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七单元 古代文明产生发展及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17讲 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3.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希腊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是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一、多元文明的产生和发展1、古埃及早王朝时期,已经形成了三大“创世论”神学体系,这些体系中的神话传说内容都与太阳和水有关。这体现了古埃及()A、王权的衰落B、对自然的崇拜C、文字的发展D、对科学的探索2、古埃及人把大量的经历和财富用于为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殉葬品。法老们修建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则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这体现埃及()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借鉴融合东西方文明C、法老权威受到制约D、拥有较高的建筑水平BA苏美尔文明·一、多元文明的产生和发展3、《汉谟拉比法典》中第282条记载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体现了()A、以牙还牙,以眼还眼B、对私人利益的维护C、社会等级严格D、法律制度的完善B奴隶制发达(家庭奴隶制为一大特征)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巩固统治·一、多元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乔达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4、有学者这样描述印度的种姓制度:各种姓集团都居住在自己的种姓区内……各种姓使用自己的水井、有自己的庙宇。各种姓之间职业世袭,不通婚,不共食。从历史长时段看,种姓制度的影响是( )A.职业世袭,经济组织焕发新活力B.贫富悬殊,社会地位不平等加剧C.种姓隔离,导致民族凝聚力较弱D.同姓通婚,导致种族歧视很严重C·一、多元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小国寡民5、约公元前450——前445年间的一件铭文记载了雅典公民大会选拔女祭司的情况,“阿科斯提案:胜利女神雅典娜的女祭司应从所有雅典妇女中[任命],女祭司的薪资应为(每年)50德拉克玛以及公共祭祀(牺牲品)的腿和皮”。多年后,公民大会再次明确规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德拉克玛。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A.公民大会负责处理城邦重要事务B.祭司是享有特权的公民群体C.妇女在特定领域拥有政治权利D.津贴制是民主政治的基础C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政治权力和义务6、公元前5世纪中期,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A.公正性缺失导致城邦瓦解B.内部矛盾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C.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D.轮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C民主政治特点:直接民主、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局限性:直接民主导致权力滥用,民主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一、多元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机构产生方式或资格主要职责性质或地位公民大会全体公民参加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长老会议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实际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王世袭垄断军事统帅权力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权力,但他们一年一任,一般不能连任,因而不利于充分发挥作用机构产生方式或资格性质或地位公民大会全体公民参加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议事会从公民中抽签产生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官员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各机构的成员陪审法庭抽签产生日常司法机关和监察机关雅典民主制斯巴达寡头政治寡头政治是一种政制形式,其中大部分甚至全部权利有效地掌握在一小撮特权阶级手上。区 域文明类型代表文明政治制度文化成就西亚:两河流域大河文明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东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海洋文明根据P3-6内容,梳理古代各文明区域的特点君主专制;《汉谟拉比法典》法老至上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种姓制度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古希腊文明城邦制度(民主政治与寡头政治)楔形文字;史诗《吉尔伽美什》;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位制;战车和车轮象形文字;神话和文学故事;莎草纸;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筑(金字塔)和数学成就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佛教;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重要成就文学:神话、悲剧、戏剧;史学: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多元文明的产生和发展7、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学者认为,罗马人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采取了一种“混合政体”。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混合,三者相互牵制,处于平衡的状态。关于古罗马的政体,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古罗马先后经历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B.此政体与近代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性质相同C.它适应并且推动了古代罗马国家的发展壮大D.其机构设置和制衡理念被美国联邦政府沿用C公民大会罗马共和国设有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其政治体制是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的结合。·二、多元文明的扩展和交流8、亚历山大的部队进入埃及后,亚历山大向孟菲斯的神牛化身阿皮斯献祭,并致以崇高敬意;在规划亚历山大里亚时,他特地辟出空间供奉埃及繁殖女神;他还亲自拜访锡瓦绿洲的阿蒙神庙,对阿蒙神表现出特别的尊重。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A.笼络埃及神职人员B.改变马其顿宗教信仰C.确立统治的合法性D.扩大希腊文化影响力C9、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叙利亚北部伊苏斯决战。此后,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地区。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有利于( )A.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B.希腊文化的推广和东传C.罗马帝国的兴起与扩张D.印度佛教的广泛传播B·二、多元文明的扩展和交流19世纪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用刀剑令世人屈服,建立了一个宏大的罗马帝国;第二次是基督教的传播使罗马声名大振,令世人称奇;第三次用法律规范世人的举止,举世皆闻罗马大法。人的举止,举世皆闻罗马大法。从公元前1 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思考罗马帝国依靠哪些方式和手段治理疆域?依靠基督教凝聚民众,规范民众行为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以适应广阔罗马帝国疆域的需要建立君主政体——元首制,地方推行行省制·二、多元文明的扩展和交流375年,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国。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一分为二,帝国分裂之后,西罗马帝国不断遭受蛮族骚扰。西罗马经受连年战乱后,生产停滞,后继乏力。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第18讲
中古时期的世界
1.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基督教的影响及政治经济上的社会状况;
2.了解这一时期世界各地区多元文明的面貌。
·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一)基督教会中世纪(Middle Ages)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的一个中间时期。中世纪始于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最终结束于文艺复兴时代。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东罗马帝国灭亡。建立之初的法兰克王国·一、中古时期的欧洲成婚受洗封地克洛维与勃艮第笃信罗马派基督教的公主结婚。于496年圣诞节率3000亲兵皈依了罗马派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并赐给教会土地,取得了教会的支持。查理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1、教皇国——教阶制度2、什一税丕平献土。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篡夺王位,创建加洛林王朝,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国王废立的先例。丕平为报答教皇,将意大利中部的一部分领地赠给教皇,成立教皇国。此后欧洲历任皇帝都需要罗马教皇的正式加冕才算合法。奠定了欧洲教廷与王廷双重统治的政治体制。3、教皇加冕中古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教会为代表的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1、中世纪早期的教会不仅收集、翻译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品,编写史籍,还直接创办学校(见下表)。据此可知,当时( )A.欧洲的科技文化成就显著B.西欧思想解放运动促使基督教主动革新C.西欧的社会教育基础广泛D.基督教对西欧文化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2、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敕令,宣布没有教皇许可,国王既不得向教士征税,教士也不得向国王交税,违者开除教籍。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接到这项敕令后立即采取对策,宣布未经国王允许,其臣民不得将金银、货币、武器、马匹输出国外。材料旨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A.人性发展受到教会的严重束缚B.民族国家的意识正在欧洲觉醒C.天主教会的经济实权逐步丧失D.教会权威受到世俗权力的挑战D学校类型包括修道院学校和在主教驻节的大教堂兴办的大教堂学校开设课程“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培养对象修士、教士和世俗人家的子弟D·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分析为何出现这一说法。思想上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二)封君封臣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西方社会史》上卷具备契约意识以土地封赐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实际土地占有者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采邑制·一、中古时期的欧洲比较认识中古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的异同:比较项封君封臣制度西周分封制不同点社会形态纽带统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子是最高统治者相同点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等级秩序森严土地血缘不可越级统治封建社会奴隶社会西欧封建庄园示意图领主城堡自由农份地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教堂公共草地马厩谷仓·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三)庄园及农奴制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随着庄园制度的发展,农奴渐渐地受领主的司法权管辖……有司法权的领主支配着佃户的人身和财产……甚至对他人拥有生杀大权。——《西欧中世纪史》性质: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经济上:自给自足、封闭独立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庄园秩序归纳中世纪西欧庄园制特征:领主佃户耕地义务耕种直接经营征收捐税(自由农民的土地权利受法庭保护)获得土地的条件“自营地”“份地”“共用地”全体佃户共同使用说明封建领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劳役地租·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三)庄园及农奴制生产关系: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农奴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更重要的是,虽然理论上领主有权随意摊派赋税,实际上义务趋向于保持固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一、中古时期的欧洲(四)城市自治“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中世纪谚语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① 如何理解这句话?② 城市通过什么手段取得了自治权?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自治城市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有市民议会,作为城市的最高权力机构。3、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 )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C.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D.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C·一、中古时期的欧洲(四)城市自治4、13世纪制定的《巴黎羊毛织工行会章程》规定:如果没有从国王处购得手工业执照,任何人不得在巴黎做羊毛织工;每个巴黎羊毛织工在其家里只能有两台宽织机和一台窄织机;行会里的人不得在日出前开始工作,违者罚款。这说明行会( )A.注重维护织工的利益B.受到王权的控制C.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D.限制了自由竞争D①推动西欧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兴起做准备5、中世纪的西欧音乐多以宗教目的为主,其内容主要为诵经祈祷和礼拜歌唱。但创作于13世纪的戏剧《罗宾与玛丽昂》则以旋律自然的对话形式,歌颂了民间爱情的忠贞,嘲弄了封建骑士的卑劣。据此可知,该剧的创作( )A.摆脱了宗教文化的束缚B.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C.受到了文艺复兴的影响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文化追求B②市民阶级壮大,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前509年罗马共和国
习惯法
前405年
《十二铜表法》
前3世纪中叶
公民法
前27年罗马帝国
万民法
3世纪
6世纪
民法大全
395年东罗马帝国
起
源
发
展
完
备
执行过程中有很大随意性,平民贵族矛盾尖锐。
第一部成文法;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涉及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财产、婚姻家庭和继承等方面的内容。适用于罗马公民。
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外邦人)。
核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是世界史上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习惯法和成文法是从法律的表现形式上看
公民法和万民法是从法律的适用范围上看
罗马法体现出适应时代和形势需要而演变的特点
阶段性 连续性 趋向统一
时代
性特征
罗马法制的发展历程:
6、在罗马扩张的过程中,“地方习俗互相抵触的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间是有纠纷的,罗马法官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加以排解。于是,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这)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上述材料反映出( )
A.罗马成文法的起源 B.公民法逐渐取代万民法
C.万民法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D.以习惯法排解外邦人之间的纠纷
C
·二、中古世纪的拜占庭与俄罗斯
7、在罗马法中,胎儿或即将出生的婴儿被视为已出生,拥有法定继承权,并以他活着出生为条件。如果胎儿所处的亲等位置只有他一人,下一亲等的宗亲是没有继承机会的;如果还有出生的其他人,这一胎儿应和他们共享遗产。这表明罗马法( )
A.具有开放性和实效性特征 B.蕴含了平等和理性的原则
C.注重维护社会的经济秩序 D.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成为后世法律建设的版图
·三、中古世纪的亚洲·三、中古世纪的亚洲·三、中古世纪的亚洲材料:9世纪中叶以后的300余年间,日本政局极其腐败动荡,社会秩序混乱不堪……地方上豪强肆意横行,相互间为掠夺土地而不断火并,公然抗命朝廷的事例时有耳闻。……各地庄园主为了保护财产,统治庄民,扩充势力,竞相武装自己的家庭成员和仆从,从而形成一种基于血缘关系和主从关系的军事集团——武士团,其成员称为武士。武士团的首领大多来自庄园主、郡司土豪和部分因失势而流落地方的中央贵族的后代,他们有责任保护和豢养下级武士,下级武士必须绝对服从、效忠首领。中央集权遭到破坏。——王斯德主编,沈坚,金志霖著《世界通史·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日本的社会背景?政局动荡,社会秩序紊乱土地兼并加剧,庄园盛行庄园主豢养武氏集团幕府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