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复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2-25 15:4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7 初识酸、碱和盐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证据推理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思维模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均为离子
B.酸中都含有氢元素,则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为酸
C.和的组成元素相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D.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有生成,则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2.小明同学在学习化学后发现了很多生活小妙招,下列除去水壶中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方法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使用盐酸清洗 B.使用钢丝球刷洗
C.使用柠檬清洗 D.使用白醋清洗
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装高锰酸钾,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向量筒内倾倒液体时,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C.实验室用CO与CuO反应制取铜时,先通CO,再点燃酒精灯加热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内倒入水,再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
4.如图是盐酸性质的知识归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盐为AgNO3溶液,则反应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若碱为NaOH溶液,则可以在溶液中滴加酚做溶液证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
C.若金属氧化物为Fe2O3 , 盐酸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D.若金属为Al和Fe,将质量相等且过量的两种金属与一定量的同种稀盐酸完全反应,Fe 产生的H2多
5.为使农作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且不易倒伏,下列化肥中最适宜的是
A.Ca3(PO4)2 B.(NH4)2SO4
C.KNO3 D.NH4H2PO4
6.通过对酸、碱、盐知识的学习,你认为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硝酸钾是复合肥,可以任意施用 B.小苏打可以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胃药
C.pH试纸可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量 D.烧碱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7.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纳总结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实验及数据 B.关于安全常识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7.5g硝酸钾固体 ②用50mL量筒量取42.3mL水 ③电解水实验中,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①厨房天然气泄漏——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②实验时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用湿抹布盖灭 ③冬天用煤炉取暖——保证室内通风
C.关于化学反应 D.关于能源和资源
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可能改变 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③化学反应大多都发生在溶液中 ①太阳能是清洁能源 ②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③地球上的水储量丰富,因此无需节约用水
A.A B.B C.C D.D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向蓝色石蕊溶液中滴入足量稀盐酸: 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B.氧化铁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黄色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D.将红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黑色固体燃烧,发出白光,放热
9.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正确的是
A.天然气:CO B.烧碱:Na2CO3 C.熟石灰:Ca(OH)2 D.小苏打:Na2CO3
10.类推是科学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为单质
C.同种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相同
二、填空与简答
11.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芳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1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小明为表示反应实质绘制图2、图3,请根据下列图示和要求回答问题:

(1)图1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
(2)图2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2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 ;
(3)图3是镁和盐酸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写微粒符号,下同) ,产生的新微粒是 .
12.海洋中蕴藏有丰富的资源,保护好我们的海洋资源对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淡化。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能做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主要是 和热法。
(2)海水“晒盐”。日晒、风吹等自然条件都有利于盐田法提取食盐,这种使物质结晶的方法属于 。
(3)海水“制碱”。采用氨碱法进行海水“制碱”是以氨为媒介的,理由是 。
(4)海水制镁。通过向海水或卤水中加入石灰乳、盐酸等环节制得氯化镁,然后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得到金属镁。电解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是 。
13.以柴油为燃料的汽车加装尿素箱可使尾气排放达“国四”标准。其工作原理是:
(1)将尿素溶液均匀喷入热的尾气中,并释放出氨气,其反应方程式为: CO(NH2)2 + X = CO2 + 2NH3 ,则X的化学式为 。
(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气使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快速转化成无害的氮气和水蒸气,水蒸气可吸收尾气中的烟尘,减少PM2.5排放。请写出氨气和N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尿素在农业上用作 肥, (填:“能”、“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14.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NaCl、CaCO3、NH4N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 。
(2)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 。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 。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则是 。
15.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通过学习已经知道:
(1)大理石(CaCO3)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 。
(2)可用于洗涤油污的NaOH水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某些食品包装中有一小袋干燥剂(成分为生石灰),它吸收水蒸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将其投入水中并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 色。
(4)请从A熟石灰、B苏打、C一氧化碳、D氮气、E浓硫酸、F盐酸这六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①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是 ;
②常用于工业除锈的试剂是 ;
③有毒的物质是 ;
16.A~F是均含有同一种元素的六种常见物质,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D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气体,E、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无色液体.它们相互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箭头指向表示转化方向,双向箭头表示相互间可以发生转化.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B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2)写出E→F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3)B→C基本反应类型: ;自然界中实现B→D的途径: 。
17.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的部分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HCl、SO2等有害气体。石灰浆吸收HCl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溶解步骤中,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在此过程中还能发生Fe + Fe2(SO4)3 = 3FeSO4 其反应类型是 。
三、科学探究题
18.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环境友好型供氧剂,可用于鱼类养殖、农作物栽培等,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一段时间的过氧化钙样品,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CaO2能与水反应最终生成Ca(OH)2和O2也能与CO2反应得到 CaCO3和O2.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
[提出问题]该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可能是CaO2、Ca(OH)2、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口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得到浊液,有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② 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试剂X,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得到澄清溶液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③ 室温下,取①中上层清液,用试纸测定 溶液的pH pH约为12
[得出结论]
(1)由实验1、2可知,白色固体中肯定有 ;
(2)实验2中所加试剂X可以是 (填字母序号)。
A 稀硫酸 B 稀盐酸 C 稀硝酸 D 水
(3)根据实验3 (填“能”或者“不能”)判断原固体样品中含有Ca(OH)2理由是 。
[反思交流]
(4)过氧化钙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质为 (填化学式),原因是 。
(5)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装置甲进行少量过氧化钙样品与足量水反应的实验,实验时加入过氧化钙样品与足量水,迅速密闭装置,开始测氧气浓度。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溶液先变红后慢慢褪色。620秒时,将气球内二氧化锰加入三颈烧瓶中,瓶内氧气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乙。
①AB段氧气浓度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 ;
②滴入酚酞试液后,三颈烧瓶中溶液变红后会慢慢褪色的原因可能是 ;
③写出BC段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
19.为测定某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荣同学取该盐酸样品50g,向其中加入过量锌粒,完成反应后收集到0.3g氢气,请完成下列计算与分析:
(1)计算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2)小荣将测定结果与盐酸试剂瓶标签上所标的相关信息(浓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5%)进行对比,发现标签上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实际测得的值不符(实验过程无误),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Al3+ 、 F 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是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也为8,故A推理错误;
B、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中都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Ca(OH)2,故B推理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都是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C推理错误;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有 CO2 生成,则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D推理正确;
故选:D。
2.B
【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使用盐酸清洗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使用钢丝球刷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柠檬显酸性,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白醋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新物质醋酸钙,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B。
【点睛】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3.A
【详解】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试管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向量筒内倾倒液体时,先用倾倒法加液,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室用CO与CuO反应制取铜时,为防止发生爆炸,先通CO,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再点燃酒精灯加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4.D
【详解】A.如果A是硝酸银,则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AgNO3+HCl=AgCl ↓ +HNO3,硝酸银是白色沉淀,故不符合题意;
B.由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故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则酚酞变为红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金属氧化物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故不符合题意;
D.铁和铝都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由于盐酸的质量相等,而铁和铝过量,则都可以吧稀盐酸中氢元素全部置换出来,故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C
【详解】氮肥的功能是使农作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功能是使农作物生长根茎健壮,增强抗倒伏。所以应该施用含钾、氮的复合肥。故选C。
6.B
【详解】A、化肥的滥施,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造成水源和土壤污染,故A正确;
B、小苏打为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消耗盐酸,所以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C正确;
C、测溶液酸碱性时,不能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中,否则会污染试剂,故C错误;
D、烧碱可与酸性物质反应,但其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且不经济,因此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较为廉价的熟石灰,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托盘天平和量筒都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可以用托盘天平称量7.5g硝酸钾固体和用50mL量筒量取42.3mL水;电解水实验中,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归纳总结不完全正确,故A错误;
B、厨房天然气泄漏,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降低室内天然气的浓度,防止发生爆炸;实验时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灭火;冬天用煤炉取暖,保证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B正确;
C、化学反应大多都发生在溶液中;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一定不变;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水,归纳总结不完全正确,故C错误;
D、太阳能使用不会产生污染性的物质,是清洁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水储量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因此要爱护水资源,需节约用水,归纳总结不完全正确,故D错误。
故选B。
8.A
【详解】A、向蓝色石蕊溶液中滴入足量稀盐酸,稀盐酸显酸性,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氧化铁与过量稀盐酸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黄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红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黑色固体燃烧,发出白光,放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9.C
【详解】A. 天然气:CH4. 故A错误。 B. 纯碱:Na2CO3。故B错误。C. 熟石灰:
Ca(OH)2 。故D正确。D. 苏打:Na2CO3 。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
10.C
【详解】A、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是碳酸钠溶液为盐溶液,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但是为混合物,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同种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故C正确,符合题意;
D、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但是水和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相同,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碱 OH﹣、H+、H2O Mg、H+ Mg2+、H2
【详解】(1)酸有5条化学性质,能与指示剂反应、与某些金属单质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盐反应,所以图1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碱。故填:碱.
(2)氢氧化钠由钠离子、氢氧根离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图2中A、B、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依次为OH﹣、H+、H2O。故填:OH﹣、H+、H2O。
(3)图3是镁和盐酸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Mg、H+,产生的新微粒是H2、Mg2+。故填:Mg、H+;Mg2+、H2
12. 膜法 蒸发结晶 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详解】(1)海水淡化用膜法,根据反渗透原理,给海水施加压力水透过膜,盐分留在膜的另一侧。
(2)海水“晒盐”的过程就是利用日晒、风吹等自然条件促使水分蒸发而使氯化钠结晶析出,这种方法是蒸发结晶。
(3)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大,且水溶液显碱性,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促进二氧化碳溶解,进而生成更多碳酸氢钠。
(4)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得到金属镁和氯气,电解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是:。
13. H2O 2NH3 + 3N2O4N2 +3H2O 氮(N) 能
【详解】(1)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则:反应前除X外,有碳原子1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氢原子4个;反应后的碳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6个,因此X中有氧原子1个、氢原子2个,故X的化学式是H2O;
(2)氨气和N2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蒸气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 + 3N2O4N2 +3H2O;
(3)尿素属于氮肥,不是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点睛】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抓住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中解题的关键。
14.(1)CaCO3/碳酸钙
(2)NaOH/氢氧化钠
(3)NaCl/氯化钠
(4)NH4NO3/硝酸铵
【详解】(1)碳酸钙不溶于水,故若不溶于水,则是碳酸钙。
(2)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故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氢氧化钠。
(3)氯化钠溶于水时不吸热,也不放热,故若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氯化钠。
(4)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故若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则是硝酸铵。
15.(1)+2
(2)碱
(3) CaO+H2O=Ca(OH)2 蓝色
(4) A F C
【详解】(1)钙元素的化合价是不变的价态,为+2价;
(2)氢氧化钠属于碱,显示碱性;
(3)氧化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O=Ca(OH)2,生成物是一种碱,所以若将其投入水中并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
(4)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是熟石灰,因为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必须是酸和碱;常用于工业除锈的试剂是盐酸,浓硫酸一般不用,因为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一氧化碳具有毒性,是一种有害气体。
16.(1)H2CO3→H2O+CO2
(2)H2O2H2O+O2;
(3) 化合反应 光合作用
【分析】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CaCO3,A可以生成气体B,所以B为CO2;E、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无色液体,且E能生成F,故E为H2O2,F为H2O;F(H2O)能与气体D相互转化,E(H2O2)可以转化为D,所以D为O2;C可以和B(CO2)相互转化,F(H2O)能转化为C,因此C为H2CO3;综上得出A为CaCO3、B为CO2、C为H2CO3、D为O2、E为H2O2、F为H2O,经过验证各物质都满足转换关系。
【详解】(1)C→B的反应是碳酸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CO3→H2O+CO2;
(2)E→F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O2;
(3)B→C可以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反应的方程式为:H2O+CO2=H2CO3,该反应中反应物为2种物质,生成物为1种物质,则属于化合反应;自然界中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的原理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与水在叶绿素及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与葡萄糖。
17. Ca(OH)2+2HCl= CaCl2+2H2O 铁和氧化铁 化合反应
【详解】(1)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吸收HCl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2HCl=CaCl2+2H2O;
(2)生锈铁制品中存在氧化铁和铁,溶解步骤中,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物质是铁和氧化铁;Fe+Fe2(SO4)3=3FeSO4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点睛】认真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
18. 过氧化钙、碳酸钙 BC 不能 原固体样品中含有的过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CaCO3 过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过氧化钙均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过氧化钙与水接触时,首先生成够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钙,没有生成氧气 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 2H2O2=2H2O+O2↑
【详解】(1)过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口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得到浊液,有气泡产生,木条复燃,该白色固体中含有过氧化钙;碳酸钙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过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不能,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试剂X,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得到澄清溶液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可知该固体中含有碳酸钙,试剂X为酸的溶液;
(2)因为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会覆盖在碳酸钙表面而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所以试剂X不能用稀硫酸,水不与碳酸钙反应,也不能用水;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硝酸;故选BC;
(3)室温下,取①中上层清液,用试纸测定溶液的pH,测得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但是不能证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因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钙;
(4)CaO2能与水反应最终生成Ca(OH)2和O2,也能与CO2反应得到 CaCO3和O2.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过氧化钙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最终会变质为碳酸钙;
(5)①过氧化钙与水接触时,首先生成过氧化氢和氢氧化钙,没有生成氧气,所以AB段氧气浓度几乎不变;
②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但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所以实验中观察到滴入酚酞试液后,三颈烧瓶中溶液变红后会慢慢褪色;
③在没有加入催化剂时,过氧化氢也会慢慢分解产生水和氧气,所以BC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点睛】科普阅读题的的解题关键是要在准确、细致的读题,将题中给的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
19. 解:设氯化氢的质量为x
x=10.95g
该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21.9%
答:该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1.9%。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挥发后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详解】(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由生成的氢气质量计算出氯化氢的质量,进而根据 计算出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因为原溶液是浓盐酸溶液,质量分数35%,与标签相比较,计算出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原因可能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挥发后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