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 金属和金属材料 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事实的推理、结论合理的是
事实 结论
A H2O和CO2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把它们混合在一起时却能够使石蕊变红 CO2与H2O发生了化学反应
B 白磷和红磷均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 白磷和红磷属于同一种物质
C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1/5 氧气约占空气总质量的1/5
D Al制品的耐腐蚀性比Cu制品强 Al的活泼性小于铜
A.A B.B C.C D.D
2.长期埋在地下的金属管线会被腐蚀。常温下,某金属管线腐蚀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含水量越高,金属锈蚀速度越快
B.埋在地下的金属管线被腐蚀仅与土壤中水份有关
C.土壤含水量在 20%﹣40%时,金属锈蚀的速率逐渐加快
D.可以采用刷漆、涂油等方法防止金属管线锈蚀
3.R为金属,发生如下反应:R+CuSO4=Cu+RS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R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C.该金属可以是Al D.若R为Fe,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小
4.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制取炭黑
B.用缝衣针淬火处理后制钓鱼钩
C.用食品干燥剂(CaO)加入水中制取石灰水
D.用2B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
5.关于“家庭小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把钢针烧红放入水中冷却后取出,钢针变得更容易弯曲
C.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醋可产生二氧化碳
D.把6B的铅笔芯和导线、电源等相连,灯泡发光,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6.为了除去下表中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过量)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 质 选用试剂(过量) 操作方法
A N2(O2) 铜粉 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粉
B CO2(HCl)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C Cu(CuO) 氧气 通入氧气并加热
D NaOH溶液(Na2CO3) 氢氧化钙溶液 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7.铁的应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下列有关铁的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
B.人体中的铁元素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C.铁制容器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8.下列有关实验及其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向盐酸中加入铁粉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
9.某科学兴趣小组将一定质量的镁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小组同学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硝酸银和硝酸亚铁
B.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镁和硝酸亚铁
C.滤渣中一定含银、铁、镁3种金属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银,可能含有镁
10.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13g,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1g氢气,则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Zn Al B.Cu Ag C.Fe Zn D.Al Mg
1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该在密闭仪器中进行
B.消防队员用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来灭火
C.不锈钢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但也不是绝对不会生锈
D.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熔点一般也比纯金属的熔点高
12.推理是学习化学知识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因为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所以两者的性能不同
B.因为有机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所以碳酸氢钠属于有机物
C.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D.因为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13.实验室中有一种金属R的样品,取该金属样品4g,投入到98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除R外,其余成分均不与酸反应),生成硫酸盐12g,则该样品中含金属R的质量分数为
A.20% B.65% C.60% D.55%
二、填空与简答
14.金属及其制品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工具。
(1)金属铝具有良好的防腐性,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将金属制成合金,可以提高防锈能力,原因是 。
(3)铁锅作炊具主要利用铁的 性;使用铁锅炒菜、做饭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增加了膳食中的 。
(4)制造电器零件不用纯铜而用黄铜,主要是因为黄铜 。
15.同学们利用Fe、稀硫酸、CuO制取单质铜,设计了两种不同方案。
方案一:CuOCuSO4
方案二:FeH2
(1)两种方案中,方案 更加安全节能。
(2)写出两种方案中任意一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际操作时,步骤②需加入过量Fe粉,过滤后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
16.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铁离子 。
(2)2个铜原子 。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4)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
17.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自然界中金可以单质形式存在,考古中出土的金器仍然金光灿灿,说明了金的化学性质 。
(2)金属铜常用来做导线,利用了铜良好的延展性和 性。
(3)共享单车的自行车车架是锰钢合金制成的,这利用了锰钢的 (填字母)。
A.硬度大 B.熔点低 C.抗腐蚀性能好
(4)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有“以曾青(主要成分为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化学与生活生产学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每天离不开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上图左实验中试管2得到的是 (填“氧气”或“氢气”),该物质是由 (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②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③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
(2)还是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上图右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D、分子大小
②利用给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盛水的铁锅暴露在空气中易生锈:
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②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有 (写一条)
19.已知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F的化学式为 。
(2)化学反应③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 。
(3)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20.铁是人类历史上至今冶炼得最多的金属。高炉炼铁的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等。其生产原理可用下图简要表示:
已知气体X、Y与固体R都属于氧化物。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反应Ⅱ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反应Ⅲ是Fe2O3与气体Y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Ⅳ是铁矿石中的脉石(SiO2)跟固体R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炉渣(CaSiO3)跟“铁水”分离而除去,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已知2FeCl3+Fe=3FeCl2。在一定量Fe、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固体恰好完全溶解,并放出0.02g气体,此时溶液中无Fe3+,则原混合物中Fe与Fe2O3的质量之比为 。
三、科学探究题
21.实验课上,老师将一定量的锌粉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老师让同学们对固体和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探究一:滤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同学们对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了多种猜想:
【猜想一】只有硝酸锌
【猜想二】有硝酸锌、硝酸铜
【猜想三】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猜想四】只有硝酸银
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只有硝酸银溶液能与稀盐酸或者氯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1)你认为猜想 不合理。
(2)有同学提出不用实验就可以确定猜想一是否成立,依据是 。
(3)为了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是否成立,同学们经过讨论,提出了一套方案;向滤液中加入铜粉,若 ,证明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评价】小红认为,为了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是否成立,除了向滤液中加入金属单质外,还可加入 ,也可得到猜想二成立的结论。
探究二:固体由哪些物质组成。在确定固体组成时,小明认为可先取部分固体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小明这样做的目的是 。
四、计算题
22.小亮同学想测定某电池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取14g含铁80%的废铁屑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电池废液,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时,共消耗废液100g。(废铁屑和电池废液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请完成下列分析并计算:
(1)14g废铁屑中铁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电池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酸性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H2O和CO2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把它们混合在一起时却能够使石蕊变红,说明CO2与H2O发生了化学反应且生成酸类物质,正确;B、决定物质种类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白磷和红磷均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其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结构不同,因而是两种不同的物质,错误;C、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1/5,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错误;D、Al制品的耐腐蚀性比Cu制品强,是因为铝在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锈蚀,错误。故选A。
2.D
【分析】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结合常温下某金属管线腐蚀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图,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由常温下某金属管线腐蚀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图可知,并不是土壤含水量越高,金属锈蚀速度越快,故选项说法错误。
B、埋在地下的金属管线被腐蚀不是仅与土壤中水份有关,还与氧气有关,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常温下某金属管线腐蚀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图可知,土壤含水量在20%-30%时,金属锈蚀的速率逐渐加快,在30%-40%时,又开始逐渐减慢,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可以采用刷漆、涂油等方法防止金属管线锈蚀,能够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C
【详解】A、置换反应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由题中所给反应可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A正确;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因为金属R能把铜置换出来,所以R比铜活泼,故B正确;
C、若金属R为铝,而铝的化合价为+3,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所以生成物中硫酸铝应为Al2(SO4)3,而不是AlSO4,故C不正确;
D、若R为Fe,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的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而生成物中硫酸亚铁溶液中硫酸亚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小,故D正确.
故选C
4.B
【详解】A、蜡烛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和黑色的炭黑,用一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能获得炭黑,家庭小实验能成功;
B、淬火后的钢针变脆,韧性减弱,不能制作钓鱼钩,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将食品干燥剂(CaO)加入水中可制取石灰水,家庭小实验能成功;
D、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2B铅笔芯做导电性实验,家庭小实验能成功;
答案:B。
5.B
【详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等量的肥皂水来区分等量的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钢针烧红后立即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弯曲,这种金属热处理方法叫淬火,使铁的硬度增大,韧性减弱,不易弯曲,说法不正确确,符合题意;
C、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铅笔芯中含有石墨,把 的铅笔芯和导线、电源等相连,灯泡发光,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A、氧气通过炽热的铜粉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A正确;
B、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B错误;
C、铜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铜,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C错误;
D、Na2CO3能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加入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但易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故D错误。故选A。
【点睛】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7.D
【详解】A.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元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用铁桶盛硫酸铜溶液,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成疏松多孔的铁锈,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铁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B
【详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A正确;
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在空气中不燃烧,故B错误;
C、向盐酸中加入铁粉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故C正确;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后生成碳酸,溶液呈酸性,溶液变成红色,故D正确。
故选B。
9.D
【分析】镁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将一定质量的镁粉加入到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后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铁;银不能和稀盐酸反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详解】A、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硝酸亚铁全部或部分反应生成了铁,若镁不足,硝酸亚铁部分反应,则滤液中含有硝酸亚铁,故A选项判断错误;
B、若镁过量,硝酸亚铁全部反应,则滤液中不含有硝酸亚铁,故B选项判断错误;
C、滤渣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银和铁,可能含有镁,故C选项判断错误;
D、滤渣中一定含有反应生成的银和铁,若镁不足,硝酸亚铁部分反应,滤渣中不含有镁,若镁过量,硝酸亚铁全部反应,滤渣中含有镁,故D选项判断正确。
故选D。
10.A
【分析】当金属混合物设定为+2价金属时,假设都能反应。设混合物为M,相对原子质量为x。
x=26。
若两种金属都反应,且本身都是+2价金属,则必须有一个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6,一个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26,在给定的金属中只有镁的小于26,由于铝为+3价金属,相对原子质量为27,当折合为+2价金属时,可以理解为相对原子质量为18。
【详解】A、Zn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26,由于铝为+3价金属,相对原子质量为27,当折合为+2价金属时,铝可以理解为相对原子质量为18,相当于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6,选项A正确;
B、Cu和Ag不和硫酸反应,不会生成氢气,选项B错误;
C、Fe和Zn的相对原子质量都大于26,选项C错误;
D、由于铝为+3价金属,相对原子质量为27,当折合为+2价金属时,铝可以理解为相对原子质量为18,相当于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6,M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都小于26,选项D错误。
11.D
【详解】A、化学反应中可能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加,为了将气体的质量纳入计算,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应该在密闭仪器中进行,正确;B、消防队员用水灭火,是利用了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正确;C、不锈钢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但也不是绝对不会生锈,只不过它“自我保护能力”较强而已,正确。D、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熔点一般也比纯金属的熔点低,错误。
故选D。
12.A
【详解】A.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两者的组成不相同,所以性能不同,正确;B. 有机物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碳酸氢钠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被看做无机物,错误;C.结构决定性质,分子构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因为H2O和H2O2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错误;D. 酸与碱的反应是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 ,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铁的合金、有机物的概念、中和反应的概念知识、知道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13.C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98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说明其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98g×10%×=9.6g,由于生成硫酸盐12g,所以其中的金属离子的质量为:12g-9.6g=2.4g,即金属的质量为2.4g,样品中含金属R的质量分数为:×100%=60%,故选C。
14.
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导热 铁元素 硬度大(或强度大或耐腐性)
【详解】(1)金属铝具有良好的防腐性,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将金属制成合金,可以提高防锈能力,原因是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3)铁锅作炊具主要利用铁的导热性;使用铁锅炒菜、做饭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增加了膳食中的铁元素。
(4)制造电器零件不用纯铜而用黄铜,主要是因为黄铜硬度大(或强度大或耐腐性)。
15. 一 Fe+CuSO4=FeSO4+Cu或Fe+H2SO4=FeSO4+H2↑或H2+CuOCu+H2O 除去过量的铁粉
【详解】(1)方案二中,需要加热,耗能,加热时,如果装置中有氢气,容易发生爆炸,因此方案一更加安全节能。故填:一。
(2)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两种方案中的置换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加热时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或Fe+H2SO4=FeSO4+H2↑或H2+CuOCu+H2O。故填:Fe+CuSO4=FeSO4+Cu或Fe+H2SO4=FeSO4+H2↑或H2+CuOCu+H2O。
(3)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铁粉。故填:除去过量的铁粉。
16.(1)2Fe3+
(2)2Cu
(3)CH4
(4)Ag
【详解】(1)2个铁原子:先写铁离子:Fe3+,再在其前加个数字2,即2Fe3+
(2)2个铜原子:先写铜原子:Cu,再在其前加个数字2,即2Cu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4)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银,即:Ag
17.(1)稳定
(2)导电
(3)AC
(4)
【详解】(1)自然界中金可以单质形式存在,考古中出土的金器仍然金光灿灿,说明了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2)金属铜常用来做导线,利用了铜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3)共享单车的自行车车架是锰钢合金制成的,这利用了锰钢的硬度大、抗腐蚀性能好。故选AC;
(4)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有“以曾青(主要成分为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该过程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氧气 分子
分解反应 吸附作用 C 变大 氧化铁/Fe2O3 涂油漆
【详解】(1)①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产生的是氧气,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是氢气,可用燃烧法检验,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为1:2,故试管2中的是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②电解水生成的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分解反应;
③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颜色和异味,具有吸附性,即净水时起吸附作用;
(2)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分子的质量和大小不变,但该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分子的种类不变,故选C;
②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溶剂的量减少,溶质的质量不变,故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增大;
(3)铁易与空气中的水、氧气作用而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防止铁生锈的原理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方法有: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涂油漆、制成合金等。
19.(1)Cu
(2)置换反应
(3)
【分析】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C为二氧化碳,A为一氧化碳;B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则B为氧化铁;F是紫红色金属,则F为铜;
【详解】(1)综上分析,F为Cu;
(2)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生成的D为铁,化学反应③是铁置换铜的反应,是铁和铜盐溶液反应生成铜和亚铁盐溶液,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3)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0.(1)
(2)吸热
(3)
(4)7:15
【分析】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气体X是二氧化碳,Y是一氧化碳,R是氧化钙。
【详解】(1)由分析可知,反应Ⅰ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反应Ⅱ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此反应吸收热量;
(3)反应Ⅲ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二氧化硅和氧化钙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aSi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设生成0.02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x,需要氯化氢的质量为y,
x=0.56g,
y=0.73g,
设参加反应氧化铁的质量为a,与氯化铁反应的铁的质量为b,由、2FeCl3+Fe=3FeCl2可得:
a=4.8g,
b=1.68g,
故原混合物中Fe与Fe2O3的质量之比为(0.56g+1.68g):4.8g=7:15。
21. 四 硝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硝酸锌溶液是无色的 没有白色固体析出 氯化钠溶液 检验固体中是否含有金属锌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银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
【详解】探究一:(1)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锌排在铜和银的前面,能置换出硝酸铜中的铜和硝酸银中的银,因为当把锌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后,溶液中一定会有硝酸锌,故猜想四错误;
(2)若猜想一不成立,则溶液中含有硝酸铜这种溶质,硝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3)猜想二和猜想三的区别是,溶液中是否含有硝酸银,可加入铜粉观察是否有银白色的固体析出即可,若有白色固体析出则证明猜想三成立,若没有白色固体析出,则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评价]银离子与氯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可加入氯化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猜想三成立;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猜想二成立;
探究二:取部分固体向其中加入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锌有剩余,若没有气泡产生,则证明锌没有剩余。
22.(1)11.2
(2)设该电池废液中硫酸的质量为x
则该电池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电池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19.6%。
【详解】(1)14g废铁屑中铁的质量为14g×80%=11.2g;
(2)解析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