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25 古人谈读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知识备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岂
窥
皆
山
己
不露头
大一些
小一点
穴字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
1
知
知
知
知
知道
同“智”,智慧
语气词
借助注释,理解这三句话的意思。
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
耻
聪敏
以……为耻
不耻下问
2
找一找这句话中包含的一个成语。
喜好
3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知识,学习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倦怠。
默
识
厌
默默地
记住
满足
4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天生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爱古代文化,勤勉求学获取知识的人。
不是
……的人
勤勉
……的人
5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起来就好像总怕赶不上似的,还怕丢掉了应该学习的东西。
还
是说求学要有进取心,不能懈怠。
6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用来思考,结果没有长进,还不如学习呢。
曾经
睡觉
这句写“学”和“思”的关系。说明“思”要建立在“学”的基础,要学思结合,才能取得进步。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二
作者简介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被世人尊称为“朱子”。
翻译第一句话
1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这“三到”的关系是怎样的?
翻译第二句话
2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这“三到”中哪一“到”最重要?文中的哪句话表明了这一“到”的重要性?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说一说
为什么“心到最急”呢?
因为“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的意思是什么?与我们现在的“急”的意思一样吗?
急:要紧、重要。
今义:着急。
翻译第三句话
3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位吗
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
“心到、眼到、口到”。
不可以,因为只有心到了,眼和口才能更专心地读书、学习。
3.平时的你读书时是怎样做的?效果怎样?
2.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
说一说
这便是用心读书和不用心读书的结果,如果想要得到高效的学习,就需要我们用心读,用心学。这样,不管做什么事,我们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