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25 20:0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备课
课题名称 5七律·长征 备课老师
上课时间 授课老师
学生分析 学生对长征系列的诗歌有所了解,但是时代背景了解不深。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难”,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二、三、四联分别从“山”“水”两方面写红军战胜的困难,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作者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天险,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第四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直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读文,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了解诗的比喻、夸张手法的运用。 3.利用图片、故事、视频等多媒体呈现,进行情景设置,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联系上下文,展开丰富的想像,理解诗句的意思。 4.感情读文,感受毛泽东和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意,领悟全诗表达的情感。 2.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体会蕴含思想感情。
阅读策略 学习品析诗歌的一般方法. 按照读诗句→解词语→说句意→悟感情→谈写法→练背诵的学习层次,初步培养学生具有一般的赏析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了解长征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八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同走进红军长征的岁月。
2.了解长征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词语、生字认读,分类读词。 逶迤  磅礴  岷山 乌蒙 泥丸 云崖 铁索 2、指导写字:礴 (五步写字法) 3、检查读文,画停顿符号(四顿),注意朗读的节奏、停顿。 4、整体感知: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哪句诗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品味。 1.指导学习第一联。 (1)读诗句,哪个词语概括了红军长征遇到的艰难险阻?板书:万水千山 (2)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他们不仅不怕这些困难,还把这“万水千山”看作了什么?(只等闲)解释词语:只等闲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4)这句诗体会到红军什么精神? (5)引导学生谈谈写法(这一句是总写,总领全文的作用。作者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6)指导朗读总起句,以读悟情。(要读出豪迈、蔑视的语气) (7)归纳学习方法:读诗句→解词语→说句意→悟感情→谈写法→读诗句。 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三句诗,看看红军长征遇到了哪些险阻,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对待的?用上述方法,自学二、三、四联  3、全班交流 ⑴第二联:理解翻越五岭和乌蒙山,红军战士大无畏精神 A指名读,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是什么?(板书:五岭山、乌蒙山)” B多媒体展示五岭山脉和乌蒙山的图片,设置情境,理解“逶迤”和“磅礴”。 C理解诗句意思. D体会红军藐视困难的精神。 E在红军的眼中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却像什么?(体会夸张手法的妙处,“逶迤、磅礴”极言其大,说明山势之绵延之高大,以翻越之艰巨;“泥丸,细浪”极言其小,说明红军藐视之,不放在眼里。) F感情诵读。“逶迤”要读出曲折绵长之意,语调稍低一些,语速稍慢一些;“磅礴”要读出高大雄伟之势,语调要高昂一些,语速要稍快一些。 “腾细浪”和“走泥丸”要读得轻一些.  ⑵第三联:理解感悟红军不怕涉水。 A指名读,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是什么?(板书:金沙江、泸定桥). B多媒体展示金沙江和泸定桥图片,对照图片理解重点词“云崖”、“铁索” ,体会“暖”、“寒”的深刻含义. C说说诗句的意思。 D设置情境,故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视频,体会红军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E对比的写法。“金沙水拍云崖暖”,为什么给人“暖”的感觉?“大渡桥横铁索寒”,为什么给人“寒”的感觉?“暖”写出了巧渡金沙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大渡河的惊心动魄,进一步突出了难。 ⑶学第四联: 理解翻越雪山之难,体会乐观。  指名读,展示岷山图片,(板书:岷山)理解“三军”,说说对诗句的理解。“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想象“三军”会师时的欢腾场面?(写法上,第四联回应首联,以“更喜”呼应“不怕”进一步深化了主旨。)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会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情诵读。 .指导背诵,感受韵律美。 五、迁移运用,写话练时你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对待的 ?用上比喻、夸张修辞方法 六、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只选择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五幅画面对红军长征中的所有困难进行了艺术概括,你能说出是哪五幅画面吗?(根据学生回答多媒体呈现五幅图:五岭山、乌蒙山、金沙江、泸定桥、岷山)这首诗表现的是红军藐视困难、机智勇敢、不怕牺牲、以苦为乐的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你能在每个地名前加一个动词,恰当地命名这五幅“征难图”吗?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2.作业 毛泽东的诗词很多,都充满了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学生活动 (1)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 (3)了解七律,读好课题 (Cv4+o;CA~=Va7f8$小学教案课件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体会红军不怕长征途中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 (一个巧渡,说明红军将士的足智多谋,一个是强取,说明了红军的英勇无畏。)。F感情诵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语气欢快 “大渡桥横铁索寒”,语气低沉。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了解单元主题,有主题学习意识。】 【 设计意图:了解学情,调整教学思路;把握文章主题,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先由自学到生生交流,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钻研文本的空间,又增强了学生间的交际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走向生活。】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总 ——— 不怕难 足踏五座岭 脚踩乌蒙山 分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喜越岷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