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
说明:本卷测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一个中学生静止站立在水平地面上,她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下面哪个值( )
A. B. C. D.
2.以下对压强公式理解正确的是( )
A.是普遍适用的压强计算公式
B.中,F为物体受到的重力,S为物体的表面积
C.中,压强p跟成正比
D.中,的单位,h的单位m
3.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现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的书包带扁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
B.菜刀磨得锋利更容易切割食物,是因为增大了压力
C.飞机能起飞升空主要是因为受到空气的浮力大于飞机的重力
D.用吸管能吸入饮料的原因是因为嘴的吸力作用
4.质量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底面积相同,且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将两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B.甲容器中所装液体的密度大于乙容器中所装液体的密度
C.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D.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
5.小明同学利用矿泉水瓶做小实验,在侧壁三个位置钻上同样大小的小孔,将瓶子装满水,打开瓶盖水从小孔喷出。图中的几种水流现象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D.
6.如图所示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工具、物品或设施中,使用时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
A.茶壶 B.下水管反水弯
C.用吸管吸饮料 D.高压锅煮饭
7.下面是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事例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
C.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强
D.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8.如图所示是“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如果活塞和注射器筒壁之间有摩擦会造成大气压的测量值偏大
B.测量大气压力时,为了不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应选择横截面积小的注射器
C.为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需要测出注射器的全部的长度
D.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是为了尽量排尽筒内空气
9.如图所示,有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乙高度相同,底面积之比为1︰4,则两者重力G甲︰G乙和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分别为( )
A.1︰1;1︰4 B.1︰1;1︰1
C.1︰4;4︰1 D.1︰4;1︰1
10.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图。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两水银面的高度差是760mm。下列情况中(试管口始终没离开水银面),水银面的高度差变小的是( )
A.稍稍提高玻璃管 B.将实验装置转移到高山上进行实验
C.往水银槽中添加水银 D.使玻璃管倾斜
11.如图两个容器盛有相同质量的同种液体,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分别为FA、FB,则( )
A.pA<pB,FA=FB B.pA=pB,FA<FB
C.pA=pB,FA=FB D.pA<pB,FA<FB
二、填空题(本题共14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2.船闸是利用 原理工作的,抽水机是利用 来工作的。
13.历史上,著名的 实验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次测定了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等于 mm汞柱产生的压强。
14.物理学史上著名的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意大利的物理学家 准确测量出了大气压的值。
15.如图所示是常见食用油桶的提手和桶盖,提手处设计成弯曲形状,贴合手形是为了减小对手的 ;桶盖边缘有较多的竖直条纹是为了增大 ,便于扭动瓶盖。
16.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是考虑到水对坝体侧面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三峡大坝的船闸运用了 原理,它能让大型轮船在上下游间顺利往返航行。
17.如图甲、乙所示,某同学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其中采用图 不太合理,该方案未控制 相等。
18.如图所示是用一端封闭、一端敞口的U形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在玻璃管旁立一个刻度尺,就可以通过左右两管中液柱 得知大气压强相当于多少毫米水银柱的压强,此装置 (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19.如图两支相同的试管,内盛同种液体.两管液面相平。甲管保持竖直放置,乙管倾斜放置,比较两管中液体的重量G甲 G乙,比较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的大小p甲 p乙。
20.如图所示,无论汽车落水还是遇雨被淹,乘客都应立刻开门逃生,越迟疑车门就越难推开,因为车辆被淹越深,受到水的压强越大,紧急情况下,应挥动逃生锤的 (选填“A”或“B”)端砸向玻璃窗的边角,破窗逃离,这是用 的方法来增大压强的。
21.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所示位置运动到乙图所示位置,在此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将 ,A对桌面的压力是由 (选填“物体A”“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22.如图所示是一个测量 大小的仪表,示数为 。
23.如图是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的场景,则此时此地的大气压相当于 mm高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若在当地烧水,水沸腾时的温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4.如图所示,在装修房子时,工人师傅常用一根灌有水(水中无气泡)且足够长的透明软管的两端在墙面不同地方做出标记,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两点在 ,这是 原理。
25.如图所示,有一密闭圆台形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若把它倒置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图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1和F1,图乙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p2和F2,则p1 p2, F F2。(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7分,共21分)
26.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某同学利用了多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本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 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科学探究方法叫 ;
(2)利用图甲、乙进行对比实验时,是控制 相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
(3)通过比较图甲、丙实验,可得出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在做图丁的实验时,把两个木块都放在海绵上,发现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图甲的作用效果相同,由此该同学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的结论。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 。
27.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请你在认真思考、观察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使用前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 (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仔细观察图A所示的“实验1”和“实验2”,回答:
①实验1是想验证: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的关系;
②实验2是想验证:当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的关系;
③以上实验都采用了一个共同的科学方法,那就是 法;
(3)如图B所示,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适量的水和浓盐水,某同学用压强计鉴别这两种液体,则图 (填a或b)中装的是盐水。
28.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小华同学的实验原理是: 。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堵住注射器的小孔目的是 ;
(2)如图1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 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N;
(3)如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cm;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Pa;
(5)小明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很大,对此小明与同学找出了下列可能的原因: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上述原因可能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拓展与提高】小华发现家里有一种测量仪器,它的表盘如图3所示,它是测量的仪表,此时的示数为 Pa。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29、30题各6分,31题每题7分,共19分)
29.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四轮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其质量为500kg,装有四条履带,若每条履带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求:
(1)机器人受到的重力?
(2)机器人静止在冰面上对冰面的压强?
(3)若南极某处冰面能承受的压强为,机器人要安全通过该处,则所装载物品最大的质量为多少?
30.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600g,底面积是(壶内、外底面积相等),内盛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
(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强和压力;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3)当小明用竖直向上的力提茶壶,但没有提起来时,此时茶壶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求F的大小。
31.如图所示,盛有水的容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容器重1N,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200Pa2,顶部和底部的面积均为100cm2,顶部到底部的高取h2=6cm,侧壁上有一开口弯管,弯管内的水面高度h1=9cm。求:
(1)水对容器顶部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3)容器中水的体积。
第九章《压强》
参考答案:
1.D
2.A
3.A
4.C
5.A
6.C
7.B
8.C
9.D
10.B
11.A
12. 连通器 大气压
13. 马德堡半球 760
14. 马德堡半球 托里拆利
15. 压强 摩擦力
16. 增大 连通器
17. 乙 压力大小
18. 高度差 不是
19. 小于 等于
20. B 减小受力面积
21. 不变 物体A
22. 压强 0.5kPa(或500 Pa)
23. 750 小于
24. 同一水平面上 连通器
25. 小于 大于
26. 凹陷程度 转换法 压力 受力面积 大 不正确 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27. 高度差 不漏气 深度 深度 液体密度 控制变量 a
28. 防止外界的空气进入注射器 刚被拉动 6.00
29.(1)5000N;(2);(3)
30.(1);10N;(2)1800Pa;(3)8N
31.(1)300Pa;(2)9N;(3)1.1×10﹣3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