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3《十五夜望月》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语文3《十五夜望月》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5 10:1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十五夜望月
习作公告栏
有时落在山腰,
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
有时像把镰刀。
习作公告栏
有时落在山腰,
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
有时像把镰刀。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王建
王建(约768-835):字仲初,颖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其诗题材广泛,今存有《王建诗集》等。
习作公告栏
咏 鹅
唐 骆宾王
经典诵读台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bái má o fú lǜ shuǐ
hóng zhǎng bō qīng bō
yǒng é
读书要求:
同桌合作学习,圈出诗中不认识的生字。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我会写


左右结构


右部是“东西”的“西”
栖息
读书要求:
用“/”画出停顿节奏。
声情并茂地再读一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

读一读诗的前两句,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作者看到的
听到的
作者感受到的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
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农历入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庭中,庭院。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 白霜。
尽:都。
请结合注释,猜猜诗句的意思。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 庭 地 白 树 栖 鸦,
冷 露 无 声 湿 桂 花。
今 夜 月 明 人 尽 望,
不 知 秋 思 落 谁 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因此中秋之夜人们都会望月寄情。
古诗新译栈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聒噪,进入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院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创意写作坊
中秋不仅是有形状的,还是有味道的。在你的记忆中,中秋是什么味道的?试着用一首小诗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