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5 16:5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
素养目标
1.了解选择性阅读的一般方法,学习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2.抓住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核心,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多角度解读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
◎重点:挖掘《经典常谈》中的思想精华,以传统文化为解读密码,与文本展开立体对话,感受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的精华,激发阅读兴趣,引发探究阅读的契机,提升选择性阅读的能力。
【预习导学】
1.名著介绍。
  朱自清先生在他所写的《经典常谈》这一本书里不仅讲了传统意义上的经典——“    ”“五经”,而且讲了历史的经典《春秋》《左传》《    》《    》,以及诸子的经典、    的经典、    的经典、文的经典,简直是一部小而精的经典学史。
2.填空。
朱自清的    研究,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    。他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    和    。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    ,读起来    ,不蔓不枝。
【答案】
1.四书 战国策 史记 辞赋 诗
2.传统文化 广度 普及性 通俗性 高深 明快利落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选择阅读:目的性阅读《经典常谈》之《<说文解字>第一》《<诗经>第四》和《“四书”第七》。
1.《论语》是“四书”之一,请列出“四书”的名字,并简要地谈一下对它们的了解。
2.班级正在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研究学习活动,请你在参与中探究相关问题。
(1)汉字的起源有怎样的说法 应该怎么看待
(2)我国的文字是什么时候统一的 是什么书体的文字 有什么意义
(3)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简要举例说一说“六书”的名称和内涵。
  
3.你能简单地解释一下《诗经》所谓的“六义”之说吗
【答案】
1.示例:“四书”按照普通顺序依次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但朱子将《中庸》放在最后;朱子所注的“四书”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必考书目。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读“四书”,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合乎他提倡的本心的。
2.(1)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仓颉造的,这便是“仓颉造字说”;不过《易·系辞》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文字不断地演变着,说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照近人的解释,“仓颉”的字音近于“商契”,造字的也许指的是商契。商契是商民族的祖宗。“契”有“刀刻”的义;古代用刀笔刻字,文字有“书契”的名称。可能因为这点联系,商契便传为造字圣人。事实上商契也许和造字全然无涉,但这个传说却暗示着文字起于夏商之间。这个暗示也许是值得相信的。至于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始见于《说文序》。“仓颉造字说”大概凝定于汉初,那时还没有定出他是哪一代的人;《说文序》所称,显然是后来加添的枝叶了。
(2)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建立了秦朝,他也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归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
(3)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
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
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
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如“江”“河”两字,“氵”(水)是形,“工”“可”是声。但声也有兼义的。如“浅”“钱”“贱”三字,“水”“金”“贝”是形,同以“戋”为声。
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如“考”“老”等字。
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如代名词,“予”“汝”“彼”等,形况字“犹豫”“孟浪”“关关”“突如”等,虚助字“于”“以”“与”“而”“则”“然”“也”“乎”“哉”等,都是假借字。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条例;形声最便,用处最大,所以我们的形声字最多。转注、假借都是用字的条例。
3.“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朝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朝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成功运用赋、比、兴。“赋”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例如《卫风·氓》,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写了一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全过程;“比”即比喻和比拟,例如《王风·采葛》中“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等;“兴”即托物起兴,例如《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了一种萧瑟清冷的意境,这就为抒发忧伤失望的心情渲染了气氛。
任务驱动二选择阅读:古文学阅读《经典常谈》之“诗第十二”“文第十三”。
1.到了汉末,五言体多起来,这时候代表了最高成就的是什么 你能简单解说一下五言诗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
2.常言说“唐诗宋词元曲”,到了唐代,比较盛行近体的律诗绝句,请向大家简要介绍律诗和绝句的相关知识。
3.中国现存最早的文是什么 后来又出现了什么
4.你知道记事文的代表作是什么吗 它们有什么区别
【答案】
1.汉末五言体最高的成就是《文选》所录的《古诗十九首》。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氏父子三人用乐府旧题改作新词,尤其在五言诗上下功夫,但真正奠定五言诗基础的是魏代的阮籍,他扩大了诗的范围,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
2.律诗的格律很严,律诗的押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按每句字数多少,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个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个字。
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他们写的诗大多是五言、七言律诗或者绝句。
3.中国现存最早的文是商代的卜辞,后来除了卜辞,还有讼辞。
4.记事文的代表作是《左传》和司马迁的《史记》,《左传》只是记事,《史记》除了记事外,还进一步描写人。
任务驱动三选择阅读:历史学阅读《经典常谈》之“《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
1.简要介绍一下《战国策》《史记》《汉书》的作者及体例。
2.简要比较一下《史记》《汉书》的异同。
【答案】
1.《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异:《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司马迁感慨多,微情妙旨,时在文字蹊径之外;《汉书》却一览无余,情词俱尽。但是就史论史,班固也许比较客观些,比较合体些。
同:《史记》《汉书》二书,文质和繁省虽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组织的弘大,描写的曲达,也同工异曲,二书并称良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