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选择性必修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川渝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用料广泛、烹饪方法多样的川菜,在日常生活中,麻、辣影响着川渝地区居民的饮食选择。随着人口、信息、资金等要素流动性的增强,以稳定人口为基础的传统地域饮食文化区的边界也开始发生变化。下表示意2018年我国川菜占比较高的地区及2023年1—6月我国川菜馆数量排名前15位的城市。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重庆 四川 新疆 青海 西藏 陕西 甘肃 贵州 浙江
占比 12.15% 10.27% 7.58% 5.46% 5.00% 493% 4.60% 4.44% 4.24%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城市 重庆 成都 上海 北京 深圳 西安 广州 东莞 苏州
川菜馆(千家) 17.7 7.5 6.4 6.2 6.1 6 5.4 5.2
排名 10 11 12 13 14 15
城市 武汉 杭州 宁波 温州 南京 泉州
川菜馆(千家) 4.9 4.9 4.4 4 3.7 3.6
1. 根据材料推测我国川菜( )
A. 以四川盆地为基地向外扩散 B. 在一线城市受欢迎程度较低
C. 对西北地区的扩散范围极小 D. 全国分布均匀,局部较集中
2. 川菜的特点反映出其发源地( )
A. 多时令河 B. 物产丰富 C. 雨林湿热 D. 民风淳朴
3. 川菜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高密度分布,主要因为( )
A. 食材扩散 B. 冷链发展 C. 人口流动 D. 空间相邻
毛乌素沙漠位于我国的半干旱区域,有着丰富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其面积约4.22×10 km ,该沙漠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自1959年以来,人们实施了一系列改造沙漠的工程性措施,如当地居民在沙丘山坡大量开挖鱼鳞坑(鱼鳞坑长径1.5~2.0m,短径0.8~1.4m,坑深0.4~0.7m)。下列左图示意2012—2021年毛乌素沙漠不同年份降水量、植被面积及荒漠化面积变化,右图示意该地沙丘山坡面的鱼鳞坑。完成下面小题。
4. 促使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面积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①土壤类型②气候变化③人类活动④植被数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当地居民在沙丘山坡大量开挖鱼鳞坑,有利于( )
①提高植被成活率②常年保存地表水③水土保持,维护坡面④促进沙土变黑土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太仓是江苏一个面积为620km 的县级市,这里聚集了近400家德企,占中国德企数量的10%。目前,太仓已经成为“中国德企之乡”,被誉为“中德创新合作高地”。下图示意外资企业(包括德企)齐聚的太仓科教城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6. 太仓市成为德国企业优先布局地的主要原因有( )
①临近区域核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②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廉
③产业基础条件好④空运交通便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众多德企集聚在太仓建厂,对该地的影响主要是( )
A. 提高产品质量 B.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C.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D. 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长白山岳桦林木稀疏,矮曲成丛生状态,树干呈白色,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树种。岳桦矮曲和稀疏程度随海拔上升而增大。岳桦在地表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下图示意我国长白山主峰自然带的垂直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8. 图示该山山麓甲自然带为( )
A. 热带雨林带 B. 常绿阔叶林带
C. 常绿硬叶林带 D. 落叶阔叶林带
9. 长白山岳桦林的形态特征,可以反映出岳桦林能适应( )
①高山严寒的气候②瘠薄的土壤③干热的沙漠环境④强风的吹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锥峰、塔峰为贵州地区常见的喀斯特丘陵形态。研究发现,该地喀斯特锥峰会逐渐变陡,塔峰山麓坡积物多为重力崩塌而成。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喀斯特地貌区岩石( )
A. 由岩浆侵入、冷却凝固而成
B. 具有可溶蚀性,多裂隙发育
C. 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
D. 多气孔构造,不含有化石
11. 与锥峰相比,塔峰( )
A 土层深厚,坡积物少 B. 岩层断层发育强烈
C. 顶部热带植被繁多 D. 顶平、腰陡、麓缓
12. 喀斯特地貌从锥峰向塔峰发育,最终全部坍塌,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河流水系条件②气候环境③岩石的岩性④人类活动的干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汾河(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入黄口湿地是黄河中游受流域—汾河—黄河共同作用影响的狭长形三角洲湿地。下图为5月、7月汾河入黄口湿地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一般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描述中与该地黄河河段水情特征相符合的是( )
①5月湿地地下水位较汾河高 ②5月黄河干流接受湿地和汾河流域地下水补给
③7月黄河水整体补给湿地和汾河 ④7月河岸带地下水位波动下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与5月相比,7月汾河入黄口湿地地表水频繁转化地下水,这主要得益于( )
A. 大气降水量大 B. 地下水位抬高 C. 冰川融水量大 D. 积雪融化量大
某研学小组在课堂上绘制了某一日甲、乙两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若α=20°,β=50°,则乙地的纬度是( )
A. 20°S B. 20°N C. 70°S D. 70°N
16. 图中α的最大值为( )
A. 23.5° B. 30° C. 66.5° D. 90°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的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的综合实力最强。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无锡、苏州等26个市。公开资料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约有全国1/4的“双一流”高校,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长三角城市、群是共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会地带,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长江经济带的引领者,还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示意图。
(1)分析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地理条件。
(2)简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积极意义。
(3)基于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说明加快长江干支流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对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影响。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罗拉多河全长2334km,流经美国西部七个州和墨西哥北部,其中、下游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80%的径流量来自高山融雪。美国西部大开发使得科罗拉多河河水使用量大幅度增加,这对科罗拉多河下游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引发了沿河地区对水资源的争夺。为解决争端,美国七个州的代表对该河水资源分配进行了谈判,于1922年达成科罗拉多河协定,并通过建设胡佛大坝对下游地区进行水资源分配。近些年来,人们对科罗拉多河水资源重新分配的呼声越来越高。下图示意科罗拉多河流域。
(1)指出美国西部大开发给科罗拉多河河口生物资源带来的不利影响,并说明理由。
(2)分析科罗拉多河水资源分配的必要性。
(3)近年来,科罗拉多河流域居民对流域水资源重新分配的呼声越来越高,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几百年前,普吉岛,尤其是其东南部,是中国和印度商船在航行过程中躲避雨季的落脚地,后来欧洲人在岛上发现了丰富的锡矿。普吉岛的锡矿有两种产状:一为露天开采的原生锡矿,锡石呈分散细脉状分布在花岗岩中;二为储量不亚于岛上原生矿的海岸外砂锡矿。此后,普吉岛持续了五百年的锡矿生产历史,助力泰国成为世界第三大锡矿出口国。随着锡矿枯竭,普吉岛一度衰落,但现已转型为风景迷人、气候宜人的世界旅游胜地。从气候的角度考虑,建议11月—次年4月到普吉岛旅游。下图示意普吉岛地理位置及气候资料。
(1)指出古代中国商船西行把普吉岛作为落脚地的时间段,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理由。
(2)从气候角度,说明欧洲游客选择在11月一次年4月去普吉岛旅游的原因。
(3)分析普吉岛锡矿的形成过程。西安市莲湖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选择性必修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川渝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用料广泛、烹饪方法多样的川菜,在日常生活中,麻、辣影响着川渝地区居民的饮食选择。随着人口、信息、资金等要素流动性的增强,以稳定人口为基础的传统地域饮食文化区的边界也开始发生变化。下表示意2018年我国川菜占比较高的地区及2023年1—6月我国川菜馆数量排名前15位的城市。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重庆 四川 新疆 青海 西藏 陕西 甘肃 贵州 浙江
占比 12.15% 10.27% 7.58% 5.46% 5.00% 4.93% 4.60% 4.44% 4.24%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城市 重庆 成都 上海 北京 深圳 西安 广州 东莞 苏州
川菜馆(千家) 17.7 7.5 6.4 6.2 6.1 6 5.4 5.2
排名 10 11 12 13 14 15
城市 武汉 杭州 宁波 温州 南京 泉州
川菜馆(千家) 4.9 4.9 4.4 4 3.7 3.6
1. 根据材料推测我国川菜( )
A. 以四川盆地为基地向外扩散 B. 在一线城市受欢迎程度较低
C. 对西北地区的扩散范围极小 D. 全国分布均匀,局部较集中
2. 川菜的特点反映出其发源地( )
A. 多时令河 B. 物产丰富 C. 雨林湿热 D. 民风淳朴
3. 川菜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高密度分布,主要是因为( )
A. 食材扩散 B. 冷链发展 C. 人口流动 D. 空间相邻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川渝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用料广泛、烹饪方法多样的川菜”,据此可推测我国川菜应是以四川盆地为基地向外扩散,A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中川菜馆数量排名依次为3、4、5、7,排名均靠前,说明川菜在一线城市受欢迎程度较高,B错;由表中数据可知,我国川菜在新疆、甘肃等西北地区占比较高,说明川菜对西北地区的扩散范围较大,C错;由表中数据可知,川菜在全国分布并不均匀,局部较集中,D错。故选A。
【2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川菜发源于川渝地区,且川菜用料广泛、烹饪方法多样,以麻、辣为主要特色,可以反映当地气候潮湿多雨,土壤肥沃,养育出丰富多样的农作物和香料,物产丰富,B正确;川渝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常年河,AC错;民风淳朴体现在人们待人接物的态度上,川菜的特点不能反映民风淳朴,D错。故选B。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随着人口、信息、资金等要素流动性的增强,以稳定人口为基础的传统地域饮食文化区的边界也开始发生变化”,川菜在珠三角地区有高度密集的分布,说明该地区拥有各地人口,信息,资金等流动和汇集,为川菜等不同菜系扩散提供了市场空间,C正确;食材扩散、冷链物流,对川菜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高度密集影响相对较小,排除AB;川菜以四川盆地为基地向外扩散,空间上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并不相邻,D错。故选C。
【点睛】川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麻辣味道和丰富的烹饪技巧闻名。川菜以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并以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闻名,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和创新。
毛乌素沙漠位于我国的半干旱区域,有着丰富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其面积约4.22×10 km ,该沙漠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自1959年以来,人们实施了一系列改造沙漠的工程性措施,如当地居民在沙丘山坡大量开挖鱼鳞坑(鱼鳞坑长径1.5~2.0m,短径0.8~1.4m,坑深0.4~0.7m)。下列左图示意2012—2021年毛乌素沙漠不同年份降水量、植被面积及荒漠化面积变化,右图示意该地沙丘山坡面的鱼鳞坑。完成下面小题。
4. 促使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面积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①土壤类型②气候变化③人类活动④植被数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当地居民在沙丘山坡大量开挖鱼鳞坑,有利于( )
①提高植被成活率②常年保存地表水③水土保持,维护坡面④促进沙土变为黑土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4. D 5. A
【解析】
【4题详解】
读左图可知,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面积减小,植被面积和年降水量增加,由此可知,使毛乌素沙地荒漠化面积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变化和植被数量,②④正确;土壤类型在自然环境下短时间不会改变,人类活动是人为原因,①③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读图,在山坡上开挖大量的鱼鳞坑,且交错排列,可以拦截坡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土,增加下渗,提高植被成活率,①③正确;鱼鳞坑长径1.5~2.0m,短径0.8~1.4m,坑深0.4~0.7m,当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不能常年保存地表水,②错误;大量的鱼鳞坑可以控制水土流失,不能改变土壤类型,④错误。故选A。
【点睛】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的半圆型或月牙型土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保水保土保肥,可以拦截坡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
太仓是江苏一个面积为620km 的县级市,这里聚集了近400家德企,占中国德企数量的10%。目前,太仓已经成为“中国德企之乡”,被誉为“中德创新合作高地”。下图示意外资企业(包括德企)齐聚的太仓科教城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6. 太仓市成为德国企业优先布局地的主要原因有( )
①临近区域核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②土地资源丰富,地价低廉
③产业基础条件好④空运交通便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众多德企集聚在太仓建厂,对该地的影响主要是( )
A. 提高产品质量 B.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C. 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D. 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太仓市距离上海有35km,临近区域核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①正确;太仓市面积仅有620km ,土地资源并不丰富,太仓离上海较近,经济较发达,土地成本较高,②错误;这里聚集了近400家德企,产业基础条件好,③正确;图中显示太仓市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和河流运输,没有飞机场的图例,空运并不便利,④错误。①③组合正确,故选A。
【7题详解】
众多德企集聚在太仓建厂,有利于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该地区第三产业发展,D正确;企业集聚建厂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影响较小,A错误;大量企业集聚,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B错误;众多德企集聚在太仓科教城,多数为高新技术产业,企业集聚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成本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点睛】江苏太仓经济开发区是德国工商界知名的中国经济开发区之一,经济区内的德资企业以精密机械加工、汽车配件制造、新型建筑材料为主体产业,产业优势十分明显。
长白山岳桦林木稀疏,矮曲成丛生状态,树干呈白色,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树种。岳桦矮曲和稀疏程度随海拔上升而增大。岳桦在地表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下图示意我国长白山主峰自然带的垂直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8. 图示该山山麓甲自然带为( )
A. 热带雨林带 B. 常绿阔叶林带
C. 常绿硬叶林带 D. 落叶阔叶林带
9. 长白山岳桦林的形态特征,可以反映出岳桦林能适应( )
①高山严寒的气候②瘠薄的土壤③干热的沙漠环境④强风的吹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8. D 9. B
【解析】
【8题详解】
结合图中我国长白山主峰自然带的垂直变化可以判断,甲上方为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甲处为山麓,热量条件较好,加上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D正确;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热带雨林带,A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常绿阔叶林带,B错误;地中海气候形成常绿硬叶林带,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长白山纬度高,且岳桦林位于海拔1800m处,气温低,可以反映出岳桦林能适应高山严寒的气候,①正确;“根系发达,枝干呈匍匐状生长”说明植被抗风且土壤贫瘠,必须扎根深处才可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可以反映出岳桦林能适应瘠薄的土壤和强风的吹袭,②④正确;长白山岳桦林的形态特征,不能反映岳桦林能适应干热的沙漠环境,③错误。综上,①②④正确,故选B。
【点睛】岳桦林景观带在海拔1800- 2000米之间,位于长白山下部,地面坡度陡峻,气温低,雨量丰沛,风力强大,蒸发量较小,相对湿度甚大,土层很薄,主要土类为山地生草森林土。岳桦林木稀疏,矮曲成丛生状态。矮曲和稀疏程度随海拔增高而增大,在上部呈匍甸状生长,根系发达,能适应高山严寒的气候、瘠薄的土壤和强风的吹袭。
锥峰、塔峰为贵州地区常见的喀斯特丘陵形态。研究发现,该地喀斯特锥峰会逐渐变陡,塔峰山麓坡积物多为重力崩塌而成。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喀斯特地貌区岩石( )
A. 由岩浆侵入、冷却凝固而成
B. 具有可溶蚀性,多裂隙发育
C. 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
D. 多气孔构造,不含有化石
11. 与锥峰相比,塔峰( )
A. 土层深厚,坡积物少 B. 岩层断层发育强烈
C. 顶部热带植被繁多 D. 顶平、腰陡、麓缓
12. 喀斯特地貌从锥峰向塔峰发育,最终全部坍塌,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河流水系条件②气候环境③岩石的岩性④人类活动的干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0. B 11. D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的喀斯特地貌区多裂隙发育,岩石为石灰岩,沉积作用形成,具有可溶性,B正确;岩浆侵入形成的是岩浆岩(侵入岩)、高温高压下形成的是变质岩、多气孔构造的是岩浆岩(喷出岩),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由图文信息可知,塔峰为锥峰底部遭受溶蚀作用后岩体重力崩塌形成,因此塔峰坡积物多,A错误;图中没有体现出断层发育,B错误;塔峰遭受侵蚀时间更久,因此其土层残留较锥峰薄,存水能力更差,一般以耐旱灌木草本植物为主,C错误;塔峰相比锥锋,具有顶平、腰陡,麓缓的特点,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从锥峰向塔峰发育,最终全部坍塌,是可溶性的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发生化学溶蚀作用下形成的,主要受气候及岩石岩性的影响,②③正确;河流水系发育于山谷,人类活动只能影响局部的地貌,对宏观地貌的影响小,①④错误。故选C。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
汾河(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入黄口湿地是黄河中游受流域—汾河—黄河共同作用影响的狭长形三角洲湿地。下图为5月、7月汾河入黄口湿地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一般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描述中与该地黄河河段水情特征相符合的是( )
①5月湿地地下水位较汾河高 ②5月黄河干流接受湿地和汾河流域地下水补给
③7月黄河水整体补给湿地和汾河 ④7月河岸带地下水位波动下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与5月相比,7月汾河入黄口湿地地表水频繁转化为地下水,这主要得益于( )
A. 大气降水量大 B. 地下水位抬高 C. 冰川融水量大 D. 积雪融化量大
【答案】13. C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5月份汾河补给湿地,说明湿地地下水位较汾河低,①错误;由水体转化关系图可知,5月黄河干流接受湿地和汾河流域地下水补给,②正确;由水体转化关系图可知,7月黄河水整体补给湿地和汾河,受黄河水补给,河岸带地下水位不会波动下降,③正确,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7月份,该地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量大,故湿地地表水频繁转化为地下水,A正确;地下水位抬高,不利于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B错误;该地位于中纬度,海拔较低,没有发育冰川,C错误;积雪一般在春季融化,7月份该地没有积雪,D错误。故选A。
【点睛】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川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某研学小组在课堂上绘制了某一日甲、乙两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若α=20°,β=50°,则乙地的纬度是( )
A. 20°S B. 20°N C. 70°S D. 70°N
16. 图中α的最大值为( )
A. 23.5° B. 30° C. 66.5° D. 90°
【答案】15. A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甲地一天内太阳高度均大于0,且高度一定,说明甲地位于极点,出现极昼现象;结合图中天顶(头顶正上方)的N,可知是北极点。极点的太阳高度即为直射点纬度(极点的太阳高度等于极点与该半球正好出现极昼区域的纬度差,而正好出现极昼区域的纬度等于90°减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可知该日太阳直射20°N。β角是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当地与直射点间的纬度差,乙地正午太阳从正北方照射而来,高度角是50°,可知乙地位于20°N以南40°,即20°S,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α是极点的太阳高度,极点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该地为北极点,太阳直射的最高纬度是北回归线,即23.5°N,故图中α的最大值为23.5°,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等于90°减去纬度差,纬度差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差值,同一半球相减,不同半球相加。离太阳直射点越近,纬度差值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的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的综合实力最强。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无锡、苏州等26个市。公开资料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约有全国1/4的“双一流”高校,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长三角城市、群是共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会地带,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长江经济带的引领者,还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示意图。
(1)分析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地理条件。
(2)简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积极意义。
(3)基于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说明加快长江干支流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对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影响。
【答案】(1)位于长江入海口处,且处于东部海岸带的中点附近,地理位置优越;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文化、金融、国际贸易中心,经济基础雄厚;上海科技,信息发达,技术人才丰富;交通运输条件发达,对国内、国际联系便捷度高且交流频繁等。
(2)发挥区域联动功能;推动沿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使长江经济带成为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等。
(3)完善长江流域交通网络体系,加强区域间联系;缩短航运时间,提高物品运输效率;协同共进,打造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海陆,河海联运;提升长江经济带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区域城市群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长三角城市群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区域联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最发达的核心城市是上海,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且处于东部海岸带的中点附近,地理位置优越,既是河港、又是海港,有非常便捷的海陆交通运输,对国内、国际联系便捷度高且交流频繁;上海市工业基础雄厚,周围农业发达,有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经济腹地特别广阔,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文化、金融、国际贸易中心;上海科技信息发达,劳动力充足且素质较高等。
【小问2详解】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能够发挥长江经济带与我国其他城市群之间的区域联动功能;长三角地区科研实力雄厚,研发经费充足,发展规划的制定能够推动沿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处于“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发展规划的制定能够使长江经济带成为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等。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本地区加快长江干支流高等级航运网建设,对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完善了本地区交通网络体系,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长江干支流高等级航运网建设,使得人们出行时间大大缩短,方便居民出行,提高物品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加快长江干支流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完善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体系,可以实现海陆、河海联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提升了区域城市群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强了该区域的交通运输能力,促进该区域高质量发展。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罗拉多河全长2334km,流经美国西部七个州和墨西哥北部,其中、下游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80%的径流量来自高山融雪。美国西部大开发使得科罗拉多河河水使用量大幅度增加,这对科罗拉多河下游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引发了沿河地区对水资源的争夺。为解决争端,美国七个州的代表对该河水资源分配进行了谈判,于1922年达成科罗拉多河协定,并通过建设胡佛大坝对下游地区进行水资源分配。近些年来,人们对科罗拉多河水资源重新分配的呼声越来越高。下图示意科罗拉多河流域。
(1)指出美国西部大开发给科罗拉多河河口生物资源带来的不利影响,并说明理由。
(2)分析科罗拉多河水资源分配的必要性。
(3)近年来,科罗拉多河流域居民对流域水资源重新分配的呼声越来越高,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8. 不利影响:河口生物资源数量和种类减少。
理由:美国西部大开发导致水资源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科罗拉多河下游流量减少;修建的胡佛大坝拦蓄泥沙,导致河口附近营养盐类大量减少,生物资源数量和种类减少。
19. 科罗拉多河中、下游河段流经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西部大开发导致该地区水资源需求量大增,供需矛盾突出;科罗拉多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主要流经美国多个行政区;科罗拉多河涉及灌溉、防洪、航运、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需要统筹管理,统一分配。
20.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导致该流域水资源总量持续减少;同时该流域人口、经济不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解析】
【分析】本题以科罗拉多河流域开发为情境,考查了自然环境整体性、流域内水资源分配、管理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美国西部大开发使科罗拉多河河口生物资源数量和种类减少,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美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污水和污染物排放增加,河流水质受到污染;“美国西部大开发使得科罗拉多河河水使用量大幅度增加”,科罗拉多河下游流量减少,海水入侵,造成了河口生态环境的退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损;建设胡佛大坝拦蓄泥沙,生态连通性被破坏,河流上游的生态系统和下游的生态系统失去了交互作用的连接,导致河口附近营养盐类大量减少,鱼类迁徙洄游受阻,导致了生物资源数量、种类减少。
【小问2详解】
科罗拉多河是美国西部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中、下游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大;“美国西部大开发使得科罗拉多河河水使用量大幅度增加”,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科罗拉多河“80%的径流量来自高山融雪”,其水资源主要集中于上游地区,而科罗拉多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又流经美国多个行政区,其水资源的分配与使用直接关系到各地灌溉、防洪、航运、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涉及到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用水安全;水资源分配的不当会直接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因此,科罗拉多河水资源的分配是非常必要。
【小问3详解】
近年来,科罗拉多河流域居民对流域水资源重新分配的呼声越来越高,说明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严重,这其中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科罗拉多河中、下游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全球变暖使蒸发加剧,导致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更为短缺;同时该流域人口、经济不断增长,也会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
【点睛】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几百年前,普吉岛,尤其是其东南部,是中国和印度商船在航行过程中躲避雨季的落脚地,后来欧洲人在岛上发现了丰富的锡矿。普吉岛的锡矿有两种产状:一为露天开采的原生锡矿,锡石呈分散细脉状分布在花岗岩中;二为储量不亚于岛上原生矿的海岸外砂锡矿。此后,普吉岛持续了五百年的锡矿生产历史,助力泰国成为世界第三大锡矿出口国。随着锡矿枯竭,普吉岛一度衰落,但现已转型为风景迷人、气候宜人的世界旅游胜地。从气候的角度考虑,建议11月—次年4月到普吉岛旅游。下图示意普吉岛地理位置及气候资料。
(1)指出古代中国商船西行把普吉岛作为落脚地的时间段,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理由。
(2)从气候角度,说明欧洲游客选择在11月一次年4月去普吉岛旅游的原因。
(3)分析普吉岛锡矿的形成过程。
【答案】19. 4—11月或5—10月。
理由:该时段主要盛行西南季风,从海上挟带大量的暖湿水汽,降水丰富,气候湿热,不利于保护货物;西南季风风力强劲,海上风高浪急,逆风逆水,不利于海上航行等。
20. 11月一次年4月北半球为冬半年,当地纬度较低,气温适宜;该时期当地盛行东北风,降雨少,多晴天,方便出行;该时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当地太阳高度较小,光照强度弱,该时期为当地干季,空气湿度小,体感舒适。
21. 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活跃,岩浆侵入后冷却形成含锡石的花岗岩;外力作用将花岗岩上覆岩层侵蚀、搬运.导致含锡石的花岗岩出露地表或离地表较近,形成可露天开采的原生锡矿;含锡石的原生矿经长期风化作用,被河流或海水冲刷、搬运、沉积于沿海一线海滩,富集而生成砂锡矿。
【解析】
【分析】本题以普吉岛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大气环流、旅游、地质作用过程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依据材料信息“几百年前,普吉岛,尤其是其东南部,是中国和印度商船在航行过程中躲避雨季的落脚地”分析可知,雨季影响航行。由普吉岛地理位置及气候资料图可知,普吉岛位于中南半岛的西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4—11月(或5—10月)为当地雨季,该时段主要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从海上挟带大量的暖湿水汽,导致当地降水丰富,此时气候湿热,不利于保护货物;西南季风从海上吹来,风力强劲,海上风高浪急,向西逆风逆水,威胁海上航行安全等,因此普吉岛是中国和印度商船在航行过程中躲避雨季的落脚地。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普吉岛位于8°N,属于热带,欧洲游客选择在11月一次年4月去普吉岛旅游原因是11月—次年4月北半球为冬半年,普吉岛纬度较低,11月一次年4月气温适宜;11月一次年4月当地盛行东北风,降雨少,多晴天,方便出行;11月一次年4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普吉岛太阳高度较小,光照强度弱;11月一次年4月为普吉岛干季,空气湿度小,体感舒适,利于旅游等。
【小问3详解】
“普吉岛的锡矿有两种产状:一种是露天开采的原生锡矿,锡石呈分散细脉状分布在花岗岩中;另一种是储量不亚于岛上原生矿的海岸外砂锡矿”,据此分析可知,普吉岛锡矿的形成首先是由于该地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活跃,因不同矿物的熔点不同,岩浆侵入后冷却过程中形成含锡石矿物富集的花岗岩;之后在地壳抬升过程中,外力作用将花岗岩上覆岩层侵蚀、搬运,导致含锡石的花岗岩出露地表或离地表较近,埋藏较浅,形成可以露天开采的原生锡矿;含锡石的原生矿经长期风化作用,被河流(或海水)冲刷、搬运,沉积于沿海海滩,富集而生成砂锡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