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 (两课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 (两课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5 16:13:11

文档简介

9 桃花源记
素养目标
1.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了解陶渊明的相关文学常识。
2.通过梳理文章线索,学会以时间为顺序的叙事方法,理清课文思路和结构,把握课文内容。
3.理解作者不满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第1课时
◎重点:
1.疏通文章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积累一些文言文词句,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预习导学】
1.走近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    ,字    ,字渊明,别号    ,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    家、    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等。其代表作品有    《归园田居》    《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背景介绍: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他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他坚决地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他虽远在江湖,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刘裕封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棉被闷死晋恭帝。这些
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让他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在诗文中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  )然开朗     屋舍俨(  )然
阡(  )陌(  )交通 黄发垂髫(  )
邑(  )人 郡(  )下
诣(  )太守 刘子骥(  )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缘溪行:  
(2)才通人:  
(3)并怡然自乐:  
(4)具答之:  
(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4.“黄发垂髫”指代什么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景象
【答案】
1.潜 元亮 五柳先生 辞赋 散文 《饮酒》 《桃花源记》
2.huò yǎn qiān mò tiáo yì jùn yì jì
3.(1)沿着,顺着 (2)仅仅,只 (3)都 (4)详细
(5)邀请
4.“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场景。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学习小助手·
提前夯实易错字读音,如阡陌、黄发垂髫、诣等,按照句意朗读。注意在听老师朗读或名家音频朗读时做好标记。
一课一法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诗文的朗读节奏有章可循,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统领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2)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节合成词。
(3)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分开。
(5)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不能把成分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一课一法
  (6)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7)并列短语之间要停顿。
(8)不能停顿的情况:偏正短语、介宾短语。
(9)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2.根据以下提示,把渔人的行踪补充完整。
·学习小助手·
结合课文内容,梳理渔人的行踪,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概括归纳。
  发现桃花源→    →    →离开桃花源→    
3.根据已经梳理的渔人的行踪,将下列图片排序(将序号填在图片下面的括号内)。
(  )      (  )
(  )    (  )
(  )      (  )
(  )
【答案】
1.略。
2.进入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3.⑥ ⑤ ① ⑦ ② ④ ③
任务驱动二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1.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2.解释下列加点的多义词。
(1)舍
(2)得
(3)志
(4)寻
3.指出下列加点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  
(2)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林尽水源:  
(2)渔人甚异之:  
(3)复前行:  
(4)欲穷其林:  
(5)处处志之:  
5.按要求填写。
(1)写出文中一句判断句。
  
(2)按照对课文的理解,写出下列省略句中省略的内容。
①(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②林尽(  )水源。
③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④(  )便舍船,从口入。
⑤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
⑦(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答案】
1.“要”同“邀”,邀请
2.(1)离开 房屋 (2)看到 找到 (3)做标记 标记 (4)寻找 随即,不久
3.(1)新鲜美好 (菜肴、瓜果等)滋味好。(花草等)新鲜美丽
(2)交错相通 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
(3)妻子和儿女 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4)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与外界隔绝的境地。没有出路的境地
4.(1)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2)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3)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4)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5)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5.(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①武陵人 ②于 ③小口 ④渔人 ⑤人们 ⑥村人 ⑦村人 渔人 渔人 村人 渔人
任务驱动三精读课文,把握重点内容。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自然环境 ①  
社会环境 ②  
社会风气 桃花源中的人和睦共处,桃花源民风淳朴
生活状况 丰衣足食,安居乐业,长幼有序
精神状态 ③  
如果渔人再次找到了桃花源,故事将会怎样发展 请你发挥想象,写下来。
【答案】
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②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安定平和 ③人们怡然自乐,自由幸福
示例:渔人告诉官府的人如何前往桃花源,太守非常喜欢这个美丽的地方,他赏给渔人很多银两,并发出布告,让桃花源里面的人在十天以内搬离,以便修建自己的度假别院。桃花源里面的人对渔人的言而无信感到既愤怒又无奈,只能在官府的压迫下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于是,桃花源便不复存在了。
29 桃花源记
第2课时
◎重点:
1.体会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
2.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预习导学】
1.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    ,    ,    ,    ”。
2.表现桃花源美好生活图景的句子:“    ,    ,    。    ,    ”。
3.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却“    ”。
【答案】
1.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2.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3.欲穷其林 怡然自乐 处处志之 不复得路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再读课文,体会文意,感悟情感。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课一法
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主要有几种问法:①感知文章的内容;②理解文章的主旨;③表达自己的感受。
要认真阅读,在读懂的基础之上,加强对文章基本内容的把握。特别要注意文中的一些关键句子,例如主旨句、总结句等。
2.本文有两个细节含蓄地表明了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请找出这两个细节。
【答案】
1.全文以武陵郡渔人的行踪为线索,以渔人进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生活和谐、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2.一是渔人“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二是刘子骥“未果,寻病终”。
任务驱动二精读课文,理解内涵,品析写法。
1.细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2.“诣太守,说如此”一句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3.作者为什么虚构一个世外桃源 今天应当怎样评价他的思想
·学习小助手·
联系当时的背景回答第一问,评价既要结合当时的现状,也要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
4.本文的语言通俗流畅,平实易懂,但又恰到好处,请举例并简要分析。
【答案】
1.文章内容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决定的。本文作者主要是通过写桃花源人的生活情状来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略。
2.示例:“如此”是指示代词,指代上文所说。渔人见太守的目的是告诉他武陵郡中有此“绝境”,希望他派人去探个究竟,因此渔人一定会谈:①发现桃源村的经过;②村中人的生活情状;③归途中做的标记等事。
3.示例一:陶渊明的这种政治理想寄托了人们的社会理想和愿望,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的归宿,使人们在痛苦中找到寄托,得到安慰。这在当时看来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示例二:陶渊明虚构的世外桃源,与他所处的社会现实是相对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平等,和平安宁。这种理想社会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但它又带有原始农耕的痕迹,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只能是一种幻想。
4.(1)用词准确精练。例如开头“晋太元中……忘路之远近”19个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开端。第二段描写桃花源的景象也只不过一百多字,就勾画出了一幅极其动人的场景。从土地、屋舍,一直写到男女老少的衣着及精神状态,层层深入,次序井然。再如“具答之”三个字,就概括了渔人的全部答话;“如此”两字,概括了渔人在桃花源的一切见闻。
(2)语言朴素自然。文章不重辞藻的华丽,不事雕琢,而是用朴素、清淡的语言来表现丰富的内容,接近口语。但我们不觉得单调乏味,而是感到诗意盎然、淳朴浑厚。
(3)描写灵活贴切。例如写桃花源人见到武陵渔人后,作者用“乃大惊”三字,既写出了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又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又如写山口有光,是“仿佛若有光”。这里的“仿佛”用得好。因山口很小,光线不甚分明,用“仿佛”正可描绘出光线极弱,洞口若明若暗的样子,更符合桃花源隐蔽五六百年而不被人发现的情景。桃花源是虚设的境界,其中景物并非实有,所以用词不能太实。这样给读者以迷离恍惚之感,增强语言艺术的魅力。
任务驱动三找成语,释含义。
下面是同学们从课文中归纳出来的成语,请你说说它们的含义,并造一个句子。
成语 含义·造句
世外 桃源 含义:   造句:  
豁然 开朗 含义:   造句:  
鸡犬 相闻 含义:   造句:  
怡然 自乐 含义:   造句:  
无人 问津 含义:   造句:  
与世 隔绝 含义:   造句:  
【答案】
成语 含义·造句
世外 桃源 含义:晋代陶潜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乱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造句:这个地方远离闹市,且环境优美,是现代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豁然 开朗 含义: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 造句:通过老师的耐心讲解,原本毫无思路的小亮豁然开朗
鸡犬 相闻 含义: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也表现了一种和睦的景象。 造句:晚年时候的他厌倦了喧嚣的都市,宁愿一直生活在鸡犬相闻的小山村,颐养天年
怡然 自乐 含义:形容高兴而满足。 造句:邻居张爷爷买了一把新二胡,天天在家边拉边唱,怡然自乐
无人 问津 含义: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造句:因质量有问题,这款产品上市后一直无人问津
与世 隔绝 含义:与文明社会上的人们隔离,断绝来往。形容隐居或居住在人迹罕至的极偏僻的地方。 造句: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已经过了六七年
思维导图
根据课文,完成填空。
【答案】
探访  淳朴 丰衣足食 和平安宁  无问津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