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共22张PPT).pptx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共22张PPT).pptx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27 23:3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选必2
经济与社会生活
●饮食(农)
●劳作(工)
●商贸(商)
●居住(住)
●交通(行)
●卫生(医)
教材知识体系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程标准
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天然道路
路的形成: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人类转向定居,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依赖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驯养动物(畜力)
橇的使用(工具)
发明轮车(工具)
人工搬运(人力)
轮车的发明创造,让人类运输方式实现了由滑动到滚动的飞跃,轮车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运载量和运送速度,对道路修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陆路交通
为什么轮车的发明是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交通的起源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鲁迅表达的是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坐船离开故乡,但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现在很多人把它改成“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想要表达的则是:不管什么时候,哪怕前方没有路,只要自己肯走,就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史料阅读】p67 (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用金属夯实土壤),树以青松。
——《汉书·贾山传》
表现
西方 罗马 帝国
中国 秦朝
汉朝
唐朝
元朝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表现: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陆路交通
人工道路
秦朝直道
秦朝五尺道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丝绸之路
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表现
中国 春秋
秦朝
隋朝
元朝
西方 法国
荷兰
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
两大水系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2.水路交通
已有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
南方和北方
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17世纪开通米迪运河
17世纪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
元代京杭大运河“裁弯取直”,
体现出政治中心
北移带来的影响
【自主学习】P68,梳理古代中国和西方开凿的著名的人工运河。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筑“邗沟”。目的是为伐齐,远征需解决军粮和辎重的运输问题
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
南线通向印度洋
1.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
时期 探索
西汉
宋元
明朝
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联系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余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暝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
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
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
南线通向印度洋
【自主学习】P69,梳理西汉、宋元、明朝对海洋探索的史实
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郑和七次下西洋
材料一:中国有悠久的海洋航运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航海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战争对海洋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海贸易快速发展。秦朝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也使开辟海上航线成为可能。汉朝和唐朝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宋元更是有了重大突破。元朝为了补充河运不足,开创了大规模海运漕粮。明前期,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开创了15世纪世界大规模航海,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壮举。 ——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
依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海洋航运事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①战争和贸易的要求;
②秦以后大一统局面;
③造船和航海技术(指南针)的进步;
④弥补陆路及河运的不足;
⑤强盛国力的支撑。
材料二: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橹或六橹,每舰可载百余人,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梁录》
材料三: 教材P69【磁罗盘24位图】(图略)及其介绍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维京人
腓尼基人
阿拉伯人
波利尼西亚人
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冒险
首次横渡地中海
印度洋周围
开展海上贸易
太平洋诸岛活动
受制于航海技术,范围窄、规模小,局部探索。
主要是掠夺和贸易
2.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局部探索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局部探索到全球航路)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1487
迪亚士
1497-1498
达·伽马
1492
哥伦布
1519-1522
麦哲伦
3.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新航路开辟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局部探索到全球航路)
时间 航海家 探索
1497年 卡伯特父子 到达纽芬兰岛
16世纪 卡蒂埃 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16世纪 巴伦支 三次航行北冰洋,
留下准确的航海图
17世纪初 哈得逊 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线
1578年 德雷克 到达美洲南端
合恩角
1642-1643年 塔斯曼 到达新西兰和
塔斯马尼亚岛
卡伯特
卡蒂埃
哈得逊
巴伦支
俄罗斯人
塔斯曼
德雷克
3.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新航路开辟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局部探索到全球航路)
影响: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
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运河名称 通航 时间 意义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3.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国际运河开通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局部探索到全球航路)
1869年
1914年
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19世纪上半期,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火车与铁路交通
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
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
发明:
影响:
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
火车的发明与影响
火车行驶在京张
铁路人字形铁道上
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
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
第一条铁路干线,“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陡坡问题。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70,简述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
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问题探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铁路建设对中国的影响。
①经济:打破了中国内地的封闭状态,加强了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的联系,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扩展。
②城市化:推动了中国城市化,一大批近代城市在铁路沿线兴起。
③交通:推动了铁路工业及相关的近代工矿业的发展
④政治:加速了近代中国的一体化,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⑤社会: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陋习
消极:近代铁路掌握在列强手中,成为列强侵略和征服中国的工具。
积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近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蒸汽机、内燃机成为驱动船舶的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轮船的产生与发展
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
“黄鹄号”轮船模型 设计者---徐寿
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轮船招商局
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70,简述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
当时沿海和长江航运已为外洋垄断,新成立的招商局简直没有“立足”之地,于是李鸿章为招商局争取了运送漕粮和一些官府物资的专权:此举是轮船招商局得以维持的关键。
轮船招商局的建立.确实达到了“分洋商利权”的目的。仅1873年(同治十二年)到1876年(光绪二年)间.外国航运公司收入总共损失四百九十二万三千两,这期间中国商人少付给外国商人的费用当在十三万六千两以上。
——张文华《帝国护卫:晚清中兴四名臣》
你怎样理解轮船招商局在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意义?
打破了列强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思考点】p71
引进西方股份制,在中国走出了一条以招商引资募股的方式创办企业的道路。
率先采用新式交通工具和实行近代经营管理制度,培养了近代中国第一批航运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
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
选择性必修第8课 p43
3. 汽车的出现和发展
1886年的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为其由汽油发动机带动的三轮机动车申请了专利,这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卡尔·本茨也被誉为“世界汽车之父”。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之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近代以前的清江浦(今江苏淮安主城区)舟车鳞集,冠盖喧阗,两河市肆,栉比数十里不绝
清末民初,“逮海道大通,津浦筑路,舟车辐辏,竟赴捷足,昔之都会遂成下邑”
郑州·火车拉出的城市—京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交汇,超过了开封和洛阳。
伊利运河的开凿客观上促使纽约逐渐发展为国际化经济和金融中心。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运河明珠:清江浦的今非昔比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甘肃博物馆藏邮驿画像砖
民信局收据
大清邮局
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清朝电话局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中国古代的邮驿
主要是为官方服务
1897年创办大清邮政官局---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大龙邮票”1878年
1878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
明朝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小结
(2022·海南高考·2)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 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 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
真题演练
(2021.6·浙江高考·10)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 )
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 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
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 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
D
D
(2022年11月浙江稽阳高三联考)作为人工开凿的河流,运河不仅可用于灌溉、分洪和排涝,更为船舶缩短航程提供了极大便利。下图所示的运河为( )
A. 苏伊士运河 B. 巴拿马运河 C. 米迪运河 D. 伊利运河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