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科: 化学 授课年级: 九年级 讲课题目: 元素
章节名称 物质构成的奥秘 学时 2
课标要求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建立宏观物质、微观粒子与符号三者间的关联。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1.本课时包括元素、元素符号两部分。 2.掌握元素是宏观概念后,把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用物质连接起来,呈现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学习重点 1.元素的概念理解。 2.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学习难点 1.元素的概念理解。 2.元素符号的意义。
学情分析 1.从教学方法上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类比让学生知道身边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 2.从教学要求看,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非常抽象,通过已知知识,分子、原子引导元素的概念。
学习目标 1.知道元素的含义,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预习课本的P59—P61知识。 2.思考周围物质是由看得见的什么组成?
学习策略 1.学习模式: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与多媒体有机结合。 2.学习方法:课前预习和理解记忆相结合。
学习 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 新课 让学生知道要到哪里去 1.布置小任务:请每位同学把自己的名字用拼音标注,并跟同桌的拼音找相同点 2.什么是元素呢? 每位学生写下名字拼音后,找出同桌拼音的相同点。 学生给出各自理解的元素概念。 通过类比法引出周围物质都是由100多种元素不同组合而组成。 引出今天的内容元素。
环节一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幻灯片出现水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图,问学生都有什么相同原子? 氧原子的质子数和核电荷数是多少? 元素与原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知道原子与元素之间的关系,一起讨论一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和元素怎么改变,请同学们以同桌为一个组合,讨论并填写学习单。 7.知道了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后,请思考物质与以上概念的联系,并画图总结。 学生回答氧原子。 质子数和核电荷数是8。 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并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并填写学习单。 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画思维导图。 已知知识引出新的知识。 引出元素的概念。 宏观概念与微观概念的理解。 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环节二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也是物质组成的,那人体内元素含量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读P60资料卡片。 那地壳中元素含量又是怎么排布的? 3.观察一下人体中和地壳中元素名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开始读教材。 学生看P60图形总结。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偏旁不一样。 培养学生的阅读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环节三 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1.假如我去国外实验室用汉语说这些元素,他们能听懂吗? 2.请同学们读教材P61前两个自然段,告诉老师怎么办? 幻灯片打出O,问学生O有哪些含义? 4.3.幻灯片打出3O,问学生3O有哪些含义? 不能。 学生读书,并回答刚才的提问。 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 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 培养学生的阅读总结能力。 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 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达标 检测 1.元素是具有 的一类 的总称。 2.二氧化硫是由硫 和氧 组成的。 3.双氧水是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在实验室里可用于制氧气,过氧化氢(H2O2)是由 和 组成的。 4.酚酞是一种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其化学式是C20H14O4,它是由_______ 种元素组成的。 5.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原子量 B.中子数 C.质子数 D.电子数 6.二氧化硫、氧化汞、氧气中都含有( ) A.氧气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氧元素 7.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锌1.5mg、铜2mg、锰1mg,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指 (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无法确定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硅 B.铁 C.铝 D.氧 9.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元素的核电荷数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0.“××山泉”饮用天然水上标明了各种矿物的成分,这里所标的成分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物质
板书 设计 3.3元素 元素 定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铝、铁、钙。 元素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 元素符号 书写规则:一大二小。 意义: 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3O”:三个氧原子(只有微观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