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后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后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7 14:35:02

文档简介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一部分基础精炼
目录
第二部分能力提升
1.(2023上·安徽·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连选得连任”而无限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立法权和司法权创议法律之权”,“公布两院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有特赦权”,拥有“召集和宣布议会闭会、延会”的权力;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均由选举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拥有。这些规定( )
A.表明责任内阁制度形同虚设 B.践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根除了君主专制的潜在危险 D.带有政治势力妥协色彩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作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5年的法国。根据材料“连选得连任”“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立法权和司法权创议法律之权”“有特赦权”“召集和宣布议会闭会、延会”等可知,法国总统原则上可以无限期连任,拥有立法、司法、行政权,权力很大,一定程度体现了君主派的政治诉求,但这又处于共和派要求的共和体制下,议会拥有立法权,内阁拥有行政权,所以这些规定带有政治势力妥协色彩,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责任内阁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总统的权力,未体现三权分立,排除B项;“根除了”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3下·四川成都·高二校联考期末)1787年宪法颁布以前,建国者较为重视和强调州在新国家中的权力和地位,后转而倾向于对州权进行限制。这一变化( )
A.协调了政府与人民的权益 B.协调了南北双方的矛盾
C.调和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D.体现国家结构适时调整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1787年宪法颁布以前,从国家结构上来看,美国实行的是邦联制,各邦权力较大,联邦政府权力较小,这一制度导致了诸多弊端。1787年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赋予了联邦政府的强有力的权力,各邦在不违宪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所以这一变化体现了国家整体与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变化,即对国家结构的适时调整,D项正确;由重视州的地位到对州权进行限制,体现的是对国家结构的调整,并不是协调政府与人民的权益、协调南北方的矛盾和调和大小州的矛盾,排除ABC项。故选D项。
3.(2021下·广东深圳·高一统考期末)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规定全体自由民享有自由权,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并听取民众的意见。这体现了
A.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B.王权有限
C.封君封臣制度瓦解
D.议会至上
【答案】B
【详解】《自由大宪章》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体现了王权有限,B项正确;1689年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1215年的英国是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尚未瓦解,排除C项;议会至上是1689年确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下·河南·高一校联考期末)德意志帝国兰克学派的代表马克斯·伦茨说:“俾斯麦运用战争与外交政治才能为普鲁士而奋斗,为德国人赢得民族国家。”该学者强调的是俾斯麦( )
A.推动了德国完成统一 B.具有机智善变的个性
C.引领德国走上专制之路 D.发扬普鲁士军国主义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特点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德意志帝国)。根据材料,马克斯·伦茨认为俾斯麦运用战争和外交政治才能使德国成为民族国家,由此可见,这一观点强调俾斯麦推动德国完成了国家统一,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机智善变,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走上专制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德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为德国人赢得民族国家,而非发扬普鲁士军国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2上·安徽宿州·高二校联考期中)恩格斯指出:“这部革命的法国的法典,直到现在还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对这部法典解释正确的是( )
A.体现权力制衡思想 B.背离了罗马法精神
C.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D.以习惯法为其基础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这部革命的法国的法典,直到现在还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并结合所学可知,恩格斯所说的法典是《法国民法典》,这部法典注重保护个人权利,C项正确;权力制衡体现的是国家权力的构建,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精神,排除B项;《法国民法典》以罗马法为基础,并非以习惯法为其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3下·四川成都·高二校联考期中)某历史学家认为“光荣革命”的发动者把王冠同时献给威廉和玛丽,既违背了严格的长子继承制,打乱了王位继承顺序,还建立了一种奇特的一国二君制。这一观点意在说明发动者在关系命运的关键时刻( )
A.果敢创新 B.妥协退让 C.温和折中 D.革命激进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光荣革命(英国)。据材料“发动者把王冠同时献给威廉和玛丽,既违背了严格的长子继承制,打乱了王位继承顺序,还建立了一种奇特的一国二君制”,可以看出光荣革命的发动者在关键的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体现其果敢创新,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创新,并不是妥协退让和温和折中,排除BC项;光荣革命本身是相对温和的,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3下·河南焦作·高一统考期中)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西欧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这里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是指
A.君主立宪 B.三权分立 C.直接民主 D.联邦共和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根据材料“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西欧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行政权、司法权、立法权相互制衡,B项正确;君主立宪是英国实行的制度,排除A项;直接民主是法国实行的制度,法国总统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并直接向人民负责,排除C项;联邦共和是指联邦制议会民主共和制,非启蒙思想政治学说,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2下·广东江门·高一统考期末)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因其不熟悉英语,本应由国王掌握的内阁会议“主持权”转移到财政大臣手中,推动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这体现了( )
A.传统与现实的不可调和性 B.欧洲文化的多元性
C.历史发展必然性中的偶然性 D.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由于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不熟悉英语,故而放手行政权力,进而导致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形成,推动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体现了历史发展必然性中的偶然性,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传统与现实的不可调和性,排除A项;欧洲文化的多元性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历史发展的曲折性,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3下·辽宁·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在《权利法案》颁布前,英国下议院曾起草《请愿条款》,明确要求议会“专制”,但威廉亲王拒绝对其王权施加任何限制,最终《权利法案》删去了“议会所议事项未能议决,议会不得被宣布解散”等内容。这表明《权利法案》( )
A.是利益妥协的产物 B.削弱了议会的权力
C.扩大了国王行政权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但威廉亲王拒绝对其王权施加任何限制……删去了议会所议事项未能议决,议会不得被宣布解散”,表明英国的政体存在议会和专制王权之间的妥协,A项正确;《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增强了议会的权力,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妥协,但同样对王权有了一定的制约,排除C项;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不是民主共和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3下·山东济南·高一统考期中)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之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政治秩序。这场革命是( )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统一战争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之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政治秩序”,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人民主权的民主政治,C项正确;英国的光荣革命并没有摧毁欧洲的封建制度,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战争,与摧毁欧洲封建制度无关,排除B项;德意志统一战争是普鲁士领导的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并没有摧毁封建制度,也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1.(2021下·山东潍坊·高一统考期中)1780年,一位英国工匠说;"我去公共场所并不是为了喝酒,而是为了新闻,我没有其他途径得到它,我负担不起5便士。在那里我可以听到别人读报纸,并谈论伦敦发生的事情,那是我唯一能获得新闻的地方。"这反映了当时
A.普通民众追求奢侈生活 B.贫富分化逐步加剧
C.社会变革影响个人观念 D.社会相对自由开放
【答案】C
【详解】材料反映18世纪英国出现了普通民众读报议政的新现象,这主要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创设了宽松的社会背景有关,故选C;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普通民众读报议政的意识,B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社会相对自由开放是社会民主政治建立的结果,D项不是最佳选项,排除。
【点睛】
12.(2022下·辽宁丹东·高一凤城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人文主义)的产生出现也许在于以下两点:或是对旧的社会结构的衰败进行反思,或是对新的生活形态的兴起进行尝试。当时,西欧社会内部爆发了现代英国史学家希尔所声称的“封建主义总危机”:政治制度的自我衰败之势已不可阻挡,宗教意识的信仰危机也愈来愈重,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学者,对社会自身进行反省。
————张井梅《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再认识》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 思想主张
伏尔泰 抨击教会和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材料三 “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
————(美)威尔逊《国会政府》报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概括人文主义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3)材料三中提到的宪法指什么?该宪法通过实行哪一制度来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答案】(1)原因:①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②天主教信仰危机;③资本主义发展
(2)相同点:都反对君主专制,同时提出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
潮流: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的潮流
(3)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或是对旧的社会结构的衰败进行反思......政治制度的自我衰败之势已不可阻挡,”可分析出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根据材料“宗教意识的信仰危机也愈来愈重,”可分析出天主教信仰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发展的原因之一是资本主义发展。
(2)相同点:根据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可知他们都反对君主专制,同时提出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
潮流:根据“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可分析出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的潮流。
(3)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判断出这部宪法是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实行联邦制协调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
13.(2022上·高三课时练习)1689年英国议会与威廉国王和玛丽女王达成了一项财政协议。根据协议,君主对财政收入的支配权非常有限,他们不得不经常召集议会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资金。该协议
A.剥夺了君主财政权力 B.保障了议会的支配地位
C.赋予内阁财政控制权 D.形成君主统而不治局面
【答案】B
【详解】根据“根据协议,君主对财政收入的支配权非常有限,他们不得不经常召集议会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资金。”可以看出,国王对财政的支配权转移到了议会手中,议会的支配权得以保证,而国王的支配权有限,但权力并没有被剥夺,故B项正确,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内阁,排除C;D项是在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之后,排除D。
14.(2023上·江苏徐州·高三统考期中)17世纪下半叶,英国议会斗争中形成了两大集团:辉格党和托利党,它们竞相争夺议会优势,占据下院多数席位组建内阁,向国王施加影响,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在议会斗争中,托利党分化,其左翼改称保守党,辉格党为自由党。从中可以看出近代英国( )
A.两党制是议会改革的根源 B.国王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C.两党制与议会制相互促进 D.内阁与议会实现权力制衡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辉格党和托利党的议席争夺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也推动了两党制的发展,反映了两党制与议会制相互促进,C项正确;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议会改革的根源,排除A项;此时议会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排除B项;内阁对议会负责,并不是权力制衡,排除D项。故选C项。
15.(2022·江苏·模拟预测)1777年美国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例》,据此建立了一个邦联制国家。邦联是主权国家的联盟,各邦自行其是,协调起来很困难,而现实的外交和贸易也需要统一解决。但是历史上共和制只存在于城邦国家,一旦疆域扩展,就会导致中央集权的帝制。为解决这一困境美国
A.采取了各州之间相互妥协措施 B.加强对总统权力进行牵制
C.确立了分权制衡的联邦共和国 D.建立起完善的议会选举制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摆脱英国殖民枷锁后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但邦联制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因此通过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共和国,其核心是三权分立,制约平衡,C项正确;各州之间的妥协有利于解决这一困境,但A项不是结果,排除;要想维护共和制、杜绝帝制,为解决这一困境,在组建国家权力机构时最重要的原则是分权与制衡,而不仅仅是约束牵制总统的权力,B项错误,排除;议会选举制有利于代议制民主的确立,但不一定能解决美国的困境,D项错误,排除。故选C项。
16.(2024下·高一单元测试)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在接到国会递交的议案10日内恰逢国会休会,使总统无法将议案退还时,该议案不能成为法律,这称为“搁置否决权”。20世纪以来美国总统频繁使用搁置否决权限制国会立法,最终联邦法院不得不加以干涉,指出“只要国会委托代理人接受总统的否决文书,搁置否决就不能认为是正确的”,从而限制总统的搁置否决权。这一现象反映出( )
A.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 B.总统权力已凌驾国会之上
C.分权与制衡原则得到贯彻 D.最高法院有权通过新法案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以来美国。总统频繁使用搁置否决权限制国会立法,联邦法院限制总统的搁置否决权,反映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者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进行政治博弈,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C项正确;总统想要扩张权力,限制国会立法,最终受到制约,因此不能说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也不能说总统权力已凌驾国会之上,排除A项、B项;材料显示的是最高法院行使司法解释权,最高法院无权通过新法案,只有对法案的审查权,立法权属于国会,排除D项。故选C项。
17.(2021·广西梧州·统考一模)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坚持平等主义原则
C.否定邦联制度 D.坚持人民民主原则
【答案】A
【详解】“不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否定君主专制制度,A项正确;首先可以根据美国当时民主现状一黑人和印第安人并没有同白人对等的权利,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邦联制度,C项错误;再可以根据美国总统和议会由选举产生是其民主性排除D项。
18.(2021·陕西·一模)据美国媒体统计,1976年以来,美国联邦政府遇到过21次“停摆”,最近一次是由于美国白宫和国会民主党人在修建边境隔离墙等问题上分歧严重,各方未能就拨款法案达成一致,部分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从2018年12月22日凌晨开始陷入“停摆”,影响约80万联邦政府雇员的工作和收入。材料表明美国
A.宪政体制的设计存在缺陷 B.两党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C.行政权力侵夺国会的权力 D.宪政体制阻碍了社会发展
【答案】A
【详解】材料信息显示,美国联邦政府遇到过21次“停摆”,这实质上是美国宪政体制的设计存在缺陷的表现,美国采取三权分立,以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但也影响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美国两党之间的本质是一样的,虽然两党存在分歧,但矛盾激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宪政体制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种主张以宪法体系约束国家权力、规定公民权利的体制。这种体制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使政治运作进入法律化理想状态。宪政有利于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维护公民普遍的自由和权利;材料只表明两党之间的制衡不利于政府正常的工作,并没有体现宪政体制阻碍了社会发展,故D项错误。
19.(2022·福建莆田·统考二模)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铁路、造船等官营企业往往不计利息与减损,滞销产品尽藏库中,故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向政府申领营业金补贴。这反映了,日本
A.近代企业发展深受市场制约 B.政府重视发挥官营企业作用
C.民间缺乏创办近代工业意愿 D.殖产兴业实施方式亟需转变
【答案】D
【详解】明治维新时期的官营企业产品滞销,经营困难,需要政府补贴,这意味着官营企业需要变革,即殖产兴业的实施方式需要转变,D项正确;官营企业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是企业往往不计利息与减损,而非市场制约,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官营企业存在的问题,不能凸显政府对官营企业示范作用的重视,排除B项;材料只说明官营企业经营情况,不能得出民间缺乏创办近代工业的意愿,排除C项。故选D项。
20.(2023·全国·模拟预测)下面是针对某一制度的历史解释。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是( )
○1779年华盛顿指出,它将使“美国的自由实处于极端危险之中”。 ○1787年2月,麦迪逊在一封信件中评论该制度“不但没有人们加以拥护,而且不值得加以拥护。如果没有非常有力的支持,它马上就会崩溃下去”。 ○2002年9月,某中国学者认为,它进一步推动了北美人民的独立战争,在美国历史上起过积极的进步作用。
A.土地私有制 B.邦联制 C.民主共和制 D.联邦制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8世纪后期美国。根据材料“进一步推动了北美人民的独立战争”“它将使‘美国的自由实处于极端危险之中’”可知,该制度有利于独立战争的胜利,但在后期存在一定的弊端,结合所学可知该制度是邦联制,邦联制使得北美十三块殖民地人民联合起来,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但松散的邦联制不利于独立后美国的继续发展,B项正确;土地私有制和民主共和制在美国备受拥护,而非“不值得加以拥护”,排除A项、C项;1787年宪法通过了联邦制,当时独立战争已经结束,与“进一步推动了北美人民的独立战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1.(2023上·高三课时练习)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的英国。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这一时期英国政党政治渐趋成熟,而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会内对内阁不利的议案会遭到首相所在政党的否决,导致有人所戏称的“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现象,C项正确;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不存在集权问题,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内阁和议会的权限是清楚的,排除B项;议会的权力受到压制,不意味着议会体制受到损害,排除D项。故选C项。
22.(2022上·高三课时练习)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卢梭社会契约论思想的影响 B.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选择
C.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D.光荣革命后的民主建设成就
【答案】C
【详解】根据“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可得出国王强调君主权力至上。而“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则强调人民主权,因此体现出二者的对立,C项正确;材料没人体现契约,排除A;材料与共和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成就,排除D。
23.(2023上·高三单元测试)德国统一后,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增速和人口增速欧洲第一。然而,帝国“不过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国家”。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 )
A.经济发展取决于军事需要 B.社会发展呈现出畸形特征
C.联邦制结构具有不稳定性 D.资本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统一后的德国。据材料可知,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帝国仍然具有军事封建性的一面,因此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出现倒挂现象,社会发展呈现出畸形特征,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德意志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但不能表述为经济发展取决于军事需要,表述绝对,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联邦制稳定与否的信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政治体制倒挂现象,排除C项;德国统一后颁布1871年宪法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排除D项。故选B项。
24.(2021·福建·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72年,日本派使团前往欧美考察,认识到全民教育是西方强盛的基础,同年日本即借鉴法国和美国的经验,实行四年义务小学教育,夸言“在村中无家不入学,在家中无人不读书”,并明言学校以实务学习及独立思考为目的。在此基础上,日本还发展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即男女学习的目标应该不同,前者学习知识,服务大众,富强国家,后者除身为天皇臣民外,重在学习如何胜任贤妻良母角色。由于义务教育经费是通过额外征税筹集,在它实施的第一个十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及50%.后经政策宣传和立法推动,到19世纪末,适龄儿童入学率提升到了90%以上。
——摘编自安德鲁·戈登《现代日本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四年义务小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年义务小学教育对明治维新其它改革措施的影响。
【答案】(1)特点:日本政府主导(强制性、强烈的国家主义色彩);学习西方教育方式;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的;逐步推进,最终实现普及;注重维系自身特色(培养目标存在明显差异);先进性与落性并存。
(2)影响:促使了四民平等;为殖产兴业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为近代天皇制度和军国义提供了社会土壤。
【详解】(1)根据材料“1872年,日本派使团前往欧美考察,认识到全民教育是西方强盛的基础,同年日本即借鉴法国和美国的经验,实行四年义务小学教育……”,可得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四年义务小学教育的特点是:学习西方教育方式,日本政府主导(强制性、强烈的国家主义色彩);根据材料“……并明言学校以实务学习及独立思考为目的……”,可得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四年义务小学教育的特点是:以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的;根据材料“……日本还发展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即男女学习的目标应该不同,前者学习知识,服务大众,富强国家,后者除身为天皇臣民外,重在学习如何胜任贤妻良母角色”,可得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四年义务小学教育的特点是:注重维系自身特色(培养目标存在明显差异),先进性与落性并存;根据材料“……由于义务教育经费是通过额外征税筹集,在它实施的第一个十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及50%.后经政策宣传和立法推动,到19世纪末,适龄儿童入学率提升到了90%以上”,可得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四年义务小学教育的特点是:逐步推进,最终实现普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四民平等、为殖产兴业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以及为近代天皇制度和军国义提供了社会土壤等方面回答四年义务小学教育对明治维新其它改革措施的影响。
试卷第2页,共12页
试卷第1页,共12页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一部分基础精炼
目录
第二部分能力提升
1.(2023上·安徽·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连选得连任”而无限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享有立法权和司法权创议法律之权”,“公布两院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有特赦权”,拥有“召集和宣布议会闭会、延会”的权力;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均由选举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拥有。这些规定( )
A.表明责任内阁制度形同虚设 B.践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根除了君主专制的潜在危险 D.带有政治势力妥协色彩
2.(2023下·四川成都·高二校联考期末)1787年宪法颁布以前,建国者较为重视和强调州在新国家中的权力和地位,后转而倾向于对州权进行限制。这一变化( )
A.协调了政府与人民的权益 B.协调了南北双方的矛盾
C.调和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D.体现国家结构适时调整
3.(2021下·广东深圳·高一统考期末)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规定全体自由民享有自由权,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并听取民众的意见。这体现了
A.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B.王权有限
C.封君封臣制度瓦解
D.议会至上
4.(2022下·河南·高一校联考期末)德意志帝国兰克学派的代表马克斯·伦茨说:“俾斯麦运用战争与外交政治才能为普鲁士而奋斗,为德国人赢得民族国家。”该学者强调的是俾斯麦( )
A.推动了德国完成统一 B.具有机智善变的个性
C.引领德国走上专制之路 D.发扬普鲁士军国主义
5.(2022上·安徽宿州·高二校联考期中)恩格斯指出:“这部革命的法国的法典,直到现在还是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其他国家在财产法方面实行改革时所依据的范本。”对这部法典解释正确的是( )
A.体现权力制衡思想 B.背离了罗马法精神
C.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D.以习惯法为其基础
6.(2023下·四川成都·高二校联考期中)某历史学家认为“光荣革命”的发动者把王冠同时献给威廉和玛丽,既违背了严格的长子继承制,打乱了王位继承顺序,还建立了一种奇特的一国二君制。这一观点意在说明发动者在关系命运的关键时刻( )
A.果敢创新 B.妥协退让 C.温和折中 D.革命激进
7.(2023下·河南焦作·高一统考期中)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西欧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这里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是指
A.君主立宪 B.三权分立 C.直接民主 D.联邦共和
8.(2022下·广东江门·高一统考期末)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因其不熟悉英语,本应由国王掌握的内阁会议“主持权”转移到财政大臣手中,推动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这体现了( )
A.传统与现实的不可调和性 B.欧洲文化的多元性
C.历史发展必然性中的偶然性 D.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9.(2023下·辽宁·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在《权利法案》颁布前,英国下议院曾起草《请愿条款》,明确要求议会“专制”,但威廉亲王拒绝对其王权施加任何限制,最终《权利法案》删去了“议会所议事项未能议决,议会不得被宣布解散”等内容。这表明《权利法案》( )
A.是利益妥协的产物 B.削弱了议会的权力
C.扩大了国王行政权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10.(2023下·山东济南·高一统考期中)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之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政治秩序。这场革命是( )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统一战争
11.(2021下·山东潍坊·高一统考期中)1780年,一位英国工匠说;"我去公共场所并不是为了喝酒,而是为了新闻,我没有其他途径得到它,我负担不起5便士。在那里我可以听到别人读报纸,并谈论伦敦发生的事情,那是我唯一能获得新闻的地方。"这反映了当时
A.普通民众追求奢侈生活 B.贫富分化逐步加剧
C.社会变革影响个人观念 D.社会相对自由开放
12.(2022下·辽宁丹东·高一凤城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人文主义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人文主义)的产生出现也许在于以下两点:或是对旧的社会结构的衰败进行反思,或是对新的生活形态的兴起进行尝试。当时,西欧社会内部爆发了现代英国史学家希尔所声称的“封建主义总危机”:政治制度的自我衰败之势已不可阻挡,宗教意识的信仰危机也愈来愈重,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学者,对社会自身进行反省。
————张井梅《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再认识》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 思想主张
伏尔泰 抨击教会和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材料三 “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
————(美)威尔逊《国会政府》报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概括人文主义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3)材料三中提到的宪法指什么?该宪法通过实行哪一制度来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13.(2022上·高三课时练习)1689年英国议会与威廉国王和玛丽女王达成了一项财政协议。根据协议,君主对财政收入的支配权非常有限,他们不得不经常召集议会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资金。该协议
A.剥夺了君主财政权力 B.保障了议会的支配地位
C.赋予内阁财政控制权 D.形成君主统而不治局面
14.(2023上·江苏徐州·高三统考期中)17世纪下半叶,英国议会斗争中形成了两大集团:辉格党和托利党,它们竞相争夺议会优势,占据下院多数席位组建内阁,向国王施加影响,推动了1832年议会改革。在议会斗争中,托利党分化,其左翼改称保守党,辉格党为自由党。从中可以看出近代英国( )
A.两党制是议会改革的根源 B.国王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C.两党制与议会制相互促进 D.内阁与议会实现权力制衡
15.(2022·江苏·模拟预测)1777年美国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例》,据此建立了一个邦联制国家。邦联是主权国家的联盟,各邦自行其是,协调起来很困难,而现实的外交和贸易也需要统一解决。但是历史上共和制只存在于城邦国家,一旦疆域扩展,就会导致中央集权的帝制。为解决这一困境美国
A.采取了各州之间相互妥协措施 B.加强对总统权力进行牵制
C.确立了分权制衡的联邦共和国 D.建立起完善的议会选举制
16.(2024下·高一单元测试)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在接到国会递交的议案10日内恰逢国会休会,使总统无法将议案退还时,该议案不能成为法律,这称为“搁置否决权”。20世纪以来美国总统频繁使用搁置否决权限制国会立法,最终联邦法院不得不加以干涉,指出“只要国会委托代理人接受总统的否决文书,搁置否决就不能认为是正确的”,从而限制总统的搁置否决权。这一现象反映出( )
A.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 B.总统权力已凌驾国会之上
C.分权与制衡原则得到贯彻 D.最高法院有权通过新法案
17.(2021·广西梧州·统考一模)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坚持平等主义原则
C.否定邦联制度 D.坚持人民民主原则
18.(2021·陕西·一模)据美国媒体统计,1976年以来,美国联邦政府遇到过21次“停摆”,最近一次是由于美国白宫和国会民主党人在修建边境隔离墙等问题上分歧严重,各方未能就拨款法案达成一致,部分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从2018年12月22日凌晨开始陷入“停摆”,影响约80万联邦政府雇员的工作和收入。材料表明美国
A.宪政体制的设计存在缺陷 B.两党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C.行政权力侵夺国会的权力 D.宪政体制阻碍了社会发展
19.(2022·福建莆田·统考二模)明治维新时期,日本铁路、造船等官营企业往往不计利息与减损,滞销产品尽藏库中,故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向政府申领营业金补贴。这反映了,日本
A.近代企业发展深受市场制约 B.政府重视发挥官营企业作用
C.民间缺乏创办近代工业意愿 D.殖产兴业实施方式亟需转变
20.(2023·全国·模拟预测)下面是针对某一制度的历史解释。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是( )
○1779年华盛顿指出,它将使“美国的自由实处于极端危险之中”。 ○1787年2月,麦迪逊在一封信件中评论该制度“不但没有人们加以拥护,而且不值得加以拥护。如果没有非常有力的支持,它马上就会崩溃下去”。 ○2002年9月,某中国学者认为,它进一步推动了北美人民的独立战争,在美国历史上起过积极的进步作用。
A.土地私有制 B.邦联制 C.民主共和制 D.联邦制
21.(2023上·高三课时练习)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22.(2022上·高三课时练习)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卢梭社会契约论思想的影响 B.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选择
C.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D.光荣革命后的民主建设成就
23.(2023上·高三单元测试)德国统一后,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增速和人口增速欧洲第一。然而,帝国“不过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国家”。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 )
A.经济发展取决于军事需要 B.社会发展呈现出畸形特征
C.联邦制结构具有不稳定性 D.资本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
24.(2021·福建·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72年,日本派使团前往欧美考察,认识到全民教育是西方强盛的基础,同年日本即借鉴法国和美国的经验,实行四年义务小学教育,夸言“在村中无家不入学,在家中无人不读书”,并明言学校以实务学习及独立思考为目的。在此基础上,日本还发展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即男女学习的目标应该不同,前者学习知识,服务大众,富强国家,后者除身为天皇臣民外,重在学习如何胜任贤妻良母角色。由于义务教育经费是通过额外征税筹集,在它实施的第一个十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及50%.后经政策宣传和立法推动,到19世纪末,适龄儿童入学率提升到了90%以上。
——摘编自安德鲁·戈登《现代日本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四年义务小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年义务小学教育对明治维新其它改革措施的影响。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5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