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金属基础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金属基础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九年级化学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5 15: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金属 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用“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 B2的分子,A2和 B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 X ,微观过程如图 1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过程中 A2和 B2分子保持不变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A2与 B2分子数之比为 3 : l
D.物质 X 含 4 种元素
2.工业上利用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生产硫酸。同时还能得到一种副产品氧化铁用于炼铁,其反应原理如下:
①4FeS2+11O22Fe2O3+8SO2 ②2SO2+O22SO3
③SO3+H2O=H2SO4 ④ Fe2O3+3CO2Fe+3C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④均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
B.只有①②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C.反应②③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①④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
3.小美做了如下实验探究铜、锌、X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则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产生气泡 无明显现象 X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A.锌 铜 X B.X 锌 铜
C.锌 X 铜 D.铜 X 锌
4.从如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与单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B.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5.下列有关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铁与稀盐酸反应,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6.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的基本观念之一。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赤铁矿 B.过氧化氢溶液
C.高锰酸钾 D.二氧化锰
7.下列物质可以由相应的金属和酸发生置换反应而制得的是( )
A.Fe2(SO4)3 B.CuCl2 C.AgCl D.ZnCl2
8.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某一反应过程的微观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后生成的C与D的粒子个数比是2:1
B.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D.化学方程式为:
9.中国高铁在短短的几十年从“跟跑”到“领跑”,成为我国科学技术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有一种骄傲叫做中国高铁”,在骄傲的同时看看你对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了解多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铁的普及拉近了城市的距离,带动了沿途经济的发展
B.铺设高铁的轨道,常常用到韧性好、硬度大的不锈钢
C.高铁的建造使用了大量的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D.高铁列车车体材料使用了含镍不锈钢,工业上火法炼镍的原理是: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0.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均为+2价),生成H2的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的活动性:N>M
B.相对原子质量:N>M
C.两个反应生成H2的质量:N>M
D.两个反应最终消耗盐酸的质量相等
11.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甲: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B.乙: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C.丙:探究CO2能与水反应
D.丁:探究石蜡中含氢元素
二、填空与简答
12.中国科技的发展让世界见证“中国创造”!
(1)中国高铁在一路领跑中不断提速升级,修建铁路需消耗大量的钢铁,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蛟龙号潜水器创造了同类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蛟龙号供人活动的耐压球壳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钛合金用于深海装备主要利用了下列性能中的是 (填字母)。
A.熔点低 B.抗腐蚀性好 C.抗压强度大
(3)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②铷原子的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g月球土壤成功着落。
①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稳定”),故被用于保存月球土壤。
②从铁生锈的条件来分析,月球上铁制品 (填“易”或“不易”)生锈。
13.A、B、C、D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1)若A为一氧化碳,C为金属,则D为 。
(2)若A为常见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B为 。
(3)若A为蓝色溶液,C为浅绿色溶液,则B为 。写出一个符合条件(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如表所示是A、B、C3种金属的部分物理性质。
金属性质 导电性(以银的导电性为100作标准) 密度/(g/cm3) 熔点/℃ 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
A 99 8.92 1083 3
B 61 2.70 660 2.9
C 17 7.86 1535 5
(1)3种金属中最不适宜用于制作导线的是 (填字母),制高压输电线不用金属A而选用金属B,主要原因是 。
(2)C的合金可以用于制作菜刀、锤子等,其合金的硬度 (填“>”“<”或“=”)5。
(3)将A、B、C三种金属熔成合金,其合金的熔点范围是 。
15.杭州亚运会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将科技与艺术之美巧妙结合,令人难忘。
(1)体育场馆的建设选用铝合金做建筑材料而不选用纯铝的主要原因是铝合金的硬度和强度比纯铝 (填“大”或“小”)。
(2)杭州亚运会首次使用“零碳甲醇”作火炬燃料。甲醇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 。
(3)亚运会火炬“薪火”传递结束后,采用关闭燃料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灭火原理是 。
16.分类、类比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A是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是探究C的还原性,C是探究燃烧的条件,D是探究生锈的条件。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若按照实验主要目的可将实验分为: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条件的探究、物质性质的探究、物质含量的探究等。上面实验中有两组实验目的是相同的,它们是 (填字母);
(2)根据知识迁移类推,仿照例子回答下列问题:
①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请写出麦芽糖(化学式与蔗糖相同)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 ;
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难发现,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化合价既有升高的,也有降低的,这样的反应叫做歧化反应。以下两个反应中属于歧化反应的是 (填“A”或“B”),在选项A中“”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反应,我们把这样的粒子叫作 。
A. B.
17.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A与C都是由相同两种元素组成的液体,A、C、E、G也为化合物,G为红棕色粉末,F为金属单质,其余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省略。请根据如图推断:
(1)A的化学式 。
(2)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
18.氧化铁(Fe2O3)在工业上又叫氧化铁红,是不溶于水的红棕色粉末,常用于油漆、油墨、橡胶等工业中,也是常用催化剂,在空气中灼烧亚铁化合物或氢氧化铁等可得高纯氧化铁。以下是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的生产工艺流程。提示信息:(NH4)2CO3溶液呈碱性,40℃以上时(NH4)2CO3分解。

(1)实验室中,步骤I、步骤Ⅱ中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为 。
(2)高温时硫铁矿烧渣中的Fe2O3与C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加入(NH4)2CO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
三、科学探究题
19.化学科代表小聪与小明同学帮助实验老师整理化学药品室时,发现分别放在两个试剂瓶中的两片用砂纸磨得光亮的银白色金属,未贴标签。到底它们是哪种金属?两位同学首先对这两种金属X和Y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
(1)进行猜想:
①科代表小聪猜想:活动性X大于Y。
②小明同学猜想:活动性Y大于X。
(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获得知识。完成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后续有关问题。
①实验步骤 ②实验现象 ③结论
金属Y表面无明显变化,金属X的表面有气泡冒出。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装金属X的试管口,气体燃烧 科代表小聪的猜想:  (“正确”或“不正确”)
(3)上述实验之前,实验老师只知道X、Y是银铁中的各一种,则根据实验结果说明Y就是 。实验室急需一定量的Y粉末,科代表小聪认为可用现有的X金属粉末和Y的盐溶液、蒸馏水等药品,配以必要的仪器来制得急需的Y粉末,原因是(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 。
(4)实验老师经实验分析得知制得的Y粉末中含有未反应完的X粉末,若用化学方法将杂质X粉末除去,两个同学经讨论、交流一致认为可选用的除杂质试剂是 。
四、计算题
20.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破损的盐酸,标签如图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取黄铜样品粉末(假设样品中除两种主要成分外,无其他物质),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
(3)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该黄铜样品中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___________。
(4)若用瓶内盐酸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100g,则需取瓶内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___。
(5)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为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87.4g水,则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
(6)工业上,若用适量的硫酸铜溶液将100t该种黄铜样品完全转化成铜,则可得到铜的总质量是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及反应微观过程图得出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图如下:
A、对比反应前后的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前有A2和B2分子,反应则没有,说明了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
B、由反应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B错误;
C、由上述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图可知,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 3:1.故C说法正确;
D、由物质X的微观构成可知,x的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物质X含2种元素。故D错误。故选C。
2.B
【详解】A、反应①②④均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不符合题意;
B、①②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④中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C、反应②③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反应①④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指的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3.C
【详解】X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前面,X和硫酸锌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X,X和硫酸铜反应,X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则铜、锌、X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为锌、X、铜,故选C。
4.D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详解】A、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化合物(C2H4)与单质(O2)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A正确;
B、该反应有单质氧气参加反应,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B正确;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C正确;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特点,故D不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描述实验现象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故A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B选项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C选项错误;
D、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所以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D。
6.D
【分析】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锰是由锰、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D
【详解】A、铁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后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不生成硫酸铁,选项错误;
B、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铜,选项错误;
C、银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银,选项错误;
D、锌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能够与稀盐酸发生中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选项正确;
故选D。
8.C
【详解】A、由图可知,图中的反应是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2CO2+N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生成的C与D的粒子个数比是2:1,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图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所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图中的反应是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 2CO2+N2,选项正确,故选C。
9.B
【详解】A、高铁的快速发展“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出行的时间,带动了沿途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
B、高铁的铁轨主要是强度大的锰钢,不是不锈钢,故B错误;
C、钢铁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C正确;
D、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属于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A.因为M曲线的斜率比N大,说明M与稀盐酸反应生成H2的速率大,所以金属的活动性:M>N,故A不正确;
B.因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相等,M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N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所以相对原子质量:N>M,故B正确;
C.两个反应中M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大,故C不正确;
D.因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相等,M、N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所以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不相等,故D不正确。
故选B。
11.D
【详解】A、由于过氧化氢的浓度也不相同,则无法探究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该方案设计不合理;
B、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会生锈,而铁钉分别只与水和氧气接触,都不会生锈,则不能得出铁生锈的条件,该方案设计不合理;
C、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后,塑料瓶变瘪,只能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不能证明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该方案设计不合理;
D、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根据元素守恒,则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该方案设计合理。
故选D。
12.(1)
(2)BC
(3) 85.47 五/5 失去
(4) 稳定 不易
【详解】(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过程,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深海中一方面具有盐分对金属有腐蚀性,另一方面压强很大,钛合金用于深海装备,说明其具有抗腐蚀性好、抗压强度大的特点,故选BC;
(3)①由铷元素的元素周期表最小方数字可知,其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②由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五个电子层(弧线表示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4)①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稳定),可以用做保护气体;
②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月球上没有氧气,月球上铁制品不易生锈。
13. CO2/二氧化碳 HCl/H2SO4 Fe/铁 Fe+CuSO4=Cu+FeSO4
【详解】(1)若A为一氧化碳,C为金属,则此反应为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生成的D为二氧化碳;
(2)若A为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此反应为金属与稀酸的反应,B为盐酸或稀硫酸;
(3)若A为蓝色溶液,C为浅绿色溶液,则此反应为铁与铜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则B为铁,符合条件(3)反应有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Cu+FeSO4。
14.(1) C 金属B的密度小,质轻
(2)>
(3)低于660℃
【详解】(1)导电性良好的金属适宜作导线,金属C的导电性最差不宜作导线;高压输电线一般需要横截面积较大的导线,且架设较高,导线不宜太重,所以应选密度小、导电性好的金属B;
(2)用于制作菜刀、锤子说明该合金的硬度较大,因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所以合金的硬度>5;
(3)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熔点低,则A、B、C三种金属熔成合金的熔点低于任何一种金属,所以其合金的熔点范围是低于660℃
15.(1)大
(2)H2O
(3)隔离可燃物
【详解】(1)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大于其成分金属的硬度和强度;选用铝合金做建筑材料而不选用纯铝,主要原因是铝合金硬度和强度比纯铝大;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反应前有1个C、6个H、2个O,反应后除去X外,含有1个C、4个H、1个O,所以X中含有2个H和1个O,故X的化学式为H2O;
(3)采用关闭燃料阀门的方法熄灭火炬,其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16.(1)CD
(2) B 原子团
【详解】(1)A是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是探究C的还原性,C是探究燃烧的条件,D是探究生锈的条件;上面实验中有两组实验目的是相同的,它们是CD,都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条件的探究实验;
(2)①蔗糖化学式为C12H22O11,麦芽糖化学式与蔗糖相同,根据可知,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发生了化合反应,麦芽糖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萄糖也发生了化合反,化学方程式为: ;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不属于歧化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的氯元素是以单质形式存,其化合价为零,HCl中氯元素为-1价,HClO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元素显+1价,氯元素化合价既有升高的,也有降低的,属于歧化反应;故填B;在选项A中“”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反应,我们把这样的粒子叫作原子团。
17.(1)H2O2
(2)置换反应
(3)
(4)
【分析】A与C都是由相同两种元素组成的液体,且A能生成C和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则A为过氧化氢,B为氧气,C为水;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D为氢气;碳燃烧生成E。E能与G反应生成F,F为金属单质,则E为一氧化碳,又由于G为红棕色粉末,则G为氧化铁,F为铁。
【详解】(1)由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H2O2;
(2)反应④为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反应②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反应⑤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8. 过滤 温度控制在40℃以下
【详解】(1)实验室中,步骤I、步骤Ⅱ中实现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为:过滤;
(2)高温时硫铁矿烧渣中的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产生铁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3)加入(NH4)2CO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温度控制在40℃以下,因为碳酸铵在40℃以上会分解,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产生碳酸亚铁。
19. 将金属片X、Y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 在金属活动顺序里,X排在氢前,Y排在氢后(或金属的活动性为X大于Y) 正确 银 Fe+2AgNO3=Fe(NO3)2+2Ag 盐酸(或稀硫酸)等
【详解】(2)根据已完成的实验报告可以看出,验证X与Y的活动性采用的是加酸的方法,可以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X表面冒泡,说明X>H;Y表面无变化,说明H>Y,所以本题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将金属X、Y分别放入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 金属的活动性为X>Y 科代表小聪的猜想:正确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X>H>Y,而铁>氢>银,所以Y就是银。铁能将银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用现有的铁粉和硝酸银溶液、蒸馏水等药品,配以必要的仪器来制得急需的Y粉末,化学方程式是:Fe+2AgNO3=Fe(NO3)2+2Ag;
(4)因为铁>氢>银,铁能与酸反应而银不能,所以除去银粉中含有铁粉,可以用盐酸(或稀硫酸)等酸溶液。
20.(1)
(2)0.4g
(3)该黄铜样品中参加反应的物质为锌,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g,则

(4)设瓶内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m,则
解得m=14.6%;
则需取瓶内盐酸的质量为;
(5)设生成氯化锌的质量为z,黄铜中锌的质量为a,则

解得z=27.2g,a=13g;
则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6)100t该种黄铜样品含锌的质量为,设由锌转化的铜的质量为b,则
解得b=25.6t;
则可得到铜的总质量是(100t-26t)+25.6t=99.6t。
【详解】(1)上述实验过程中,黄铜中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是50g+100g-149.6g=0.4g。
(3)见答案。
(4)见答案。
(5)见答案。
(6)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