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历史上铜的使用比铁早,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引起金属大规模使用的先后顺序不同的原因是( )
A.金属的活动性不同 B.金属的导电性不同
C.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不同 D.在自然界中是否存在游离态单质
2.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的等质量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再向两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铝和镁,反应完毕后,若天平失去平衡,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①铝、镁均有剩余;②铝、镁均耗尽;③镁耗尽,而铝有剩余
A.仅②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3.以下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B.将少量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后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C.将蜡烛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蜡烛即刻燃烧火焰明亮
D.将生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为蓝色
4.小江同学发现自己种植的绿萝叶片发黄且枝条纤细,你建议他施用的复合肥是
A.KNO3 B.CO(NH2)2 C.KCl D.磷矿粉
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干冰易升华,可用于人工降雨
B.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导线
C.氢氧化钠显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A.CaCO3CO B.CO2 CO
C.C6H12O6CO2 D.Fe FeCl3
7.检验、鉴别、除杂、分离是重要的化学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氨气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B 鉴别棉麻和真丝 点燃,闻气味
C 除去NaCl中的Na2C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D 分离四氧化三铁和铁粉 用磁铁吸引
A.A B.B C.C D.D
8.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先点燃酒精灯,待试管中白磷停止燃烧后熄灭酒精灯,试管温度恢复至室温后打开注射器下方的弹簧夹,观察现象(试管中铜丝、白磷的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该实验说明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C.实验中注射器中装入10mL水即可 D.该装置具有节约药品、误差小的优点
9.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西川有火井,事甚奇。其井居然冷水,绝无火气,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火井”中着火的物质属于可再生能源 B.“长竹剥开去节”属于物理变化
C.文中涉及了蒸发结晶 D.“合缝漆布”是确保气密性良好
10.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Fe2O3→FeCl2 B.CO2→H2O
C.CuO→Cu(OH)2 D.CaCO3→Ca(OH)2
11.现有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12.下列有关酸、碱、盐、氧化物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酸和盐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C.碱和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D.金属氧化物和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生石灰用做食品干燥剂
B.氮气用于食品储藏的保护气
C.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异味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二、填空与简答
14.如图为铁制品循环利用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
(1)从“①”、“②”、“③”中,选出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2)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废旧金属“循环利用”的意义是 (写一点即可)
15.如今笔记本电脑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它跟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如图是笔记本内部一些零部件的图示,请根据图示填写下列空白。
(1)图中标识的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2)CPU的主要材料是高纯硅,硅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单质。
(3)不锈钢是防锈较好的铁的合金,请写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另一种方法 。
(4)用一个化学方程式直接证明铜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16.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是向波出晶体后的溶液中加入粉末,析出可用作肥料的。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时的溶解度 的溶解度(填“>”、“<”或“=”)。
(2)时,向水中加入,经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
(3)当中混有少量时,提纯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4)等质量的和两种饱和溶液从降温至,所得溶液分别为甲和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 B.溶剂的质量:甲<乙
C.溶液的质量:甲>乙 D.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5)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
17.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硫元素 。
(2)2个硝酸根离子 。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
(4)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
18.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同学们对物质的用途比较熟悉了,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①氢氧化钙 ,②氯化钠,③氮气,④石墨,⑤碳酸氢钠
(1) 用作厨房调味品;
(2) 用作粮食保护气;
(3)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4) 用于生产铅笔芯;
(5) 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9.如图中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A、B反应可以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C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单质,D、E为组成元素相同两种氧化物。已知“一”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图中各反应的其它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略去),(提示:金属活泼性Fe请按要求写出:
(1)C的化学式 。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①A一B的反应方程式 。
②G→F的反应方程式 。
③D→C的反应方程式 。
20.海水经过“晒盐”后得到粗盐和苦卤,重结晶后的食盐中还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离子除尽,应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将它们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最后经蒸发、结晶即得精盐。以下是某化工厂对海水进行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1)在用苦卤制镁的过程中加入了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请写出加入石灰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制备精盐的过程中,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不能颠倒,理由是 。
(3)在粗盐制备精盐的过程的第⑥步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 。
(4)制得的精盐可用于氨碱法生产纯碱。写出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方程式: 。
三、科学探究题
21.周末航天兴趣小组的同学去参观了航天展览馆,了解到空间站实验舱使用的太阳能电池中含有铬()元素。同学们欲探究铬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
【查阅资料】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像铝一样,表面能产生致密的氧化膜。
【作出猜想】猜想1:;
猜想2:;
猜想3:。
【实验设计】分别取形状、大小相同的铁、铜、铬三种金属片进行下列两组实验。
(1)实验一:将未经打磨的金属片直接放入等量的稀硫酸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实验二:先用砂纸打磨金属片,再分别放入等量的稀硫酸中。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变为 色 无明显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
【讨论交流】
(2)两组实验结果不同。同学们发现是铬片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截然不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3)铁片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出结论】
(4)猜想 成立。
【实验反思】
(5)小组同学用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实验,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_____(填字母)。
A.溶液
B.溶液、溶液
C.溶液、溶液
【拓展应用】
(6)向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铬,反应结束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除水外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四、计算题
22.现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欲知其组成成分,取样品9.3克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克。
(2)所用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3)求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历史上铜的使用比铁早,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是因为铝比铜、铁活泼,开发比较困难,需要更高的冶炼水平,所以开发利用较晚,所以引起金属大规模使用的先后顺序不同与金属的活动性不同有关,故选A。
2.D
【详解】①两种金属剩余,表明酸完全反应,等量的酸会生成等量的氢气,天平仍然平衡;
②两种金属耗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等量的铝和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铝>镁,天平不平衡;
③镁耗尽铝有剩余分两种情况:当镁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二者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天平保持平衡;当镁过量硫酸有剩余时,铝产生的氢气多,天平不平衡。根据题意可知天平失去平衡,所以可能的情况是②③。
故选D。
3.B
【详解】A、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有蓝色沉淀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硝酸铵属于铵态氮肥,将少量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后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将蜡烛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生锈铁钉放入稀盐酸中,表面的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与水,反应现象为: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A
【详解】A、KNO3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A符合题意;
B、CO(NH2)2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KCl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磷矿粉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A、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不符合题意;
B、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导线,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显碱性,但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符合题意;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A、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不能一步转化成一氧化碳,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常温的条件下不能反应,故B错误;
C、葡萄糖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C正确;
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会一步转化成氯化铁,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涉及多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时,第一要注意转化的方向,第二是要是否存在明显的不能实现的转化,也就是找出明显的突破口来加速题目的解决。
7.D
【详解】A、氨气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用于检验氨气,正确;
B、棉麻线为植物纤维,含有糖类灼烧无烧焦羽毛味;真丝含有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味;灼烧可以鉴别;正确;
C、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钠,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晶体,正确;
D、四氧化三铁和铁粉都能被磁铁吸引,不能用磁铁吸引鉴别,错误;
故选D。
8.C
【详解】A、该实验是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需要消耗氧气产生气压差,故实验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否则会使实验结果不准确,选项正确;
B、如图利用酒精灯加热铜丝,铜丝与试管内的白磷接触使其达到着火点,说明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选项正确;
C、如图所示试管的容积是60mL,根据氧气的含量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则注射器内至少装入12mL的水,而不是10mL,选项错误;
D、如图,该装置组装简单,仪器小、现象明显,故具有节约药品、误差小的优点,选项正确;
答案为:C。
9.A
【详解】A、“火井”中着火的物质是甲烷,甲烷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B、“长竹剥开去节”是将长竹打通竹节,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正确;
C、“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利用甲烷燃烧产生的热量,蒸发水分结晶,正确;
D、“合缝漆布”是在竹子外包漆布,确保气密性良好,正确。
故选A。
10.B
【详解】A、氧化铁可以先和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铁再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氧化铁转化成氯化亚铁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二氧化碳转化成水能够通过一步反应实现,B符合题意;
C、氧化铜可以先和酸反应生成铜盐,铜盐再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故氧化铜转化成氢氧化铜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钙可以先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再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碳酸钙转化成氧化钙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分析】
【详解】稀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二氧化碳、水;碳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所以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5个。故选B。
12.D
【详解】A、酸中含有氢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根,所以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A正确;
B、酸中含有氢元素,盐中含有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所以酸和盐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
C、碱中一定含有氢氧根,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碱和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
D、金属氧化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例如铵盐,故D错误。故选D。
13.C
【详解】A、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是利用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吸收热量,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错;
B、氮气用于食品储藏的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故B错;
C、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疏松多孔,把异味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正确;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错。
故选C。
14.(1)①;(2)CuSO4+Fe═FeSO4+Cu;(3)节约金属资源、节约冶炼金属消耗的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详解】试题分析:(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铁矿石冶炼铁一定发生化学变化,①正确;(2)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uSO4+Fe═FeSO4+Cu;(3)积极回收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节约冶炼金属消耗的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即可)。
考点: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知识。
15.(1)①
(2)非金属
(3)涂油或刷漆
(4)Fe+CuSO4=Cu+FeSO4(合理即可)
【详解】(1)铜丝导线,铝合金面板,不锈钢配件都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外壳是有机合成材料,故选①;
(2)硅没有金字边,是非金属单质;
(3)防锈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洁净和干燥,如菜刀不用时擦干放置;②在钢铁表面覆盖保护膜,如车、船表面涂油或刷漆;
(4)铁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单质和硫酸亚铁溶液,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Fe+CuSO4=Cu+FeSO4(合理即可)。
16.(1)<
(2)81:180
(3)降温结晶
(4)ABD
(5)
【详解】(1)t2℃ 时 NaCl 的溶解度< NH4Cl 的溶解度;
(2)t2℃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5g氯化铵固体,所以向 90g 水中加入 45gNH4Cl ,经充分溶解,最多溶解氯化铵,故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40.5g:90g=81:180;
(3)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当NH4Cl中混有少量NaCl,可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NH4Cl;
(4)A、氯化铵和氯化钠溶解度均随温度降低而减少,因此等质量的 NH4Cl 和 NaCl 两种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至 t1℃ ,,都析出晶体,得到的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故A说法正确;
B、t2℃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大于氯化铵溶剂的质量,降低温度,溶剂的质量不变,则降温至t1℃,溶剂的质量:甲<乙,故B说法正确;
C、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大于氯化铵溶剂的质量,则t1℃时,溶液质量甲<乙,故C说法错误;
D、氯化铵和氯化钠溶解度均随温度降低而减少,因此等质量的 NH4Cl 和 NaCl 两种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至 t1℃ ,,都析出晶体,得到的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而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故D说法正确;
故选ABD;
(5)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1)S
(2)2
(3)CaCO3
(4)
【详解】(1)硫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
(2)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2个硝酸根离子表示为2NO3-;
(3)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4)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表示为。
18. ② ③ ① ④ ⑤
【详解】(1)氯化钠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故填:②;
(2)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粮食的保护气;故填:③;
(3)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用来改良土壤酸性,故填:①;
(4)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可用于生产铅笔芯;故填:④;
(5)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在医疗上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故填:⑤。
19. Fe
【详解】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已知A、B反应可以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B均能与C反应,C为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单质,则C为铁,则A为盐酸,B为硝酸银,D、E为组成元素相同两种氧化物,且可以相互转化,D、E应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D可转化为铁,则D为一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F、G分别与二氧化碳能相互转化,F、G都能与盐酸反应,G能转化为F,则G为碳酸钠,F为碳酸钙;代入验证。正确;
(1)C为铁,化学式为Fe。
(2)①A一B的反应,即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G→F的反应,即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方程式为。
③D→C的反应,即高温条件下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20. 氯化钡只能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而碳酸钠既可以将钙离子转化为沉淀,又可将钡离子转化为沉淀,如果颠倒,多余的钡离子也就成了杂质 除去多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
【详解】(1)在用苦卤制镁的过程中加入了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苦卤中的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制备精盐的过程中,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不能颠倒,理由是氯化钡只能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而碳酸钠既可以将钙离子沉淀,又可将钡离子沉淀,如果颠倒,多余的钡离子也就成了杂质。
(3)经过前面五步的反应,溶液中还有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而它们对于氯化钠来说也是杂质,需要将其转化,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在粗盐制备精盐的过程的第⑥步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多余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4)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为氯化钠、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加热碳酸氢钠制得纯碱: 。
21.(1)浅绿
(2)Cr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3)
(4)1
(5)A
(6)硫酸亚铁、硫酸铬
【详解】(1)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现象为: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2)未经打磨的铬表面有一层致密的保护膜,会阻止铬和稀硫酸反应;
(3)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铁与稀硫酸反应,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即铬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且铬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稀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Cr>Fe>Cu,则猜想1正确;
(5)A、铬能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置换出铁,而铜与氯化亚铁溶液不反应,可以得出Cr、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Cr>Fe>Cu,故正确;
B、铜与氯化亚铁溶液、硫酸铬溶液均不反应,不能比较Cr、Fe的活动性大小,故错误;
C、铬与硫酸铜溶液、氯化亚铁溶都能反应,不能比较Cu、Fe的活动性大小,故错误;
故选A;
(6)向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铬,铬先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铬和铜,待硫酸铜完全反应后,铬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铬和铁,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硫酸亚铁没有参与反应,铬一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硫酸铬,硫酸铜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部分参与反应,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硫酸亚铁、硫酸铬。
22.(1)2.2(2)7.3% (3)43.0%
【详解】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认真审题,弄清反应过程,分析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数据和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数据是解题的基础。
(1)根据关系图可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2克;
(2)根据关系图可知,氢氧化钠固体已部分变质,其组成成分是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混合物,向样品加入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吸收,等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才能放出气体,所以氢氧化钠消耗的盐酸质量为50g,碳酸钠消耗的盐酸质量=(100g-50g)=50g;设生成2.2g的二氧化碳需碳酸钠的质量为x,需盐酸中的溶质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44
x y 2.2g
y=3.65g
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100%=7.3%;
(3) x=5.3g
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质量为:9.3g-5.3g=4g,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00%=43%。答:(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2克。
(2)所用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7.3%。
(3)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3%。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