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课件(共18张PPT).pptx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课件(共18张PPT).pptx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7 23:3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疫病的流行及其影响;
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与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
教材导言呈现了疫病对社会的巨大危害,
客观上了促进医学家积累经验,不断探索防疫的办法。
“疫者,民皆病也。” ——许慎《说文解字》
“瘟之至也,非江海鳞甲之类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虫兽毛羽而不存。”
——《黄帝内经》引《上经.尚时》
1.疫病的含义
疫病:流行性急性传染病,一般由细菌、病毒等致病性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
疾病:各种病的总称。
特点: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时间长、危害大
政府腐败,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气候导致的灾害
灾荒及不良旧俗,公共卫生条件差
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防疫措施不健全的情况下,人口的流动促使疫病流行
一.历史上的疫病
原因:
“疫病”≠“疾病”
天花
鼠疫
黄热病
斑疹伤寒
西班牙流感
天花席卷尼罗河沿岸,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罹患天花
一.历史上的疫病
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前1150-前1145)
鼠疫是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类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达30%--60%。
黄热病主要靠蚊虫叮咬传播,患者肤色发黄,精神失常,经常剧烈挣扎,一般在7-9天出现死亡的情况。
斑疹伤寒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鼠蚤传播,患者会出现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主要表现,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欧洲天花肆虐,彼得二世、路易十五等多位君主就死于天花。
康熙皇帝得过天花。被天花传染的普通百姓不计其数。
2.表现:根据教材P80-P81总结
古埃及时期
18世纪
中国清朝
6世纪
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人口死亡,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
14世纪
欧洲鼠疫大流行(黑死病)。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严重饥荒。
17-19世纪
墨西哥爆发,在美洲、非洲与欧洲国家流行,肆虐两个世纪
20世纪早期
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1918-1919年
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以上。
1918-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曾经造成全世界约5亿人感染,而当时的世界总人口不过17亿人左右,死亡2000万以上,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还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经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因为感染者会在脸上留下永久性的瘢痕,俗称麻子,故而得名天花。
材料1:“京师大疫,死者无算,死亡枕籍,十室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敛者。
----《明通鉴》
城市中的无技能劳动者也因死亡而变得短缺,因此他们索要比瘟疫前高得多的工资。有些人来自其他城镇,但许多来自周边农村,任由田地庄稼荒芜。这是遍布欧洲,从都柏林到诺夫哥罗德的城乡移民潮的一部分。 ----约瑟夫·伯恩《黑死病》
材料2:万历年间的华北鼠疫大流行使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陷于停滞,崇祯年间的鼠疫则在风起云涌的起义浪潮中加速了它的传播和扩散。明王朝是在灾荒、民变、鼠疫和清兵的联合作用下灭亡的。
----曹树基《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580—1644年》
材料3:“14世纪中叶,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 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黑死病给人们带来恐慌,也促使人们反省:不只瘟疫造成死亡,长久以来在宗教束缚中麻木生活,活着也形同于死亡。在死神笼罩的黑暗中,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为人们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Ⅲ长沙:岳麓书社,2004.
材料4:黑死病后,医学开始走向职业化。医学的进步表现在医学哲学和机构开始发展,而且医药学变得专业化;公共卫生和健康开始发展,这些公共机构报告流行病的情况,负责实施隔离,出现了专门对付瘟疫的医生。
——选自赵立行:《1348年黑死病与理性意识的觉醒》
3.疫病带来的影响
严重威胁人们健康,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经济衰退;
社会秩序混乱,国家衰落
带来精神冲击,出现信仰危机,人文主义思想兴起
客观上促进了医疗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历史上的疫病
4.疫病防治
重视 公共卫生
探索疫病 防治方法
建立救治机构
近代医学进步
一.历史上的疫病
古罗马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
中国古代地方官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
疟疾治疗: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法。在明代中期已经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
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
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
古罗马医院收治疫病患者
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法
19世纪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消毒法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p81【思考点】古人哪些防治疫病的措施值得今天借鉴?
①古代有一定的公共卫生观念。采取了清理污水、
隔离患者以及掩埋尸体等措施,在今天还有借鉴意义。
②依赖中医药探索治疗疫病的方法,对治疗天花、疟疾、
伤寒等疫病形成一定的经验。
③建立专门机构,隔离病人予以救治,符合现代科学。
材料1: 古罗马伴随着对外征战和城市的扩大,曾发生过多次瘟疫。但当时罗马人把瘟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于是大量修建神庙,定期向神献祭,而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医疗条件的限制使罗马人相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修建了许多输水和排污管道,成立了水务委员会作为维护城市用水的机构,并催生出与之配套的公共卫生法。 ——《古罗马城输水道、排水道的建设及其对公共卫生的意义》
材料2: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祈福禳灾。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杨等《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根据材料,概括古罗马和明朝在疫病防治方式上各有何特点?
明政府:政府消极应对;防疫重点主要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浓厚。
古罗马:政府主导;注重疾病预防;注重修建大量公共卫生设施;重神学,轻科学。
二.中医药的成就 古代中国的中医药成就
时间 成就
战国
战国至西汉
东汉晚期
唐朝
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
望: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
闻: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病人的气味;
问: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
切: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
《黄帝内经》 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华佗: “麻沸散” “五禽戏”
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
——《后汉书·华佗传》
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
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张仲景
“药王”孙思邈著成临床百科全书《千金方》
1.中医学成就
②针灸学的发展
①理论体系和临床诊疗
2.中药学成就
时间 成就
唐朝
明朝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府颁布的药典
李时珍著成《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辩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
---王世贞《本草纲目》原序
根据材料,谈谈对《本草纲目》体例特点的认识。
①全书框架一目了然;
②体例完备,大纲、条目、解释、辨误、
图像、功用全面;
③重视前代医学家的研究成果;
④作者深入临床实践,辨析真伪,禆补缺漏。
P83【学思之窗】
①重视临床经验;
②辩证施治,药食同源;注重人与
自然的和谐;
③形成了独特的医学遗产,如针灸、
推拿、食疗;
④留下了大量的中医典籍。
p82【思考点】
谈一谈你对中医药特征的认识
3.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焕发新的生机
①在中西医结合方针指导下,新老中西医团结协作总结临床经验,中医药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②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
③中医药工作者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
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止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④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二.中医药的成就 现代中国的中医药成就
传承
2020年5月,国际植物医学期刊《植物医学》收录发表了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院士等领衔的论文最新研究成果:中成药连花清瘟用于临床治疗新型冠状肺炎疗效。它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对于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的治疗作用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钟南山院士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近代以来,西医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在解剖学、诊断学、药学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③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实验药理学
背景
成就
1.西医的发展
①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②荷兰人列文虎克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根据材料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原因有哪些?
2.西医传入中国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明末清初: 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鸦片战争后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西方文明的传入,传教士的作用
洋务运动的开展,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受到日本的影响
原因
2.西医传入中国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明末清初:西医传入中国,但影响有限
鸦片战争后
对人们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西医院校建立,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公共卫生观念的形成
西式医院建立,分科完备,技术先进;牛痘接种法、麻醉术等陆续引入中国。
阅读教材:通过梳理西医在近代中国传播的表现,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医疗机构的近代化
医疗技术的科学化
客观上促进了
中国社会进步
起源与理论基础 中医理论起源于阴阳五行等,发展取决于前人的总结经验。
西医形成发展依赖于药物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研究疾病的观念 中医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治疗,治疗疾病注重经验。
西医注重对症治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诊断方法的不同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
西医借助医疗器械诊断。
治疗方法的不同 中医通过中药和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手段治疗。
西医通过手术等化学药物对疾病治疗。
优势不同 中医优势在于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及功能性疾病。
西医优势在于治疗急性病和器质性疾病。
知识拓展:中西医的理念有何不同?
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习近平在2019年对中医药工作作出指示
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扩大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疫病和灾难的斗争史!
——习近平
历史上的疫病
中医药的成就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疫病的含义
表现
影响
疫病防治
西医的发展
西医传入中国
古代中国的中医药成就
现代中国的中医药成就
小结
真题演练
(2023.1·浙江选考·10)尽管全球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推广疟疾消灭计划,但它依然在制造令人难以想象的苦难。1967 年, 为了治疗疟疾,中国启动专项计划。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一种挽救全球数百万生命的医学进步,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这种“医学进步”是指创制出
A.人痘接种法
B.青霉素
C.牛痘接种法
D.青蒿素
D
(2022.12·浙江嘉兴一模高考·16)
《战痘记》是一部人类与天花病毒战斗的历史纪录片。以下对各集篇名解读正确的是
A.“肆虐的天花”影响区域局限在欧亚大陆
B.“人痘接种术的故乡”指的是尼罗河沿岸
C.“人痘变牛痘”介绍了英国人詹纳的发明
D. “锁进‘魔瓶’的天花”发生于17世纪
真题演练
(2018·全国Ⅲ卷高考·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