13.A
14.B
15.(1) 硬水 煮沸
(2)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O
(4) CO 做燃料(或者冶炼金属)
16.(1)元素
(2)稳定
(3)分子在不断运动
(4)CO2
17.(1)不活泼
(2)3/三
(3)B
18.(1) CD CaCO3+2HCl=CaCl2+H2O +CO2↑
(2) 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被消耗,矿泉水瓶内压强变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